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081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docx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办法

一、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4、《新建漳州港尾铁路隧道设计图》

5、《新建漳州港尾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围岩监控量测目的

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对已开挖、支护段的力学状态进行评价,预测事故和险情,以及时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确保隧道安全施工;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进行预测和反馈,指导施工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决策提供依据。

按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要求,以监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保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间,实施动态设计、施工。

三、监控量测项目以及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和工具

布置

超前地质预报量测间隔时间

1

洞内外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及规尺等

开挖后和初期

支护后进行

每次开挖后进行

2

周边位移

非接触量测/

全站仪

断面布置见图、

量测点里程附表

0~18m

18~36m

36~90m

>90m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3

拱顶下沉

非接触量测/

全站仪

断面布置见图、

量测点里程附表

4

仰拱隆起

非接触量测/

全站仪

断面布置见图、

量测点里程附表

5

地表下沉

非接触量测/

全站仪

断面布置见图、

量测点里程附表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1周。

6

围岩体内位移量测(洞内设点)

洞内钻孔中安设多点杆式位移计

每一级围岩选一个断面,每个断面3~11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7

钢支撑内力量测

应变片和支柱压力计

每20~30榀钢支撑中选一榀,每段钢支撑均测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8

喷射砼应力量测

表面应力

解除法

每一级围岩选一组,每组3~5个测点

二次衬砌施作前进行

9

衬砌砼压应力

应变计、

应力盒

每一级围岩选一组,每组2~5个断面,每个断面7~11个测点

1~15天

16天~1个月

1~3个月

>3个月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注:

B为隧道开挖宽度;表中1—5为必测项目,6—9为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的各项参数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选测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内容,在监测过程中,监测小组通过对各监测项目测量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化信息将其反馈到施工现场,一方面用于指导施工,另一方面根据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化情况,用于对支护系统和支护参数的修正,确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监控量测程序

 

四、净空收敛以及拱顶下沉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点的布置按围岩等级而定,地质条件差的监测段应从密布设,监测点钻孔埋设与岩体内,埋设设深度不小于20cm,并在爆破后24h内测量初始数据;监测断面间距、测线布置、以及监测频率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1、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

①、隧道收敛观测点及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埋设稳固,但因围岩及开挖方法、隧道内管线位置原因,可以适当调整,净空变化监测以水平测线为主,设置明显标志;

②、监测断面间距布置原则(表1)

围岩级别

纵向测点间距(m)

50

30

10

5

③、监测测线布置原则(表2)

地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全断面法

1条水平测线

-

台阶法

1条水平测线/每台阶

1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每台阶

④、监测测线以及测点布置示意图

⑴、全断面开挖布置示意图(图1)

全断面1条测线(拱顶1个测点)

⑵、台阶法开挖布置示意图(图2)

每台阶1条测线(拱顶1个测点)

⑤、监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量测频率表(表3)

变形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d

0.2~0.5

1次/2d

<0.2

1次/7d

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量测频率表(表4)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7

2次/d

7~14

1次/d

14~35

1次/2d

>35

1次/7d

⑦、监测开始时间

要求在开挖24h内和下一循环开挖之前测读初次数,以获取围岩开挖初始阶段的变形动态数据。

⑧、监测结束时间

当围岩基本稳定后,若无异常变形,报监理单位核批后结束量测。

2、监测控制基准

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临界值技术参数,监测位移基准U0值)(表5)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m)

h≤50

50<h≤300

300<h≤500

拱顶相对下沉(%)

-

0.05

0.08

0.04

0.11

0.25

0.07

0.15

0.60

0.12

0.60

1.20

拱腰相对下沉(%)

-

-

0.78

0.65

0.91

1.95

0.91

3.38

4.55

1.30

4.55

6.50

拱脚相对下沉(%)

-

-

0.60

0.50

0.70

1.50

0.70

2.60

3.50

1.00

3.50

5.00

 

3、监测位移控制基准(表6)

类别

距开挖面1B(U1B)

距开挖面2B(U2B)

距开挖面较远

临界值

65%U0

90%U0

100%U0

注:

B为隧道开挖宽度,即1B=7m、2B=14m;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见表5)

监测位移控制基准应用示例:

①、如太武山隧道DK44+020~DK44+330破碎带地段,隧道埋深40m,小于50m,设计围岩等级为V(V+I、V+II)、IV(IV+I、IV+II)、III、II;即监测位移控制基准临界值:

见下表(表6-1)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m)

h≤50

距开挖面<7m

距开挖面7m~14m

距开挖面>14m

拱顶相对下沉(%)

-

-

-

2.60

3.60

4.00

4.55

6.30

7.00

7.80

10.80

12.00

拱腰相对下沉(%)

-

-

-

42.25

58.50

65.00

59.15

81.90

91.00

84.50

117.00

130.00

拱脚相对下沉(%)

-

-

-

32.50

45.00

50.00

45.50

63.00

70.00

65.00

90.00

100.00

②、如太武山隧道DK42+000~DK43+000地段,隧道埋深150m,50<h≤300,设计围岩等级为V(V+I、V+II)、IV(IV+I、IV+II)、III、II;即监测位移控制基准临界值:

见下表(表6-2)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m)

50<h≤300

距开挖面<7m

距开挖面7m~14m

距开挖面>14m

拱顶相对下沉(%)

3.25

4.50

5.00

7.15

9.90

11.00

9.75

13.50

15.00

39.00

54.00

60.00

拱腰相对下沉(%)

-

-

-

59.15

81.90

91.00

219.70

304.20

338.00

295.75

409.50

455.00

拱脚相对下沉(%)

-

-

-

45.50

63.00

70.00

169.00

234.00

260.00

227.50

315.00

350.00

 

③、再如XX隧道,埋深400m,300<h≤500,设计围岩等级为V(V+I、V+II)、IV(IV+I、IV+II)、III、II;即监测位移控制基准临界值:

见下表(表6-3)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m)

300<h≤500

距开挖面<7m

距开挖面7m~14m

距开挖面>14m

拱顶相对下沉(%)

5.20

7.20

8.00

16.25

22.50

25.00

39.00

54.00

60.00

78.00

108.00

120.00

拱腰相对下沉(%)

50.70

70.20

78.00

126.75

175.50

195.00

295.75

409.50

455.00

422.50

585.00

650.00

拱脚相对下沉(%)

39.00

54.00

60.00

97.50

135.00

150.00

227.50

315.00

350.00

325.00

450.00

500.00

4、监测位移管理等级(表7)

管理等级

距开挖面1B

距开挖面2B

U<U1B/3

U<U2B/3

U1B/3≤U≤2U1B/3

U2B/3≤U≤2U2B/3

U>2U1B/3

U>2U2B/3

注:

U为实测位移值;U1B、U2B为临界值(见表6)

监测位移管理等级应用示例

①、如太武山隧道开挖面里程为DK44+124,监测断面里程为DK44+130,围岩等级为V级,隧道埋深40m,监测断面距开挖面为6m(1B=7m,6m<7m),实测位移值U为2cm,(U<U1B/3,即2<0.078/3);从而确定管理等级为III级,与之对应的措施为:

正常施工。

②如太武山隧道开挖面里程为DK44+124,监测断面里程为DK44+112,围岩等级为V级,隧道埋深40m,监测断面距开挖面为12m(2B=14m,7m<12m<14m),实测位移值U为4cm,(U<U1B/3,即4>0.078/3);从而确定管理等级已超过III级,(U2B/3≤U≤2U2B/3,即0.078/3<4<0.156/3),从而确定管理等级为II级,与之对应的措施为: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5、监测结论:

工程安全性评价分析和应对措施(表8)

管理等级

应对措施

正常施工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6、监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监测数据分析应包括数据校核、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

②、每期测量后应立即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如有异常应及时补测。

③、每期测量后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观测数据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

④、根据监测值绘制时态曲线

⑤、通过计算,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形速度,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

⑥、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提交监测报告,做到监测信息及时反馈。

⑦、当测制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施工进行处理。

⑧、当位移变形率无明显改变,而实测位移值已接近临界值,或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参数或开挖方法。

7、监控量测反馈程序框图(图3)

8、计算、记录

 

①、收敛量测记录表

收敛监测记录表

承包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同段:

监理单位: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编号:

工程名称

量测断面桩号

围岩级别

开挖时间

测线数量

1号测线

序号

基线长度(m)

观测日期

累计天数(d)

收敛量(mm)

累计收敛量(mm)

收敛速度(mm/d)

管理等级

应对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观测:

计算:

审核:

监理工程师:

②、下沉量测记录表

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承包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同段:

监理单位: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编号:

工程名称

量测断面桩号

围岩级别

开挖时间

序号

实测高程(m)

观测日期

累计天数(d)

下沉量(mm)

累计下沉量(mm)

下沉速度(mm/d)

管理等级

应对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观测:

计算:

审核:

监理工程师:

 

9、内业成果

当断面监控量测趋于稳定后,提交如下成果资料:

①、收敛监测数据分析表

②、收敛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③、下沉监测数据分析表

④、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⑤、量测数据分析表

⑥、量测变形时态曲线

⑦、变形位移曲线

⑧、变形速率曲线

10、地表沉降观测

地表监测点布置按隧道埋深、开挖宽度、高度而定,在浅埋地段进行,量测断面布置与洞内监测断面一致,在同一里程;隧道中线附近密,远离中线处疏,监测点埋设于地表,在地表挖50cm深的孔竖直放入φ20mm的钢筋,钢筋和孔壁之间填充混泥土,钢筋端头外露地面1cm;从水准点起测量监测点高程,通过前后重复观测监测点的高程变化值,即可算出地表下沉值。

隧道地表沉降应在隧道尚未开挖前就开始进行,借以获得开挖过程中全位移曲线;监测断面间距、监测频率分别见表5、表6、图3。

测点布置

①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布置原则(表9)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高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H0≤(B+H)

15~30

B<H0≤2B

10~15

H0≤B

5~10

注:

H0隧道埋深;H为隧道开挖高度;B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布置示例

如XX隧道,隧道埋深30m、10m、5m隧道开挖高度为:

10.1m,隧道开挖宽度为7m;则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布置下表所示: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高度

纵向测点间距(m)

14<30≤2(7+10.1)

15

7<10≤14

10

5≤7

5

②地表下沉监测频率

地表沉降监测测频率按照洞内拱顶下沉以及净空收敛监测频率执行,分别见表3、表4。

③、地表下沉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图4)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④、计算、记录

新建漳州港尾铁路

承包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同号:

监理单位: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编号:

XXX隧道地表沉降观测记录表

里程桩号(编号)

首期成果

第2期成果

第3期成果

备注

H0

H(m)

沉降量S(mm)

累计沉降量Σ(mm)

H(m)

沉降量S(mm)

累计沉降量Σ(mm)

平均沉降量

沉降速率

测量: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

⑤、地表沉降量测提交的量测成果包括:

⑴绘制每一横断面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⑵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⑶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图;

⑷对横断面沉降量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

⑸对纵断面沉降量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

11、监测数据应用以及整理

①、数据分析处理和围岩稳定性判别

②、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

③、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的急骤变化时,表明此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对危险地段加强支护,确保已开挖段的安全。

④、量测数据的散点图和曲线

现场量测数据应绘制位移—时间曲线、绘制位移速度—时间曲线和位移量—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同时找出位移—时间回归曲线,求出最终位移量以及变化规律;

⑤、监测周期结束后,对观测资料进行汇集、审核、整理、编排,使之集中化、系统化、规格化和图表化。

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流程图(图5)

 

五、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1、在项目开工前必须针对具体单位工程的特点结合规范、设计确定的监测内容、监测经费、监测等级、监测精度、监测方法、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监测网布设;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技术标准,制定详细的变形监测方案,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2、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3、监测人员按审定方案进行监控测量,每期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完成、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设备、观测人员应尽量固定、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4、在监测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对监测网进行周期测定,检查监测网点是否都是稳定,通过检测,选出真正坚固的稳固点作为监测网的固定基准。

5、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监测外业完成后进行内业数据分析处理;通过对获取的观测值进行完整性、可靠性检查,剔除粗差,处理离群观测值后,进行变形体的累积变形量和两相邻观测周期的相对变形量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绘制变形过程曲线作变形的趋势分析与预报。

6、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进行监测网点稳定性分析、计算目标点的各种变形量,从而确定监测体上目标点的变形,以及确定其他特征监测点变形的时间空间特性;处理时须经两人交替核对,确保平差计算所用的起算数据、观测数据准确无误;发现监测值变形异常或接近允许值时;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变形体、周边建造物或地表出现裂缝快速扩大等异常变化;应立即分析查找原因,提高测量频率重复或持续监测并上报技术领导部门以便及时处理,防止事故发生。

7、监测外业数据必须进行重复测量,原始实测值保留,以备复查;并对观测资料进行汇集、审核、整理、编排,使之集中化、系统化、规格化和图表化,签署意见后刊印成册;定期将监测资料上报存档;并按规范要求做好监控量测竣工文件。

8、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符合《测规》的规定和要求。

9、测量事务必须进行双检复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