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1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各地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下面,我把郑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

近年来,郑州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在中原城市群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在交通、通讯、产业等方面加快融城步伐,在财政支持、社会发展、产业辐射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重点镇、小城镇、中心村五级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同时,按照功能、产业、生态、空间、体制复合的新型城市理念,启动了郑州新区规划和建设,推动人口向城镇和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努力构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三产协调、组团发展的新型城市。

2009年,郑州市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6.6平方公里,总人口752.1万,其中城镇人口476.9万,城镇化水平63.3%。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感到,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必须发挥中心城市在集约节约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吸纳农村劳动力、凸显城市品位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为此,我们坚持“构建大交通、带动大物流、形成大产业、推动大服务、建设大都市”的发展思路,不断巩固和提升郑州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工作健康较快发展。

第一,树立大郑州、大交通的交通规划理念,高层次定位,高标准规划。

近年来,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我市加紧推进中原城市群的交通一体化战略,落实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布局,加快航空、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中心城区交通系统等重大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构筑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先后编制了《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规划》、《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2)》、《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2020)》等发展规划。

规划在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统筹安排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主城区道路交通体系。

第二,加大投入,强力推进,确保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全力配合国家、省重点工程。

配合做好石武、郑西、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工建设郑民高速郑州段、黄河公铁大桥、巩登高速公路等项目。

今年初,郑西客运专线已经投入运营。

郑州至焦作、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二是强力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郑州市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至2008年达到近100亿元,2009年一年就投入100多亿元。

对三环快速路等一大批道路实施了升级改造,开工建设京—沙快速通道、中心区铁路跨线桥等工程。

快速公交(BRT)投入运营,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

打通了一批断头路,对百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是加快实施“畅通郑州”工程。

今年以来,为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我们组织实施了“畅通郑州”工程,全年计划投入195亿元重点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上半年,科学大道—西三环立交等工程建成通车,西绕城公路全线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20个站点有19个开工,已完成投资135亿元。

第三,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努力打造现代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

继续配合推进石武、郑徐铁路客运专线等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郑州-开封、郑州-焦作、郑州-机场、郑州-新密-洛阳城际铁路。

二是畅通城市出入市口。

加快郑密快速通道等工程建设,强化城市内外快速联系通道;

新增中原西路、陇海西路、大学南路、郑新快速通道与绕城快速,文化路、西三环北延连霍高速等互通式立交;

建设郑少高速航海路连接线工程、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互通式立交、花园路与连霍高速互通式立交等项目,提高城市外围交通疏散和通行能力。

三是强力推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

加快京沙、陇海两个“十字快速通道”;

开工建设三环路的4座立交桥,实现三环路全线高速畅通;

加快北三环、黄河路下穿铁路编组站以及嵩山路、航海路下穿铁路建设;

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完成3、5号线前期工作;

完成一批断头路打通、积水点改造、路口拓宽渠化、公交港湾、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四是做好长远规划,实现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根据规划,未来10年内,城际轨道线网围绕打造“半小时出行圈”和“一小时出行圈”,形成“两横一纵加半环”的线网构架。

地铁交通线网将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202.53公里,在中心城区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棋盘放射状结构。

快速路和一级主干路系统将形成“两环-六横-七纵”、“八横八纵”格局。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有义务、有责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这次工作会议精神,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郑州在国家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解决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壮大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基石”。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新型城镇化进程探索新路子。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健康较快发展。

发言材料之二

坚持城乡统筹理念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县域镇村一体化

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新乡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坚持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新村”的思路,突出城镇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就业结构,构建城区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2006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

城镇投资年均增长35.1%,总量连续7年居全省第4位;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8%;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87个百分点,达到40.9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2年2.8:

1缩小至2009年2.61:

1。

一、站在最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科学编制市域发展规划,优化人口、产业、空间发展布局。

把握新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构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着眼于解决“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在什么地方发展;

农民居住什么环境、在什么地方居住”两大课题,统筹考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城镇化、工业化,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新村”的思路和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原则,编制完成了《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教育、卫生等各项专项规划。

一是着力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构建以市区为中心,长垣、平原新区为副中心,7个县城为卫星城的城市集群,带动48个建制镇、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一体发展。

二是着力形成合理的人口分布。

2020年规划期末,市域人口将达到646万人,主城区人口180万,8个县城和平原新区人口210万人,镇区人口1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三是着力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引导企业向28个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集中,主城区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培育高端文化消费;

县城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形成集聚特色鲜明、支柱产业明显的各类特色集聚区。

四是着力形成合理的就业结构。

依据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力就近就业,逐步实现五分之四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二、加快主城区现代化步伐,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城市承载辐射功能。

确立区域经济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实施“3010”民生行动计划(30分钟经济圈、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态圈),开展“新城杯”竞赛活动,坚持以交通为导向推进城镇开发建设。

一是完善城市功能。

投资148亿元,初步构筑了主城区至县城、重点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三个层次共1200公里的现代城镇体系路网框架,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六个县(市)的30分钟经济圈。

引进中建七局、太平洋集团等运用BT、BOT等模式,吸引150亿元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9座、在建4座,污水处理能力51.5万吨,市区、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80%。

二是推动市区产业升级。

着力培育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汽车及零配件、特色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战略支撑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

49:

49.4。

中兵集团通信科技工业园、中航集团汽车零部件基地等18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改善人居环境。

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260亿元,完成旧城改造面积800余万平方米。

引进澳门宝龙、上海绿地、大连万达等知名企业参与城市改造建设,上半年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拆迁250.1万平方米,市区建成、在建高层建筑585栋,绿化覆盖率36.05%。

全市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60万平方米、廉租房96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性住房41万平方米。

2008年以来,8个县城共拆迁520万平方米,完成城市建设投入180亿元,房地产项目在建规模达到360万平方米。

通过城市创建打造城市品牌,建立“数字城管”,健全“全覆盖、无缝隙”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获得了国家卫生、园林、森林、优秀旅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四是加快平原新区建设。

按照“科技新城、产业基地、农业硅谷、休闲之都”理念,编制完成188平方公里空间、战略、产业概念规划和5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30平方公里内的城市道路、供排水、电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与北京泛华集团签订100亿元的BT合作协议并有序推进。

三、培植新产业,建设新农村,推进县域镇村一体化。

加快重点镇、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集聚。

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坚持产城融合理念,编制完成8个县城、36个重点乡镇和28个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三化”协调发展规划,构筑产业发展载体。

加快城镇规划区、产业集聚区以水、电、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83.1亿元。

产业集聚区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70.5%,吸纳43.9万劳动力就近就业。

二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循序进行”的原则,将农民建房纳入城镇体系加以规划引导,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

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有序推进,首批启动条件较好的1412个行政村整合为369个新社区。

坚持基础设施投入以政府为主,社区建房以农民为主,严格执行“五项标准、一票否决”(建设规划群众认可、上级批准,被整合村庄无新批宅基地,新占用土地手续合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始建设,农民开始在社区建房;

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否则一票否决)工作要求,抽调市县乡三级1000名干部开展“联包帮建”活动,先易后难,分批启动,初步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六种建设模式,累计建成面积1311.2万平方米,搬迁入住农户4.5万户。

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研究出台《完善城镇功能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等55项政策措施,探索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基本实现城乡发展规划、行政便民服务、公交、劳动就业、路网一体化。

一是破解土地难题。

开展农村建设用地专项整治活动,积极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

今年已整理建设用地3090亩。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确定整体拆迁村41个,已拆除旧宅基地1.27万亩、复耕2237亩。

二是破解资金难题。

整合组建的新乡投资集团融资能力达40亿元,13家省定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注册资本近10亿元。

增加市、县财政投入,每年筹措资金4.9亿元,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

组建惠农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镇区和新社区基本建设搭建融资平台,目前融资工作进展顺利。

组建农村公益事业基金会,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企业税前12%捐赠政策,接受企业捐赠支持新社区建设。

三是破解拆迁难题。

坚持“政府零受益、群众得实惠、城市得形象”,制定优惠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实施依法拆迁,推进拆管分离。

四是破解人口产业集聚难题。

完善落实优惠政策,从土地供给、税收、引进人才、生产用电同城同价等7个方面引导鼓励企业到集聚区发展。

坚持不以农民放弃承包地、宅基地为前提,出台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10个方面优惠政策,有序推进符合条件农民就近入住县城、镇区转为城镇居民。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言材料之三

创新理念探索路径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许昌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根本性举措,创新理念、探索路径、扎实推进。

按照“带状城市、向心布局、组团发展、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一中心、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心市区、县(市)城区、重点镇、中心村4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2006年以来,全市城镇化率每年增长近2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39.3%,带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6%。

根据会议安排,我侧重就许昌新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和数字化城市管理3项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注重示范带动,加快新区建设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许昌新区建设的总体方案,着力把新区建设成为许昌“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宜居宜业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

目前,新区已建成4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90亿元。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

选择国际知名公司,高标准编制了许昌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突出产城融合和生态特色,确定了“一主一副两中心,四个园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年内将编制完成许昌新区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实现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二是坚持产城融合。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产城一体。

中原电气谷、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和尚集等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今年共完成投资3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6.6亿元,增长28.5%。

分别形成了电力电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和发制品等主导产业。

同时,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今年以来,新区规划安排了173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8亿元,已完成投资82亿元。

中原电气谷总投资30亿元的许继风电产业园风电整机生产年底可达100台,总投资36亿元的温州电气产业园加快推进,广东广晟产业园、中山光伏产业园等“园中园”已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坚持设施先行。

今年新开工道路12条,主次道路达到48条,总里程164公里,初步形成“三纵三横”的主干道框架。

新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新区热电厂完成前期规划。

22个“三村”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正加快完善。

四是坚持体制创新。

制定了新区户籍制度改革办法,按照“就高不就低、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各类政策福利待遇,2年内将新区9万农村人口全部转化为城镇人口。

健全完善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新区为许昌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注重群众满意,推进城中村改造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满意,确保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2008年以来,全市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84个,完成投资140亿元,累计拆迁73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670万平方米。

一是均衡利益,形成改造合力。

围绕群众、企业、政府“三满意”的目标,政府把拆迁收益全部用于居民安置,加快由“拆迁”向“搬迁”的观念转变,在拆迁、补偿、安置上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全市没有发生一起赴京、进省集体上访事件。

政府制定最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保证利润空间,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在拆迁改造中,政府实行经济“零收益”,但收益了民心,收益了城市面貌的改善、形象的提升,收益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了推动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合力。

二是多策并举,破解资金瓶颈。

突出专题招商,2009年,邀请全国200多家房地产企业参加我市“城中村改造暨土地出让项目推介洽谈会”,其中40多家企业就40多宗土地签约资金近20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近100亿元。

返还政府收益,对“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收益在扣除国家政策规定的专项资金后,全额予以返还,用于农民安置补贴和弥补开发企业的亏损。

实行规费减免,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城中村改造项目,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方面,予以优惠或减半收取。

三是创新模式,加快拆迁改造。

坚持政府主导、依法依规、群众自愿,由社区自主选择合适的改造模式。

统征储备模式,由政府统一征收、统一拆迁、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统一安置,拆迁腾出的土地收益用于城中村改造支出。

市场运作模式,政府制定规划和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融资改造,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沃尔玛参与城中村改造。

社区自主模式,鼓励经济较好、村民较富的社区,自行或与居民组建实体联营联建,政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管。

村企共建模式,由企业出资改造村庄,腾出土地发展企业,实现了共同参与、共享利益。

三、注重提升形象,创新城市管理

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保障。

许昌市按照“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发展思路,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了精确、敏捷、高效管理。

目前,数字化城管系统一期已经覆盖主城区70平方公里,二期将扩展至许昌新区,三期扩展至所有县(市)城区。

一是全面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积极整合政府各部门基础数据、视频监控等资源,避免财政重复投资,节省建设资金30—40%,实现了建设成本低、运维费用低、使用效能高“两低一高”的目标。

二是应用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应用多种信息技术,在全国率先采用3G无线通讯、二三维实景图像互动等先进技术,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应用系统,形成了完整、闭合、互通互联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三是创新运行模式,提高运行效率。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是监督轴和指挥轴“两个轴心”,我市采取监督、指挥“二合一”的运行模式,既提高了管理效能,又减少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建成投用,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粗放向精细、单一向协同、低效向高效的跨越式转变,构建了责任更明确、分工更合理、运转更高效、监督更有力的长效机制。

系统运行2个月来,受理案件4.15万件,结案3.96万件,结案率达到95.4%,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时段、无缝隙管理。

许昌市的城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市的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按照“三项重点带全局、城乡建设扩内需、改革创新破难题”的要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强化措施,加压奋进,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言材料之四

统筹新老区协调发展

以棚户区为切入点加快老城区改造

中共鹤壁市委鹤壁市人民政府

鹤壁依煤而兴,建市之初“先生产后生活”的模式形成了大量窝棚房、窑洞房,加之后来中心城区因采煤沉陷三次搬迁,城市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给山城区、鹤山区这两个老城区留下了5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

国有统配煤矿棚户区改造实施以来,我市部分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观,但矿区和居住区交错混杂的特殊现状,以及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老城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地方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经过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鹤壁的发展决不以牺牲老区为代价,坚决确立统筹新老区协调发展、实现共生共荣的思想,并下决心从2008年开始以地方城市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全面启动老城区改造,目前已拆迁90万平方米、开工160万平方米,廉租房开工20703套、约占全省的12%。

主要做法是:

第一,依托多方力量,及早启动并全面推进老城区改造。

根据鹤壁棚户区改造任务重的实际和财力状况,省委、省政府将我市确定为全省重点,并及时下拨7300万元,为我们在全省首家开展地方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启动资金,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的决心和信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策划论证大批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支持,特别是较早认识到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宏观政策调整,于2008年10月之前确定了总投资219亿元的193个项目,其中包括棚户区在内的投资近100亿元的121个老城区改造项目,在省发改委、住建厅、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及时抓住了国家当年11月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争取首批国债资金3.8亿元、居全省前列。

2008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债资金9.8亿元。

为破解改造资金严重不足的难题,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打捆开发、整体推进,吸引20多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参与改造,引进资金80多亿元,有70%以上的项目可实现市场开发。

如江苏王营房地产集团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近50亿元对鹤山区进行打捆改造开发,目前已拆迁15万平方米,开工总规划面积27万平方米的3个小区,道路整修、河流改造同步启动。

第二,抓住两个关键,努力提升人气、激活市场。

我们感到这对于持续健康推进老城区改造至关重要。

一是大力培育产业,根据山城区企业产品以初加工为主、鹤山区因小煤矿整顿整合造成支柱财源大幅减少的实际,在全市统筹规划建设的7个产业集聚区中老城区布局3个,支持山城区重点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鹤山区重点发展煤炭物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产业。

目前年产20万吨甲醇和30万吨二甲醚项目投产,与中国五环工程公司合作的乙二醇项目正在中试,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即将开工,山城区石林新型陶瓷园区已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52条陶瓷生产线、建成7条、年内可建成20条,鹤山产业园落地一批煤炭物流企业、力争年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

二是及时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去年投资近2.6亿元开工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等项目24个,今年又开工投资10亿元的21个项目,老城区城市功能正在逐步改善,新建小区规划、绿化水平明显提高。

这些措施吸引了周边农村群众向老城区转移,使人口总量由逐年下降变为有所增加,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