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280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6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2

第二章需求预测及拟建设规模……………17

第三章原材料、能源概况……………………35

第四章厂址与建设条件………………………36

第五章项目方案设计…………………………37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4

第七章财务效益分析…………………………56

第八章风险评估……………………………59

第九章项目管理…………………………….60.

第一十章环保和安全生产……………………….63

第一十一章结论…………………………………68

 

 

第1章总论

1.1项目的提出背景

养猪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过去农民靠“养猪来肥田,养猪过大年”的小农经济已逐步变为农业中非常活跃的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各地农村中重点发展的项目。

当前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占世界生产和消费的几乎一半,然而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养猪生产在我国长期处于副业地位,猪肉供应曾经严重不足。

生猪的饲养绝大部分是以农民散养为主,小农生产者的养猪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差、生产效率低下、出肉率低,竞争力不强,饲养周期长,饲料浪费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实施菜篮子工程等计划,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化猪场,养猪生产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得到迅猛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摆脱了城乡居民猪肉消费短缺的状况。

尤其是近十年来,良种引进、繁育、规模饲养在我国掀起了一个个高潮,使养猪业落后的局面有所改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出栏率仍十分低。

另外,由于饲养条件的落后和养殖户追求利益的动机,猪肉中药物残留问题、激素问题、疫病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成为国外利用绿色壁垒限制我国畜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化养猪业,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保障市场供给,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业发展如日东升,突飞猛进。

我国猪肉产量和存栏数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但是近10年来猪肉产量增长放缓。

2002年猪肉产量达到4350万吨,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6.19%;生猪存栏数量为45743万头,占世界生猪存栏数量(94102万头)的比重为48.6%;屠宰猪数量为56400万头,占世界(120566万头)的46.8%。

2002年中国猪肉产量是1962年猪肉产量的24.44倍。

1965-1967\1972-2002我国猪肉产量位于世界第一位。

而人均猪肉产量于2002年达到34.2公斤/人,是1962年的12.9倍,1981年起超多世界平均水平,并于1997年起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人均猪肉增长率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

中国猪肉产量的增长主要归因于生猪出栏率的提高,贡献率达54%,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为30%,生猪存栏量的增长的贡献率为16%。

农业部表示,2008年是恢复发展生猪生产的关键之年,力争猪肉产量比2007年有所增长,达到5300万吨,确保生猪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据28个省份情况汇总,预计2007年末生猪存栏同比增加6.5%;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加9.4%。

他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狠抓生猪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

农业部将在全国特别是生猪主产区建立生猪产销动态监测网,实施“百场千村万户”畜禽生产月度监测计划。

据农业部官员介绍在2007年投入25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将继续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河南省是一个养猪大省。

2006年生猪存栏4678万头,出栏595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60万头,猪肉产量470万吨。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健全,有一级以上种猪场18个,基础母猪存栏1.5万头;二级种猪场148个,基础母猪存栏14.3万头。

为鼓励养猪业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许多畜牧业发展的文件,把新阶段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养猪业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可以说养猪业发展已处在了非常有利的时机。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大力推进养猪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养猪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走产业化集团经营的道路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表现。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包括养猪业在内的农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当今农业的国际竞争,不仅是单个产品的竞争,是集生产、加工、销售、科技为一体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

而且,我国已经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正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

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就是零关税,届时东南亚市场将面向我们开放,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已迫在眉睫。

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我国养猪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养猪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国外的肉食品更加方便的进入国内市场,影响国内肉食品市场销售量,同时也要求我们的猪肉和猪肉制品达到高质量、低价格和国际卫生标准。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猪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养猪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现代化养猪技术,强化管理,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才能达到降低生猪生产、加工成本,提高生猪及产品质量,推进养殖业的科技进步,从而可以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养猪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求得生存求发展。

2、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

畜牧业在河南农业中是一个优势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有丰富的饲料来源和巨大的肉食品加工能力,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河南的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地理和资源优势,决定了河南畜牧业应当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

目前,河南省已经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从种植业为主转向畜牧业为主,养猪是畜牧业中的传统项目,加快养猪项目的发展是我国尤其是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孟州市具备发展生猪养殖的优越条件,可以较快地建成养猪示范基地,然而目前孟州市以生猪养殖业为龙头的畜牧业亟待发展。

采用“电子喂养系统产业化运行模式来发展生猪养殖业, 摆脱传统的养猪方法,向依靠养猪新技术提高效益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进行优良种猪的引进,应用现代猪育种技术,加强环境控制、计算机管理、隔离早期断奶(SEW)、“全进全出”、现代猪人工授精等技术的运用,将大大促进了养猪水平的提高。

本项目的建设由分散的家庭式副业生产向专业户养猪和规模化、工厂化养猪方向发展。

对于加快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和步伐,推动畜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十分必要。

3、本项目的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制品需求的需要。

养猪业发展到现在,已是一大产业,其产业链的延伸之广,涉及问题之多,与民众生活联系之密切,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养猪业的市场越来越大。

我国是肉类消费大国,目前人均肉类的占有量已达50公斤左右,人均年肉类消费达到538元,是全世界最大的肉类市场。

据有关部门预计,我国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人均占有量将达到70公斤至80公斤(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

中国肉类食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为国内生猪饲养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居民生活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健康型的转变,猪肉不但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而且在世界猪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由于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养猪户逐渐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适时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制品需求的需要。

4、本项目的建设是加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全国著名的猪肉产品主产省之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省养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是畜牧业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目前,全省人均猪肉占有量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于河南省生猪质量较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全国生猪外调的主要省份,外销量接近出栏量的一半,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市。

本项目把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作为重点,是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的需要。

利用大型养猪龙头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使养猪业逐步向科技、生产、基地、加工、运输、营销、服务等多环节延伸,面向国际市场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向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大养猪产业化体系方向发展,让养猪户通过大型养猪龙头企业融入市场,对于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5、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猪肉产品的品种质量和经营规模,促使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猪肉的消费已逐步向高品质、安全肉方向发展,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养猪业仍以传统的农户养猪(每户3-4头)生产方式为主,约占全国饲养总量的75%-80%。

本项目周边的广大地区,养殖业发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当地“富民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生猪品种和饲料资源不断丰富,生猪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分散的农户养猪模式所生产的猪肉产品缺少相应的规范,质量控制难度大。

加上品种质量差,猪肉质量和成本不能形成应用的优势,饲养规模小,饲养技术低,效率和效益差,由于较为分散,产供销无法实现一体化,造成市场竞争力低,难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

本项目对于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十分必要。

我公司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条件,生态环境也十分优良,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养殖示范区。

该公司利用自身多年养殖的经验,开发和规划养猪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可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以及市场销售优势,将农村闲散劳动力、资金和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规模化养殖,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拉大产业化养殖的框架,对于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1.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大农公司的优势介绍:

孟州市地处黄河北,农业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以沙土为主,土地贫瘠,农民收入较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解决农民问题,必须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操作的核心内容是,公司运用现代养猪观念和技术大批量生产合格仔猪(20公斤以上);签约农户按公司统一技术标准建造生长育肥猪舍,每批饲养200--1000头不等,这样每年可出栏3批;公司统一供仔猪、饲料、疫苗、兽药;统一注射免疫、统一培训生猪精细化操作管理、统一现场技术服务、生猪达标出栏时公司统一收购。

本模式可理解为紧密型的公司+仔猪生产基地+合同制农户的新型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规避了养殖技术缺乏的风险。

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零排放”粪便清理模式与沼气处理相结合的技术,使水道与粪、尿通道自动分离,粪便经人工清理后加入微生态菌液和植物秸秆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沼液经过发酵后直接灌溉农田和千亩梨园。

沼气用于发电和猪舍采暖等使用。

采用这种“猪粪—沼气—有机肥—有机农业“的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的粪便污染问题,又能变废为宝,发展生态经济,肥沃土壤。

既能生产绿色安全的猪肉产品,又能生产绿色农业,解决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使用“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进行养猪生产,其经济效益体现在:

1、降低基建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省去了传统养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粪污处理系统投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2、降低运营成本。

(1)节省人工。

无须每天冲洗圈舍。

(2)节约用水。

因无须冲洗圈舍,可节约用水90%以上。

(3)节省饲料。

采用外清粪的生产工艺,既减轻了传统模式每天清粪、冲扫圈舍的繁重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由避免了每天饲养员进猪舍对猪的干扰,减少猪的应激反应,节约饲料。

(4)降低药费成本。

猪生活在上漏粪地板,更健康,不易生病,减少医药成本。

(5)节省能源。

零排放养猪冬暖夏凉。

冬天采用沼气地暖节约能源;夏天,只是通过简单的圈舍通风和遮荫,就解决了圈舍炎热的问题。

3、提高了猪肉品质,更有市场竞争优势。

目前用该方式养猪的企业,生猪收购价格比普通方式每公斤高出0.4-1元,而在消费市场上,猪肝的价格是普通养殖方式的数倍。

总之,本项目的执行,有利于绿色安全食品的开发,有利于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滚动发展。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民利益,解决农村问题。

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1.2.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1)市场需求与预测,产品方案及拟建规模;

(2)工程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

(3)公用工程:

土建、供电、供水、供气;

(4)总平面布置及储运;

(5)主副原材料供应及能源供给;

(6)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

(7)企业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财务评价。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孟州地处豫北平原,农民主要靠农业为生。

由于其先天的自然屏障和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绿色食品的开发;世界和国内对绿色食品需求和人类对健康的追求的消费量需要。

符合中央2007年1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带动农民制富,解决农民问题。

1.3.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有强有力的政府与社会支持。

国家和河南各级政府历来重视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重视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拥有一流的生物饲料技术。

我公司与上海肽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拥有安全饲料、养殖等多项专利技术和研究,能够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排放20%,有效的降低饲料费用。

同时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杜绝猪肉中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解决人类食品安全问题。

拥有先天的地理屏障,可有效降低疾病传播。

本选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附近5公里之内没有大型养殖公司,不存在污染,是生态养殖,生产高质量肉品的天然理想之地,适合有机产品的开发。

拥有广大饲料资源。

本选址地处我省玉米、小麦主产区。

而小麦、玉米又是养猪业的主要饲料来源,把养殖场建在农业主产区,不仅饲料能够得到充足的供给,同时又能降低农民卖粮的运输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拥有先进的饲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猪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008年根据官方数据,我国能繁母猪存栏5200万头,提供育肥猪为4.78亿头,平均每头能繁母猪提供13.3头。

这种母猪生产力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003年美国每头能繁母猪平均提供22头育肥猪,比我国生产力水平高65%,好的可以达到22头;2002年丹麦每头能繁母猪平均提供24头育肥猪,比我国高80%,好的可达到30头,2008年好的以达到32头;荷兰2006年全国能繁母猪平均提供26头,比我国平均水平高95%。

数据表明我国母猪生产力水平很低,也就是我们两头母猪提供的育肥猪水平仅是国外一头母猪的水平。

我国养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核心问题是母猪问题:

我国母猪平均淘汰率45%左右,也就是能繁母猪2—3年就要更新一次。

这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5%水平,在丹麦、荷兰,母猪的平均使用年限是5--6年。

如果每头母猪每年消耗饲料是1吨,在同样提供相同育肥猪的数量下,我们要多消耗30%饲料。

河南省2008年能繁母猪存栏492.88万头,出栏4800万头,平均每头能繁母猪提供9.73头,比全国13.3头低3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造成母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很多:

营养、饲养管理等等问题。

其中定位栏的使用是造成母猪尽早淘汰的核心原因。

由于妊娠母猪一直被关于“笼子”里,处于高强度的应激环境中,母猪集体不健康,造成母猪早早淘汰。

彻底解决母猪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母猪的运动。

我们与河南河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结为战略伙伴,河南首家大规模引进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自动化上料系统和高科技水处理系统,多方面应用高科技技术,可使我公司的母猪使用年限达到5年以上,母猪年产仔数达24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拥有先进的母猪饲养营养技术。

我们拥有先进的生态母猪养殖技术,可使每头母猪年提供的育肥猪数从全国的16头,提高到24头(国外平均水平在26头,一流水平在32头),提高50%生产水平,可极大提高我们的赢利水平高于同行50%。

综上所述,“2万四千头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的实施有着很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1.4研究工作概况

1.4.1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对以下问题加以研究。

(1)该项目将要生产的24000头育肥猪的可靠性。

(2)该项目所涉及的生产技术的可靠性

(3)该项目拟采用的工艺与设备的分析选择

(4)该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4.2其它问题

对该项目在设计、生产等方面的联系协调进行了考虑。

1.5推荐方案

1.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根据现有的市场条件、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预测,本可研报告推荐建设规模为年出栏24000头一座。

1.5.2生产方法:

大农公司在新建一座存栏1000头的种猪厂和7000头育肥猪,年出栏24000头育肥猪的猪场一座。

选用自己公司生产的饲料,肥育到100公斤出售。

1.5.3厂址

该项目的24000头养殖厂址选在河南孟州市,总共占地亩,环境优美,有利于养殖。

1.5.4主要原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5.4.1主要原料

功能性发酵饲料自己配制。

1.5.4.2燃料、动力

所需原煤由当地提供;

所需生产、生活用电由当地供电局供给。

1.5.5环境保护

本项目的污染物主要为养猪舍粉尘和噪声、空气、粪便、废水等。

猪的饲养过程中,采用生物技术、动态氨基酸营养技术和纳米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对日粮进行科学处理,粪便与尿液与饮雨水三分离,分直接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发酵生产有机肥;尿通过暗管直接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直接灌溉附近的千亩梨园和本厂的百亩核桃园。

沼气用于本场取暖和发电用。

达到零排放的标准。

同时通过饲料发酵技术,不仅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还能降低氨氮气味,减少疾病发生。

1.5.6劳动定员

年出栏24000头育肥猪的猪厂需要20人;

1.5.7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其中一期总投资2893.8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1893.8万元人民币,流动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

1.5.8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该项目工程建设周期为6个月。

1.5.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1.1

育肥猪

头/月

2000

2

总投资

万元

1274

2.1

建设投资

万元

773.5

其中: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1.1

银行贷款

万元

2.1.2

自筹资金

万元

1274

2.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

投资指标

3.1

单位产品占用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吨

3.2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

元/百元

4

职工定员总计

20

其中:

工人

17

管理人员

2

工程技术人员

1

5

全年生产天数

6

主要原材料及动力需求量

6.1

原材料

6.1.1

饲料

吨/月

570

6.2

动力

吨/月

3000

千瓦时/月

17500

蒸汽

万吨

7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880

8

年总成本

万元

2400

9

年利润总额

万元

480

11

年上缴所得税

万元

12

税后利润

万元

13

借款偿还期

14

投资回收期(税后)

2.66

15

投资利税率

%

16

投资利润率

%

37%

17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18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税后)

万元

1.6研究结论

该项目抓住了河南农牧业生产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选项准确,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农牧产业化研究开发方向和国家环保要求;研究开发内容和建设规模适度,并且有很好的物质与技术基础条件;整个项目的技术含量高,技术来源明确,所开发的产品市场前景好;本项目的实施,对加速河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农牧业产业结构优质化、多样化方向调整,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带动河南农牧企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向环保型企业转变,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牧业的新要求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并且具有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从财务评价看,主要财务效益指标均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从市场、原料供应、技术方案、财务评价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是可行的。

因此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批项目建设,使之尽快实施、早见效益。

第二章需求预测及拟建设规模

2.1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2.1.1养猪业的国际贸易与市场预测

1、世界猪肉生产概况与我国在行业中地位

养猪一直是我国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举世瞩目,多年保持世界产量第一。

据世界贸易的最新统计数据,2004年世界猪肉产量是1.01亿吨,占肉类总产量的38.4%。

我国猪肉产量4717万吨,占世界猪肉的46.7%。

全球有接近一半猪肉来自中国。

我国猪肉特点是总产量大,但人均占有仅34.3公斤,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欧洲国家人均占有为34.4公斤。

但荷兰为88公斤,丹麦人均329公斤,是世界第一。

我国猪肉生产比美国多80%,是俄罗斯产量的28倍,印度的73倍,非洲的60倍,是养猪最发达的丹麦的25倍。

2、世界肉类生产结构

世界肉类生产结构情况是:

猪肉1.01亿吨,占38.4%;牛肉6207.3万吨,占23.6%;羊肉1236.1万吨,占4.7%;禽肉7916.3万吨,占30.1%。

可见,猪肉仍是世界最普及的肉食品,人类40%的肉食来自猪。

养猪在不同国家地位不同,结构也不同,大概归纳以下几类:

养猪产业比重大,且发达国家:

猪肉比重超过60%,典型的国家是丹麦,猪肉占全部肉类生产的82.3%;奥地利占73.1%;荷兰53.3%,都是猪肉出口国。

这类国家比重大,数量多,活猪和猪肉质量都很高,养猪产业化、科学化、商品化程度很高,具备完整的育种体系。

养猪产业比重虽大,但畜牧业不发达,这些国家利用养猪适应性广,解决人民肉食短缺。

例如,越南猪肉占肉类的73.1%;朝鲜占68.1%。

为满足市场需求,利用猪的杂食性、饲料要求不高、繁殖快的特点,以猪为首。

亚洲类似国家较多。

养猪产业比重大,但发展水平不平衡:

例如,中国猪肉占肉类的65.7%;波兰占61.3%;韩国占61.6%。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和质量需求也十分复杂。

波兰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