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6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平台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监控和服务平台与接入平台间的通信协议,描述了用于平台交换的协议格式和数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监控和服务平台与接入平台间之间的通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735道路车辆识别代号(VIN)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198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ISO/IEC646)

DB11/Z801-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动力蓄电池包编码

DB**/****-2012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1部分:

总则

DB**/****-2012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

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1959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监控和服务平台monitoringandserviceplatform

以计算机系统及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等手段从车载终端和接入平台获取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工作状态和电动汽车运行状态等数据信息,并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实现电动汽车故障预警、故障处置、车载服务和管理等应用平台。

3.1.2

接入平台accessplatform

接入到监控和服务平台的平台,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和企业信息资源。

3.1.3

用户身份识别useridentification

接入平台连接监控和服务平台时,需向监控和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包进行身份识别。

3.1.4

上行方向upstreamdirection

从接入平台到监控和服务平台的数据传输方向。

3.1.5

下行方向downstreamdirection

从监控和服务平台到接入平台的数据传输方向。

3.2符号及缩略语

IP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Protocol)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

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transportprotocol)

WEBSERVICES传输控制协议在线应用服务

4协议结构

Socket方式

4.1以TCP/IP网络控制协议作为底层通信承载协议,本标准所规定的协议对应于ISO/OS定义的七层协议结构的应用层。

4.2应用层以数据包(分组)的格式进行命令和数据的交互,按平台之间数据交互的功能需要规定数据组织结构。

4.3应用层通信协议不依赖于所选用的传输网络,在基础传输层已经建立的基础上,应用层通信协议与具体传输网络无关。

Webservices方式

4.4以HTTP协议作为数据传输协议。

5通信连接

5.1连接的建立

5.1.1当通信链路连接建立,接入平台应立即向监控和服务平台发送信息进行用户身份识别,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用户身份识别流程示意图

5.1.2接入平台向监控和服务平台发送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监控和服务平台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校验包括数据校验和用户身份校验。

在校验正确的情况下,监控和服务平台返回成功应答;

在校验错误的情况下,监控和服务平台返回错误应答。

5.1.3接入平台在接收到监控和服务平台的应答指令后完成身份识别;

接入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应启动重发机制。

接入平台如果收到监控和服务平台返回的错误应答,应根据错误应答提示,再次启动重发机制。

5.2连接的维持

身份识别成功后,接入平台应按一定周期向监控和服务平台发送心跳信息,监控和服务平台在收到心跳信息后返回成功应答,发送周期由接入平台规定。

如果想重新建立连接,需要再次进行身份识别。

5.3连接的过程

连接的过程包括信息数据交换、信息查询、接入平台请求与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

5.3.1信息数据交换

由于每个用户的需求和权限不一样,信息数据交换分为三个模式,具体如下。

5.3.1.1接入平台只上报数据给监控和服务平台

身份识别成功后,接入平台应把信息数据按照设定的上报时间周期(T)主动地上报监控和服务平台。

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信息数据上报流程示意图

5.3.1.2监控和服务平台只下发数据给接入平台

如果接入平台需要监控和服务平台下发数据,需要向监控和服务平台进行请求。

监控和服务平台对请求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正确,监控和服务平台按一定下发时间周期给接入平台下发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

如果检验错误,监控和服务平台返回一个错误应答。

接入平台如果没收到应答或收到错误应答,应启动重发机制。

流程如图4所示。

图3信息数据下发(成功应答)流程示意图

图4信息数据下发(错误应答)流程示意图

5.3.1.3监控和服务平台与接入平台数据交换,同时具有上报和下发功能。

5.3.1.4进行数据交换时,接收方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校验。

如果检验错误,接收方忽略此包的信息数据。

5.3.1.5进行数据交换时,要求连续完成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数据转发、动力蓄电池包温度数据转发、整车数据转发、卫星定位系统数据转发、极值数据转发、报警数据转发和充电时动力蓄电池数据转发。

5.3.1.5信息数据上报时间周期或者下发时间周期应按不同的平台进行调整。

当出现报警,监控和服务平台与接入平台之间的周期应该实时的调整,转发时间应缩短到不大于1秒,保证信息的实时性。

5.3.2信息查询

5.3.2.1信息查询是监控和服务平台发送查询命令,获取接入平台数据的过程,查询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信息查询流程示意图

5.3.2.2监控和服务平台对接入平台发送查询命令,查询命令中参数值均用一个0x00表示,接入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

在校验正确的情况下,接入平台返回成功应答和查询参数值;

在校验错误的情况下,接入平台返回错误应答。

5.3.2.3监控和服务平台收到接入平台的正确应答指令后完成本次信息查询传输。

监控和服务平台收到错误应答后重新发送查询命令。

监控和服务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启动重发机制。

5.3.3接入平台请求命令设置与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设置

5.3.3.1接入平台请求命令设置是接入平台发送请求命令给监控和服务平台,对监控和服务平台进行请求设置的过程,具体设置内容见表18。

接入平台请求命令设置流程如图6所示。

图6接入平台请求命令流程示意图图7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流程示意图

5.3.3.2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设置是监控和服务平台发送控制命令给接入平台,请求对接入平台进行控制的过程,具体设置内容见表18。

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设置流程如图7所示。

5.3.3.3监控和服务平台或接入平台向对方发送命令设置,接收方对接收到的命令信息数据进行校验。

在校验正确的情况下,接收方返回成功应答;

在校验错误的情况下,接收方返回错误应答。

5.3.3.4监控和服务平台或接入平台在接收到对方的成功应答后完成自身命令传输;

监控和服务平台或接入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发送命令端应启动重发机制。

5.4重发机制

5.4.1重发超时时间根据具体的通信方式和通信过程自行定义,但不应大于10秒。

5.4.2达到重发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应答指令,则本次通信失败,结束本次通信。

超时重发次数应为3次。

5.5连接的断开

监控和服务平台与接入平台可根据TCP协议主动断开连接,双方都应主动判断TCP连接是否断开,释放端口。

5.5.1TCP连接断开

监控和服务平台判断TCP连接断开的方法:

——根据TCP协议判断接入平台主动断开;

——相同身份的接入平台建立新连接,表明原TCP连接已断开;

接入平台判断TCP连接断开的方法:

——根据TCP协议判断监控和服务平台主动断开;

——数据通信链路断开;

5.5.2TCP连接通畅

当TCP连接通畅的情况下,服务器和接入平台断开连接的情况有:

——数据通信链路正常,达到重发次数后仍未收到应答;

——监控和服务平台超过一定时间未收到接入平台发来的上报信息或心跳信息;

——接入平台超过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监控和服务平台发来的下发信息或者心跳信息;

5.6连接的建立

当通信连接建立,接入平台应立即向监控和服务平台发送信息进行用户身份信息和数据,流程如图8所示。

图8监控和服务平台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

5.7连接的方式

连接的方式包括信息数据交换、信息查询、接入平台请求与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

接入平台把信息数据按照设定的上报时间周期(T)主动地上报监控和服务平台。

图7信息数据上报流程示意图

图8信息数据下发(成功应答)流程示意图

图9信息数据下发(错误应答)流程示意图

图10信息查询流程示意图

图11接入平台请求命令流程示意图图7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流程示意图

6数据包结构和定义

6.1数据说明

6.1.1数据类型

协议中传输的数据类型见表1所示。

数据类型

描述及要求

BYTE

无符号单字节整型(字节,8位)

WORD

无符号双字节整型(字,16位)

DWORD

无符号四字节整型(双字,32位)

SignedBYTE

有符号单字节整型(字节,8位)

SignedWORD

有符号双字节整型(字,16位)

BYTE[n]

n字节

STRING

ASCII字符码,采用0终结符,若无数据则放一个终结符,含汉字时,采用区位码编码

6.1.2传输规则

协议采用大端模式(big-endian)的网络字节序来传递字和双字。

约定如下:

——字节按照字节流的方式传输;

——字先传递高八位,再传递低八位;

——双字先传递高24位(B31~B24),然后传递高16位(B23~B16),再传递高8位(B15~B8),最后传递低8位(B7~B0)。

6.2数据包结构

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应由起始符、命令单元、日期、时间、数据单元长度、数据单元和校验码组成,数据包结构和定义见表2所示。

数据包结构和定义

起始字节

定义

起始符

固定为ASCII字符‘**’,用“0x2a,0x2a”表示

2

命令单元

命令标识

命令单元定义见6.3

3

应答标志

4

日期

BYTE[3]

日期定义见6.4

7

时间

时间定义见6.5

10

数据单元长度

数据单元长度是数据单元的总字节数

12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格式和定义见7

倒数第1

校验码

采用BCC(异或校验)法,校验范围从命令单元的第一个字节开始,同后一字节异或,直到校验码前一字节为止,校验码占用一个字节

6.3命令单元

6.3.1命令标识

命令标识是命令发起方的唯一标识,命令标识定义见表3所示。

其中编码0x01到0x06编码已经被《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

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占用,详见第2部分表3。

命令标识定义

编码

方向

0x07

用户身份识别

上行

0x08

信息数据交换

上行或下行

0x09

心跳

0x10

信息查询

下行

0x11

接入平台请求命令

0x12

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

6.3.2应答标志

作为命令的主动发起方,应答标志为0xFF,此包表示为命令包;

若应答标志不为0xFF,被动接收方不应答。

作为命令的被动接收方,应答标志表示被动接收方对命令的执行情况,应答标志不为0xFF,此包表示为应答包。

在应答包中,不同的执行情况用不同的应答标志进行区分,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单元返回发起方。

如果此为命令包,数据包里的数据单元长度显示0x0000,且数据单元没有字节。

应答标志定义见表4所示。

应答标志定义

说明

0x01

成功

接收到的信息正确或者请求命令成功执行

0x02

长度错

接收到的实际长度与数据包中描述不符

0x03

命令标识错

无效命令

0x04

修改错

设置未成功

0x05~0x7F

系统预留

用户不能占用

0x80~0xFD

用户自定义

0xFE

其他错误

未定义的其他错误

0xFF

命令

表示数据包为命令包,而非应答包

6.4日期与时间

日期与时间数据格式具体内容参见《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

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6.4-6.5。

7数据单元格式和定义

数据单元按功能的不同分为用户身份识别、信息数据交换、心跳、信息查询、接入平台请求命令与监控和服务平台控制命令设置,数据单元具体说明如下。

7.1用户身份识别

用户身份识别数据格式和定义见表5所示。

用户身份识别数据格式和定义

数据表示内容

长度(字节)

注册流水号

接入平台按照发送数据的顺序从1开始循环累加,最大值为65535,循环周期为天

用户识别码

1

信息数据标志

具体信息数据标志见表6

预留

11

预留字节用0x00表示

信息数据标志定义

处理说明

1:

有数据;

0:

无数据

单体蓄电池电压数据

动力蓄电池包温度数据

整车数据

卫星定位系统数据

动力蓄电池系统极值数据

5

动力蓄电池系统报警数据

6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电压数据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温度数据

8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极值数据

9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故障数据

10~15

7.2信息数据转发

信息数据转发格式和定义见表7所示。

信息数据转发格式和定义

车辆识别码

17

车辆识别码是识别车辆的唯一标识,由17位字码构成,字码应符合GB16735中4.5的规定

动力蓄电池包总数N

信息类型里不含动力蓄电池数据,用0x00

动力蓄电池代码列表

20×

N

按动力蓄电池包序号依次排列,每包动力蓄电池代码数据格式和定义见表8

信息类型标志

取值范围1~255,信息类型标志定义见表9

信息体

根据信息类型不同和数据类型不同

每包动力蓄电池代码数据格式和定义

动力蓄电池包序号

有效值范围:

1~255

动力蓄电池包编码

14

动力蓄电池包编码定义见附录A.1

7.2.1信息类型标志

信息类型标志定义见表9所示。

信息类型标志定义

类型编码

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数据

0x05

0x06

0x11~0x7F

0x80~0xFF

7.2.2信息体

信息体按照信息类型的不同分为动力蓄电池放电时电池数据及车辆数据和动力蓄电池充电时电池数据等,具体说明如下。

7.2.2.1动力蓄电池放电时电池数据及车辆数据

动力蓄电池放电时电池数据及车辆数据包括单体蓄电池电压数据、动力蓄电池包温度数据、整车数据、卫星定位系统数据、极值数据、报警数据、用户自定义数据,其格式和定义具体内容参见《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

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7.2.2.1-7.2.2.7。

7.2.2.2动力蓄电池充电时电压数据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电压数据格式和定义具体内容参见《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

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中7.2.2.1。

7.2.2.3动力蓄电池充电时温度数据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温度数据格式和定义具体内容参见《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

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中7.2.2.2。

7.2.2.4动力蓄电池充电时极值数据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极值数据格式和定义见表10所示。

电池极值数据格式和定义

最高电压动力蓄电池包序号

最高电压单体动力蓄电池序号

最高电压值

0~15000(表示0V~15V),最小计量单元:

0.001V

最低电压动力蓄电池包序号

最低电压单体动力蓄电池序号

最低电压值

最高温度动力蓄电池包序号

最高温度探针序号

最高温度值

-40~+125(表示-40℃~+125℃),最小计量单元:

1℃

最低温度动力蓄电池包序号

最低温度探针序号

最低温度值

总电压

0~10000(表示0V~1000V),最小计量单元:

0.1V

总电流

-10000~+10000(表示-1000A~+1000A),最小计量单元:

0.1A

起始SOC

0~100(表示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