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880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

D.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

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县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7.下图为北京人复原头像,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会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8.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这主要反映出

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

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

9.司马迁将汉武帝一生的文治武功概括为:

“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这里的“夷狄”主要是指

A.蒙古B.匈奴C.羌族D.犬戎

10.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

1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

A.进献贡物B.朝觐述职

C.派兵作战D.镇守疆土

12.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13.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4.为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某一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

15.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兽面纹方鼎

D.青铜爵

16.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17.秦朝速亡和“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18.《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A.黄帝、炎帝、蚩尤时期B.尧舜禹时期

C.北京人时期D.半坡氏族时期

1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汉朝

D.秦朝和汉朝

20.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21.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刘邦、项羽

22.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23.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4.大禹以平凡的义举,印证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高尚人生境界。

他成为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考试选拔

25.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A.夏朝B.周朝C.商朝D.秦朝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阶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贾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及农作物名称。

(2)据材料二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相关的农业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贾谊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农业生产工具一例。

27.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它的建立者是谁?

这一政治制度被人们称为什么?

这一政治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个学派的思想?

(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

(3)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4)从秦朝的兴衰历史中,你有什么感悟?

28.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基本含义是:

以天下之统一为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

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大一统”理念包括思想方面的“大一统”和政体方面的“大一统”两部分。

……政体方面的“大一统”,分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和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两种形式。

——薛海玲等《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理念的形成及统一战争的实践》

材料三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说明材料一“乱象”时代特征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抱负。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加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以秦朝、西汉为例,说说“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⑶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29.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二黄帝陵(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贡献?

(2)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黄帝的哪些事迹?

(民主政治)

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杰出首领)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观察下列几幅名胜古迹的图片,回答问题:

(4)请你将上述图片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排列。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泰兴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旁白:

战国时期,有一天,许多学者走到一起,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者1)“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

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

(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上述四位学者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

(2)学者1所代表学派的创始人是?

他的核心思想是?

(3)结合所学知识,该历史剧反映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该局面被称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选D。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因此B项正确;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排除A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胜纷纷改革,排除C项;春秋时期霸主并未联合,排除D项。

故选B。

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

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C不符合题意。

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所以②处应该是商汤灭夏,B项符合题意;A项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C项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D项发生在公元前841年。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县制,故A不合题意;世袭制与题干无关,故B不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故C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是解题的关键,考查郡县制。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分工明确,会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奴隶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B。

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攘夷狄”主要指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

商汤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不符,A不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B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可见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朝觐述职,故B符合题意。

ACD都属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建立夏朝的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夏朝,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A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BCD项中的叙述均正确,故选A。

14.A

解析: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神州轩辕自古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初祖的黄帝发明车战法,因此又称为轩辕氏。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商鞅变法以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选B。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是“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尧舜时期的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时间不是禅让制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古城他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20.B

解析:

B

【解析】

依据图片第一幅图为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代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的时期;第二幅图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因此,这两幅图反映的都是商朝的历史。

B符合题意。

夏朝还没有出现甲骨文,A不合题意;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文明的特征,秦朝和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工艺不是青铜器,CD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最后,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因此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商朝灭亡。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可知与分封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是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C项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舜又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制”,C符合题意。

世袭制在夏朝建立后开始,A不符合题意。

武力夺取、考试选拔不是大禹成为部落首领的方式,B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注意准确识记禅让制的有关内容。

2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后来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A符合题意。

BCD都晚于夏朝,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注意理解“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实际上就是指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综合题

26.

(1)半坡原始居民,粟。

(2)商鞅;奖励耕战。

(3)以农为本,耧车。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的信息,依据所

解析:

(1)半坡原始居民,粟。

(2)商鞅;奖励耕战。

(3)以农为本,耧车。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2)据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阶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是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相关的农业措施是奖励耕战。

(3)依据材料三“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谊的主张是以农为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农业生产工具是耧车。

27.

(1)秦始皇(或嬴政)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②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

(4)①要从政以德,执政为民,②要以人为本,③要施行仁政,④要建立和

解析:

(1)秦始皇(或嬴政)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②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

(4)①要从政以德,执政为民,②要以人为本,③要施行仁政,④要建立和谐社会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政治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

(2)依据材料的图二、图三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图三是统一货币。

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图二是统一文字。

(3)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采取的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4)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统治者要从政以德,执政为民,要以人为本;要施行仁政,要建立和谐社会,要制定政策符合国情,要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

28.

(1)现象:

春秋诸侯争霸。

抱负:

追求“天下共主”,重新迈向大一统。

(2)措施:

实行分封制。

表现:

秦朝: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西汉: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

解析:

(1)现象:

春秋诸侯争霸。

抱负:

追求“天下共主”,重新迈向大一统。

(2)措施:

实行分封制。

表现:

秦朝: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西汉: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

(3)原因: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

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影响:

传播并强化了“大一统”民族观;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能说明材料一“乱象”时代特征的历史现象是春秋诸侯争霸。

孔子的政治抱负是追求“天下共主”,重新迈向大一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加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分封制。

秦始皇时期“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西汉汉武帝时期“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