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933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docx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三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

★重要知识点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由此,联系又具有(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世界事务,反对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4、(整体性)是系统的首要特征。

5、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7、(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要求我们既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前进的信心,也不能因为历史必然进步而放弃我们自己的努力以求自享其成!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2、矛盾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简单地说: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3、(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关系或者根本属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5、(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根据)(决定事物的(性质),规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条件)((加速或者延缓)事物发展进程,局总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6、(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

7、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或者叫(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8、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

9、(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

11、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的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着的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2、矛盾发展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3、分析矛盾特殊性的精神实质,是要我们防止“一刀切”,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4、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

1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典型”)、(“解剖麻雀”)等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特殊性)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遍性))的哲学基础。

1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

19、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20、(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2、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2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2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2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事物的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是客观的)不同于错觉(是主观)。

2、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3、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4、因果关系的特点是:

①顺序性:

原因总是在先,结果总是在后;②引起与被引起的必然性。

(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5、(“因果报应”)论违背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人主观强加给事物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6、(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

7、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8、抽象可能性既不同于不可能,也不同于可能性,只有待事物发展到具备(充分和必要条件)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重要知识点拓展练习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3、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A、都有共同点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4、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联系问题上的()

A、唯物论     B、辩证法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6、“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7、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被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而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8、下列命题中不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是( )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9、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0、“一切以地点.时间.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1、系统的首要的,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是(  )

A、结构性  B、层次性  C、开放性 D、整体性

1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反对片面性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场所的变更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一般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芒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括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6、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1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D、斗争性和同一性

18、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19、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20、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A、教育和惩罚B、民主和专政C、对抗和非对抗D、同一性和斗争性

2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是指()

A、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结的关系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22、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  )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2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

2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促使事物灭亡B、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26、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中的作用是()

A、维持矛盾双方的平衡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27、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关系是(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根据

C、内因外因起同等的作用         D、内因的作用主要,外因作用次要

28、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理论根据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29、承认()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

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客观普遍性C、联系的普遍性D、辩证的否定

30、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斗争的绝对性B、矛盾同一的相对性

C、每一事物的内部矛盾都有其特点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31、坚持矛盾的客观普遍性,就要求我们坚持(),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

A、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B、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联系的普遍性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32、“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A、每一事物的矛盾都不包含共性B、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C、每一事物的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D、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34、分析矛盾特殊性的精神实质,是要我们防止“一刀切”,坚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联系的普遍性D、发展的实质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5、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3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辩证的否定

3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8、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主次矛盾之分D、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

39、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

40、在由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里,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之分B、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

C、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非主要方面)之分

D、有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之分

41、主要矛盾是指()

A、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B、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42、抓住中心环节带动其它.用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

A、矛盾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43、矛盾双方地位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之分B、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

C、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非主要方面)之分

D、有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之分

4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事物的本质方面B、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C、矛盾普遍性方面D、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4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46、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D、“两点论”的观点

47、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

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

都是()

A、重点论B、均衡论C、一点论D、两点论

48、唯物辩证法法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

A、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新方法的统一

49、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

5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

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5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2、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5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54、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统一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统一原理

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55、“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其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关系原理

5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5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对立的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新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途径      B.道路    C.不同状态和形式  D.源泉和动力

59、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规律

60、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61、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

62、事物的度是指(  )

A、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B、事物与他物相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C、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界限 D、事物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63、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是()

A、肯定和否定   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   D、同一和斗争

6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彻底

C、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65、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A、保守和进步关系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

66、古语说“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7、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68、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因为()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哲学寓意是(  )

A、量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质变   B、量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质变

C、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7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7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72、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73、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7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促使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75、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76、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D、既克服又保留的“扬弃”

77、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78、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

79、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         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

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80、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主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B、主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81、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特点是()

A、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夸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突出了否定是批判的.革命的实质D、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与否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82、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