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054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docx

对室内无线覆盖的基本要求V

 

室内无线覆盖设计的基本要求

 

2011年7月

工程设计是整个室内覆盖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室内分布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了保证设计满足覆盖需求,特制定以下原则。

一、关于2G系统的覆盖要求

以下关于2G系统的覆盖要求,如与四网建设要求重复,按照更严格的标准来执行。

1.室内无线覆盖方式

以无源分布方案为主,尤其是重要的写字楼,比如:

部级以上的机关楼、甲级写字楼、新闻媒体的办公楼、电信行业的办公楼等,必须实现无源分布。

2.天线点的设计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室分系统将承担更多的网络接入,各种频段的系统存

在着损耗差异(包括线损、空中损耗),因此天线点的设计采用天线阵的方式,天线的设计具体如下:

1、在开阔空间,模测以WLAN的频段进行,开阔空间指开放式写字间、会议室、商场等,天线点可以直接覆盖用户群,没有墙壁阻挡。

但是不包括车库、人防

2、开阔空间天线口的功率根据不同频段可以不同,GSM的天线口功率控制在5-10dBm,DCS/WLAN的天线口功率控制在10-15dBm。

3、在封闭空间,比如酒店客房、公寓等,天线安装在走廊,需要穿透墙壁覆盖用户群,由于本身结构复杂,2G的覆盖存在困难,采用尽量覆盖的原则,放弃以前的奇偶层对角覆盖的方式。

4、天线距离地面超过4米以上,需要根据实际模测结果设计天线功率,比如展馆、酒店大堂等。

5、高层建筑(6层以上,含6层)的天线点在开阔空间,尽量安放在玻璃窗边,降低周边大站信号对微蜂窝的影响。

6、车库出入口及车道须在图纸上画出并标注为车道和出口,并安装定向天线覆盖车道,保证足够的重叠覆盖区,满足切换。

7、普通住宅楼的覆盖,使用里外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住宅的楼顶或底商楼檐的资源,采用室外天线覆盖住宅楼和底商。

8、写字楼的天线点必须放置在写字间内,不能放在走廊上。

9、住宅楼的室内面积超过200平米,需要跟业主商量,室内放置天线点。

10、对于面积较大的空间,要有超前设计的思路,可采用多天线小功率的方式,避免业主2次装修造成盲区。

3.2G覆盖要求

1、室内覆盖系统的场强不低于室外场强,能保证95%(主要活动区域)以上设计区域下行信号强度≥-80dBm,电梯、地下等其它区域信号强度≥-85dBm。

2、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不过度覆盖室外,保证覆盖建筑物10-15米外室内覆盖系统电平低于室外15dBm。

室外道路上(除入口的道路外)的室内覆盖系统电平≤-90dBm。

3、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内,为防止信号过度泄漏:

✧5层以下可以采用定向吸顶天线;

✧如果楼宇周边有立交桥、过街天桥,可以根据桥的高度适当增加定向吸顶天线的使用楼层;

✧由不同基站覆盖的相邻楼宇,如果距离小于等于20米,需要增加定向吸顶天线,防止泄漏。

4.切换要求

为确保切换成功率,各个出入口覆盖电平符合以下标准:

1、出入口为慢速人行出入口,室内覆盖系统电平≥-85dBm,且室外基站信号电平≥-85dBm的交界区的最短长度大于10米。

2、出入口为高速车辆出入口,室内覆盖系统电平≥-80dBm,且室外基站信号电平≥-80dBm的交界区的最短长度≥35米。

5.质量要求

1、在满足以上条件情况下,保证设计要求区域通话效果良好,切换正常,95%的设计区域占用室内覆盖系统的信道。

2、室内覆盖区误码率(RxQual)等级为3以下(含3级)的地方占97%以上。

3、同频干扰保护比:

C/I≥12dB(不开跳频)C/I≥9dB(开跳频)。

4、邻频干扰保护比:

2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

C/I≥-6dB、载波偏离400KHz时干扰保护比:

C/I≥-41dB(工程设计中需对以上C/I值增加3dB的余量)

5、满足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6.功率设计要求

NOKIAMCPA基站输出功率计算:

MCPA室内设备总功率40W,每功放最大支持6载波,每小区最大配置为12载波,理论值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输出功率=10LOG总功率(mW)-10LOG载波数

6载波以下(含6载波)基站输出1路,根据载波数不同,输出功率如下表:

载波数

输出(dBm)

2

43

3

41.2

4

40

5

39

6

38.2

6载波以下(含6载波)基站输出1路可以按照38dBm计算

6载波以上基站输出2,需要使用外部合路单元:

载波数

两路功放输出(dBm)

外部合路(电桥)后

7,8载波

40+40

37+37

9,10载波

39+39

36+36

11,12载波

38.2+38.2

35.2+35.2

MOTO基站输出功率参考下表:

载频配置

配置≤4

5≤配置≤12

900M基站功率(dBm)

35.4

32.4

1800M基站功率(dBm)

34.4

31.4

干放功率计算参考下表:

载频配置

配置≤4

5≤配置≤12

干放功率计算

按照6载频计算

按照10载频计算

注:

干放的输入功率必须满足设备要求,干放输出要求与实际开通情况相符,避免出现开通后,降低干放的输出功率减少上行干扰的问题.

7.Flexi设备的连线方法:

架顶输出1根馈缆

架顶输出2根馈缆

备注

小区结构≤O4

方案1

方案2

O4<小区结构≤O8

方案1

方案2

采用”方案1”,需打开“分集接收”使能——参数RDIV状态为”Y”

小区结构>O8

方案2

无法依靠内部合路器输出1路信号

注:

方案1——Flexi采用多级内部合路器,合路后所有载频信号只有1路输出;

  方案2——Flexi采用内部合路器,合路后每路输出中只有部分载频的信号;

8.合路方式:

Ø新建室分系统要求2路输出,不允许使用负载。

个别站点面积小,一根主线功率有富裕,可以适当使用负载。

Ø改建室分系统、东区西扩等涉及Flexi站型的工程,根据原有室分主线的数量采用相应的合路方式,

室分主线数

基站架顶输出馈缆数

备注

1根主线

架顶输出1根馈缆

载频数>8时,采用外部电桥,并采用100W负载

2根主线

架顶输出2根馈缆

9.负载功率设计:

   由于NSN的Flexi基站功率可以到达50W,MCPA基站功率达到60W,因此,要求负载功率100W。

10.机房要求

原则:

重要的写字楼每3万平米的覆盖区域内选择一个机房,机房数量等于分区数量。

1、如果覆盖分区等于2,需要在每个覆盖小区内各选1个机房或者在整个

小区的中心位置选择1个机房。

2、如果覆盖分区大于2,需要在每个覆盖小区内各选1个机房。

注:

不能提供相应机房的,请出示书面说明.

11.有源设备数量

多台有源设备(如GRRU,干放等)的引入必然会对基站造成上行底噪的干扰,因此为了提高基站的性能,单个基站的有源设备数量超过一定数量需要分区,如下:

1、写字楼单个基站的有源设备数量超过6台需要分区。

2、住宅、小区分布和别墅的基站所带有源设备数量不超过10台。

3、其它楼宇的有源设备数量参考写字楼计算。

12.电缆规格

电缆主干大于等于30米(含30米)以上的使用7/8电缆,平层电缆大于等于50米(含50米)以上的使用7/8电缆。

二、四网合路组合方式

以下四网融合设计原则均摘自《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四网(2G、TD、WLAN、TD-L_TE)融合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指导书【初稿】-目前终稿20101029》。

1.干扰分析

在引入TD(F、E频段)、TD-LTE(2.6GHz)以后,新技术制式与现有技术制式之间产生交调干扰。

在工程设计中应关注可能存在的干扰,使用时应注意避让的频率组合:

(1)存在干扰,使用时应注意避让的频率组合(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上行):

序号

干扰频段f1

干扰频段f2

干扰频段f3

干扰频率组合

被干扰频段

1

GSM900下行(部分频段:

940~950MHz)

2f1

TD-SCDMA(F频段)(全部频段:

1880~1900MHz)

2

GSM900下行

DCS1800下行

TD-LTE(2.6G)

f1-f2+f3

DCS1800上行

(2)存在干扰,使用时应注意避让的频率组合(上行信号的交调干扰上行):

序号

交调干扰组合

1

有GSM900上行时、尽量避免DCS上行与LTE(2.6G)之间共路

2

有TDA频段时,尽量避免DCS上行与TDE频段(2320~2350MHz)合路

以上两个表摘自《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四网(2G、TD、WLAN、TD-L_TE)融合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指导书【初稿】-目前终稿20101029》,以上两表中,第一个表中的干扰组合对系统容量和性能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完全避免表一中的组合

应避免使用的技术制式组合:

GSM900下行部分频段(940~950MHz)应避免与TD-SCDMA(F频段)合路。

应尽量避免使用的组合:

有TD-SCDMA(A频段)且收发同缆时,DCS1800与TD-SCDMA(E频段)合路。

 

2.四网分布系统规划及设计原则

1)分区与分簇

图7.1-1分布系统分区/分簇示意图

(1)多制式分布系统设计,应以覆盖最受限的WLAN制式的技术条件来确定天线覆盖半径,并构建分布系统基本单元(“分簇”)。

簇内天线点数量尽量均衡,天线位置相对集中。

(2)以TD-SCDMA制式的技术条件来确定分区。

一个分区内可有多个分簇。

各分区应尽量保持良好的空间隔离,以便于TD空间复用等技术的应用并提高TD业务吞吐量。

2)分簇规划

(1)对于多隔断的封闭空间,WLAN天线覆盖半径取6~10米。

对于开阔空间,WLAN天线的覆盖半径可适当扩大。

(2)因用户上网体验与WLAN信号强度直接相关,故WLAN天线口功率应在满足电磁辐射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大,天线口功率以10~15dBm为宜。

(3)500mW室内分布型WLANAP,设计中可按支持4~6个天线,覆盖面积800~1200平方米进行规划。

(4)由于WLAN干放比WLANAP昂贵,干放性能难以保证易引入干扰,且不符合国家无委相关规定,WLANAP末端不应再接入干放。

(5)分簇内其它技术制式的功率要求如下:

表7.2-1天线口功率与前端功率要求

技术制式

天线口功率(dBm)

分簇WLAN合路器前端其它制式功率(dBm)

TD-SCDMA

0~10

11~22

TD-LTE

10~15

21~26

DCS1800

6~10

17~21

GSM900

4~6

13~16

3)切换区规划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

(2)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入口处。

(3)电梯的小区划分:

建议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

4)外泄控制

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不过度覆盖室外,保证覆盖建筑物10-15米外室内覆盖系统电平低于室外15dBm。

为防止信号过度泄漏,靠近楼宇门窗处的天线可按如下方法处理:

(1)5层以下可以采用定向吸顶天线;

(2)如果楼宇周边有立交桥、过街天桥,可以根据桥的高度适当增加定向吸顶天线的使用楼层;

(3)由不同基站覆盖的相邻楼宇,如果距离小于等于20米,需要增加定向吸顶天线,防止泄漏。

5)器件选择与使用原则

1、馈线使用原则

原有室分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

原有室分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

在预计未来有明确建设TD-LTE需求的区域,布放双路分布系统,并在TD-LTE部署前应用于802.11n系统。

双路分布系统需要建设两路天馈线。

为了保证MIMO性能,建议双天线尽量采用10λ以上间距,约为1~1.5m,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λ。

2、天线选择

工作频率范围800~2500MHz。

天线设置遵循“多天线、小功率”原则,若原有室分天线位置或密度不合理,则需进行改造,增加或调整天线布放点,保证TD-LTE和WLAN的网络覆盖。

采用MIMO天线方案时,至少需要新增一路天馈线。

为了保证MIMO性能,建议双天线尽量采用10λ以上间距,约为1~1.5m,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λ。

3、合路器选择

频段要求:

800-2500。

考虑到WLAN、TD-LTE系统的合路,器件选择上优先选用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500MHz的器件。

隔离度要求:

参照表1的隔离度要求。

插损:

异系统合路器的插损应小于0.6dB。

如现有器件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后续更换的(如目前含2320~2370频段的合路器就没有大规模应用),则需要在器件安装位置预留未来设备安装和更换的空间。

4、负载选择

频段要求:

负载的工作频段为0~3GHz

功率容限:

三个系统时达150W,四个系统时达200W以上。

6)原有室内分布系统引入新技术改造原则

1、现有室分系统中馈入TD-LTE

(1)采用MIMO双路结构,新增一路:

第一路(现有):

GSM+TDA+LTE(2350~2370MHz)第二路(新增):

LTE(2350~2370MHz。

WLAN可任选一路末端合路,如引入802.11n,则在两路的末端均合路。

(2)器件要求:

合路器LTE端口与WLAN端口之间的隔离度达88dB;

当WLAN合路点离TD合路点的分布系统损耗达10dB左右时,合路器LTE端口与WLAN端口的隔离度要求降为78dB(器件可实现)。

(3)天线和器件工作频率范围:

800~2500MHz。

(4)设计注意事项:

a)若天线和器件工作频率范围不满足800~2500MHz,需更换。

b)若原有室分天线位置或密度不合理,则需进行改造,增加或调整天线布放点,保证TD-LTE的网络覆盖。

c)为了保证MIMO性能,建议双天线尽量采用10λ以上间距,约为1~1.5m,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λ。

2、现有GSM及TD分布系统中馈入WLAN

(1)可仍保持单路结构:

GSM+TDA+WLAN末端合路。

(2)器件要求:

合路器端口隔离度大于80dB。

(3)设计注意事项:

a)天线加密。

b)有容量需求时,馈入与单布相结合。

c)避免WLAN频率之间干扰。

d)AP负荷均衡。

 

三、容量和分区设计

1、写字楼:

2、住宅:

3、容量估算计算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