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127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从教学面临的问题来分析,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孩子的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

伟大艺术家罗丹曾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如此,数学亦然。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

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教师有时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被活活地割裂开来了,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

实践体验不仅有助于儿童对间接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儿童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发展的需要,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实际能力。

人是在创造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

儿童的成长也不能违背这一客观规律。

与成人不同的是,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学校应结合教育要求和学生体验需要,有意设计体验情景,让学生通过实习、调查研究等活动,亲身的体验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学生的知识,只有不断用于生活实践,才可能内化成为人的素质,外化为社会成果。

创造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体验空间,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做起,再逐步展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皮亚杰指出,“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说明数概念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动作的建构”、“动作的内化”和“发明”来“学会”数概念的。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现实,表象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景,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初步建立感性认识付诸实践,并在中得以证明,以形成实践能力的过程。

从教学形势来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

二,课题的理论涵义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即将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参与活动的过程。

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体验,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认识知识,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景,即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发现规律,运用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验的条件分析

自1998年以来,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确立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的科研课题,对如何从心理方面研究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有了一定的研究,因而为本课题的研究作了有力的铺垫。

四,实验的目标与方略

(一)目标

本课题将围绕让学生体验中学习、研究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本地区的地方特征,做到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以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创设体验性情景,达到:

*创设体验情景,理解数学现象

*引导参与体验,发现数学规律

7*体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对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除需要一些包括音像,图片等在内的直观教学媒体外,还要通过游戏,表演,评比,竞赛等形式形成一套体验性教学的系列方案。

3,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

提供体验教学情景----开展体验活动----发现验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

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本实验逐步形成一套集体备课,分组讨论,课前重准备,课后重记教后感的模式。

4,探索促进学生体验性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

A,重视体验情景的创设。

B,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

C,重视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D,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

E,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先在中心校启动开展实验,再以点带面,在各村校全面开展。

2,结合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主要通过座谈、随访,编制问卷,对学生的有关发展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同时通过听课、抽样检测等途径,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查。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撰写经验总结。

(三)操作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确立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中学习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实践性原则。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方面根据确立的方案大胆操作,由实践检验正与否;另一方面敢于正视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大胆修正,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总之,把研究真正建立在实践这一最深厚的基础上,求真求实。

3,开放性原则。

使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收集整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丰富解题策略,重视过程的研究。

教学地点也不限于教室,可向操场,社会等开放。

4,合作性原则。

培养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就是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优化组合,让合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这样,既发掘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四)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2.11----2005.12)

a.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b.实验研究方案的构思与设计。

c.确立课题组成员。

五,实验的管理

1,管理组织的确立:

学校领导为整个实验的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

学校教科室为实验的参谋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

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保证实验的圆满完成。

2,课题组组长:

徐振球

课题组组副组长:

马雪芳周秋茵

课题组成员:

全体数学教师。

四、研究成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发现,规律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选择,结果由学生评价。

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有探索新知的欲望,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体积有关系?

学生回答,可能和圆柱体积有关系,请小组讨论后回答:

可能是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1/4)等,这样的讨论探究的体验中提出了可能的问题,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验证,经过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答案,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积相比,圆锥体不是圆柱体体积的1/3的,为什么呢?

结论是由于实验时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在体验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的体验性教学中,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比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为重要,这样学生同样会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习个性化。

“学生自主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主要开展了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数学故事会、数学墙报、数学文艺会、数学游戏、课外测量、课外制作、编制数学小辞典、数学竞赛、指导课外阅读、数学讲座、成绩展览会等。

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数学日记不仅强化了数学概念,也锻炼了写作水平,此外,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数学笔记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小资料的收集体现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他们的思维走出了课堂,走向了课外;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

有10多名学生撰写的数学小论文,获省小数报评比的一、二、三等奖,其中数学小论文《三裁小红旗》发表于《少年智力开发报》、《作文本上的数学》发表于《小学生数学报》。

在省小数报组织的奥数竞赛中,近几年来,有多人获一、二、三等奖。

(3)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生活化,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和探究手段的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体验性数学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坚韧、不屈不饶的学习意志。

(4)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在实践和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他们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互相交流经验,积极探索课件的制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青年教师、新上岗的教师,在实践中收益非浅,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近几年来,教师们写出了比较多的科研论文。

《活用新教材,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在2004年全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对算法“多样化”的反思》在省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认识角》省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让数学作业生动起来》在苏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不要被“情境”所套》常熟市优秀案例评比二等奖;《对新课程下口算方法笔算化的思考》2004年年会书面交流;《认识东南西北》在2004年苏教版常熟市教学设计一等奖;《让每个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发表于省级刊物《教学与研究》;《激活学生,学出精彩》发表于省级刊物《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老师,今天的作业要比赛吗?

》发表于《苏州教育学刊》;《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构建体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创新》表于省级刊物《小学教学科研论坛》;狄清《巧算“同头尾合一”的积》获省数学小论文二等奖

六、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1.通过研究发现,体验性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体验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研究和应用,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还是对接受式学习,在更新教学观念时,要防止对接受学习的全盘否定。

3.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体验性,生活化。

4.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还有待有关学者、专家进行进一步认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株洲市芦淞区南方第一小学数学课题组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

如何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本课题于2007年3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09年9月结题,历时二年半的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2)、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目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

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

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等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实行签名制度,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必须进行学习笔录。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通过学习和研究,几乎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网络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A、我校数学课题组创建一个“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组,共同制作一本电子档案,既是课题档案又是全组的成长档案,用群组博客方式在网上呈现,邀请了丁文平院长、付德主任、市、区数学教研员谭志俐、苏醒等专家引领,通过加入群组来实施,我们对课题的管理也通过网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反映在网上,边研究边推广边完善,边指导边管理边评比。

  B、将所有的课题研究资料呈现于网络,可以让课题组内人员及时掌握研究动态,课题组外人员品头论足有利于改进研究工作,更可以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

以此达到课题研究的理想的境界。

  C、课题网站采用群组方式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a.课题组长针对网络交流的新要求制定课题管理制度或课题组成长档案袋创建方案,制度或方案中明确地量化规定课题组成员在网络交流活动中的基本任务,即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每位数学教师必须有一篇日志在专题网站发表(老教师可手写,请本组教师帮助发表),用好自己在网络上的“话语权”,进行“积分制”统计和奖励,比如发表一篇专题日志,积极点评他人文章并且点评很有价值,得到博客主人回复都列入加分范围;每月进行统计和小结。

备课组和个人的网络表现将成为评比优秀教研个人及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每学期末“积分统计”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奖励中。

b.课题组长组织数学教师一起研制网络教研的组织制度,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实施策略,管理及评价的办法。

c.根据积分,同时参看访问量评选优秀备课组,骨干教师在网络交流中的表现将作为优先评定学科带头人的指标之一。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数学教师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同时还邀请了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

(4)加大“研讨课”和“集体备课”的力度。

  围绕课题,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确定了三个子课题。

各个学段的老师围绕子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再围绕子课题的研究方案,确定研讨课的内容。

研讨课通过议——听——评——议的形式开展。

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收获和反思。

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评课和反馈。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集体备课也是我们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集体备课我们要求统一时间在每周四的第六节课,采取“定类、定人、定伴”的形式进行。

  4、立项以来开展的活动

 

(1)、2007年3月上旬,研讨、制订数学课题2007年网络研究计划。

 

(2)、2007年3月中旬,召开学校数学课题网络研讨工作启动会议。

 (3)、2007年3月下旬,进行数学课题网上研究操作培训。

 (4)、2007年4月上旬,颁布相关网络课题管理职责、制度。

 (5)、2007年5月上旬,进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并分析。

 (6)、2007年5月中旬,分学段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

 (7)、2007年5月下旬,进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暨“定人定伴”研讨。

 (8)、2007年6月上旬,结合“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组织研讨交流活动。

 (9)、2007年6月下旬,进行数学网络课题日志统计,进行阶段性网络课题资料整理、评比活动。

(10)、2007年9月中旬,撰写数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课题中期工作自查。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张家口市下花园一中王海军

“十五”期间,根据我区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区学生,以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出现的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因素等问题作为出发点,确定申报了《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研究》课题,并被批准为“市级一般课题”。

申报之后,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针,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对研究课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日渐成熟,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上都有了质的变化,两年来,共发表论文、教案、说课材料、课件30余篇(件),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也不再是枯燥,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数学,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比从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如今,课题研究实验已经结束,但留下的将是更多的思索!

一、课题确立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1、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曾经有过的“师道尊严”已不复存在,现在的中学生已不再是“听话的好孩子”,而是有了更多思想和感情的个体。

所以,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按照从前的方式来进行,等到的一定是失败的结局。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教育的必然和目的,所以,我国在教育理论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这也就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方法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教育。

而数学教育更加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学生看到她就觉得讨厌,更谈不上怎样热爱了,学习成绩更加不容乐观,学习优秀的成为少数,许多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就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未能升入理想的中学!

2、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曾经历过由“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的改革,如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曾经的以“双基”为主的教育教学思路,已经走到了“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轨道上来。

数学素养,是一个人的多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数学因素的集合,它以数学应用能力为核心点,强调一个人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还包括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他是否能用数学的相关理念来处理其它问题等等。

而现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重于为做题而做题,由于父母、老师的压力而学习数学等诸多因素,被迫学习数学,不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究其原因,我认为来自于情感因素,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变被动为主动呢?

2001年9月,我与王雷慧老师共同思考完成了《培养数学情感,提高教学效果》一文,并获得市教学论文一等奖,因为此前从没有见过有人说“数学情感”这个词,所以,我们把它定义为:

“人们对数学的一种执著和热爱,它是情感与智慧的化身。

”并说明:

数学情感包括教师的数学情感和学生的数学情感两个方面。

为了使对数学情感的研究更加深入,2003年3月,我申报了《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平生厌恶那种用一些事实、名称或公式向学生的头脑堵塞的教育。

而先圣孔子说:

“学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

“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教育。

”全国优秀教师孙维刚老师说过: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成为有感情的人”“数学可以使不聪明的人聪明起来,聪明的人更加聪明”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学生情感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教书匠。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也都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祖国建设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到了情感教育话题,并且有越来越受关注的趋势。

在两年以前,在数学上的情感教育还没有发现,现在也可以看到“数学情感”这样的词汇了,这也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情感教育重视程度增加了。

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者说是一种理念,数学情感教育还应该说是一个空白或者是还没有成熟。

三、课题研究目的

基于自己对过去数学教学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假设,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五点,其一:

研究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到底是否有帮助;其二: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其三:

寻找一种适合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模式;其四: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变“经验型”为“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其五,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教学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研究方法(略)

五、实验周期:

2003年3月——2005年4月

六、实验过程

本课题历时二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03年3月至2003年8月)数学情感的培养阶段(略)。

第二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

由于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我组教师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研究中来,在全体课题组成员都已经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子课题,其一是:

培养数学情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其二是:

数学课堂模式探索。

第一个子课题的目的是解决多年来压在数学教师和学生心理上的一块病:

数学枯燥、难学;我组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并以论文的形式固定为成果;

第二个子课题的目的是寻找到一条符合我区条件的,适应时代的并且能够适合大多数学校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解决多年来教师讲、学习听等现状,重点研究和实验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总结,等到我们认为很好而且效果也不错的课堂模式:

“四步情感教学法”,这种方法适合许多课型。

(内容见附录2)

在本阶段的中期测试中,已升入初二的50班和52班学生再次完成了与第一次相同的试卷,我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统计表,以研究实验数据。

(见附录1)

第三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课题的总结推广阶段通过课题的研究、归纳、总结,我们得到了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