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164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滚动轴承的安装.docx

滚动轴承的安装

滚动轴承的安装

轴与壳体孔的检修 

滚动轴承在安装之前,应先对与之配合的轴、壳体孔、端盖等零件进行严格检验;对使用过的轴、壳体孔,更应作全面精度检验,不合要求的零件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否则,不允许装配。

轴的检修 

检验轴颈的偏心,弯曲与直径变动量(椭圆度) 

将轴顶在车床两顶尖上,或置于用V型铁支承的铸铁平板上,用千分表指针接触与轴承配合的轴颈,然后缓慢转动轴,观察千分表指针在轴颈上的摆动。

若轴转动一周,指针只朝一而摆动,然后又回到最初位置,这说明轴有偏心或弯曲,其偏心、弯曲量的大小为千分表指针摆动值的一半;若轴转动一周,千分表指针摆动两次后,又回到最初位置,说明轴颈椭圆,千分表指针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椭圆度值。

当轴的偏心与弯曲度大于规定值时,应对轴校直或车磨加工。

椭圆度值一般应不超过轴颈尺寸公差的1/2,过大者应予以焊、车、磨,进行修复。

检验轴颈的表面粗糙度 

轴颈有毛刺、碰痕时,应先用细锉锉掉,再用细砂布打磨抛光。

检验轴颈的轴肩垂直度和轴肩根部的圆角半径 

轴肩的垂直度用直角尺寸靠紧轴肩处,使其密合,然后借灯光或阳光检验,如漏光均匀或不漏光,说明轴肩垂直。

轴肩根部的圆角半径可用圆角样板检验。

圆角半径太大,则轴承与轴肩靠不紧,使用中易引起振动;圆角半径太小,则影响轴的强度。

因此,轴肩根部的圆角半径必须小于轴承内圈的圆角半径,一般应为轴承内圈圆角半径的1/2,才能保证轴承紧靠轴肩。

检验轴颈尺寸 

可用千分尺或千分表检验。

当轴颈磨损严重,尺寸小于规定配合要求,与轴承内径配合松动时,应对轴承颈予以修复。

一般修复方法有下面四种:

镶套当轴颈较粗时(大于40mm),可先将轴颈车削掉10—15mm,再把配制好的套放在热机油内加热,用热装法将套装到车细的轴颈上,最后将镶套的外径进行精加工,使尺寸符合与轴承内径配合的要求。

 

焊补助先将磨细的轴颈粗车一刀,车削掉0。

3—0。

5mm,再用气焊或电焊补焊,补焊后,在机床上将轴颈车磨至规定尺寸。

为预防补焊时轴产生弯曲变形,可采用反向变形的对称平衡式复焊法焊补。

 

镀铬和低温镀铁面无私当轴颈尺寸磨损较轻,或加工后尺超过差时,可用此法先镀后磨,予以修复。

 

滚花冲眼花缭乱当轴颈尺寸磨损轻微或加工稍有超差时,可用样冲于轴颈圆周均匀打出若干小孔眼,靠小孔眼边缘的凸超部分增大轴颈尺寸,或者在车床上用滚花刀对准轴颈滚花,增大轴颈尺寸,与轴承配合进行安装。

此法仅可作为一时应急措施,一般不宜采用。

 

壳体孔的检修 

检验壳体孔的椭圆和圆柱度(锥度) 

对整体式壳体孔,用内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检验;对开式壳体孔,须将其上下两部分合在一起,用螺栓拧紧,待接合紧贴后进行检验。

检验壳体孔与轴挡肩的垂直度 

轴挡肩与旋转中心线不垂直时,载荷易集中在轴承局部的滚动体上,使其受力不均,产生蠕动,并使滚道受压过大,导致变形,影响寿命。

可用光隙法以直角尺贴紧轴肩检验,亦可用千分表指针测量轴肩端面跳动量检验。

检验壳体孔的磨损量及同轴度 

轴承座的壳体孔由于磨损变形或镗孔加工误差,往往会出现两端孔不同心。

若不同心,安装后就会使轴上的齿轮轴线倾斜,破坏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损毁机件,卡死轴承弯裂轴承座壳体孔.因此对轴承座壳体孔的同轴度应严格检验.检验后,当轴承座壳体孔的磨损量大于0.1mm,或两轴承座壳体孔的同轴度大于0.7mm时,可采用镶套法修复。

先将壳体孔镗大,再压入衬套,并沿其接缝处圆周三等分分布钻2—3mm深的三个盲孔,然后在盲孔处堆焊牢固镗平,最后将所镶衬套的内孔镗至与轴承外径相配合的尺寸即可。

当孔的磨损量及同轴度较小时,可用粘结法修复。

即用50%的聚酰胺树脂、50%的“6101”环氧树脂加铁粉,或用农机1号、2号胶加铁粉,粘结在轴承座壳体孔内,待固化后镗至所需尺寸。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对安装场地的选择和要求 

安装场地应与车床、磨床和其他机械设备相距一段距离。

场地应打扫干净,经常保持干燥清洁,严防铁屑、砂粒、灰尘、水分进入轴承。

检验轴承型号、备好安装工具 

检验轴承型号、尺寸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并根据轴承的结构特点和与之配合的各个零部件,选择好适当的装配方法 ,准备好安装时用的工具和量具。

常用的安装工具有手锤、铜棒、套筒、专用垫板、螺蚊夹具、压力机等,量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千分表等。

检验轴承装配表面 

轴承装配表面及与之配合的零件表面,如有碰伤、锈蚀层、磨屑、砂粒、灰尘和泥土存在,一则轴承安装困难,造成装配位置不正确;二则这些附着物形成磨料、易擦损轴承工作表面,影响装配质量。

因此,安装前应对轴颈、轴承座壳体孔的表面、台肩端面、及连接零件如衬套、垫圈、端等的配合表面,进行仔细检验。

如有锈蚀层,可用细锉锉掉,细砂布打光,同时也要清除轴承装配表面及其连接零件上的附着物。

轴承的清洗 

新买的轴承上面,绝大多数都涂有油脂。

这些油脂主要用于防止轴承生锈,并不起润滑作用,因此,必须经过彻底清洗才能安装使用。

清洗的方法是:

凡用防锈油封存的轴承,可用汽油或煤油清洗。

凡用厚油和防锈油脂如工业用凡士林防锈的轴承,可先用10号机油或变压器油加热溶解清洗(油温不得超过100℃),把轴承浸入油。

人,待防锈油脂溶化取出冷却后,再用汽油或煤油清洗。

凡用气相剂、防锈水和其他水溶性防锈材料防锈的轴承,可用皂类基其他清洗剂,诸如664、平平加、6503、6501等清洗剂清洗。

用汽油或煤油清洗时,应一手捏住轴承内圈,另一手慢慢转动外圈,直至轴承的滚动体、滚道、保持架上的油污完全洗掉之后,再清洗净轴承外圈的表面。

清洗时还应注意,开始时宜缓慢转动,往复摇晃,不得过分用力旋转,否则,轴承的滚道和滚动体易被附着的污物损伤。

轴承清洗数量较大时,为了节省汽油、煤油和保证清洗质量,可分粗、细清洗两步进行。

对于不便拆卸的轴承,可用热泪盈眶油冲洗。

即以温度90°--100℃的热机油淋烫,使旧油溶化,用铁钩或小勺把轴承内旧油挖净,再用煤油将轴承内部的残余旧油、机油冲净,最后用汽油冲洗一遍即可。

轴承的清洗质量靠手感检验。

轴承清洗完毕后,仔细观察,在其内外圈滚道里、滚动体上及保持架的缝隙里总会有一些剩余的油。

检验时,可先用干净的塞尺钭剩余的油刮出,涂于拇指上,用食指来回慢慢搓研,手指间若猩成诚焐得髦岢形辞逑锤删唬υ傧匆槐椤W詈蠼岢心迷谑稚希笞∧谌ΓΧ馊λ叫ù笮椭岢锌煞旁谧芭涮ㄉ希谌Φ娴妫馊π眨菇裟谌ψ樱馊Γ孕榛睢⑽拮柚汀⑽尢细瘛?

br> 

对清洗好的轴承,填加润滑剂后,应放在装配台上,下面垫以净布或纸垫,上面盖上塑料布,以待装配,不允许放在地面或箱子上。

挪动轴承时,不允许直接用手拿,应戴帆布手套或用净布将轴承包起后再拿,否则,由于手上有汗气、潮气,接触后易使轴承产生指纹锈。

对两面带防尘盖或密封圈的轴承,以及涂有防锈、润滑两用油脂的轴承,因在制造时就已注入了润滑脂,故安装前不要清洗,例如,工农—12型、红卫—12型手拖和东方红20拖拉机离合器用51708ZHS(原代号)轴承。

轴和轴承座壳体孔及其他零件的清洗

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布擦净,然后涂以少量油以利安装。

这些零件清洗后,应注意凡铸件上有型砂的要彻底清除;凡与轴承配合的零部件上有毛刺尖角时,必须去掉,以免残砂和金属碎屑在安装时落入轴承内部,影响装配质量。

 

注意事项

对内、外圈可分离的轴承,不要把外圈互相调换弄错以免影响接触质量。

对调心球和调心滚子轴承,不得任意把轴承吕的滚动体取出混放,以免安装位置错乱影响精度。

 

安装轴承时,为便于察看轴承代号,不致安错,应将轴承套圈的打字面朝外摆放和安装。

轴承及轴承座壳体孔的加热 

对于过盈量较大的中、大型轴承,为了便于安装,必须装前加热;对于紧配合的轻金属轴承座壳体孔(如铝轴承座),因硬度很低,为预防轴承外圈压入时轴承座壳体孔的表面被划伤、拉毛,亦应加热安装。

加热方法,一般是将轴承或分离型轴承套圈,放入盛有洁净机油的油箱里,使机油淹没轴承,均匀加热。

温度达到80—90℃时,取出擦净,趁热安装。

油箱可用2—3mm厚的铁板制成,距箱底50—70mm高处加一多孔铁板,轴承置于多孔铁板上加热。

其目的是避免油中沉淀杂质进入轴承。

但是,对于两面带有防尘盖或密封圈的轴承,因在制造中已加入润滑剂,安装前期不能加热。

滚动轴承的配合选择 

选择配合的依据 

根据作用于轴承上的载荷相对于套圈的旋转情况,轴承套圈所承受的载荷有三种:

局部载荷、循环载荷、摆动载荷。

通常循环载荷(旋转载荷)、摆动载荷采用紧配合;局部载荷除使用上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宜采用紧配合。

当轴承套圈承受持动载荷而且是重负荷时,内、外圈均应采用过盈配合,但有时外圈可稍松一点,应能在轴承座壳体孔内作轴向游动;当轴承套圈承受摆动载荷且载荷较轻时,可采用比紧配合稍松一些的配合。

 

(2)载荷大小

轴承套圈与轴或壳体孔之间的过盈量取决于载荷的大小,载荷较重时,采用较大过盈量配合;载荷较轻时,采用较小过盈量配合。

一般径向载荷P小于0。

07C时为轻载荷,P大于0。

07C而等于或小于0。

15C时为正常载荷,P大于0。

15C时为重载荷(C为轴承的额定动载荷)。

工作温度 

轴承在运转时,套圈的温度经常高于相邻零件的温度,因此,轴承内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轴产生松动,外圈可能因热膨胀而影响轴承在壳体孔内轴向游动。

帮选择配合时,对轴承装置部分的温度差、胀缩量应考虑进去,温度差大时,选择轴与内圈的配合过盈量应大些。

旋转精度 

对轴承有较高旋转精度要求时,为消除弹性变形和振动影响,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

轴承壳体孔的结构与材料 

对形式壳体孔,与轴承外圈配合时不宜采用过盈配合,也不应使外圈在壳体孔内转动。

对于安装在薄壁壳体孔、轻金属壳体孔或空心轴上的轴承,应采用比厚壁壳体孔、铸铁壳体孔或实心轴更紧的配合。

安装与拆卸方便 

对于重型机械,轴承宜采用松配合。

当需要采用紧配合时,可选用分离型轴承、内圈带锥孔和带紧定套或退卸套轴承。

轴承的轴向位移 

配合中,当要求轴承的一个套圈在运转中能轴向游动时,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壳体孔应采用松配合。

配合的选择 

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而与外壳的配合则采用基轴制。

轴承与轴的配合与机器制造业中所采用的公差配合制度不同,轴承内径的公差带多处于零钱以下,因此,在采用相浜系奶跫拢岢心诰队胫岬呐浜媳韧ǔ5呐浜辖衔裘堋V岢型饩兜墓畲牖嶂浦兄岬墓畲淙煌τ诹阆咭韵拢淙≈涤胍话愎钪贫纫膊幌嗤?

br> 

各类轴承在安装时,对轴和外壳孔的公差带的选择见表2—1~2—4。

不同公差等级的轴承与轴及外壳配合的公差,见GB275—84,或轴承样本。

滚动轴承的安装要点 

安装方法 

利用铜棒和手工锺击安装 

这是安装中小型轴承的一种简便办法。

当轴承内圈为紧配合,外圈为较松配合时,将铜棒紧贴轴承内圈端面,用和锤直接敲击铜棒,通过铜棒传力,将轴承徐徐装到轴上。

轴承内圈较大时,可用铜棒沿轴承内圈端面周围均匀用力敲击,切忌只敲打一边,也不能用力过猛,要对称敲打,轻轻敲打慢慢装上,以免装斜击裂轴承。

当轴承外圈为紧配合,内圈为较松配合时,可采用与上述相反的方法,用手锤敲击紧贴轴承外圈端面的铜棒,把轴承压入轴承座中,最后装到轴上,此法不易损伤机件。

利用套筒安装 

此法与利用铜棒安装轴承道理相同。

它是将套筒直接压在轴承端面上(轴承装在轴上时压住内圈端面;装在壳体孔内时压仪表6外圈端面),用手锤敲击力能均匀地分布在安装的轴承整个套圈端面上,并能与压力机配合使用,安装省力省时,质量可靠。

安装所用的套筒应为软金属制造(铜或低碳钢管均可)。

若轴承安装在轴上时,套筒内径应略大于轴颈1—4mm,外径略小于轴承内圈挡边直径,或以套筒厚度为准,其厚度应制成等于轴承内圈厚度的2/3—4/5,且套筒两端应平整并与筒身垂直。

若轴承安装在座孔内时,套筒外径应略小于轴承外径。

利用套筒安装轴承时,如机件不大,可置于台钳上安装。

钳口垫以铜片或铝片,以防轴被夹伤。

如机件尺寸较大,应放在木架上安装。

先将轴承装到轴上,再安装套筒,用手锤均匀敲击套筒慢慢装合。

当套筒端盖为平顶时,手锤应沿其圆周依次均匀敲击套。

表2—1 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轴公差带

注:

①凡对公差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应用j5、k5……代替j6、k6……等。

②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和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因内部游隙的影响不甚重要,可用k6和m6代替k5和m5。

③应选用轴承径向游隙大于基本组的滚子轴承。

④凡有较高的公差等级或转速要求的场合,应选用h7,IT5为轴颈形状公差。

尺寸大于500mm,其形状公差为IT7。

 

表2—2 安装推力轴承的轴公差带 

表2—3 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外壳孔公差带

表2—4 安装推力轴承的外壳孔公差带

筒两边,当套筒端盖呈球面形时,手锤应敲击球面端盖的中心处。

若轴承的内、外圈与轴和轴承座孔均为紧配合时,可将套筒的一端端面制成双环,或用单环套筒下加圆盘安装轴承,如图2—1 、 2—2.。

安装时,将双环套筒或圆盘紧贴轴承内、外圈端面,用压力机加压可手锤敲击,把轴承压到轴上和轴承座孔中。

这样可以避免安装时保持架受到损伤。

这种安装方法仅适用于安装保持架不凸出套圈端面的轴承。

利用压力机安装 

此方法与利用套筒安装一起使用,可袋子手锤加压。

其特点是轴承不受敲击,与轴承相配的密封装置等零件不会受损伤。

采用压力机安装轴承时,应使压力机机杆中心线与套筒和轴承的中心线重合,使所加压力位于中心,以防安装歪斜压裂轴承。

加热安装 

对于安装过盈量较大的轴承或大尺寸轴承,为了便于安装,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轴承加热后用铜棒、套筒和手锤安装。

加热方法如本章第二节内关于轴承及轴承座壳体孔加热所述,温度一般在100℃以下,80—90℃较为合适。

温度过高时,易造成轴承套圈滚道和滚动体退火,影响硬度和耐磨性,导致轴承寿命降低及过早报废。

利用加热法安装轴承时,油温达到规定温度10分钟后,应迅速将轴承从油液中取出,趁热装于轴上。

必要时,可用安装工具在轴承内圈端面上稍加一点压力,这样更容易安装。

轴承装于轴上后,必须立即压住内圈,直到冷却为止。

目前国外一些轴承公司已研制出多种用于在安装轴承时加热轴承的装置,如电感应加热器等。

不同类型轴承的安装

深沟球轴承的安装

深沟球轴承品种规格多,数量大,应用广泛。

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应重点考虑配合选择。

它的内圈与轴颈的配合过盈靠砂聪率郊扑悖?

式中 

△d—轴承内径与轴颈之间和过盈量(μm)

d—轴承内径(mm)

B—轴承宽度(mm)

R—轴承径向载荷(N)

ΔT—轴承内部与壳体孔周围之间的温度差,一般取5—10℃

计算后,根据计算的过盈量,确定与轴的配合性质,然后将轴加工至所需尺寸进行安装。

满装滚针轴承的安装 

安装满装滚针轴承,通常是利用辅助套筒进行的。

辅助辊、辅助套筒的外径应比轴直径小0。

1—0。

3mm。

安装时,先将轴承外圈内表面涂以润滑脂,靠紧内表面贴放滚针(放入最后一根滚针时应留有间隙),接着把代替轴颈或轴承内圈的辅助辊或辅助套筒推入外圈孔内,并使其端面对准安装轴端面或已安装在轴上的轴承内圈端面,然后用压力机或手锤敲打施加压力。

这时,辅助辊或辅助套筒托住滚针不使滚针掉出,轴颈以其自身的倒角将滚针掀起,随着滚针轴承在轴颈上向里缓缓移动,辅助辊或辅助套筒便慢慢退出,直至装到工作位置为止。

滚针轴承也可以这样安装,即将辅助套筒外径涂一薄层润滑油,套入轴承外圈,使辅助套筒和轴承外圈构成一个环形孔,然后再于环形孔中装滚针。

装完滚针之后,用工作轴将辅助套筒推出即可。

对于无内圈或无外圈的滚针轴承,在安装时,可先将轴或壳体孔的滚动表面涂一薄层润滑脂,并把滚针依次紧贴于安装部位的润滑脂上。

贴放最后一根滚针时应留有间隙,间隙的大小在滚针轴承的圆周上以0。

5mm为宜。

千万不能把最后一根滚针硬挤装进去,或者少装一根滚针,因为硬挤装时,轴承会被卡死不能旋转;少装时,间隙过大,易造成轴承运转时滚针发生扭摆和折断。

这里特别指出,对于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由于外圈壁很薄,最好不用手锤敲打安装,应使用压力机压入。

因为手锤敲打时,压力不均匀,容易使滚针轴承的外圈产生局部变形。

圆锥滚子轴承的安装 

圆锥滚子轴承属可分离型轴承,内外圈可以分开。

因此安装时,可分别把内圈保持架滚动体组件压装于轴上,外圈单独装入轴承座孔内,如图2—3。

利用套筒压装时,应注意,必须使套筒一端置于外圈端面,不得置于倾斜的滚道面上。

圆锥滚子轴承多为成对安装使用,如图2—4。

在安装中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选择安装配合;调整轴向游隙;进行试运转和检测温度。

选择安装配合 

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壳体孔不宜采用过盈配合,内圈与轴颈的配合也不宜过紧,要求在安装中使用螺母调整时应能使其产生较灵活的轴向位移。

因为圆锥滚子轴承若采用过盈配合,易使轴承的接触角改变,造成轴承载荷分布不均,引起高的温升。

故而,这类轴承的内、外圈与轴颈和轴承座壳体孔的安装配合,一般应以双手大拇指能将轴承刚刚推入轴颈与壳体孔为最好。

调整轴向游隙 

对于圆锥滚子轴承的安装轴向游隙,可用轴颈上的调整螺母、调整垫片和轴承座孔内的螺纹,或用预紧弹簧等方法进行调整。

轴向游隙的大小,与轴承安装时的布置、轴承间的距离、轴与轴承座的材料有关,可根据工作条件确定。

对于高载荷高转速的圆锥滚子轴承,调整游隙时,必须考虑温升对轴向游隙的影响,将温升引起的游隙减小量估算在内,也就是说,轴向游隙要适当地调整得大一点。

对于低转速和承受振动的轴承,应采取无游隙安装,或施加预载荷安装。

其目的是为了使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和滚道产生良好接触,载荷均匀分布,防止滚子和滚道受振动冲击遭到破坏。

调整后,轴向游隙的大小用千分表检验。

方法是先将千分表固定在机身或轴承座上,使千分表触头顶住轴的光洁表面,沿轴向左右推轴,表针的最大摆动量即为轴向游隙值。

进行试运转和检测温度 

为使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与滚道接触良好,并获得合适的轴向游隙,在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和每次调整游隙后,均应进行试运转和检测温度。

方法是先低速运转2—8分钟,再中速试转2小时,然后逐级提至高速。

每级转速试运转不得少于30分钟,温升率每小时不能超过5℃,最后的稳定温度不得超过70℃。

此外,在圆锥滚子轴承的安装和调整游隙中,还应注意,必须使圆锥滚子与内圈大挡边接触良好。

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 

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比深沟球轴承复杂,多为成对安装,并需采用预加载荷。

安装得好,可使主机的工作精度、轴承寿命大大提高;否则,不仅精度达不到要求,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安装形式 

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形式,有背对背、面对面和串联排列三种。

背对背(两轴承的宽端面相对)安装时,轴承的接触角线沿回转轴线方向扩散,可增加其径向和轴向的支承角度刚性,抗变形能力最大;面对面(两轴承的窄端面相对)安装时,轴承的接触角线朝回转轴线方向收敛,其地承角度刚性较小。

由于轴承的内圈伸出外圈,当两轴承的外圈压紧到一起时,外圈的原始间隙消除,可以增加轴承的预加载荷;串联排列(两轴承的宽端面在一个方向)安装时,轴承的接触角线同向且平行,可使两轴承分担同一方向的工作载荷。

但使用这种安装形式时,为了保证安装的轴向稳定性,两对串联排列的轴承必须在轴的两端对置安装。

预加载荷的获得 

预加载荷可通过修磨轴承中一个套圈的端面,或用两个不同厚度的隔圈放在一对轴承的内、外圈之间,把轴承夹紧在一起,使钢球与滚道紧密接触而得到。

预加载荷的大小对轴承使用寿命影响很大,据有关资料介绍,当轴承装配有0。

012mm过盈量时,使用寿命降低38%,有0。

016mm过盈量时,使用寿命降低50%;当轴承装配有0。

004mm间隙时,使用寿命显著下降,有0。

008mm间隙时,使用寿命下降70%。

因此,对预加载荷的大小进行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一般高转速宜选用小的预加载荷,低转速宜选用大的预加载荷。

同时,预加载荷应稍大于或等于轴向工作载荷。

预加载荷的计算

选择预加载荷时,最小预加载荷的计算公式如下:

Aomin=1.58tgaR±0.5A(N)

式中 R?

?

作用于轴承上的径向载荷(N)

A?

?

作用于轴承上的轴向载荷(N)

A?

?

通过钢球和滚道接触点的直线与通过各钢球中心平面的直线两者之间的夹角(即公称接触角):

7000C a=15°

7000AC a=25°

7000B a=40°

成对的轴承中每个轴承都按此式计算。

式中“+”号用于轴向工作载荷使原有预公盈值减少的那一个轴承;“?

”号用于轴向工作载荷使原有预公盈值加大的那一个轴承。

两个成对轴承的最小预加载荷量Aomin应按两个轴承所求得的两个值中的最大值选取 (根据装配经验,一般取50N左右的预加载荷)。

预加载荷的调整

空运转试验。

角接触球轴承经装配检验合格后,要以工作转速作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少于2h,温升应不超过15℃。

 

推力球轴承的安装 

轴圈与轴多采用过渡配合,座圈与轴多采用动配合,且常常成对安装。

同时在安装中,还应注意检验其轴向游隙,以及与轴一起转动的轴圈和轴中心线的垂直度。

圆锥孔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轴承多为内径呈圆锥孔的调心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

这类轴承可以直接安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也可以利用有锥面的紧定套或退卸套,安装在圆柱形的轴颈上。

圆锥孔轴承的配合要求,一般较为紧密。

安装衣后均需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

因为它的配合松紧程度不是由轴颈公差决定,而是根据轴承安装时压进锥形配合面上的距离所引起的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决定的,压进距离愈大,径向游隙减小量愈来愈多,轴承配合愈来愈紧密;反之,压进距离愈小,径向游隙减小量愈少,轴承配合也就比较松。

由此可以看出,圆锥孔轴承的配合松紧程度,完全是靠轴承安装前后的径向游隙减小量保证的。

为了保证圆锥孔轴承的安装质量,这里摘录了部分原苏联调心球轴承原始径向游隙的允许减小量(表2—5),和德国的FAG公司规定的有圆锥孔的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表2—6),及有圆锥孔的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表2—7),可供测量圆锥孔轴承安装前后的径向游隙时参考。

在使用时,一般不应超过表中数值。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对不可分离型的调心球、调心滚子轴承采用塞孓测量,当用塞尺测量调心滚子轴承时,为保证内圈的两个滚道相对于外圈不致辞产生倾斜,应在其两列滚子处分别测量。

对于小型调心滚子轴承,当径向游隙很小,无法有塞尺测量时,可用测量轴承在锥面上的轴向位移来代替(轴向位移数值见表2—6、表2—7)。

如果轴向位移也不能测量,则轴承应在轴承座壳体外安装,然后再压入轴承座孔。

压入后,用手拨动,应使外圈能顺利转动。

对可分离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则用外径千分尺测浚从貌饬磕谌ψ霸谥峋鄙现蟮呐蛘土坷创妗?

br> 

表2—5 调心球轴承原始径向游隙允许减少量(摘录) 单位 mm

表2—6 有圆锥孔的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摘录) 单位 mm

这里应注意,对于安装不合要求或经过拆卸的轴承重新安装时,其径向游隙小量,轴向位移量或内圈膨胀量,必须重新测定。

圆锥孔轴承常见的安装方法有三种:

将轴承直接安在锥形轴颈上 

这种方法,对于中小型轴承可以使用安装套筒,也可以使用锁紧螺母和钩形板手将轴承推向锥面。

不过最好应采用锁紧螺母安装,因为它可以精确控制圆锥孔轴承的径向游隙减小量,如图2—10。

将轴承安装在带有锥面的退卸套上 

此法可采取类似上述办法,用锁紧螺母压入。

退卸套位于轴颈和轴承内径之间,如图2—11。

将轴承安装在紧定套上 

安装时,用紧定螺母把轴承推上紧定套的锥面,如图2—12。

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安装 

这类轴承多用于机床主轴,如NN3020K(原代号)轴承。

它的安装与圆锥孔调心滚子轴承的安装,原则上基本相同,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