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234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江苏省泰兴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2017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测试题2018.1.29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坐在那园子里,任何地方,喧xiāo()都在远处。

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qī()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几乎tān()塌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yín()唱……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

(选自史铁生《想念地坛》)

 

【答案】嚣栖坍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

嚣。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他又回过头跟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B.春节即将来临,你是喜欢传统的过年方式,还是喜欢现代化的过年方式?

C.泰兴市第七届运动会以《全民健身、精彩七运》为主题,旨在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

D.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的泰兴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B.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

C.“泰州教育大阅读”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D.余光中的《乡愁》体现了诗人期待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对两岸读者具有潜滋暗长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D项使用不恰当,“潜滋暗长”指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多用于贬义。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

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

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含义”:

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

二、要注意使用范围。

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

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

(3)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4)_______________,然后有千里马。

(5)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6)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学会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的执著坚毅。

【答案】

(1).

(1)绝知此事要躬行

(2).

(2)富贵不能淫(3).(3)年少万兜鍪(4).(4)世有伯乐(5).(5)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6).(6)会当凌绝顶,(7).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淫,鍪。

5.名著阅读。

(1)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

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

保尔他们在从事这项工作时面临哪些困难?

(写两个)

(2)选出对文学名著有关内容及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A.《精神明亮的人》一文中“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书主题全面展开的部分,表现了熔铸“钢铁”和“钢铁”的炼成。

C.《昆虫记》一书既表达了法布尔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D.史铁生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走”进地坛,并写下了散文《我与地坛》;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答案】

(1)筑路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

秋雨、泥泞、寒冷、饥饿……

物资匮乏:

没有枕木、运输工具,小火车头需要大修……尖锐的阶级斗争:

匪徒、肃反、开小差……(写两个即可)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理解,B项表述不正确,并不是讲熔铸“钢铁”。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品味汉字”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近年来,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2017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7”揭晓仪式在京举行,“享”当选年度国内字。

为什么是“享”字呢?

2017年共享单车遍及大街小巷,共享经济打造美好生活。

共享单车的普及,共享经济的发展,带给人看得见的实惠,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含义。

【材料二】晓华同学从网上收集到两个不同字体的“享”字。

【活动一表达心愿】过去的2017年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材料一,你也试

着选一个汉字作为你的2017年度汉字,并简述选择的理由。

汉字:

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书法欣赏】根据材料二,请写出第②个“享”字的字体,并在第③处田字格内用正楷字体写出“享”字。

①草书②__________________③

【答案】

(1).活动一:

(示例)①“忙”。

因为由初一升入初二,功课多了,难度大了,各项活动也不少,天天忙忙碌碌,忙,但过得充实有意义。

(2).②“搏”。

因为初二是我成长的关键。

我要永远不认输,不断拼搏。

(3).活动二:

②行书③必须用正楷体书写方可得分

二、阅读理解

7.阅读陈陶①的《陇西行②》,完成小题。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③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④梦里人。

【注】①陈陶:

唐朝诗人。

②陇西行:

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

③貂锦:

将士。

④春闺:

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本诗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提携玉龙为君死”语意最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诗歌内容,简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誓扫匈奴不顾身

(2)“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

丈夫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虚实相对,写出了战争的残酷,造成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对应的诗句应该是:

誓扫匈奴不顾身。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做好本题需要对平时所学的诗歌内容了如指掌,能够对诗歌的重点词进行赏析,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够把握清楚。

虚实相对,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①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拯乃强应之。

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

“第②归,杀而鬻③之。

”寻④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汝坐盗割牛舌!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素取数十倍以遗⑤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包拯传》,有删改)

【注】①知:

主持管理②第:

只管③鬻:

卖④寻:

不久⑤遗:

赠送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拯强应之()

②汝坐盗割牛舌()

③素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父母皆老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是以必躬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D.吾欲辱之,何以也?

(《晏子使楚》)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0.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11.比较选文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点。

【链接】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选自《治水必躬亲》)

【答案】8.B9.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10.

(1)(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

(2)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1.不同点:

海瑞不畏艰辛,事必躬亲;包拯决不阿附(刚正不阿)。

【解析】选自:

《宋史》作者:

脱脱和阿鲁图年代: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地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开,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鼓励。

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

”(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

”(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8.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强:

勉强。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因为”。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按照。

C:

用来。

D:

用。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可根据句意断句,句意为:

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鼓励。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何为:

为什么。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不同点:

海瑞不畏艰辛,事必躬亲;包拯决不阿附(刚正不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江苏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坐落于“中国银杏第一镇”——泰兴市宣堡镇境内。

公园占地面积9800亩,仅公园核心区就有定植银杏树13800余株,其中挂果树9800株。

银杏资源极其丰富,已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②古银杏森林公园的核心区是古银杏最为密集的区域,是一片由200棵银杏树组成的银杏林,都是200年以上的比较古老的银杏树,延绵的古银杏树郁郁葱葱,犹如华盖云集,形成了独特的银杏自然森林风景。

远远望去,莽莽苍苍的银杏林,像连绵不断的群山,煞是壮观,被专家称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

在这里,四季景色各有千秋:

春季嫩枝照绿,入夏浓荫遮日,秋天金果累累,寒冬银枝傲天。

无论哪个季节,漫步其中,都觉得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同经受着一场“银杏森林浴”。

游客慕名而至,追求一种远离大城市的喧闹、心旷神怡的感觉。

③古银杏森林公园的镇园之宝是从四川的深山老林移栽过来的,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汶川地震的时候,泰兴人民踊跃捐献爱心,四川人民就把这棵古老的银杏树捐送给泰兴,泰兴市政府就把这棵树栽移到银杏群落里面,使之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为了纪念这段佳话,就将这颗古银杏树取名为“千年佛手”。

④古银杏森林公园今后将扎根于优越的古银杏资源和丰富的乡野民情,突出古银杏景观、古村落风貌和古银杏文化的景观特色,让更多的游客领略这一叹为观止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景观。

(选自《XX文库》,有删改)

12.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的内容看,本文属于事理性说明文。

B.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银杏资源极其丰富,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C.如果给以上文章添加一个标题,“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的发展”可作为本文的标题。

D.第①段中加点的“仅”、“就”二字强调了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定植银杏树数量多。

14.如果你是导游,有一批游客将参观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你负责解说其中“镇园之宝”这一景点,请你根据上文内容设计一段解说词。

【答案】12.

(1).打比方、

(2).引用(3).古银杏森林公园景象壮观的特点。

13.D

14.要点:

称呼,结合第三段内容介绍语气连贯、得体

【解析】

1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像”说明是打比方,“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是引用。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D项理解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

A:

本文是是事物说明文。

B:

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

C:

文章标题应为:

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

14.本题考查解说词的拟写。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本题可以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概括出“镇园之宝”的来历和代表的意义,语句通顺,意思连贯即可。

阅读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一文(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

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

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⑥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

“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一点都不酸!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⑧雨季的花是缅桂花。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

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⑨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坐了下来。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⑩我想念昆明的雨。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上《语文》,有删改)

15.请用两个四字并列短语概括作者笔下昆明雨季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16.分析第②段“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7.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18.本文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昆明的雨》:

《紫藤萝瀑布》:

【答案】15.

(1).湿润、

(2).明亮、(丰满、浓绿、饱和、旺盛、柔和,任选两词组合成两个并列短语)

16.内容:

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结构:

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17.“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18.《昆明的雨》:

作者选取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小景,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等小事,这些小景小事,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体现了“凡人小事”之美,抒发了作者多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的想念和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紫藤萝瀑布》一文由眼前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想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口一棵紫藤萝的不幸,它虽属平常“小”景、“凡”景,它却铭记着时代的印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它还启迪人们:

生命的长河尽管会有些曲折,但将永远奔涌向前;我们每个人在这人类历史的生命长河中,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但要永远珍惜生命、乐观积极地生活,正确对待生命长河中的艰难与曲折、不幸和缺憾。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找出内容所在的段落,进行概括即可。

细读文本可知,根据第六段中的“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可知雨的特点。

16.本题是对句子作用的考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判断出它的作用即可,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文衔接更加连贯。

点睛:

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思路:

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

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17.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要结合“爬”“遮”等动词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18.本题考查不同文段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两篇文段的内容及体会作者情感,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要分别结合原文内容进行介绍。

从写法上看,两篇文章的共同点:

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注意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作文

19.生活是一座阅览室,自然万物皆为书卷。

我们在生活中磨练与成长,点点滴滴,细细品味,总有一个人,一处景,一本书,一次相遇,一种陪伴……让我们有所感悟,总觉得无比珍贵。

请以“你无比珍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你无比珍贵

“你是我所失去的,也是我最想得到的”,所以,你无比珍贵。

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属于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只是,有的人愿意把它表达出来;有的人,宁愿藏匿一生,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