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281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

JIUJIANG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中西婚礼差异

英文题目DiscussionOn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Wedding

院系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邱蓝蓝

准考证号046712300386

指导教师叶剑华

二零一四年四月日

 

摘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男女青年的终生大事。

婚姻倾注着人们真挚的感情,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其中婚礼是婚姻中重要部分,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仪式之一,是步入婚姻的象征。

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婚礼是神圣而又庄严的,是幸福的开始。

在中西不同文化的熏陶下,婚礼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婚礼习俗,祝贺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本文主旨分析中西方婚礼的差异,分别从婚礼举行地点,婚礼服饰及色调,婚礼形式以及婚宴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浅谈。

关键词:

中西方;婚礼;差异;原因。

 

Abstract

Naturaltothelonely,marriageistheyoungmenandwomenforlifeevents.Marriagepeoplepourintothesincerefeelingsandaspirationsofpeople'slifeinthefuture.Theweddingistheimportantpartofthemarriage,isoneofthemostimportantceremonyinaperson'slife,isthesymbolofmarriage.Formostwomen,theweddingisasacredandsolemn,isthebeginningofhappiness.UnderthedifferentcultureofChineseandwesternweddingpresentsdifferentweddingcustoms,congratulationsonthewayisalsodifferent.Purpose,thispaperanalyses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wedding,respectivelyfromtheweddinglocation,weddingdressandtonal,formandweddingbanquet,wedding,andhascarriedonthepreliminarydiscussiononthereasonforthedifference.

Keywords:

Chinaandthewest.Thewedding;Differences;Thereason.

 

目录

引言………………………………………………………………………………1

一、中西婚礼差异分析………………………………………………………………2

1.婚礼举行的地点……………………………………………………………2

2.婚礼服饰及色调……………………………………………………………3

3.婚礼形式……………………………………………………………………3

4.婚宴…………………………………………………………………………6

二、中西婚礼文化差异根源…………………………………………………………7

1.中西方人性格不同…………………………………………………………7

2.宗教信仰不同…………………………………………………………………7

3.观念不同………………………………………………………………………7

4.历史渊源………………………………………………………………………8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郑重声明……………………………………………………………………………11

 

浅谈中西婚礼差异

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邱蓝蓝

引言

婚礼,一个浪漫而又温馨的名词;是一种法律公证仪式或宗教仪式;是用来庆贺一段婚姻的开始,代表结婚。

人们普遍把结婚看成是一件大事,一般都要在结婚时举行正式隆重的婚礼。

通过婚礼,一对新人向社会宣告婚姻关系的确立,一个新的家庭就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诞生。

在婚礼上,人们向新婚夫妇表达婚后生活幸福,感情美满,家庭和睦,生儿育女,白头偕老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期望,有些婚礼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逐步走进我们的视野,文化也逐渐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

受到西方婚礼文化的冲击我国的婚礼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中国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

正因如此,中式婚宴往往举办得非常盛大,期间许多礼俗和仪式也大多是参照西式婚礼进行的。

那么,在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婚礼与西方的婚礼有怎样的差异呢?

本文从婚礼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比较。

 

一、中西婚礼差异分析

1.婚礼举行地点

对于中国人来说,婚礼是一件大喜事,要办的隆重热闹喜庆。

在汉族,大部分是在男方家大摆酒席宴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吃“喜酒”,也有双方都摆酒席的。

一般人家都是十几桌,朋友多的就几十桌,这在农村是普遍的。

除了自家作为婚礼的举行地点外,交通便利的大型酒店也成了人们常常婚礼的地点,随着时代的改变,海边沙滩、轮船、旅游胜地等都逐渐被人们所追捧。

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所以婚礼的地点一般都是热闹开阔的地方。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把婚礼看的更为圣洁与庄重。

据统计,西方所有的婚礼中,采用传统的宗教婚礼几乎占65%,他们总是在一个教会或大教堂里举行婚礼。

共同特点是庄重的宗教誓言,有亲朋好友作为见证人,在牧师的主持下宣读自己神圣的誓言,婚礼井井有条,追求浪漫与实在。

2.婚礼服饰及色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是中国最大且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民族。

在古代,新郎要领着车马(后来是轿)带礼物去女家迎亲。

最初的迎亲队伍及新郎服饰都是黑色的,结婚典礼在黄昏举行。

古人解说,黑色和黄昏都代表“阴”,女为阴男为阳,迎亲就是迎阴气入男家,阴阳祥和。

黄昏乃是原始男人黄昏聚女友或黑夜抢婚的遗俗。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崇尚黑色的习俗渐渐被崇尚红色的习俗所替代,新娘新郎及迎亲队伍都以红色为主调,礼服的图案也是火红的龙凤,象征着吉祥。

新郎身前佩戴一朵大红花以便分同时意味着生活红红火火。

婚礼也在上午举行。

取其蒸蒸日上的吉祥含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婚礼礼堂以红黄为主色布景,在门、窗、嫁妆等东西上张贴双喜字,意味着喜庆。

受西方婚礼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新娘多穿欧式白色婚纱,新郎穿黑色西服。

西方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

新郎身穿礼服,新娘穿白色结婚礼服,它象征着新娘的纯洁无暇和忠诚。

新娘还戴着面纱,,因为古时人认为面纱可以给新娘辟邪。

新娘穿戴的衣物中必须要有新的、旧的、借来的和蓝色的。

新的,是指新娘白色礼服,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旧的,是指新娘戴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借的,是指新娘手上拿着的白手帕必须是从女友那里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蓝的,是指新娘身上披着的蓝色缎带,象征着她对爱情的忠诚。

3.婚礼的形式

婚礼形式是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同国家,婚礼的形式也有所差别。

中国的婚礼仪式要比西方的简单,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婚礼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过程,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彩,是议婚的第一个阶段。

程序是:

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婚

问名,就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民间俗称“下帖”。

问名礼由问名的生辰八字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个侧面,确定了可以成婚之后,再实行纳吉礼。

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再通知女方的仪式,现代称“订婚”,是婚礼中关键的仪礼。

男方卜吉之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

旧式婚礼多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香烛,也有用羊、猪的,送完礼过后,就表明婚约已成。

纳征,又称“纳币”。

据古代学者解释“征”就是“成”的意思,即“纳征”以后,婚姻就算成立。

纳征现代多称“定亲”,这是汉族婚嫁礼俗中最关键的一环,虽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却常常起到法律的作用。

往往由男家送给女家定亲的礼物,女家接受定亲礼物,表示同意婚事。

此时双方的婚姻关系确立,双方都不能违约。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

请期,就是送完聘礼后选择好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要征得女家同意,民间俗称“提日子”。

古俗用雁,现代多用红纸笺书写迎娶日期时辰,表协商之意。

这个阶段至亲迎仪式时,女方家要准备好嫁妆,以便随新娘到男方家后使用。

嫁妆多是成双成套的被褥、衣服、橱柜、盆桶等等。

亲迎,即迎娶新娘,指在约定日期新郎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这项仪礼实际上是婚礼的主要过程,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琐细的仪式。

由于人们总是把祝福的生活愿望与信仰的习俗心理糅合人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程序。

亲迎部分的仪礼,各民族各地方也各有不同。

如:

用花轿、用喜车、用马、用船或者背新娘,抱新娘等。

亲迎仪式在发展中又形成两种不同方式,一是迎亲,一是等亲。

新娘出门前要“上头”,即请有福气的老人为之梳头,将发式梳成妇人型,还要“开脸”,即整眉光面。

接亲花轿到达时,一般要放鞭炮,有乐队演奏,造成喜庆气氛。

汉族新娘上轿时,也不兴足踏红尘,多由新娘的父兄或抱或背送进花轿。

汉族也有“哭嫁”的习俗,新娘出阁时大多啼哭,有的还一边哭一边唱“哭嫁歌”,其词委婉凄凉。

新婚夫妇进门之后,举行拜堂仪式,又称“拜天地”。

因为男女结合延续了人类,所以要拜天神地祗;从结婚开始,女子成了男方家族的正式成员,所以要拜高堂;结婚之后,男女结合为一体,所以新婚夫妇要交拜。

拜堂之后就是进入洞房,以示一对新人已经结为一体,同心协力,白头偕老。

之后还有“闹洞房”,不分长辈晚辈,闹得越厉害越放肆,就意味着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越是红火。

新房里的便桶要让男孩先尿,同时新床上遍撒桂圆、莲心、花生、红枣等以此谐音寓意,祝愿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孙福”,整个婚礼贯穿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发达兴旺的主题。

现代的迎娶没有古代的繁琐。

在现代的农村,乃至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婚礼通常的情形是新郎由傧相和其他随从人员陪同,一起乘车去新娘家里迎接新娘,接了新娘返回男家时,鞭炮齐鸣。

之后鞭炮声中新郎新娘入洞房,稍事休息即开始举行婚仪。

有的婚仪和婚宴合在一起,程序:

一是奏喜庆音乐,二是行鞠躬礼,三是介绍人讲话,四是尊长或父母讲话,五是新婚夫妇讲话,六是宴会开始。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一是来宾入席;二是奏曲;三是女方入席;四是牧师证婚;五是互换戒指;六是献诗;七是礼成;八是晚宴或茶会。

来宾入席:

邀请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到达教堂后由招待人员引导入座,宾客们分别坐在教堂中间通道的两侧,女宾右,男宾左,女宾前面是新郎父母,男宾前面是新娘父母。

奏曲:

在结婚进行曲的音乐中,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

伴娘伴郎陆续进场。

女方家长陪同新娘进场,全体起立。

新娘搀着她父亲的右臂沿过道缓缓走向圣坛。

牧师证婚:

主持婚礼的牧师首先讲宗教婚姻意义,然后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妇,得到肯定答复后,牧师诵念规定的祈祷经文,郑重宣布他们成为夫妻。

之后这对新人在牧师引导下双双宣读婚誓。

互换戒指:

在牧师证婚后,新人开始交换戒指。

这戒指必须是纯金的,而且是完整的、圆圈型的,象征着永无止境的爱情、忠诚、圆满和永恒的幸福。

献诗:

在新人互换戒指后,献诗班就开始进行祈祷,祝福,唱赞美诗的仪式。

礼成:

新婚夫妇由至亲及主要宾客陪同,到圣坛后面祈祷室在登记本上签名,随后退场,这时整个婚礼就结束了。

晚宴:

仪式之后,通常要举行宴会,宴会费用多由新娘家承担,安排好座位让宾客尽情享用。

4.婚宴

在婚礼中结婚宴请受到人们的重视,宴请的目的其一是向社会宣告自己的喜事,已经成家;其二是讲究一个热闹。

在中国,人们往往将婚仪和婚宴结合起来。

婚宴的座次,旧式有相当严格的规定。

现代的婚宴,座次不像以前那样严格,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但也要适当安排。

一般要安排新娘新郎、伴娘伴郎的专座以及至亲的长辈的专座。

结婚宴请都要有一定的程序。

通常由司仪举杯祝贺,讲一些祝贺词,感谢吉庆话。

新郎新娘鞠躬礼拜,大家祝贺,司仪举杯祝贺,便进入正式宴会。

席间,新郎新娘要在父母的陪同下,依次给宾客祝酒,被祝酒的宾客要说一些祝福新人的话。

婚宴持续时间往往较长,这时傧相应很好的地招呼好客人,来客若想离开可和新人或其父母告知一下即可。

重要的客人,新人或其父母应送行下,直到送完最后一位离席的客人,宴会就此结束。

西方宴会是和婚礼紧密相联系的。

人们离开教堂以后稍事休息,即可前赴婚宴。

在宴会厅门口往往摆有来宾本,供来宾签名。

宴席的座位安排有一些特别的规定,新娘新郎的餐桌是矩形的,新娘新郎面向大家坐着,对面不坐人,以便使所有来宾都能看见他们,新娘坐在新郎的右边,男傧相坐在新娘右边,女傧相坐在新郎左边。

新人父母的餐桌要比其他来宾的餐桌要大些,新郎的母亲坐在新娘父亲的右边,对面是新郎的父亲,右边是新娘的母亲。

宴会开始,由男傧相提议向新郎新娘祝酒,然后由新郎致答谢词,并向他的妻子祝酒。

其他人如果愿意,也可以提议向新娘新郎祝酒,新人收到贺词这时也要大声宣读。

婚宴的最后一道“菜”是结婚蛋糕,蛋糕须由新郎新娘合切第一刀,新郎新娘各叉一小块送到对方嘴里。

然后各层蛋糕的小块依次送给新郎新娘的家人和其他来宾。

最上层的装饰应切下留给新郎新娘,新娘则要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切成小片分别放入盒子里,让客人作纪念带回家。

新人离开婚礼庆典前,新娘通常站在椅子上,把婚花撒向未婚的年轻女孩,谁抢到它谁将是下一个结婚你的新娘。

结婚庆典到此真正结束,接着新人就离开家人开始蜜月旅行。

二、中西婚礼文化差异根源

1.中西方人性格不同

在中国,儒家思想居于社会主导地位,人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一切都讲“礼”,在事情上注重礼节尤其是在大事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中国人思维比较保守,喜爱热闹,注重婚礼的仪礼。

西方社会则更加注重个人,更加追求个性与自由,思维比较开放,讲究感觉,喜欢创新,婚礼不受拘泥。

2.宗教信仰不同

我国古代的汉族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是极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儒家思想居于首位。

中国人重视伦理道德,受“道德”的约束。

西汉提出“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纲”之说,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确立了父权,夫权的恒古不变的牢固性。

实际上也确立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卑微地位。

另外,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信“佛”和“神”的,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谐的理念,所以有“拜天地”的仪式。

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明确,其影响也很深远。

他们的婚礼也是按照自己的教条来办的。

例:

德国是信奉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强调男女平等,都是上帝的孩子。

每对结婚的男女青年基本上都要经历所谓的婚姻“三步曲”,即先去结婚登记处办理登记,然后上教堂举行婚礼,最后是庆贺婚礼。

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族多在教堂举行婚礼,届时由神父主持,并诵经祈祷。

3.观念不同

中国过去有家族社会的传统,婚姻理所当然是家族的事情。

言下之意是子女婚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子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母理所当然拥有决定权。

中国家庭中,婚姻不光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家族的事情。

这样的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到了现代这样的形式相对淡化了,但是影响依旧还在。

对一对夫妻来说,双方会因为相爱结婚,但是之后更多承担的是对整个家族的责任。

对一个家族来说,子女的的婚姻更可能成为扩大交际,壮大家族的一种手段,婚姻成为扩充资源的方式。

带有工具性的婚姻目的可能会将两个家族上升到情感关系,但也可能只是成就一桩痛苦的婚姻结局。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意识,男女双方要走到一起组建家庭唯一的基础是感情,他们没有中国的那种家族观念,夫妻双方“为爱结婚”,他们因爱而相处在一起,而一旦情感失去了,婚姻就结束了。

有在他们眼里有“情”便在一起,无“情”便分开。

婚姻纯属个人私事。

任何人不能干涉。

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所以他们会争取与自己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但是一旦发现现已的婚姻是个错误时,他们会做出第二选择;甚至当夫妇一方爱上第三者时,任何一方都不会收到谴责。

在他们看来,不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是残忍的。

对于子女,他们有义务教育,却没有延续家族的义务;同样,对于父母他们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赡养义务。

在很多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不能带有目的性,更不能是交易。

4.历史渊源

中国文化的这一差异是有其历史渊源。

首先,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西方家公社的原始纯朴性质保留比较多。

公社虽然处在一个家长的最高管理之下,但是权利受到限制,并且经过选举产生。

家庭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家庭会议,这就保证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不致受到压抑和剥夺。

相比之下,在中国从殷周时代开始,家庭公社就处在家长的统治之下。

这不仅使得同居共财的共产制严重变质,而且使个人自由受到严重压制。

其次,西方家庭经历了一系列进步性的演变,虽然罗马的家庭包括奴隶在内,但是这种家内奴隶制在进入封建社会就销声匿迹。

在中国,家长制在封建社会广泛盛行,父权、夫权变本加厉,不断强化。

最后,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一直实行一夫一妻制。

西方文化以人为本,强调人人平等、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个人的独立性,缺乏个人对家庭及国家的责任感。

 

结束语

意义及感想

通过对中西婚礼的差异及造成差异原因的了解和分析,看到了民俗的多样化。

民俗是世界范围的文化事象,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民俗。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我国的改革开放方针也提供了更多机会与外国接触和了解。

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本国和其他国家民俗的观察与研究,它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的窗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情况几乎都可以借助“民俗”这面镜子反应出来。

掌握民俗风情,顺应和发展兴大民众之所喜,避免广大民众之所恶;对内是治国的方略,对外是友好交流的前提,并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陋习,要理性看待各国的特色文化,不要盲目的跟风,消逝了自己的文化。

中西文化的碰撞可以更加丰富彼此的文化,我们应该借此平台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措施,发扬本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好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

在尊重及兼容外来文化的同时逐渐完善本国的优良文化,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壮大国家,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何浩然.中外礼仪、[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姜若愚.中外民族民俗[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3]李荣建.外国习俗与礼仪[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4]石应平.中外民俗概论[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5]汪德化.中国与英国家习俗文化比较[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王衍军.中外民俗文化[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7]吴忠军.中外民俗[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8]杨英杰.中外民俗[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9]周国宝.现代国际礼仪[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张欣.中国社会文化礼俗[M].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毕业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不准打印):

2014年4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