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1371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docx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

2.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始于清末。

3.现在我们常说的高等教育: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经过9个世纪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体系。

4.高等教育学:

(1)是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

(2)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一般规律)(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活动。

5.高等教育一般包括:

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6.高等教育的任务(教育法规定):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记忆:

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7.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是:

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大学教师包括大学校长和高校教育管理人员。

8.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1)教学的学术性、专业性——作为大学教师,更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水平,能否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

(2)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3)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4)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中小学密切得多——(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

9.高校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理解和思考,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10.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1)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2)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非好即坏)(4)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5)意志力持久稳固。

11.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它具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

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1978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14.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15.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3条:

要有特殊的研究对象;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有专门的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

(1)价值性原则(方向性、针对性、普遍性)

(2)创新性原则(独创性、再创性、自创性)(3)可行性原则。

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9.个案研究法的基本过程: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诊断与假设——个案分析与指导——实施个案指导——形成结论

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

(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

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

(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和科学研究(科研)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专业化工作的3条标准:

(1)需要长时间学习

(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的优秀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删减):

(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

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开办了“阿卡德米(Academy)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著称)。

1200年,法国巴黎大学建立,其前身是巴黎圣母院附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所以巴黎大学以神学著称)。

5.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学校的管理机构为学生组成的“同乡会”,同乡会的首领称为“校长”。

后来,被学生排斥在外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师也成立了一个行会,称为“学院”。

巴黎大学属于教师型大学

6.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为法学科、巴黎大学为神学科、萨勒诺大学为医学科。

7.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其师生主要由英王从巴黎大学召回)主要借鉴了巴黎大学的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

8.中世纪大学的课程与教学:

(1)一般大学开设文、法、医、神四科或四个学院

(2)大学课程的统一性为欧洲各大学自由交往和人员流动提供了可能和便利(3)学习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4)中世纪大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5)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和医生,而不是哲学家、纯科学家和文学学者。

因此,其课程具有实用主义色彩。

9.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当时学位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即取得了教师资格。

学位分为硕士、博士、教授,三者是同义语,没有高低之分。

学士起初不是正式学位。

10.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大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

11.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

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

12.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自治性(学术自由的前提)、国际性(人员自由流动、拉丁语)、民主性(平等)、职业性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13.中世纪大学的遗产: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也是现代大学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14.中世纪大学注重人文教育,钻研古典学科和神学,与世俗隔绝,是神学的附庸。

15.近代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高等教育世俗化、民族化(16世纪末、17世纪初);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出现(16世纪出现独立学院、17世纪出现专门学院,)

16.引起和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世俗化的基本动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7.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2种新型独立学院:

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神学院。

18.欧洲高等教育的中心由意大利、法国转移到德国,标志性事件是洪堡大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和柏林大学的成立。

19.洪堡的大学理念:

(1)大学的相对独立和学术自由

(2)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一。

20.19世纪英国著名神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提出: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应以教学为唯一的功能。

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

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

1809年柏林大学创立。

21.在洪堡看来,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2条:

一是自由,二是宁静。

22.洪堡在各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院,大学在传统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

23.洪堡的3个反对:

(1)反对肤浅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

(2)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3)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

24.1861年美国国会通过生效的《莫里尔法案》(“赠地法案”)在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5.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辛大学和威斯康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这个时期,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查理斯.范海斯——威斯康辛思想)

26.20世纪前半期,欧美高等教育秉承洪堡的办学理念,出现了一批研究型大学。

(例如:

霍普金斯大学)

27.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将大学分为一、二年级(初级学院)和三、四年级(高级学院),哈珀因此被称为“初级学院之父”。

初级学院颁发副学士学位。

28.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初级学院开始提供社区教育,这是一种非学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主要为失业工人举办各种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

20世纪60年代初级学院大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区学院”的名称深入人心并取代了“初级学院”。

29.美国社区学院的功能:

(1)学历教育(副学士学位)

(2)转学教育(大学前期2年的通识教育)(3)职业技术教育(4)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5)面向社区的文化教育。

30.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

(1)地区性

(2)开放性(3)多功能性(4)灵活性(5)实践性

31.体现威斯康辛大学模式与威斯康辛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2个方面:

(1)传播知识

(2)专家服务

32.1915年威斯康辛大学成立了“知识推广部”,设立了4个服务项目:

(1)函授

(2)学术讲座(3)辩论与公开研讨(4)提供一般信息与福利。

威斯康辛大学传播知识的另一途径是由公共图书馆委员会组织的流动图书馆。

33.所谓“专家服务”,就是发动大学专家教授服务于州政府。

34.马丁.特罗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为准绳,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3个阶段: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适龄人口的比率低于15%,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35.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普及化

(2)多样化(3)国际化(4)信息化(5)教育质量观多元化

36.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表现在

(1)层次

(2)规模(3)教学组织(4)资金(5)学生成分

第三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下)(中国部分)

1.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批准董仲舒的奏请,创办了太学,旨在培养精通儒家经术的高级人才。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3.唐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书院。

书院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20世纪初设立的第一批省立大学,大多由书院改名而来。

4.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目的凸显人伦教化(儒学)

(2)教育体制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注重名师掌权(儒学)(4)课程内容突出儒学为尊(儒学)(5)教学方法崇尚自学讨论

5.京师同文馆(1862年创建,主要功能是培养翻译)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建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6.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建,百日维新运动中设立)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7.1903年实施的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奠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形态。

8.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

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9.1922年施行的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转型的标志。

10.所谓大学理念,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教育观念。

11.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12.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

纽曼的《大学的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的学术著作。

13.美国近代大学理念的形成是以模仿柏林大学为开端的。

后来,为社会服务成为美国大学独特的理念。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成立,这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重视研究生教育、注重科学研究、强调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其基本的办学理念。

14.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研究自由、教学自由)

(2)大学自治理念(3)教授治校理念(最早确立这一理念的是巴黎大学,中国最早实施这一理念的是蔡元培)(4)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理念(中国首倡这一理念的是蔡元培)

15.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的时代建构:

(1)学术自由理念的建构(社会: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大学:

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教师:

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学术人格)

(2)大学自治理念(强化自主办学,管理权限下放;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增强大学自主办学能力;建立大学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监督)(3)教授治校理念(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改善教师待遇;探索教授参与大学管理活动的机制;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影响力)(4)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理念(大学的双重任务——出人才出成果;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引导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建立科学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

16.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层次。

17.我国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18.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1)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

(2)导致了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的下降(3)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4)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19.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

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20.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是一种外延式发展模式,它是一种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发展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过度扩张所引发的现实问题:

(1)高等教育质量的踯躅不前

(2)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3)带来严重的高校行政化弊端。

21.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提高效益导向——适当控制规模

(2)内涵发展导向——合理调整教育结构(3)质量建设导向——高等教育改革的生命线。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高等教育目的:

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2.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

3.个人

4.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以卢梭为代表,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目的理论,其内容可以概括为——

(1)教育目的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5.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目的理论,其内容可以概括为——

(1)个人的一切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6.高等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辩证综合观:

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相反,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7.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又称为“人道主义教育目的观”,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自身的完善是其核心要旨。

8.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目的观。

突出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及高等教育的科学技术功能,是其显著特征。

9.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它既是科学主义的,又是人文主义的,是二者的相涉相容。

10.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4个方面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

12.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当代变迁:

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

13.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14.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的终极追求

(2)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教育(3)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和,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2.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催进社会的发展。

4.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2个反面:

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5.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治、法律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化。

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人才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7.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

8.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培养人、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9.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将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堪称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至此开始具有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

10.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

11.在赠地学院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康奈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辛思想的提出,尤其是威斯康辛大学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

12.威斯康辛大学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

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专家服务。

13.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

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肇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8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备的公立大学。

14.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根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

(2)重要职能——发展科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水平;提高学生能力)(3)重要延伸——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广义上也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社会的需要;服务社会是大学自身的需要)。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

1.通才教育:

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是培养横向型人才(知识面广、发展全面、活动领域宽)的教育。

2.通才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专才教育:

培养对某一专业甚至一个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的教育。

4.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间是矛盾关系。

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5.通识教育:

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

专业教育:

又称专门教育,是使教育者成为专门人才的教育。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是并列关系。

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课程设置。

6.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

中世纪大学实行分科(文、法、神、医)教育,其中文科被视为基础学科,进行的是通识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神学、医学的分科教学,这三科已具有专才教育的属性。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学科大量分化,这又为专才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样,专才教育重新在教育中得到了强调。

7.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8.所谓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2种模式,是高等教育的2个不同发展阶段,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它们都存在明显的区别,而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9.按照美国马丁.特罗的提法: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10.马丁.特罗的量化将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并列,忽略了它们都具有区别于英才教育的共同本质特点:

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

大众教育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

11.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应将高等教育划分为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而大众教育中又包括普及教育。

12.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响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2种模式:

(1)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2)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13.科学教育:

通过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演示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展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

科学教育包括4个方面:

(1)科学知识教育

(2)科学思维教育(3)科学方法教育(4)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求真、求实)

14.人文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人文教育包括4个方面:

(1)人文知识教育

(2)人文思维教育(3)人文方法教育(4)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求善、求美)

15.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源头,在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方的高等教育主要地表现为人文教育。

如果说德国的高等教育最早引入了科学教育的话,那么美国的高等教育则使科学教育占据了统治地位。

16.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

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

(1)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

(2)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

17.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通过以下渠道:

(1)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如综合性课程、跨学科课程、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3)在教师的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18.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2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人类教育历史上,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无类”)和柏拉图(“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

19.教育平等的主要表现是:

(1)就学权利平等

(2)教育条件平等(取消教育歧视性条件)(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平等就业和发展)。

20.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是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1.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具体包括:

有哪些类型的学校;由谁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1)(社会方面)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社会方面)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办学的性质和任务)(3)(个人方面)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3.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分为3个层次:

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4.1951年新学制明确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

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部。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

5.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研究生2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

6.前苏联在研究生教育中只设副博士和博士学位,不设硕士学位。

7.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