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1392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之吉白夕凡创作

2-1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

(1)中砂,厚2.0m,潜水面在地表以下1m处,饱和重度;

(2)粘土隔离层,厚2.0m,重度;(3)粗砂,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0m(取)。

问地基开挖深达1m时,坑底有无隆起的危险?

若基础埋深,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内地下水位降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降几米才行?

【解】

(1)地基开挖深1m时持力层为中砂层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

20×1+19×2=5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

10×(2+2+2)=60kPa

因为58<60故坑底有隆起的危险!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

20×0.5+19×2=4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得:

≤4.8m;

故,还应将承压水位降低6-4.8=1.2m。

2-2某条形基础底宽b=1.8m,埋深d=1.2m,地基土为粘土,内摩擦角尺度值=20°,粘聚力尺度值=12kPa,地下水位与基底平齐,土的有效重度,基底以上土的重度。

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解】根据题给条件可以采取规范推荐理论公式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由=20°查表2-3,得因基底与地下水位平齐,故取有效重度,故: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3某基础宽度为2m,埋深为1m。

地基土为中砂,其重度为18kN/m³,尺度贯入试验锤击数N=21,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解】由题目知,地基持力层为中砂,根据标贯锤击数N=21查表2-5,得:

因为埋深大于d=1m>0.5m,故还需对进行修正。

查表2-5,得承载力修正系数,,代入公式(2-14)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2-4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拟采取砖基础,埋深为1.2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

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因为基础埋深d=1.2m>0.5m故需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查表2-5得,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

此基础为墙下条形基础,代入式2-20得条形基础宽度:

m

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

所以按二皮一收砌法的基础截面如图所示:

2-5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

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解】因为基础埋深d=1.0m>0.5m故需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持力层为中砂,查表2-5得,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

柱下独立基础代入公式2-19,基础底面边长:

m

取基底边长为1.9m。

2-6某承重砖墙厚240mm,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

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6m,,;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尺度组合值的1.35倍)。

【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埋深

考虑到第二层不宜作为持力层并结合“宽基浅埋”的设计原则,确定第一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其下第二层为软弱下卧层,故可按最小埋深条件确定基础埋深d=0.5m。

(2)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因为d=0.5m故不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埋深修正,即:

=130kPa。

砖下条形基础代入公式2-20得基础宽度

m

取=1.3m<3m,故无需再进行宽度修正。

(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由,m,查表2-7得。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为:

(可以)

(4)基础设计

依题意采取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采取C20混凝土,,钢筋用HPB235级,

荷载设计值

基底净反力

基础边沿至砖墙计算截面的距离

m

基础有效高度

取基础高度mm,mm(mm)。

配钢筋,,垫层用C10混凝土。

2-7一钢筋混凝土内柱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

自地表起的土层情况为:

素填土,松散,厚度1.0m,;细砂,厚度2.6m,,,尺度贯入试验锤击数N=10;粘土,硬塑,厚度较大。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6m处。

试确定扩展基础的底面尺寸并设计基础截面及配筋。

【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

根据承载力条件,及最小埋深的限制,综合“宽基浅埋”的设计原则,选择细沙层作为持力层(素填土层厚度太小,且承载力低;硬塑粘土层埋深太大不宜作持力层)

(2)确定基础埋深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基础尽量浅埋的原则,并尽量避开潜水层,可取埋深=1.0m。

查表2-5,得细砂的

=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m

取m。

(4)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5)确定基础高度

采取C20混凝土,,钢筋用HPB235级,。

取基础高度mm,mm。

因m

(可以)

(6)确定底板配筋。

本基础为方形基础,故可取

配钢筋双向,。

2-8同上题,但基础底面形心处还作用有弯矩。

取基底长宽比为1.5,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设计基础截面及配筋。

【解】可取基础埋深为1.0m,由上题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考虑到荷载偏心作用,可将轴心荷载下所得到的基底面积之增大30%得初选基底面积:

取边长比n=1.5得基础宽度:

m,取m。

m

验算偏心距:

(可以)

(可以)

(2)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平行于基础短边的柱边Ⅰ-Ⅰ截面的净反力:

(3)确定基础高度

采取C20混凝土,,钢筋用HPB235级,。

取基础高度mm,mm。

因,故按式(2-57)作冲切验算如下(以取代式中的):

(可以)

(4)确定底板配筋

对柱边Ⅰ-Ⅰ截面,按式(2-65)计算弯矩:

配钢筋,,平行于基底长边安插。

按构造要求配筋,,平行于基底短边安插。

如图所示

3-4以倒梁法计算例题3-1中的条形基础内力。

【解】

(1)用弯矩分配法计算肋梁弯矩

沿基础纵向的地基净反力为:

边跨固端弯矩为:

中跨固端弯矩为:

1截面(左边)伸出端弯矩:

节点

1

2

3

4

分配系数

0

0

固端弯矩

分配结果(kN·m)

-238.21011

-10111011

(2)肋梁剪力计算

1截面左边的剪力为:

计算1截面的支座反力

1截面右边的剪力:

取23段作为脱离体:

按跨中剪力为;零的条件来求跨中最大负弯矩:

23段对称,最大负弯矩在中间截面:

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作出条形基础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683.2

344344

弯矩图M(kN·m)

10111011

剪力图V(kN)

675.41162.51018.8

弥补题:

设一箱形基础置于粘性土(××0.60m,求矩形基础纵向跨中的整体弯矩。

【解】

(1)箱型基础内力计算,按纵向整体弯曲计算,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跨中最大弯矩为:

(2)计算箱型基础刚度

箱型基础横截面惯性矩

箱基刚度

(3)上层结构折算刚度

纵向连续钢筋混凝土墙的截面惯性矩

各层上下柱的截面惯性矩

各层纵梁的截面惯性矩

各层上下柱、纵梁的线刚度

上部结构折算刚度

(4)箱型基础所承担的整体弯矩(取)

3-1

(a)强柱弱梁弱柱强梁

基础受约束较小,趋于自由变形,整体变形。

相当于叠合在一起,弯矩方向基础受到梁的约束

地基反力

弯矩中部较大弯矩较均匀

(b)框架刚度大基础刚度大

反力均匀反力不均匀

弯矩均匀弯矩中部大

(c)中柱下压缩大边柱压缩大

反力较均匀反力中间大两边小

基础弯矩中部大弯矩较均匀

(d)高压缩地基土反力不均匀低压缩地基土反力均匀

弯矩中部大弯矩均匀

P115页

3-4以倒梁法计算例题3-1中条形基础内力。

解:

例题3-1,基底平均净反力

沿基础纵向地基净反力线荷载

(1)固端弯矩计算

边跨固端弯矩为:

中跨固端弯矩为:

A截面(左边)伸出弯矩为:

两端固定的梁,力偶作用下固端弯矩,,这里a=0,b=l

A端力偶荷载发生的内力是-50。

A端固端弯矩是线荷载和力偶荷载发生弯矩的叠加,相互抵消。

所以是585.3

A固端弯矩的分配,左边自由伸出,不传递分配弯矩,,右边。

B固端弯矩的分配,左边,右边

即使作为点荷载,A点弯矩荷载也应分配到A右边,因为右边分配系数是1,左边是0。

任何超静定结构上的荷载都会发生内力,内力在弯矩二次分配要介入工作!

l大多数同学对B端固端弯矩分配系数错误,注意长度纷歧样,AB和BC跨度纷歧样,一个4.5m,一个是6m.线刚度是纷歧样的。

有些是仿照例题3-3,边支座作为铰接,所以边跨刚度是3iBA,但这和计算出的弯矩和传递系数1/2不符,是一种守旧的简化计算。

lA端的弯矩没有叠加力偶发生的固端弯矩。

(2)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梁弯矩

见表1,

(2)地基梁剪力和跨中弯矩计算(参考P97页例题3-3过程)

表1

A

B

C

D

分配系数

0

1

1

0

固端弯矩

传递与分配

127

-127

M(KNm)

-1052

1052

37

-37

M(KNm)

弯矩和剪力图。

单位:

KN

P180第4章习题答案

4-1桩端支撑在中等风化的硬质岩石上,为端承桩。

忽略侧阻影响,则桩所受轴力均匀,等于桩顶传来竖向压力值800KN.

桩的沉降量即等于桩发生的弹性压缩变形(单位都统一换算成N,mm)

S=

4-2此题练习使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规范经验公式

承台埋深1.0m,桩端进入中密中砂为1.0m,则桩长为(3+6+1)—1=9m。

KN

4-3此题练习应用分配桩顶荷载计算公式

(1)确定承台埋深。

根据题意,第一层土为杂填土,厚度1.0m,此土层强度低,变形大,埋深大于等于此土层厚度。

埋深确定为1m,满足规范最小埋深0.5m要求。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初步确定桩进入粉质粘土层1m,计算桩承载力。

如不满足则再增加桩长,直到满足。

如开始就取很长桩长,承载力很大,则会造成较大浪费。

(3)初步选定桩数,确定承台尺寸,布桩。

桩数,取6根。

桩距

依照惯例经验,桩距一般3~4倍范围内。

此题可以在这个范围调整桩距,建议取整数,例如1.1m,1.2m等,这样便于施工。

承台边长m

实际这是最低限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如取,。

布桩如图所示。

有些同学一开始桩取的很长,如大于12m,则桩数就少,4根。

如果依照上述步调生硬计算,很可能布桩错位,如计算a时,公式不加区分代入1.05,就是错误。

这个应该代入1.05/2=0.525m,可以取整数0.6,则桩距1.2m。

(3)计算桩顶部荷载。

根据题意,所有荷载传至设计地面。

切勿生硬模仿书中例题,书中例题告知荷载传至承台顶面。

一般设计,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传至承台顶面,一般上部荷载的计算位置在设计地面。

=

单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