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465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3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一、了解作者、体裁。

 ⒈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一,偏重于议论,也叫论说文。

2.本文的作者。

周敦颐(1017-1073)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先生。

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蕃()濯()淤()涟()亵()鲜()有闻

三、解释下列加横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四、词类活用。

蔓:

                          

枝:

                          

远:

                          

五、古今义。

亭亭净植:

(古:

         今:

             )

宜呼众矣:

(古:

         今:

             )

课堂学习:

一、交流预习情况。

二、试着翻译以下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分组合作探究: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每一分句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

                             

                                 

                                     

                                  

  ⑵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

分别比作什么?

 

                                                                                                                          

(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写了几次?

 那么,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

 

                                                                                                                                                       

(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 ?

 

                                                                                           

(6)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

说明喜爱的原因。

                                 

                                

                                 

 

中考试题

爱莲说   周敦颐   【2011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濯清涟而不妖      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莲,花之君子者也。

                                          

分组合作探究: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每一分句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

比作君子。

 描写句为: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

(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

(洁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总结:

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

我们同学体会得很好。

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

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

一起朗读一下这个长句。

(予独爱„„)  

  ⑵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

分别比作什么?

 

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

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我们来讨论一下。

君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课文注释:

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总结打出:

君子: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呢?

(课文注释:

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总结打出:

隐逸者: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

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

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

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总结打出:

富贵者:

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写了几次?

 那么,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

 

用作衬托。

菊正衬,牡丹反衬。

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独爱莲花,与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显示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得的恶浊风气的鄙弃。

  

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

我们齐背这三个排比句。

(予谓菊„„君子者也)  

(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答:

“菊之爱„„宜乎众矣。

”在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个表示感叹的词“噫!

”表示作者要发表感慨了。

他的感慨是什么?

生答:

感慨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总结:

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

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

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

(齐读噫„„)  

补充: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1.莲 2.菊 3.牡丹 

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 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 

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

   

(5)本文借花来喻人,从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你能否举例说明?

点拨:

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

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例:

黄巢《题菊花》 及南宋)郑思肖《画菊》  毛泽东的《咏梅》       

题 菊 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其二 

正是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画 菊(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卜算子 · 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6)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 ?

 

1. 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 表示自己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7)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

说明喜爱的原因。

 

梅花:

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 蒲公英花:

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

(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 菊花:

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2011年】 

1.(2分)  D    2.(2分)  D        3.(2分)  C 

   4、

(1)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

 

(2)莲是花中的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