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532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讲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案

第十二章世界地理概况

[课程目标]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

考点一 世界的陆地

对应学生用书p159

1.大洲

(1)概念:

__大陆__和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2)七大洲:

全部在北半球:

__欧__洲、北美洲;跨南北半球: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

__南极洲__。

2.界线

亚、欧——__乌拉尔山__、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__土耳其海峡__

亚、非——__苏伊士运河__、红海、曼德海峡

南美、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__白令__海峡

南美、南极——__德雷克__海峡

欧、非——__直布罗陀__海峡、地中海

3.主要岛屿、群岛、半岛

(1)主要岛屿(群岛):

__格陵兰岛__(最大)、马达加斯加岛、马来群岛、日本群岛、大不列颠岛、冰岛、西印度群岛、北岛、南岛、火地岛、塔斯马尼亚岛、斯里兰卡岛。

(2)主要半岛:

__阿拉伯__半岛(最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拉布拉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索马里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南极半岛、朝鲜半岛、马来半岛、堪察加半岛、佛罗里达半岛。

4.世界主要地形

(1)主要山脉

两条巨大年轻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__科迪勒拉__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

古老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大分水岭,阿巴拉契亚山,印度的东、西高止山等。

(2)主要平原

亚马孙平原、西欧平原、中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拉普拉塔平原、图兰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中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主要高原

巴西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非高原、拉布拉多高原、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等。

(4)主要盆地:

刚果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等。

 

对应学生用书p159

 

1.各大洲的经纬度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位置特征

亚洲

26°E~169°W

10°S~80°N

赤道穿过马来群岛,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及低、中、高三个纬度

非洲

17°W~51°E

35°S~37°N

南、北回归线穿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

20°W~66°E

36°N~71°N

处于中、高纬度,以北温带为主

北美洲

170°W~20°W

7°N~72°N

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

南美洲

82°W~35°W

54°S~12°N

赤道、南回归线穿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

110°E~130°W

47°S~30°N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

南极洲

360°

62°S以南

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1)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赤道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20°E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0°经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30°N,30°E)。

(2)欧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60°E经过乌拉尔山脉,南欧三大半岛分别经过0°经线、10°E和20°E,40°N经过地中海,北极圈经过欧洲北部。

(3)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记住7—8—9,即东经70°~80°~90°,纬线记住1—2—3,即北纬10°~20°~30°。

(4)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范围:

120°W~60°W,纬线:

30°N经过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北部海岸线,50°N大致经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

(5)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范围:

80°W~40°W,纬线:

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

  2.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项目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

候的影响

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

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加

非洲

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由于纬度较低且南北对称及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且呈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北美洲

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地形区。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北段;中部大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东部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南美洲

地形分为西部和东部两大地形区。

西部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和高原(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相间分布

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用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

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续表)

项目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

候的影响

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南极洲

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地面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平均海拔最高,冰雪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的原因之一

欧洲

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海拔最低的大洲。

平原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较广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逐渐增强

大洋洲

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主要大河河口、海峡和运河

(1)世界主要大河河口

(2)世界主要的海峡

海峡

示意图

位置

国家

沿岸气候

重要性

洋流

马六甲海峡

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安达曼海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热带雨林气候

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

伊朗—阿拉伯半岛(阿曼)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

伊朗、阿曼

热带沙漠气候

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要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

密度流

台湾海峡

中国福建—台湾之间;沟通东海—南海

中国

亚热带、热带

季风气候

东亚至印度洋地区、西欧的航海要道之一

西东

侧侧

寒暖

流流

朝鲜海峡

朝鲜半岛—九州岛、本州岛之间;沟通日本海—东海、黄海

韩国、日本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密度流

白令海峡

亚洲—北美洲

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白令海(太平洋)

俄罗斯、美国

极地气候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的唯一通道

千岛寒流

曼德海峡

亚洲—非洲

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亚丁湾(印度洋)

也门、吉布提

热带沙漠气候

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密度流

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南极洲

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

北岸为智利

北岸—温带海

洋性气候;南

岸—极地气候

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西风漂流

(3)世界主要的运河

运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基尔运河

莱茵—多瑙运河

京杭大运河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欧洲

欧洲

亚洲

示意图

位置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地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中美地峡

日德兰半岛南部、德国北部

德国南部

中国东部

国家

埃及

巴拿马

德国

德国

中国

沿岸

气候

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沟通的

海洋

(河流)

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红海)

太平洋—大西洋

波罗的海—大西洋(北海)

莱茵河—多瑙河

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意义

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世界国际贸易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

国际贸易货运量仅次于苏伊士运河

世界上通过船只最多的国际运河,世界第三大通航运河

沟通和缩短了黑海—北海之间的航程

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历史上是我国南北交通要道,现在江浙境内仍然通航,如今又作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道

长度、通航

能力

173千米

≤25万吨

81.3千米

5~10万吨

98.7千米

约150千米

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比原航线

缩短航程

比绕好望角航线缩短8000~10000千米

比绕麦哲伦海峡缩短14500千米

比绕卡特加特海峡缩短685千米

例1 (2018·北京)读图,四个大洲中(C)

A.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世界主要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和大洋洲。

据图分析并结合已有知识可知,甲大洲地处北半球,且以高原山地为主,可判断为北美洲,地形分东中西三大纵列带,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山地区,且北美洲的国家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达,A错误;乙大洲地处36°N以北,且平原占比大,可判断为欧洲,高纬度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影响,为不冻港,B错误;丙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且有海拔5000米以上区域,可判断为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水稻主产区,C正确;丁大洲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且海拔较高,可判断为非洲大陆,被称为“热带高原大陆”,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D错误。

故选C。

  

例2 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

(1)~

(2)题。

(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B)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D)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解析]

(1)读图可知,1月降水甲比乙少,A错;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B对;7月气温甲比乙高,C错;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大,D错。

(2)甲、乙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考点二 世界的海洋

对应学生用书p165

1.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

北冰洋。

全部在东半球:

__印度__洋。

跨南北半球:

__太平__洋、__大西__洋、__印度__洋。

跨东西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2.界线

太平洋与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

印度洋与大西洋——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印度洋与太平洋——马六甲海峡、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147°E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3.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深度不超过__200__米。

__大陆坡__: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

大洋的主体部分,包括海沟、洋盆和海岭。

主要的海、海湾:

地中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红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墨西哥湾、几内亚湾、波斯湾、加勒比海。

对应学生用书p165

1.四大洋概况

位置

面积

(万

km2)

主要

特征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

太平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18000

最大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深最深、岛屿最多

白令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珊瑚海等

台湾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朝鲜半岛等

大西洋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9300

第二

岛屿不多、大洋呈S形

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

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西印度群岛等

印度洋

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7500

第三

大部分位于热带,热带海洋面积最大 

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

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等

北冰洋

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洲、

欧洲、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

1300

第四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浅而宽的边缘海,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

面积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波弗特海、巴伦支海、喀拉海等

新地岛、北地群岛等

  2.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比较平缓;大陆架海区是海洋中最富饶的水域,不仅有丰富多样的鱼、虾、贝和各种海草等海洋生物,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大陆板块)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的陡坡,平均深度200~3000米左右。

大陆坡外缘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分界线(大陆板块)

大洋底部

海盆(洋盆)

大洋底部的主体部分,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高,底部平缓(大洋板块)

海岭(大洋中脊)

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出露海面成为岛屿

海岭是洋底地壳的诞生处,是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

海沟

海底狭长的洼地,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的岛弧外侧

海沟是洋底地壳的消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边界(消亡边界)

例题 下图为20°N纬线的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海域①、③分别是(C)

                   

A.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

(2)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

A.全年炎热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热带沙漠气候

D.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解析]

(1)根据北纬20°经过的陆地⑦⑥⑤④②表示非洲、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和北美洲,①表示非洲与北美洲之间的大西洋;③表示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太平洋。

故选C。

(2)读图可知,⑥为阿拉伯半岛,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故选A。

 

一、区域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

通常可以借助“十”字法或“井”字法进行识记。

2.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

借助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等,以其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岛屿)。

3.区域轮廓定位法

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记忆重要海峡、海域、半岛与岛屿。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抓住它们突出的特点帮助我们进行定位。

如美国本土略呈长方形,印度像由三个不等边的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埃及形似梯形,法国呈六边形,英国轮廓像一只正在吃青草的兔子等等。

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

如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

4.典型区域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

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5.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如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中国的长城等。

6.文字信息辅助定位

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二、主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

1.主要经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

0°经线:

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西侧、阿特拉斯山、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

30°E:

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摩尔曼斯克(30°E东侧)、莫斯科(30°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60°E:

穿过亚洲西部。

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阿曼湾)等。

90°E:

穿过亚洲中部。

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蒙古高原西侧、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拉萨(90°E东侧)、喜马拉雅山、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120°E:

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

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的西侧、大兴安岭的东侧、秦皇岛、山海关、渤海、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杭州、台湾海峡、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苏拉威西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E:

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

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

180°经线:

穿过太平洋中部。

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太平洋(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东侧。

150°W:

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120°W:

穿过北美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

90°W:

穿过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

60°W:

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其他重要经线:

20°E:

非洲中分线。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罗的海、波德平原、巴尔干半岛、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南非高原、好望角。

40°E:

东欧平原、黑海、红海、东非高原东部边缘。

20°W:

格陵兰岛、冰岛西侧、大西洋东部。

30°W:

穿过大西洋中部。

75°W:

北半球在北美洲东岸,南半球在南美洲西海岸。

2.主要纬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

赤道:

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印度洋、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太平洋、安第斯山、亚马孙平原、大西洋等。

北回归线:

穿过北非撒哈拉沙漠、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印度半岛、恒河三角洲、中南半岛、中国滇桂粤、台湾海峡、台湾岛南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西印度群岛、大西洋等。

北极圈:

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瑞典、芬兰)、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太平洋沿岸山地、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半岛、北美洲大陆、格陵兰岛、大西洋。

南回归线:

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印度洋、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太平洋、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西高原南侧。

南极圈:

南极大陆外围。

3.与中国相关的重要纬度地区的地理事物

30°N: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河河口)、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珠穆朗玛峰北侧)、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湾北侧、上海南侧)、钱塘江河口、九州岛南侧、太平洋、密西西比河口新奥尔良。

40°N:

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里海、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北缘、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太平洋、落基山、北美中部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大西洋。

50°N:

哈萨克丘陵、阿尔泰山北侧、蒙古高原北侧、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北部、黑龙江、库页岛、鄂霍次克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