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841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级思品复习提纲

2017届毕业班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回归教材,熟记知识,灵活运用,答题规范,整合全面!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P2

⑴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⑵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⑶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我国五千年文明的表现:

P2-3

⑴勤劳勇敢的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⑵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3、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怎样的?

P3下

⑴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⑵世界各国派人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4、中华文明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

5、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P5

⑴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⑵国家的落后。

⑶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1、中国的脊梁或民族之魂是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P9

2、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P9

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民族精神的意义:

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4、例举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P11

①在古代、近代:

愚公移山、虎门销烟……

②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战争年代)(1921年——1949年):

如: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78年):

如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以后):

抗洪救灾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注意有的题是在二十一世纪以后的要求即2000年以后)

5、无数仁人志土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都失败了,这说明: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6、一百多年来,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根本原因:

P15

⑴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⑵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7、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历史说明了:

(给我们的昭示)(启示):

⑴落后就要挨打。

⑵要弘扬民族精神。

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

P16

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⑵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P14

10、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指导思想):

P15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1、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P16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

1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原因:

P16

①根本原因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

④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发展教育事业。

⑤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世界的激烈竞争,祖国的百年沧桑,无数次地证明:

P17落后就要挨打。

2、落后就要挨打对我们的警示是:

P17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3、我国还存在很多问题。

国内(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尤其农村人口多,贫富差距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国际(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4、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青少年学生怎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P19

⑴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⑵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或从思想上、学习上、行动上三个方面回答。

①、(在思想上)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责任感,承担历史使命。

②、(在学习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③、(在行动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走向小康

1、中国改革走过的光辉历程:

P22从温饱到总体小康。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P25

3、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目标):

第一步:

以1980年到1990年(198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20世纪末(1991——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即:

2001——2050年左右。

4、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是什么小康?

其特点是什么?

P27

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是:

总体小康

其特点是: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

20世纪末(2000年)(走进小康)

6、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是什么小康?

其特点是什么?

P27

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是:

全面小康

其特点是:

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实现时间:

21世纪头20年(2020年)(走出小康)

7、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27

9、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

P27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10、当前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

P28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全面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实现后我国的景象):

了解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教材p28方框中的小体字5个方面)

12、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该:

①、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承担历史使命,增强责任感。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示意图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1980年1990年2000年2020年2050年

解决实现头建成基本

温饱总体20全面实现

问题小康年小康现代化

四个一百年示意图

100年实现民族独立100年实现民族复兴

1840年1921年1949年1956年2020年2050年

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全面小离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P29

其中创造财富的基础:

辛勤的劳动。

2、对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的正确理解:

P31

在现代社会,要创造财富,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开拓的胆识和勇气。

3、对科技创造财富的正确理解(为什么说科技创造财富)P33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⑶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⑷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4、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信息、土地等。

5、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原因(意义):

P35

⑴社会主义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使社会财富大量增,让人民尽快地富裕起来。

⑵充分调动各种创造社会财富源泉的作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6、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应该:

P35

⑴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二者关系如何?

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35

⑵、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36

(3)、分配原则: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P36

(4)、关系:

分配制度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或分配制度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即: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P35

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9、能区别“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几种生产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

如P36的材料。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1、获得财富的办法和途径有哪些?

P37

⑴靠辛勤的劳动,用体力获得财富。

⑵靠科学技术,用知识获得财富。

⑶靠丰厚的资金,用资本获得财富。

⑷用管理科学,让先进的思想创造财富。

2、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

P37

3、为什么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P37

只有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

4、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什么危害?

P37

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①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②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③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5、获得财富时的要求有哪些?

(获得财富要注意什么或做到什么)P37

(1)合法经营,依法致富。

(2)遵守道德,见利思义。

(3)依法纳税。

6、怎样处理财富中法与德的关系(正确的财富观)P37-40

①合法致富,依法纳税。

②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③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7、认识税收:

P39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国以税为本(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特点: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4)知法犯法,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依法纳税的危害)

8、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P40(注意与P58的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9、富而思源表现为:

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特别注意与富而思进的区别)

富而思进表现为:

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10、“富而思源”的重要意义:

P41

⑴富而思源的人们担负起了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了社会。

⑵富而思源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11、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⑴意义: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

c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

d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要勤俭节约;即使是富裕的年代也要需要勤俭节约。

(4)我国目前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

(5)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6)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恪守勤俭节约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12、我们中学生要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应该:

⑴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⑵不追求奢华,不攀比。

⑶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

(不讲吃讲穿,不追赶时髦。

⑷反对铺张浪费,勇于同铺张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P46

(1)社会原因:

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③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④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

(①②③是主要原因)

(2)自然原因(如地震、干旱、洪水、台风等)——受灾

(3)个人原因(如先天残疾、疾病等)

2、我国弱势群体的含义、特征:

P46

含义:

略。

特征:

①弱势群体是个人及其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

②弱势群体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③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哪些人?

其主体是什么人?

P46

⑴、包括①农村贫困人口。

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③残疾人。

④遭遇灾祸的人群。

部分农民工。

身患疾病又没有医疗保障的人……

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

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平等的真谛—---人人生而平等

(1)人人生而平等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

P52

(2)人人生而平等的体现:

①人格的平等②各项权利的平等。

P52—53

2、追求平等的意义:

P52

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⑵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

⑶每个人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人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的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3、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活条件的责任承担者及意义:

P53

责任承担者:

⑴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⑵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意义:

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4、平等的历程:

P55

①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平等的实现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②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平等作了不懈努力:

P55

A建立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B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5、列举不平等的现象:

①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大。

②食品和药品安全缺乏保障。

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上学难。

④在招聘员工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⑤房价高,物价高,看病贵,看病难。

⑥不守诚信的现象仍然存在。

6、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的原因:

56

⑴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⑶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⑷社会资源的分配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7、列举促进平等公平的措施:

(了解)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P36

②合法致富,依法纳税体现获得财富的公平

③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处境不利人的尊严权力有利保障社会公平公正P53

④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促进公平公正(结合P60—63措施)P58

⑤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创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P58。

⑥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表现。

P87

具体措施:

如两免一补、粮食直补、免交农业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廉租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

8、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P59

①平等总是相对的。

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②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种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存在不平等是正常的。

9、怎样对待不平等现象?

①增强维权意识,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③崇尚平等,主持公道,同破坏平等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第九课共享阳光

1、谁应该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P60

这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也离不开我们的关爱。

2、我们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原因(意义):

P60

⑴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⑵只有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走向公平正义。

⑶关心弱势群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⑷关心弱势群体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⑸关心弱势群体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P60--63

⑴、重视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制度性支持。

如:

低保、农民的医保(新农合)、农民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制度、廉租房制度、免交农业税、粮食直补………

⑵、大规模扶贫开发。

⑶、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

如: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三免一补、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绿色通道制度、兴办特殊教育学校,保证残疾人上学。

⑷、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⑸、实施法律援助。

⑹、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就业,对艾滋病患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

(帮助残疾人、艾滋病患者)。

4、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P69(思想与行动)

(1)我们中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树立平等意识。

学会尊重、关心、宽容、理解、帮助。

(2)我们要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自觉维护他们的权益;积极参加帮助弱势群体的志愿者行动;给希望工程、灾区群体捐款、捐物。

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聚焦两会

1、关于“人民当家作主”P72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主人,开辟人民当家作主、

管理国家的新时代。

(2)我国宪法规定: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不是公民)

2、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P72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⑵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情况复杂。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及本质:

P72

运作过程: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

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本质:

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4、关于“人民代表大会”P72--73

(1)产生: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

(2)权力:

产生并监督行政、审判、检查等机关;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3)性质: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5、区别: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P72

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②人民代表大会:

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包括: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P73

6、全国人大每届任期5年;职权有:

最高决定权、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P73

7、《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做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③政府由人大产生,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8、人民政协的职能是履行:

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

P75

(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没有决策、立法的权力)

9、人民政协的主题是:

团结和民主P75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与自由。

P77

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2、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知识点:

P77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选民的资格):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人)-----相反则无权——(外国人)

②年满18周岁---------------(未满18周岁)

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政治权利。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不是判刑)

3、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

(直接选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P80

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形式:

①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②居民委员会(城镇)

③职工代表大会(厂矿企事业单位)

4、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读熟)P82

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其主人翁作用;

⑶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的民主素质。

⑷可以为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了解)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本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内容),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目标)。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地位: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如何理解?

(从内容、地位、对象、关系)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理解: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要求国家立法机关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立法)

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要求一切公民、国家机关、社会组织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严明、严密,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D、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要求:

①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③任何公民,只要违反法律,就应受到应有的处罚。

⑶、关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