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221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精品.docx

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精品

 

题目:

年产2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学号:

200902180389

姓名:

张钊

年级:

2009级

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

系别:

工业工程系

专业: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指导教师:

李玉娟

完成日期:

 

第一步、设计任务书

第二步、总结概述

第三步设计生产方案

第四步、工艺论证

第五步物料衡算

第六步、能量衡算

第七步、设备选型和工艺计算

第八步、合成车间的设计

第九步九、安全生产设计十、

第十步非工艺专业要求

第十一步三废处理

第十二步、经济效益评价

第十三步、设计结果评析

第十四步、心得体会与致谢

 

一、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年产2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原料来源:

天然气,海南天然气厂供

2产品:

甲醇(一级)

3生产能力:

3万t/a

4热源条件:

加热剂:

天然气燃烧及生产过程的废热

冷却剂:

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5生产时间:

全年连续生产330天,每天工作24小时,三班制。

6生产厂址:

洋浦工业开发区

7当场天候温度:

最高40℃,最低8℃,平均18—25℃

(三)设计任务

1.甲醇(工业一级)生产方法确定、工艺流程设计与论证

2.技术指标、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确定与说明

3.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应用SI制)

4.生产设备设计计算与选型。

重点:

合成塔和换热器设计计算与选型

5.设计结果汇总表

(1)技术指标、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汇总表

(2)物料衡算汇总表

(3)热量衡算汇总表

(4)生产设备配置汇总表

6.设计绘图(计算机CAD绘制)

(1)带控制点工艺原理流程图一张(A3)。

(2)合成塔工艺条件图或结构尺寸图一份(A3)。

(3)换热器结构示意简图一张(A3)。

(4)生产车间平面、立面布置图一份(A3)。

要求:

设计绘图:

图形、图标、图幅符合《机械制图标准》要求。

7.设计说明书编写

内容包括:

设计任务书,目录,生产方案、工艺流程设计与论证,工艺技术参数、操作条件设计说明,工艺计算,生产设备设计与选型,设计结果汇总,环保措施或方案,经济效益估算,设计结果评析,参考文献,设计附表附图等。

(四)设计进度与时间安排

设计选题与准备阶段:

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23日;

设计实质进行阶段:

2012年3月27日---2008年5月28日。

1.查阅文献,完成开题报告3周(07.11.12—07.11.23)

2.文献检索、资料查阅3周(08.2.27—08.3.17)

3.甲醇生产工艺流程设计选择与论证2周(08.3.18—08.3.31)

4.工艺计算2周(08.4.1—08.4.14)

5. 定型设备的选择与非定型设备的设计计算2周(08.4.15—08.4.28)

6.甲醇生产车间设备布置2周(08.4.29—08.5.12)

7.设计绘图1周(08.5.13—08.5.19)

8.环保设计、经济效应估算、设计评析3天(08.5.20—08.5.22)

9.编写设计说明书、核对校正、检查1周(08.5.23—08.5.26)

10.答辩准备2天(08.5.27—08.5.28)

二、概述[1]

甲醇,分子式CH3OH,又名木醇或木精,纯品为无色透明略带乙醇香气的挥发性液体,粗品刺鼻难闻。

有毒,饮用后能使双目失明。

相对密度0.7914(d420),蒸气相对密度1.11(空气=1),熔点-97.8℃,沸点64.7℃,闪点(开杯)16℃,自燃点473℃,折射率nD(20℃)1.3287,表面张力(25℃)45.05mN/m,蒸气压(20℃)12.265kPa,粘度(20℃)0.5945mPa•s。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类和大多数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6.0%~36.5%(体积比)。

1923年德国BASF公司率先用合成气在高压下实现甲醇的工业化生产,直至1965年,其期间这种高压法工艺是合成甲醇的唯一方法。

于1966年后,随着甲醇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各种甲醇生产方法相继出现。

1966年英国ICI公司开发了低压法工艺,接着又开发了中压法工艺。

1971年德国的Lurgi公司相继开发了适用于天然气—渣油为原料的低压法工艺。

由于低压法比高压法在能耗、装置建设和单系列反应器生产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从70年代中期起,国外新建装置大多采用低压法工艺。

世界上典型的甲醇合成工艺主要有英国的ICI工艺、德国的Lurgi工艺和日本的三菱瓦斯化学公司(MCC)工艺。

目前,国外的液相甲醇合成新工艺具有投资省、热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显著优点,尤其是LPMEOHTM工艺,采用浆态反应器,特别适用于用现代气流床煤气化炉生产的低H2/(CO+CO2)比的原料气,在价格上能够与天然气原料竞争。

我国甲醇工业化生产始于1957年。

50年代末在吉林、兰州和太原等地建成了以煤或焦炭为原料来生产甲醇的装置。

60年代建成了一批中小型装置,并在合成氨工业的基础上开发了联产法生产甲醇的工艺。

70年代四川维尼纶厂引进了一套以乙炔尾气为原料的95千吨/年低压法装置,采用英国ICI技术。

1995年12月,由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和上海化工设计院联合设计的200千吨/年甲醇生产装置在上海太平洋化工公司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甲醇生产技术向大型化和国产化迈出了新的一步。

2000年,杭州林达公司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JW低压均温甲醇合成塔技术,打破长期来被ICI、Lurgi等国外少数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并在200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5年,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首家焦炉气制甲醇装置上。

甲醇是一种极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是碳-化学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使甲醇的需求逐年大幅度上升。

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甲醇产品的需求,较好的利用天然气资源,选择“甲醇生产工艺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课题的设计,掌握和熟悉甲醇生产过程各环节,更好地开展甲醇生产方法研究和开发甲醇生产工艺,为资源利用、产品优化探索新途径。

本设计选用的课题:

“30万t/a甲醇生产车间工艺初步设计”。

依据“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进行生产方案、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和生产设备设计等。

本设计遵循:

“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环保”的原则,在综合分析诸多甲醇生产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以天然气为原料,经脱硫-二段转化-合成气,在低压下、固定管板列管合成塔中合成甲醇”的技术路线;精甲醇的生产采用:

“三塔精馏工艺”。

此外,即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空气中甲醇的含量以及保证生产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方法。

三、生产方案与工艺流程设计

3.1生产方案确定

在天然气经加热到380℃—400℃时,进入填装有钴钼催化剂和氧化锌的脱硫罐中脱去硫化氢及有机硫,使硫含量降到0.5微克每克以下,接着原料气配入水蒸气后于400℃下进入转化炉的对流段,进一步预热到500℃—520℃,然后进入装有镍催化剂的转化管,在管内继续被管外的燃烧气加热,进行转化反应。

离开转化管底部的温度为800℃—820℃,经吸收一些热量以后,使温度升到850℃—860℃,并配入少量水蒸气,然后与450℃的红旗混合进入二段转化炉,在顶部燃烧区燃烧,放热,温度升到1200℃左右[6]。

再通过催化剂床层继续转化并吸热,然后离开二段转化炉,即得所需合成气,合成气此时成分含量为CH40.19%,H268.81%,CO27.07%,CO23.45%,N20.33%,Ar0.09%。

然后合成气经热量吸收后,被压缩到5.14Mpa,加热为225℃后输入固定管板列管合成塔反应,合成塔出口甲醇浓度为3.0—4%。

出塔合成气与入塔气换热后进入甲醇冷却器。

用水冷却至40℃以下以冷凝出甲醇。

合成气于分离甲醇后循环使用。

甲醇分离器出来的粗甲醇经过三塔精馏,产品纯度可达到99.9%,即得合格的精甲醇产品。

3-2工艺流程设计与论证

经综合分析甲醇生产的各种工艺路线,本设计选用:

以天然气为原料,经脱硫-二段转化-合成气,在低压下、固定管板列管合成塔中合成甲醇;精甲醇的生产采用“三塔精馏工艺”的技术路线。

3-2-1工艺流程简图

图1天然气甲醇的简单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首先是采用凯洛格法气化工艺将原料天然气转化为合成气;原料天然气先用ZnO脱硫,再通过二段转化炉变为合成气;其次就是甲醇的合成,将合成气加压到5.14Mpa,升温到225℃后输入列管式等温反应器中,在C302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再就是甲醇的精馏,本工艺采用三塔精馏工艺将粗甲醇精制得到精甲醇「7」。

3-2-2C302甲醇催化剂的主要特性:

催化剂的主要化学组成:

CuO≥50%.ZnO≥25%n.Al2O3≥4%,还添加少量助剂.杂质Na2O<0.2%;催化剂外形尺寸Ф5mm×5mm;堆密度1.2—1.5kg/L;机械破碎强度>100N/cm2。

3-2-3甲醇精馏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简图:

(?

2、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甲醇合成装置的粗甲醇(40℃,0.4MPa),通过预塔进料泵,经粗甲醇预热器加热至65℃,进入预精馏塔,预塔再沸器用0.4MPa的低压蒸汽加热,低沸点的杂质如二甲醚等从塔顶排出,冷却分离出水后作为燃料;回收的甲醇液通过预塔回流泵作为该塔回流液。

预精馏塔底部粗甲醇液经加压塔进料泵进入加压精馏塔,加压塔再沸器以1.3MPa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加压塔塔顶馏出甲醇气体(0.6MPa,122℃)经常压塔再沸器后,甲醇气被冷凝,精甲醇回到加压塔回流槽,一部分精甲醇经加压塔回流泵,回到加压精馏塔作为回流液,另一部分经加压塔甲醇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精甲醇计量槽中。

加压精馏塔塔底釜液(0.6MPa,125℃)进入常压精馏塔,进一步精馏。

常压塔再沸器以加压精馏塔塔顶出来的甲醇气作为热源。

常压精馏塔顶部排出精甲醇气(0.13MPa,67℃),经常压塔冷凝冷却器冷凝冷却后一部分回流到常压精馏塔,另一部分打到精甲醇计量槽内贮存。

产品精甲醇由精甲醇泵从精甲醇计量槽送至精甲醇贮罐装置。

3、工艺说明:

(1)为防止粗甲醇中含有的甲酸、二氧化碳等腐蚀设备,在预塔进料泵后的粗甲醇溶液中配入适量的烧碱溶液,用来调节粗甲醇溶液的PH值。

(2)甲醇精馏系统各塔排出的不凝气进入燃料气系统。

(3)由常压精馏塔底部排出的精馏残液经废水冷却器冷却至40℃后,由废水泵送到生化处理装置。

(4)由甲醇精馏来的精甲醇贮存到精甲醇贮槽中。

精甲醇贮槽为两台30000m3的固定贮罐,贮存量按15天产量计。

五、物料衡算

5-1工艺技术参数

5-1-1合成工段的工艺参数[2][3]

参阅某化学工程公司的甲醇合成厂的工艺参数资料。

具体数据为入塔压力5.14MPa,出塔压力4.9MPa,副产品蒸汽压力3.9MPa,入塔温度225℃,出塔温度255℃。

年产300000吨甲醇,年开工日为330天,日产为909.09吨,建设期为2年。

5-1-2产品质量标准

本产品(精甲醇)执行国家GB338—92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

[4]

表1产品指标

项目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色度(铂—钴),号≤

5

10

密度(200C),g/cm3

0.791—0.792

0.791—0.793

沮度范围(00C,101325Pn),0C

沸程(包括64.6±0.10C),0C≤

64.0-65.5

0.8

1.0

1.5

高锰酸钾试验,min≥

50

30

20

水溶性试验

澄清

水分含量,%≤

0.10

0.15

酸度(以HCOOH计),%≤

或碱度(以NH3计),%≤

0.0015

0.003

0.005

0.0002

0.0008

0.0015

羰基化合物含量(以CH2O计),%≤

0.002

0.005

0.01

蒸发残渣含量,%≤

0.001

0.003

0.005

5-1-3原料天然气规格[5]

原料天然气的成份分析为V%:

CH497.93、C2H60.71、C3H80.04、CO20.74、N20.56其他杂质0.02。

5-2精馏工段

工厂设计为年产精甲醇30万吨,开工时间为每年330天,采用连续操作,则每小时精甲醇的产量为37.89吨,即37.89t/h。

通过三塔高效精馏工艺,精甲醇的纯度可达到99.9%,符合精甲醇国家一级标准。

三塔精馏工艺中甲醇的收率达97%。

则入预精馏塔的粗甲醇中甲醇量37.89/0.97=39.06t/h。

由粗甲醇的组成通过计算可得下表:

表2粗甲醇组成

组分

百分比

产量

甲醇

93.40%

1220.25kmol/h即27333.6m3/h

二甲醚

0.42%

3.81kmol/h即85.5m3/h

高级醇(以异丁醇计)

0.26%

1.47kmol/h即32.91m3/h

高级烷烃(以辛烷计)

0.32%

1.17kmol/h即26.28m3/h

5.6%

130.08kmol/h即2913.54m3/h

粗甲醇

100%

41.82t/h

注:

设计中的体积都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计算方法:

粗甲醇=39.06/0.9340=41.82t/h

二甲醚=41.82×1000×0.42%=175.64kg/h即3.81kmol/h85.5m3/h

高级醇(以异丁醇计)=41.82×1000×0.26%=108.72kg/h即1.47kmol/h,32.91m3/h

高级烷烃(以辛烷计)=41.82×1000×0.32%=133.83kg/h即1.17kmol/h26.28m3/h

水=41.82×1000×5.6%=2341.92kg/h即130.08kmol/h2913.54m3/h

图2合成物料流程图

5-3合成工段

5-3-1合成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主反应CO+2H2=CH3OH

(1)

CO2+3H2=CH3OH+H2O

(2)

副反应2CO+4H2=(CH3O)2+H2O(3)

CO+3H2=CH4+H2O(4)

4CO+8H2=C4H9OH+3H2O(5)

CO2+H2=H2O+CO(6)

8CO+17H2=C8H18+8H2O(7)

5-3-2工业生产中测得低压时,每生产一吨粗甲醇就会产生1.52m3(标态)的甲烷,即设计中每小时甲烷产量为2.85kmol/h,63.57m3/h。

5-3-3由于甲醇入塔气中水含量很少,忽略入塔气带入的水。

由反应(3)、(4)、(5)、(6)得出反应

(2)、(7)生成的水分为:

130.08-2.85-3.81-1.47×3-1.17×8=109.59kmol/h

由于合成反应中甲醇主要由一氧化碳合成,二氧化碳主要发生逆变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且入塔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不超过5%,所以计算中忽略反应

(2)。

则反应(6)中由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109.59kmol/h,即2454.81m3/h的水和一氧化碳。

5-3-4粗甲醇中气体溶解量查表5Mpa、40℃时,每一吨粗甲醇中溶解其他组成如下表:

表3每吨粗甲醇中合成气溶解情况

气体

H2

CO

CO2

N2

Ar

CH4

溶解量(m3/t粗甲醇)

4.364

0.815

7.780

0.365

0.243

1.680

则粗甲醇中的溶解气体量为:

H2=41.82×4.364=182.50m3/h即8.16kmol/h

CO=41.82×0.815=34.08m3/h即1.53kmol/h

CO2=41.82×7.780=325.26m3/h即14.52kmol/h

N2=41.82×0.365=15.27m3/h即0.69kmol/

Ar=41.82×0.243=10.17m3/h即0.15kmol/h

CH4=41.82×1.680=70.23m3/h即3.15kmol/h

5.3.5粗甲醇中甲醇扩散损失

40℃时,液体甲醇中释放的溶解气中,每立方米含有37014g的甲醇,假设减压后液相中除二甲醚外,其他气体全部释放出,则甲醇扩散损失

G=(182.5+325.26+34.08+15.27+10.17+70.23)×0.037014=23.7kg/h

即0.74kmol/h,16.58m3/h

5.3.6合成反应中各气体的消耗和生成情况

表4弛放气组成

气体

CH3OH

H2

CO

CO2

N2

Ar

CH4

组成

0.61%

81.82%

9.16%

3.11%

3.21%

0.82%

1.89%

表5合成反应中消耗原料情况

消耗项

单位

消耗原料气组分

CO

CO2

H2

N2

Ar

反应

(1)

m3/h

24878.79

49757.58

反应(3)

m3/h

171.0

342.00

反应(4)

m3/h

63.57

190.71

反应(5)

m3/h

131.61

263.28

反应(6)

m3/h

210.30

反应(7)

m3/h

(2454.81)

2454.81

2454.81

注:

括号内的为生成量;反应

(1)项不包括扩散甲醇和弛放气中甲醇消耗的原料气量

表6合成反应中生成物情况

生成项

单位

生成物组分

CH4

CH3OH

(CH3O)2

C4H9OH

C18H18

H2O

反应

(1)

m3/h

24878.79

反应(3)

m3/h

85.50

85.50

反应(4)

m3/h

63.57

63.57

反应(5)

m3/h

32.91

98.70

反应(6)

m3/h

26.28

210.30

反应(7)

m3/h

2454.81

表7其他情况原料气消耗

消耗项

单位

消耗原料气组分

CO

CO2

H2

N2

Ar

CH4

粗甲醇中溶解

m3/h

34.08

325.26

182.50

15.27

10.17

70.23

扩散的甲醇

m3/h

16.56

33.15

弛放气

m3/h

9.16%×G

3.11%×G

81.20%×G

3.21%×G

0.82%×G

1.89%×G

驰放气中甲醇

m3/h

0.61%×G

1.22%×G

注:

G为驰放气的量,m3/h。

5.3.7新鲜气和弛放气气量的确定

CO的各项消耗总和=新鲜气中CO的量,即

24878.79+171.00+63.57+131.61+210.30-2454.81+34.08+16.56+0.61%G+9.16%G

=23051.1+9.77%G

同理,原料气中其他各气体的量=该气体的各项消耗总和,由此可得新鲜气体中各气体流量,如下表:

表8新鲜气组成

组分

单位

CO

CO2

H2

N2

Ar

CH4

气量

m3/h

23051.1

+9.77%G

2780.07+

3.11%G

53672.1+

82.42%G

15.27+

3.21%G

10.17+

0.82%G

6.66+

1.89%G

新鲜气

m3/h

79534.08+1.0183G

新鲜气中惰性气体(N2+Ar)百分比保持在0.42%,反应过程中惰性气体的量保持不变,(N2+Ar)=25.44+4.03%G,则

79534.08+1.0183G=(25.44+4.03%G)/0.42%

解得G=8566.80m3/h,即弛放气的量为8566.80m3/h,由G可得到新鲜气的量88257.66m3/h

由弛放气的组成可得出下表9和表10。

 

表9弛放气组成

气体

CH3OH

H2

CO

CO2

N2

Ar

CH4

组成

0.61%

81.82%

9.16%

3.11%

3.21%

0.82%

1.89%

气量m3/h

52.26

6956.22

784.71

266.46

274.98

70.29

161.88

表10新鲜气组成(合成气)

气体

CH4

H2

CO

CO2

N2

Ar

组成

0.19%

68.81%

27.07%

3.45%

0.33%

0.09%

气量m3/h

168.54

60731.58

23888.07

3046.53

290.25

80.43

5.3.8循环气气量的确定

G1=G3+G4+G5+G6-G7-G8

式中:

G1为出塔气气量;G3新鲜气气量;G4循环气气量;

G5主反应生成气量;G6副反应生成气量;

G7主反应消耗气量;G8副反应消耗气量;

G5=24878.79+16.56+0.61%×8566.80=24947.60

G6=85.50+85.50+63.57+63.57+32.91+98.7+26.28+210.30+2454.81+2454.81=5575.8

G7=24878.79+4976.58+16.56+33.12+0.61%×8566.80×3=74842.83

G8=171.00+342.00+63.57+190.71+131.61+263.28+210.30+446.91+2454.81+2454.81=6728.94

已知出塔气中甲醇含量为5.84%,则

(G4×0.61%+8566.80×0.61%+24878.79+16.56)/G1=0.0584

解得G4=434921.07m3/h

循环气气量计算汇总见表11

表11循环气组成

气体

CH3OH

H2

CO

CO2

N2

Ar

CH4

组成

0.61%

81.82%

9.16%

3.11%

3.21%

0.82%

1.89%

气量m3/h

2653.02

353155.92

39838.77

13526.04

13960.98

3566.37

8220.00

5.3.9循环比,CO及CO2单程转化率的确定

循环比R=G4/G3=434921.07/88257.66=4.93

CO单程转化率:

(23017.02+52.26)/(23888.0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