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22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度和温度计Word文件下载.docx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4、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1)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

万花筒、观景箱等 

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5光与热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

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四、课时安排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

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

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

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

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5、总结归纳 

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

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

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

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1、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 

2、总结、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1、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

2、认识到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科技产品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团结合作一级善于学习、反思、改进的精神 

4、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 

教师准备:

选择并划分场地,钟表、冷水 

各组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 

三、教学重、难点 

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 

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让学生到各组参观 

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讨论检验标准 

装水200毫升 

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 

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 

(1)小组之间交流各组的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此次评比活动 

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描述观察到的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用课件展示照片,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

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学生看课本46页图,向大家介绍图片,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图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

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46页下表。

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4、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

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我们整个家乡的地形,我想光凭我们的这几张图片是很难了解清楚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

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请看!

(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

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观察地形图。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4、小组观察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交流信息。

四、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五、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板书设计:

1.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高山 

盆地 

高原 

峡谷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

能把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们当时的感觉给大家交流交流吗?

2、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还可以再联系汶川地震对地形地貌产生的影响。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讲述: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3.想象一下,地球的板块是怎样运动的。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

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火山、地震→地形变化

第三课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分组器材:

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碎砖块。

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

1、岩石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

可是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

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

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

1、冷和热的作用。

⑴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反复做几次。

⑶有什么现象产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2、流水的作用。

⑴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3、植物的作用。

⑴演示实验:

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⑵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提早准备的)。

4、小结,延伸。

师述: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

我们能描述岩石风化的过程吗?

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推测一下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

三、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1、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成因。

四、课外拓展活动

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

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请课后好好去搜索调查一下吧!

冷、热

变化的原因 

流水 

的作用 

(风化)

动植物

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等。

有关图片。

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2、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吧!

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

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小组观察后做好记录并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

2、观察干燥的土壤。

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学生阅读资料: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图片出示:

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

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小结。

4、延伸、小结。

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

学生读资料。

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三、土壤和生命

1、有人说: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

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看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学生阅读学习。

3、互相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4、小结。

4土壤中有什么

沙砾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空气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

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

2、揭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

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

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

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

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

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