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488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docx

化学精校版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解析版

广东省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

1.化学点亮生活,下列对生活中的化学理解正确的是()

A.节日燃放的烟花,是碱金属、锶、钡、铂、铁等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现的

B.古代合成颜料中国蓝的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

C.MnO2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作H2O2分解的氧化剂

D.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使用烧碱对玻璃刻蚀而成的

【答案】B

2.有三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8H8,其键线式分别表示为X:

,Y: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都能发生氧化反应,X和Z还能发生加聚反应

B.X、Z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C.X、Y、Z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

D.X、Y、Z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有机物一般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如大多数都能燃烧),X、Y、Z都能发生氧化反应;X和Z的分子中都有碳碳双键,故其能发生加聚反应,A正确;B.X分子中乙烯基上有一个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故X所有原子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B不正确;C.X、Y、Z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明显不同(Y只有3种、Z有4种,X更多),C不正确;D.Y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故其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不正确。

本题选A。

3.已知LiAl/FeS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车载可充电电池,该电池采用Li+交换膜。

对该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2S+Fe-2e-=2Li++FeS。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LiAl具有强还原性,作负极材料

B.放电时,电子从LiAl极经过Li+交换膜流向FeS极

C.放电时发生的总反应式为:

2Li+FeS=Li2S+Fe

D.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隔一段时间添加含电解质的的水溶液

【答案】C

【解析】A.LiAl是合金,不是化合物,A不正确;B.放电时,电子从LiAl极经过外电路流向FeS极,B不正确;C.放电时发生的总反应式为2Li+FeS=Li2S+Fe,C正确;D.负极材料易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水作为电解质溶液,D不正确。

本题选C。

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位于同一主族。

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为淡黄色固体,易溶在XZ2中,n是一种二元弱酸。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X<YB.非金属性:

Y>Z>X

C.Y与Z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有漂白性D.W与X组成的化合物中只有极性键

【答案】B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位于同一主族。

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为淡黄色固体,则丙为硫的单质,硫易溶在二硫化碳中,则X为C元素、Z为S元素、Y为O元素;n是一种二元弱酸,则n为硫化氢、W为H元素。

A.原子半径:

H<O<C,A不正确;B.非金属性:

O>S>H,B正确;C.O与S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漂白性,如二氧化硫有、三氧化硫没有,C不正确;D.H与C组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有极性键,如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D不正确。

本题选B。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FeCl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l的固体

溶液颜色变浅

FeCl3+3KSCN

Fe(SCN)3+3KC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用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C

向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浓NaOH溶液,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无明显现象

X溶液中无NH4+

D

常温下,向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

变红,前者

红色更深

结合质子的能力:

CO32->HCO3-

【答案】D

【解析】A.向FeCl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l的固体,化学平衡不移动,故溶液颜色不变,A不正确;B.用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不能说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因为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B不正确;C.向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浓NaOH溶液,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X溶液中无NH4+,因为试纸没有用水润湿(还应适当加热),C不正确;D.常温下,向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溶液均变红,前者红色更深,说明水解程度CO32->HCO3-,即结合质子的能力:

CO32->HCO3-,D正确。

本题选D。

点睛:

从离子方程式Fe3++3SCN-

Fe(SCN)3来分析,该化学平衡与KCl无关,故加入少量KCl固体不影响该化学平衡的状态。

6.若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其表达式为:

AG=lg[

]。

室温下,实验室里用0.10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10mL0.10mol/LM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C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

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 mL,所得溶液中:

c(M+)+2c(H+)=c(MOH)+2c(OH−)

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像可知,0.10mol/LMOH溶液的酸度为-8,则

,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求出该溶液的c(OH-)=10-3mol/L,所以MOH为弱碱。

A.酸与碱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为强酸弱碱盐溶液,该溶液因生成的盐水解而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较合适,这样的实验误差更小,A不正确;B.C点对应的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盐酸的体积小于10mL,B不正确;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mL,则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MOH的一半,由物料守恒得c(M+)+c(MOH)=2c(Cl−),由电荷守恒得c(M+)+c(H+)=c(Cl−)+c(OH−),因此,所得溶液中c(M+)+2c(H+)=c(MOH)+2c(OH−),C正确;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D不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弄清酸度的含义,能根据酸度求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从而明确酸度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要从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方面分析。

7.清远市某校的化学兴趣小组经常做探究实验:

(一)为了探究一氧化氮能否被Na2O2完全吸收,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如下(加热装置省略):

查阅资料所知:

①2NO+Na2O2

2NaNO2

②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 。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名称:

________。

 

(2)B瓶内装的物质是:

____。

(3)若NO能被Na2O2完全吸收,E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颈烧瓶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

(6)现有已制得SO2的饱和溶液,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比较SO2与Fe2+还原性的

强弱(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SO2的饱和溶液、FeCl2溶液、氯水、FeCl3溶液、KSCN

溶液、Ba(NO3)2溶液、BaCl2溶液)【要求: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测定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样品中Na2SO3的含量(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SO32-氧化为SO42-,自身还原为I-):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6.00gNa2SO3固体配成l0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②用0.1000mol•L-1酸性KIO3溶液(硫酸酸化)滴定,三次平行实验测得标准液的体积为24.00mL。

则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与产生终点现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分液漏斗

(2).水或者H2O(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或者溶液紫色不褪去(4).C+4HNO3(浓)

CO2↑+4NO2↑+2H2O(5).干燥NO,除去二氧化碳(或除去水和CO2)(6).取约2mLSO2(或者适量)饱和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5滴(或少量)氯化铁溶液,摇匀,滴加2~3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几滴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还原性SO2>Fe2+。

(7).溶液(由无色)变蓝,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或不变色】(8).6H++5I-+IO3-=I2+3H2O(9).22.68%

【解析】

(1)仪器a是分液漏斗。

 

(2)碳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氮,而实验要探究的是一氧化氮能否被Na2O2完全吸收,故应设法让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转化为NO,因此B瓶内装的物质是水(或者H2O)。

(3)若NO能被Na2O2完全吸收,E装置中的现象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即不变色)。

(4)三颈烧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

CO2↑+4NO2↑+2H2O。

(5)C装置的作用是干燥NO、除去二氧化碳(或除去水和CO2)。

(6)要比较SO2与Fe2+还原性的强弱,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设计一个反应,让SO2作还原剂、Fe2+作还原产物,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可以如下实验:

取约2mLSO2(或者适量)饱和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3~5滴(或少量)氯化铁溶液,摇匀,滴加2~3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几滴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还原性SO2>Fe2+。

(7)某同学测定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样品中Na2SO3的含量(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SO32-氧化为SO42-,自身还原为I-):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6.00gNa2SO3固体配成l0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②用0.1000mol•L-1酸性KIO3溶液(硫酸酸化)滴定,三次平行实验测得标准液的体积为24.00mL。

滴定终点时,IO3-与I-发生反应生成I2,碘遇常数变蓝,所以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蓝,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或不变色),与产生终点现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5I-+IO3-=I2+3H2O。

由电子转移守恒得到关系式6e-~3Na2SO3~KIO3,所以n(Na2SO3)=3n(KIO3)=3

mol,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22.68%。

8.和硅同一主族的锗也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锗应用于航空航天测控、光纤通讯等领域。

一种提纯二氧化锗粗品(主要含GeO2、As2O3)的工艺如下:

已知:

①“碱浸”过程中的反应为:

GeO2+2NaOH=Na2GeO3+H2O、As2O3+2NaOH=2NaAsO2+H2O

②GeCl4的熔点为-49.50C,AsCl3与GeCl4的沸点分别为130.20C、840C。

(1)砷的原子序数为33,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氧化除砷”的过程是将NaAsO2氧化为Na3As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的提纯方法是将粗品直接加入盐酸中蒸馏,其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蒸馏”过程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解”操作时保持较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6)若1吨二氧化锗粗品(含杂质30%)经提纯得0.745吨的较纯二氧化锗产品,则杂质脱除率为_________。

(7)和砷同一主族的锑也可以用于半导体中。

一种突破传统电池设计理念的镁—锑液态金属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由于密度的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工作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不变。

充电时,C1-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答案】

(1).四或4

(2).ⅤA(3).3AsO2—+ClO3—+6OH—=3AsO43—+Cl—+3H2O(4).馏出物中将会含有AsCl3,降低了产品纯度(5).Na2GeO3+6HCl=2NaCl+GeCl4+3H2O(6).该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低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平衡转化率更高;或温度高时GeCl4易挥发导致降低产率;或温度高时,结晶水合物的溶解度大(7).85%或0.85(8).下(9).Mg2++2e-=Mg

【解析】试题分析:

由流程及题中信息可知,粗品经碱浸后,二氧化锗和三氧化二砷溶解分别转化为锗酸钠和亚砷酸钠,然后用氯酸钠溶液氧化除砷,加入盐酸将锗酸钠转化为四氯化锗,蒸馏得到四氯化锗,四氯化锗水解后得GeO2•nH2O,GeO2•nH2O烘干后得到高纯二氧化锗。

(1)砷的原子序数为33,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或4)周期第ⅤA族。

(2)“氧化除砷”的过程是将NaAsO2氧化为Na3As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sO2—+ClO3—+6OH—=3AsO43—+Cl—+3H2O。

(3)传统的提纯方法是将粗品直接加入盐酸中蒸馏,由于AsCl3与GeCl4的沸点分别为130.20C、840C,故其缺点是馏出物中将会含有AsCl3,降低了产品纯度。

(4)“蒸馏”过程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GeO3+6HCl=2NaCl+GeCl4+3H2O。

(5)“水解”操作时,保持较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该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低时水解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平衡转化率更高(或温度高时GeCl4易挥发导致降低产率;或温度高时,结晶水合物的溶解度大)。

(6)若1吨二氧化锗粗品(含杂质30%)经提纯得0.745吨的较纯二氧化锗产品,则杂质脱除率为

=85%(或0.85)。

(7)由图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是镁、正极是镁锑合金;充电时,镁是阴极、镁锑合金是阳极,所以C1-向下(阳极)移动;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2e-=Mg。

9.碳和硫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CO、CH4、H2)将SO2在高温下还原成单质硫。

涉及的部分反应如下:

2CO(g)+SO2(g)

S(g)+2CO2(g) ΔH1=+8.0kJ·mol-1

2CO(g)+O2(g)

2CO2(g) ΔH2=-566.0kJ·mol-1

2H2(g)+O2(g)

2H2O(g) ΔH3=-483.6kJ·mol-1

则2H2(g)+SO2(g)

S(g)+2H2O(g) ΔH4=__________。

(2)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低碳烯烃:

2CO2(g)+6H2(g)

C2H4(g)+4H2O(g)△H。

在0.1MPa时,按n(CO2):

n(H2)=1:

3投料,如图所示不同温度(T)下,平衡时的四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

①该反应为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曲线c表示的物质为 ____________ 。

③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要求答2条】。

④恒温恒容下,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C.n(CO2):

n(H2):

n(C2H4):

n(H2O)=2:

6:

1:

4

D.单位时间内生成6molH2,同时生成4molH2O

(3)欲用1LNa2CO3溶液将6.99gBaSO4 固体全都转化为BaCO3,则所用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

常温下Ksp(BaSO4)=1×10-11,Ksp(BaCO3)=1×10-10]。

(4)在25℃时,将amol·L-1的氨水溶液与0.02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液呈中性,则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b=______________。

【答案】

(1).+90.4kJ/mol

(2).放热(3).C2H4或乙烯(4).增大压强;或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减小n(CO2):

n(H2)的投料比(即增加H2的浓度);或及时分离产物(如分离出水)(5).AD(6).0.33mol/L(7).(2×10-9)/(a-0.02)

【解析】

(1)①2CO(g)+SO2(g)

S(g)+2CO2(g) ΔH1=+8.0kJ·mol-1

②2CO(g)+O2(g)

2CO2(g) ΔH2=-566.0kJ·mol-1

③2H2(g)+O2(g)

2H2O(g) ΔH3=-483.6kJ·mol-1

由③+①-②得2H2(g)+SO2(g)

S(g)+2H2O(g),则ΔH4=ΔH3+ΔH1-ΔH2=-483.6kJ·mol-1+8.0kJ·mol-1-(-566.0kJ·mol-1)=+90.4kJ/mol。

(2)①由图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平衡混合物中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因为起始时,按n(CO2):

n(H2)=1:

3投料,故在平衡混合物中,C2H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曲线a表示的物质是CO2,则曲线c表示的物质为C2H4(或乙烯)。

③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因为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故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压强;或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减小n(CO2):

n(H2)的投料比(即增加H2的浓度);或及时分离产物(如分离出水)。

④恒温恒容下,A.压强是变量,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表明反应达到平衡;B.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发生变化,故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平衡状态;C.n(CO2):

n(H2):

n(C2H4):

n(H2O)=2:

6:

1:

4,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生成6molH2、同时生成4molH2O,表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综上所述,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D;

(3)6.99gBaSO4 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将其完全转化为BaCO3,需要消耗0.03molNa2CO3.BaSO4 完全溶解于1LNa2CO3溶液后,c(SO42-)=0.03mol/L,则此溶液中c(Ba2+)不大于

mol/L,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c(CO32-)至少为

因此,欲用1LNa2CO3溶液将6.99gBaSO4 固体全都转化为BaCO3,所用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0.33mol/L。

(4)在25℃时,将amol·L-1的氨水溶液与0.02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液呈中性,则c(OH-)=1×10-7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l-)=0.5

0.02mol·L-1=0.01mol·L-1,由物料守恒得c(NH3•H2O)=(0.5a-0.01)mol·L-1,则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b=

(2×10-9)/(a-0.02)。

点睛:

在进行有关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的计算时,要注意溶液混合后(忽略体积变化)体积变为原来的两倍,不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的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10.查阅医学资料,得知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工业合成扁桃酸衍生物D路线如下:

(1)A的结构式:

_____。

(2)B含的官能团名称:

_________。

(3)写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1molD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5)写出乙醛与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指明反应条件)。

(6)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____种;

①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

③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

1:

2:

2:

1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7)已知:

,请设计合成路线以A和C2H2为原料合成

(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羟基、羧基(3).

(4).取代反应(5).3(6).

(7).12(8).

(9).

【解析】试题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A为苯酚,B为

,A转化为B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1)A的结构式:

(2)B含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羧基。

(3)写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4)C→D的变化是,C的分子中的醇羟基被溴原子取代,故其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D(

)分子中酚羟基、酯基、溴原子等3种官能团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1molD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3mol。

(5)由酚醛树脂的制备可知,乙醛与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以苯酚和C2H2为原料合成

,可以先由苯酚与氢气加成得环己醇,再由环己醇氧化得环己酮,然后利用题中反应

信息,即可合成产品。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

有机物的推断可以根据前后两步反应的条件,分析分子结构的变化及反应类型。

本题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主要考查了碳链异构和取代基位置异构。

合成路线较简单,考查了苯环的加成、醇的催化氧化规律以及学习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