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781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docx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民间神话传说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神话传说阅读篇一扎枪三也被狼吃掉了!

村人无不胆寒。

  昨天,扎枪三上山的时候,豪情万丈。

  他一口气干掉了三碗白酒,然后把酒碗往地上一摔,啪啪地拍着胸脯子说:

“不就是几只狼吗!

老子打死的狼都能用车拉了!

我也不用人帮,也不用带弓弩,就凭我的这杆枪,保证手到擒来!

扎枪三说着,还抄起他的那杆扎枪,嗖嗖地舞动起来,只见蛟龙附体,玉蟒缠身,枪头闪着寒光,红缨划出红线,众人齐声叫好。

  结果,扎枪三还是被狼吃掉了。

  他是猎人村被狼吃掉的第三个顶级猎人!

集族长、村长于一身的老丁头赤红着一双眼睛说:

“这是狼神来报复我们了。

  各家各户准备东西,明天我们进山拜祭狼神!

猎人村忙碌起来,有去买肉的,有去买酒的,有去买香烛的,还有人在忙着给狼神画像。

  大家商量着,要不要在山里建个狼神庙。

  青皮还不满18岁,属于候补猎人。

  他引以为豪的经历就是曾经跟着他爹进山打过几次猎,有一次他还瞎猫碰个死老鼠,猎住了一只受伤的金钱豹,在村里轰动一时。

  他的猎人胆也因此提前练成了。

  现在他看见大家都在忙着祭狼神,觉得十分可笑。

  家里人多,用不着他干啥,他就突发奇想,要进山去会一会狼神。

  青皮悄悄偷出了他爹的弓弩和扎枪,又巧妙地避开村人,大步流星进了山。

  他听说三个猎人都是死在猎人谷的一棵大树底下,所以他就直奔那里而去。

  猎人谷到了,那棵大树也到了。

  只见一杆带着红缨的扎枪,孤零零地插在树上。

  青皮上前查看,认出这是扎枪三的那杆扎枪。

  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扎枪从树上拔下来。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扎枪三不把扎枪往狼身上插,为什么要往树上插呢,还使了这么大的劲,难道是他的眼睛花了?

青皮想着,就去溪边喝水。

  这时他听见身后有声响,猛回头,看见大树下面出现了五只青毛大狼。

  它们一起仰起头来,用凶恶和嘲笑的眼神打量着青皮。

  青皮忽然觉得头皮一阵发麻,到这时他才知道害怕。

  可是一切都晚了,五对一,他今天怕是也要成为群狼的腹中餐了。

  青皮猛吸一口气,在心里鼓励自己说:

怕它个鸟,我有弓弩呢,我有扎枪呢,谁死谁活还不一定呢!

青皮想着,就刷地摘下肩上的弓弩,一扣扳机,一排利箭就发了出去。

  群狼可能是太轻视他了,它们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被弓弩射翻了三只,倒在地上打滚、哀号,挺腿。

  这一下,青皮信心大增。

  青皮就端着扎枪三那杆红缨枪,啊啊地叫着冲了过去。

  剩下的那两只狼似乎不慌不忙,一只靠着树干蹲下来,另一只呢,却跑到树后去,露出半个头来,好像是在看热闹。

  青皮的脚步就犹豫了一下,同时他的脑子里咔地一下好像打了个闪,冰雪聪明的他,立刻就知道英勇无比的扎枪三是怎么死的了。

  青皮毫无惧色,继续往前冲,手里的扎枪闪着寒光,眼睁睁就朝着树下那只狼刺去。

  奇怪的是那狼不但不躲,还像人一样站立起来,袒胸露腹对着青皮,似乎唯恐他刺不到它。

  近了,更近了,就在最后的关头,青皮手里的扎枪突然反转,不是扁枪头,而是用枪把朝狼刺去。

  但见那狼突然闪电般跳开,枪把嗵的一下顶在树上。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狼再次闪电般跃起,张开血盆大口直取青皮喉咽。

  好青皮,迅疾收步,举枪上刺,扑哧刺入狼腹。

  在这只狼的哀号声中,青皮已经拔出扎枪,毫不留情再刺入从树后扑来的狼嘴,一直往里插,直至枪头从狼的屁股里露出来。

  此时的青皮,却像个撒气的皮球,一下瘫在地上……当天下午,青皮爹发现弓弩扎枪和青皮一起不见了,立即呼天抢地。

  村里不得不把祭拜活动提前,几十人带着酒肉香烛画像等,战战兢兢走进山来。

  那时候,青皮已经恢复了力气,他把五具狼尸捆在一起,正拖着慢慢往山外走呢。

  村人皆惊,从此把少年青皮奉为神人。

  伊城南的汝南村有个叫倔三的人在洛城做生意。

  这天,他准备给家里送些钱物,同在一个地方做生意的胡老汉想托他给老婆捎信儿。

  原来,胡老汉的儿子就要娶媳妇了,可胡老汉正好有桩生意难以脱身,就让倔三给老婆捎个信儿说一声,要晚两个月才能回去。

  倔三虽说与胡老汉是同乡,但却并不知他家是哪个村的,问时才知道胡老汉竟住在伊城北的大杨树村。

  伊城北的大杨树村在伊城一带颇有名气,那棵十人环抱的大杨树,树冠遮天蔽日,倔三当然也知道了。

  当倔三再问胡老汉家住在村子里哪个方位时,胡老汉告诉倔三,他家就住在大杨树上。

  那时候,人住树上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更何况那么粗的树了,所以倔三也没感到有什么奇怪的。

  但那么粗的树,自己怎样才能上去呢?

胡老汉就告诉他:

“你到后,绕着杨树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然后手拍树干高喊一声‘嫂子开门’就会有人接你上去。

  倔三记下了胡老汉的话,不到三天就赶到了伊城北大杨树村的大杨树下。

  他绕着杨树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然后对着树干接连拍打,并高声喊道:

“嫂子开门。

  话音刚落,粗大的树干突然开了一道门,一位老妪从里边出来将他引了进去。

  倔三进去后,看见里边竟然是座四合院,院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令他奇怪的是,在院子左边房檐下有个笼子,里边却关着一个姑娘,猛一看长相很是面熟,一时却又想不起是谁。

  老妪引着倔三见到胡老汉的老婆,倔三就把胡老汉捎的信儿说了一遍,而后起身告辞,回到家中。

  他和老婆还没说上几句话呢,他的大嫂跑了进来:

“她三叔,听说你回来了,快去救救你侄女吧,你哥不在家,我一个妇道人家,可咋办呢!

说着,便哭了起来。

  倔三赶紧随大嫂来到大哥家,看见躺在床上的侄女,竟吓了一跳,这不是胡哥胡老汉家笼子里关的那个姑娘吗?

倔三一下子明白了,难怪自己看见就觉得面熟,原来是自己的侄女。

  他对还在哭泣的大嫂说:

“大嫂,你别伤心,我去去就来,肯定能把侄女治好。

  说罢,匆匆向大杨树村赶去。

  老妪又把倔三引进了门,胡老汉的老婆便问他回来有什么事,他指着房檐下笼子里关的姑娘,赔着笑脸说道:

“老嫂子,实不相瞒,我刚才进来时就看见她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是谁。

  回到家才知道原来是我的侄女,所以,就回来请老嫂子高抬贵手,放了我侄女。

  胡老婆的脸立马阴了起来,好一会儿才说:

“我儿娶妻也是寻访多年才访得这个姑娘,等老胡回来就要给他们成亲呢!

念你大老远给我捎信儿,就放了她吧。

  开门的老妪闻言,就过去打开了笼子,里边的姑娘竟化作一缕青烟飘出笼外。

  当倔三回到大哥家时,侄女正坐在床上与她妈有说有笑,倔三长长出了口气。

  晚上,老婆问他用了什么办法救了侄女,他便撒谎说是去城隍庙拜神了。

  第二天,倔三便辞别妻小往洛城返回。

  哪知才刚到洛城,家里就捎来急信儿,让他火速回家。

  原来是妻侄女在他走后也得了和他侄女同样的病,他的老婆与自己的哥嫂一起跑到城隍庙拜神,可一点效果也没有。

  倔三顾不上喝水,连夜赶往大杨树村,半夜三更敲开了胡老汉的家门,隐隐约约看见房檐下的笼子里果然又关了个姑娘。

  胡老汉的老婆听了倔三的来意,说什么也不同意放人,并说:

“你捎信儿的人情已还了,想再让放人万万不能。

  倔三好话说尽却无济于事,最后的倔劲便上来了,并扬言要去告官,结果刚转身要走,眼前突然一黑,便栽倒在地。

  等他醒来时,天已大亮,而且发现自己被吊在大杨树上。

  好汉不吃眼前亏。

  倔三不敢再倔了,他嘴里不停地说着好话,最后被放了下来,倔三不敢逗留,赶紧回到家里。

  瞅瞅昏迷中的妻侄女,想想自己一夜的遭遇,倔三恨得咬牙切齿。

  他简单向大家说了情况后,便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当晚,倔三带着村里的30多人,每人背了一大捆干柴来到大杨树下,一边让请来的法师作法,一边把30多捆干柴堆放在树下,点起了熊熊大火,一时间,树上传来阵阵凄惨的喊叫声,像人喊,像兽叫。

  火势越来越大,喊叫声却越来越弱。

  天快亮时,大杨树已烧成一堆灰烬。

  当倔三他们筋疲力尽回到家中,得知妻侄女已经气绝身亡。

  办完妻侄女的丧事,倔三也不敢再上洛城了,天天待在家中不敢出门,可越是怕偏受吓。

  那天晚上,倔三刚睡着,胡老汉就站在他跟前,对着他高声厉骂,说他做事短见不仗义,“我老婆不同意放人,你找我呀,你不该如此心肠下此毒手,活活烧死我举家几十口,还烧死了你自己的妻侄女。

  像你这样的人,是要遭到天谴的。

  说着,就伸出双手去掐倔三的脖子。

  倔三大叫一声醒来,才知自己是做梦。

  思索再三,觉得躲在家中也不是办法,说不准将来还会殃及家人。

  “好汉做事好汉当,我倔三倔了一辈子也没怕过谁,既然做出了这样的事,对也罢,错也罢,找胡老汉任他处置。

  想到这,倔三收拾行李要上洛城。

  他老婆闻听,死活不放手,但倔三心意已决,宁可光明磊落死,也不苟且偷生活,躲躲藏藏不是人的本分。

  昼夜不停,倔三在第三天头上赶到了洛城,却没有找到胡老汉。

  问人,没人知晓。

  就在倔三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曾经跟胡老汉有过生意往来的人给他送来了一封信。

  信中胡老汉写给倔三,信中说,家里的事他已全部知晓,虽然倔三害死了他全家老小,但自己的老婆有错在先。

  虽说他一家是狐类,但他离家时一再交代过老婆要好好与人相处,可他老婆还是做了不该做的事,一家灭绝也是咎由自取。

  当然,他也埋怨倔三不该一时冲动,害了自己的妻侄女。

  胡老汉告诉倔三,如果说不恨倔三是假的,但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不会去找倔三麻烦,只希望倔三以后遇事三思,莫要再意气用事做出什么傻事来。

  同时他也告诉倔三,他已放弃生意,收拾了家人的骨灰,归隐深山,为家人超度,并从此不再涉入人世。

  倔三读完胡老汉的信,悔恨不已,回到家中大病一场,并在家中立了一尊狐灵神牌,朝夕叩拜。

  同时广结善缘,常做善事,直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

  他派人找来县尉赵步子,把公文交给他看,让他办理。

  赵步子接到任务,按照张县令的吩咐,让捕头刘山带着一队人马,一刻不得停留,把粮食押送到州里。

  张县令和赵步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丰阳县内最近有伙蒙面盗贼,专门和官府作对,经常拦路抢劫官物。

  前任知县因此被罢职,至今还关在狱中。

  这次,他们决定出其不意,让这伙盗贼还没弄清状况,来不及下手,粮食就已运过去了。

  看着刘山离开,赵步子得意地对张县令说:

“这次一定万无一失,大人尽管放心。

  张县令捋着胡须满意地笑了。

  可是第二天,张县令刚起来,正和赵步子喝早茶,就见刘山满身是血,踉踉跄跄跑来,“扑通一声跪下说,押粮队伍刚走出古树垭,就中了那伙盗贼的埋伏,所有粮食全被抢去,几个兄弟还受了伤。

  赵步子听了,茶杯“当啷一声落在地上,愣怔半天道:

“怎么可能?

张县令长叹一声,好在他防着一手,这次运的仅仅是部分粮食,至于银子,还没送去。

  他带着二人去了银库,验过银子。

  反复嘱咐。

  这些银子后天送去,这次无论如何不能再出事,否则,三人人头不保。

  赵步子和刘山听了,连连点头。

  刘山走后,张县令留下赵步子。

  他推测盗贼这么快得到消息,一定是县衙内部有奸细暗中透露消息。

  他希望赵步子明察暗访,尽快挖出这个人。

  赵步子接了任务,无精打采地出了衙门,没有回家,在街上转了几圈,去了润泽酒楼。

  这时,天色已晚,可酒楼里人还很多,他进去后,左右看看,取下身上的文书袋挂在墙上,然后找了一个雅座,要了两盘菜一壶酒,自斟自饮,借酒浇愁。

  两杯酒下肚,大厅的灯突然灭了。

  赵步子心里一惊,放下杯子,准备走过去拿自己的文书袋。

  可是,因人很多,又很乱,根本走不过去。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伙计匆匆走来,连声说对不起,店里的蜡烛用完了,刚买回来,耽搁了大家喝酒。

  赵步子抬起头来看看对面墙上,文书袋仍好好地挂在那儿,便松了口气。

  酒足饭饱,他取下文书袋,付了酒钱然后离开了。

  回到家,赵步子进了书房,关上门,上了门闩,然后掌着灯,小心翼翼地打开文书袋,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银票放在城外土地庙神龛上,今晚三更去拿。

  赵步子笑笑,对着烛火把纸条烧了,上床躺下。

  待到半夜三更,悄悄起来换上黑衣,出了门,四下看看没什么动静,一溜烟去了城郊。

  城郊土地庙十分荒凉,只有蝙蝠唧唧地飞过头顶。

  赵步子小心谨慎地走过去,轻轻推开店门,径自走到神龛前,打着火镰子一看,神龛上竟什么也没有。

  赵步子一惊,灭了火镰子,转身想走,身后响起一声咳嗽。

  赵步子轻声问道:

“谁?

背后的人嘿嘿笑了,在黑漆漆的夜里听起来格外吓人:

“赵步子,我早就怀疑你了,所以才布下这个局,你果然上当了。

  说完,灯笼火把一起点亮,如同白昼一般,灯光下赫然站着张县令,还有一群差役。

  赵步子笑道:

“是张大人啊,吓我一跳。

  最近盗贼猖獗,我害怕有贼藏在这儿,夜里睡不着,就来瞧瞧,免得后天运送税银时再出什么差错。

  张县令呵呵笑道:

“赵大人真是恪尽职守啊。

  只可惜,它告诉了我一切。

  说着,拿出一张纸条,摆在赵步子面前,纸条上面有一行字:

后天,张县令让刘山再次押送银两去州里,届时劫下。

  赵步子霎时脸色雪白。

  张县令上任时,就带着任务,要查出丰阳盗贼的来龙去脉。

  他明察暗访,最终把目光瞄向刘山和赵步子。

  这两个人过去一直跟着前任县令,很多事情他们都清楚,送出情报的,很可能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个。

  张县令一直暗暗派人跟踪,却一点蛛丝马迹也没发现。

  无奈之下,他想出个办法,让刘山运送粮食,一接到任务就立即动身。

  如果这次粮食没遭抢劫,就说明刘山是内奸,事情仓促,他来不及传递信息。

  如果粮食被抢,就很有可能是赵步子有问题。

  结果,粮食被抢,怀疑重点落在赵步子头上。

  根据跟踪的人报告,赵步子在运送粮食的前一天下午,曾到润泽酒楼去喝酒,当时把文书袋挂在墙上,那儿还有个一模一样的文书袋。

  张县令马上断定,猫腻就出在文书袋上。

  于是,他当即命人买通酒楼伙计,天黑时,突然弄灭蜡烛,拿了那两个文书袋,送到后面屋子。

  等在那儿的张县令打开一看,果然是交换信息的,赵步子的文书袋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后天,张县令让刘山再次押送银两去州里,届时劫下。

  另一个文书袋里,写着一张条子:

粮食目标太大,我们兑换银票后,再交给你。

  看样子,每次赵步子报信后,都会得到一笔银子,数额还不小。

  张县令按照纸条的笔迹,分别又写了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

银票放在城外土地庙神龛上,今晚三更去拿。

  把纸条放进盗贼的文书袋里,另外一张纸条,放在赵步子的文书袋中,再让酒楼伙计把文书袋按原来的位置放回去,再点上蜡烛。

  赵步子和那个来拿信的盗贼毫不知情,临走时分别取走了对方的文书袋。

  张县令说完自己的计策,冷冷地望着赵步子道:

“作为国家官吏,你贼喊捉贼,该当何罪?

说完,一挥手,命人把赵步子押下去,待抓住那些盗贼后,再一起审问。

  大家以为,抓住那些盗贼,只不过是张县令一时说的门面话而已,谁知第二天,那些盗贼就被抓住了。

  原来,盗贼们拿走的纸条上写的是:

明天,又有银两经过天柱山,请劫下。

  盗贼不知有诈,接到信息,第二天拿着刀枪出现在天柱山下。

  而赵步子原来写的纸条自然握在张县令手里。

  张县令早已命令士兵们埋伏在那里,待盗贼出现,一声锣响,冲了出来,出其不意,将盗贼全部抓住。

  可当盗贼一个个被摘除脸上的蒙面巾,张县令不由一愣,这些人竟然都是本县百姓。

  原来,当年丰阳遭饥荒,百姓纷纷铤而走险,上山为匪。

  妇孺老幼走不动,只有待在家里等死。

  就在他们一个个气息奄奄时,半夜里,总会听到敲门声,然后,一张银票送进门缝,把他们一个个救活。

  这银票,是赵步子悄悄送的。

  赵步子的银票,是山上土匪给的。

  赵步子和山上土匪一伙,里应外合,专门抢劫朝廷税银。

  赵步子为了掩人耳目,就以在润泽酒楼交换文书袋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土匪,没想到这事竟然被张县令发现。

  张县令气得脸色煞白,一咬牙,下令全部关起来,明天上奏朝廷,待秋后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可是,第二天,一直不见命令下来,刘山去监狱里检查,连一个犯人的影子也没见到,赵步子也不见了踪影。

  刘山急了,忙去找张县令报告,可张县令也不见了,大印挂在堂上。

  刘山大悟,是张县令放跑了盗贼。

  原来,抓住盗贼的当夜,张县令就对他们进行了审讯,知道其中内幕后,长叹一声挥挥手:

“朝廷黑暗如此,也怪不得你们。

  便把盗贼和赵步子都放走了,自己也趁着天还没亮,挂了官印,悄悄出家为僧去了。

  看了“民间神话传说阅读的人还看了:

1.民间神话传说故事2.民间故事都有哪些3篇3.民间故事精选5个4.民间神话故事大全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