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29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下Word下载.docx

5.下列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悠邃。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理解,在说明文等叙述性较强的文体中,说明顺序更是必不可少的。

B.《蒹葭》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集《诗经·

国风·

秦风》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

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C.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D.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园诗人,与王维合称“王孟”,诗风自然恬淡。

二、阅读《安塞腰鼓》片段,回答7—1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②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③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④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⑤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⑥好一个安塞腰鼓!

⑦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⑧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⑨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⑩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

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

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思绪中不存任何秘密!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

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7.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快节奏使内容表达的更热烈、更激荡,充分体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作者在表现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时,语言上质朴清新,感情上含蓄细腻,多角度、多色彩、多层面地表现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与豪放。

8.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赞歌,是对黄土高原浓厚内蕴的礼赞。

B.作者抓住安塞腰鼓的特点来写人写鼓,是以鼓来衬托人、以鼓来比喻人,展现了陕北农民古朴粗犷和雄浑豪迈的美。

C.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D.文中②③④段运用联想和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磅礴力量,渲染出了它的奇特效应。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想起:

”句中的意思是迷惘、糊涂。

B.第⑧⑨⑩段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是完全并列的。

C.“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可理解为以“鸡啼”反衬寂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然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句中使用了三对反义词,突出了安塞腰鼓充满活力的特点。

10.对本文的语言风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散结合错落有致B.气势磅礴感染力强

C.节奏急速感情充沛D.偏重理性凝练含蓄

三、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1—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1.桃花源中生活着一群怎样的人?

判断正确的是()

A.慷慨正直豁达勇敢B.朴实本分安逸和乐

C.团结善良勤奋上进D.聪明机智快乐活泼

1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花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花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做了铺垫。

B.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语言质朴,清新自然。

C.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出设置了伏笔。

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了下文找不到桃花源设下伏笔。

D.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层次分明,情节引人入胜。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既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望,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见到村中人的生活状况,渔人“乃大惊”,说明眼前的场景是他先前所未见过的。

C.渔人“处处志之”,却“遂迷”,让故事亦真亦幻,具有较浓的传奇色彩。

D.对于桃花源,刘子骥之后就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四、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5—16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知识积累。

(共1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___________________,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4)蒹葭采采,____________。

(《诗经·

秦风》)

(5)________,在城阙兮。

郑风》)

(6)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5分)

请从“流水信念陶醉过程奔跑”中选取词语(至少三个)连组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50个字)

 

19.按要求做题(6分)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分)

6月20日下午,XX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

根据比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

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

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

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

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结束后,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

请从赞成者或者担忧者的角度,列出两点理由。

(每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赞成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担忧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

“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

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

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

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

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

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

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

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

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

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

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瘼:

疾;

疾苦。

2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8分)

(1)案___________________

(2)恐___________________

(3)谢___________________(4)活___________________

2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22.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

请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

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

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

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

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

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

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

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

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

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

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

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

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

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

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

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

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

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

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

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

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23.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水葫芦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2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了什么?

八、习作(50分)

27.按要求写作。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八下

(一)答案

一、1.B

2.A解析:

仿佛,隐隐约约的意思。

3.B解析:

A对项错误:

“巧夺天工”不能形容自然;

C褒贬失当,始作俑者: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D褒贬失当,处心积虑:

形容蓄谋已久。

答案为B。

4.D5.A

6.B解析:

《诗经》是现实主义诗集。

二、7.D解析:

本文语言特色铿锵有力,节奏明快,感情豪放并不是“清新质朴,含蓄细腻”。

8.B解析:

“以鼓来衬托让人、用鼓来比喻人”不对,人与鼓的关系是“人借鼓势,鼓助人威,人鼓合一。

9.B解析:

这一组排比句在内容上是逐步深化的。

10.D

三、11.B

12.C

13.B解析:

没有议论抒情。

14.B解析:

“乃大惊”指的是是桃花源人不是渔人。

四、

15.B解析:

节奏应该是: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6.C

五、17.

(1)树梢树枝树根根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3)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

(4)白露未已

(5)挑兮达兮

(6)欲济无舟楫

18.真正的强者不是不会流泪,而是在奋斗的过程中,一边流泪一边往前奔跑。

只要信念尚存,希望就一定在。

19.

(1)XX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2)赞成理由:

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分),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1分),其他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意思合理即可。

活动似乎跟考试没什么关系(1分)可能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1分)。

其他如“分散学生学习精力”等意思合理即可。

六、20.

(1)案卷

(2)担忧、担心(3)道歉(古今异义字)

(4)使……活

21.

(1)听到一处,文襄公突然点头开心地说:

幸亏有这点能够使他活下来。

(2)文襄公笑着安抚宽慰他没关系的,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离开。

22.为了救活一个囚犯,而让官吏读大量的案卷给他听;

文襄公的建议巧妙合理地处理了通州粮仓的粮食;

文襄公关心民生…与百姓一起闲聊并且清楚农事。

【参考译文】

周文襄公在翻阅一个死囚的案件时,想让那死囚活下来却没有找到路子(活下来的理由),忧愁叹息的神情完全表现出来。

(他)让小吏抱来(那死囚)的案卷,并读给他听,当读到几万字的时候,他还背着手,站着在听。

(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

“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

”于是放出了这个人。

己巳之难时,英宗已经被蒙古军俘虏,蒙古军队将要进一步侵犯京城,扬言说要占据通州的粮仓。

满朝上下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讨论的人想派人用火把粮仓烧了,担心敌人要掠夺通州的粮仓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这时候周文襄公正好在京城,于是建议下令各卫军先预支半年的粮食,命令各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