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053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2018届高三10月大联考

化学试题

1.氟代硼铍酸钾(KBe2BO3F2)是一种能够用于制造深紫外激光器的晶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含4种元素B.摩尔质量是154

C.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A.氟代硼铍酸钾(KBe2BO3F2)中含5种元素,故A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B错误;C.氟代硼铍酸钾(KBe2BO3F2)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氟代硼铍酸钾(KBe2BO3F2)中含有B等元素,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

2.《本草纲目》在绿巩(FeSO4·7H2O)“发明”项载:

“盖此钒色绿,味酸,烧之则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

B.绿钒锻烧后的固体产物为FeO

C.可用无水CuSO4检验锻烧绿钒有H2O生成

D.通入Ba(NO3)2溶液可检验煅烧产物中的SO3

【答案】C

【解析】A.绿矾是硫酸亚铁晶体,不能电离出H+,之所以有“味酸”,是溶解时亚铁离子水解的结果,故A错误;B.绿钒锻烧后生成赤色的产物为氧化铁,故B错误;C.水蒸气遇到无水CuSO4会变成蓝色,因此可以用无水CuSO4检验锻烧绿钒有H2O生成,故C正确;D.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若生成二氧化硫,也会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燃煤过程中加入生石灰

B.新装修住房用竹炭清除室内甲醛

C.通过LED灯光照射,光合保鲜蔬菜

D.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

【答案】B

【解析】A.燃煤过程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反应生成硫酸钙,可以除去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硫,是化学变化,故A不选;B.新装修住房用竹炭清除室内甲醛,是利用碳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C.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D.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将产生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理变化指物质间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

本题的易错点为C,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了糖类等物质。

4.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O2溶液用于吸收溴蒸气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B.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因为小苏打具有碱性

C.SiO2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是因为SiO2能与碱反应

D.波尔多液用作农药是因为铜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D

【解析】A.SO2溶液用于吸收溴蒸气,反应生成了硫酸和氢溴酸,利用了SO2的还原性,故A错误;B.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因为小苏打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得糕点疏松多孔,故B错误;C.SiO2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是因为光在SiO2做成的光导纤维中能够发生全反射,减少光的损耗,与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无关,故C错误;D.铜盐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正确;故选D。

5.下列图示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过滤时漏斗下端需要靠在烧杯壁上,故B错误;C.碘易升华,升华后的碘蒸气在冷的烧瓶底部凝华,故C正确;D.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定增加的是

A.MnO2中加入H2O2溶液B.高温加热C与SiO2混合粉末

C.加热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D.Cu丝插入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A.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高温加热C与SiO2混合粉末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固体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了气体一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小,故B错误;C.加热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反应会放出氧气,固体质量一定减小,故C错误;D.1molCu丝插入AgNO3溶液中置换出2mol金属银,固体质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发生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说明反应后有溶液或者气体变成了固体。

注意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固体,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本题的易错点为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发生状态的变化,质量不变。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Fe3++Cu=Fe2++Cu2+

B.小苏打与醋酸溶液混合:

HCO3-+H+=CO2↑+H2O

C.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

NH4++OH-=NH3↑+H2O

D.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

【答案】D

【解析】A.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2Fe3++Cu=2Fe2++Cu2+,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用化学式表示,故B错误;C.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均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碳酸钠,故C错误;D.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检查:

①反应能否发生;②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③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④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等。

本题的易错点为C,氢氧化钠过量,碳酸氢铵完全反应。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中少量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及干燥

B

FeCl3废蚀刻液(含FeCl2、FeCl3、CuCl2、HCl)制备FeCl2溶液

废蚀刻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搅拌、过滤

C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气态产物中含SO2和CO2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淸石灰水和品红溶液

D

分离苯萃取溴水的水层和有机层

先放出水层,然后换一个烧杯再放出有机层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稀硝酸与Cu和CuO都能反应,故A错误;B、在废蚀刻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能够与FeCl3、CuCl2、HCl反应,均生成FeCl2,将生成的铜过滤除去,可以得到FeCl2溶液,故B正确;C、澄淸石灰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硫,因此需要先检验二氧化硫,后检验二氧化碳,故C错误;D、用苯萃取溴水后的水层和有机层,应该先放出水层,然后将有机层从上口倒出,故D错误;故选B。

9.在c(Ca2+)=0.1mol·L-1的新制漂白粉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K+、CO32-、NO3-B.Na+、K+、SO32-、OH-

C.K+、Na+、NO3-、CH3COO-D.H+、NH4+、NO3-、SO42-

【答案】C

【解析】在c(Ca2+)=0.1mol·L-1的新制漂白粉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

A.Ca2+与CO32-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次氯酸根离子能够将SO32-氧化,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K+、Na+、NO3-、CH3COO-与钙离子、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都不能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钙离子与SO42-能够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10.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1L水中,生成H+数目为0.2NA

B.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0.1molI2转移电子数0.2NA

C.Na1H与2H2O反应生成氢气,每生成0.6g氢气中含1H数目为0.2NA

D.80mL10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生成Cl2分子数为0.2NA

【答案】C

11.一种制取粗碘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H2O2作还原剂B.步骤②③中均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③④互为可逆反应D.步骤⑤中“操作X”为蒸馏

【答案】B

【解析】海带浸取原液在pH=2时加入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得到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萃取,得到有机相和水相,水相中含有碘离子、碘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然后加入酸酸化,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碘,加入四氯化碳萃取,蒸馏可得到粗碘。

A.步骤①中H2O2作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故A错误;B.步骤②③的操作为萃取和分液,均用到分液漏斗,故B正确;C.步骤③④的反应条件不同,不互为可逆反应,故C错误;D.步骤⑤中“操作X”为萃取和蒸馏,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以碘的制备实验方案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解答本题需要清楚流程图中各个步骤的原理,本题的易错点为步骤①得到的碘的水溶液中碘的浓度较小,步骤④得到的碘的水溶液中碘的浓度较大,步骤②③④是碘的富集过程。

12.下列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浓氨水滴入盛Cl2的集气瓶,产生白烟,证明NH3有还原性和碱性

B.将白磷加入盛N2O的集气瓶中并微热,产生白烟,证明N2O有还原性

C.将Cu2S在O2中充分灼烧,质量不变,证明Cu2S与O2在高温下不反应

D.将足量SO2通入FeCl3溶液中,黄色逐渐消失,证明还原性:

SO2>Fe2+

【答案】C

【解析】A将浓氨水滴入盛Cl2的集气瓶,产生白烟,是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和氮气,体现了NH3有还原性和碱性,故A正确;B.将白磷加入盛N2O的集气瓶中并微热,产生白烟,白烟应该为五氧化二磷,说明白磷被N2O还原,故B正确;C.将Cu2S在O2中充分灼烧,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和二氧化硫气体,固体质量不变,故C错误;D.将足量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黄色逐渐消失,数目还原性:

SO2>Fe2+,故D正确;故选C。

13.自然界中的矿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研究表明,当蓝钒遇到硫铁矿时可转化为辉铜矿,有关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对该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CuSO4是氧化剂,Cu2S是还原产物

B.反应中共有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每生成1molCu2S,共转移3mol电子

D.被氧化的FeS2与被还原的FeS2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答案】D

【解析】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CuSO4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因此硫酸铜为氧化剂,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CuSO4是氧化剂,Cu2S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反应中共有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B正确;C.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5molFeS2中有7molS原子化合价降低,3molS原子化合价升高,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6+1)=21mol,每生成1molCu2S,共转移3mol电子,故C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被氧化的FeS2与被还原的FeS2物质的量之比为3:

7,故D错误;故选D。

14.二氯化二硫(S2Cl2,沸点137.1℃)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溶于CCl4、二硫化碳等,遇水分解为硫、二氧化硫、氯化氢,超过100℃开始分解,300℃分解完全。

可用作橡胶的低温硫化剂和粘结剂。

可由二硫化碳(沸点46.5℃)与Cl2在95~100℃制备,同时有CC14(沸点76.8℃)生成,实验装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⑥中依次盛放浓硫酸、无水CaCl2

B.实验中需用酒精灯对④进行直接加热

C.实验过程中⑤冷凝回流的主要物质是S2Cl2

D.用减压分馏法从④中所得液体分离出S2Cl2

【答案】D

..................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如选项C中要考虑到二氯化二硫(S2Cl2,沸点137.1℃)和四氯化碳(沸点76.8℃)的沸点的不同。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装置⑥的作用。

15.将15.66g镁铝合金加入到800mL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3mol·L-1NaOH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稀硝酸的浓度为2.6mol·L-1B.生成NO的体积为11.648L(标准状况)

C.反应过程中共消耗1.56molNaOHD.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约为58.6%

【答案】C

【解析】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加入到稀HNO3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发生反应:

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Al+4HNO3(稀)=Al(NO3)3+NO↑+2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发生反应:

Mg(NO3)2+2NaOH=Mg(OH)2↓+2NaNO3、Al(NO3)3+4NaOH=NaAlO2+3NaNO3+2H2O,沉淀为氢氧化镁,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则氢氧化镁中含有的氢氧根的质量与铝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为15.66g×

=9.18g,镁的质量为15.66g-9.18g=6.48g。

A.镁的物质的量为

=0.27mol,铝的物质的量为

=0.34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硝酸的物质的量=

×0.27mol+4×0.34mol=2.08mol,则原稀硝酸的浓度为

=2.6mol·L-1,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

×0.27mol+0.34mol=0.52mol,体积为11.648L(标准状况),故B正确;C.根据Mg(NO3)2+2NaOH=Mg(OH)2↓+2NaNO3、Al(NO3)3+4NaOH=NaAlO2+3NaNO3+2H2O可知,反应过程中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0.27mol+4×0.34mol=1.9mol,故C错误;D.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为

×100%=58.6%,故D正确;故选C。

16.(ClO2是一种黄绿色或橙黄色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水体中Mn2+等重金属除及烟气的脱硫脱硝。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过硫酸纳(Na2S2O8)溶液加入亚氯酸钠(NaClO2)中可制备ClO2,N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

是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将ClO2通入MnSO4溶液,溶液中可检测到Cl-同时有黑色MnO2沉淀生成。

①ClO2和MnO2均属于氧化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ClO2脱硝的适宜条件,在1L200mg•L-1ClO2溶液中加NaOH溶液调节pH,通入NO气体并测定NO的去除率,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中使用的C1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要使NO的去除率更高,应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溶液pH>7时,NO的去除率增大的原因是ClO2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更强的吸收剂NaC1O2,写出碱性条件下NaClO2脱除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2).1:

2(3).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4).2ClO2+5Mn2++6H2O=5MnO2↓+12H++2Cl-(5).2.96×10-3mol•L-1(6).控制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7).4NO+3ClO2-+4OH-=4NO2-+3Cl-+2H2O

【解析】

(1)将过硫酸钠(Na2S2O8)溶液加入亚氯酸钠(NaClO2)中可制备ClO2,N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过硫酸钠(Na2S2O8)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6价,过硫酸钠为氧化剂,亚氯酸钠(NaClO2)中Cl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4价,亚氯酸钠为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过硫酸钠为氧化剂,亚氯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故答案为:

+3;1:

2;

(2)①ClO2和MnO2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

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②将ClO2通入MnSO4溶液中可检测到Cl-同时有黑色MnO2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5Mn2++6H2O=5MnO2↓+12H++2Cl-,故答案为:

2ClO2+5Mn2++6H2O=5MnO2↓+12H++2Cl-;

(3)①200mgC1O2的物质的量为

=0.00296mol,因此C1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96×10-3mol•L-1,根据图像,要使NO的去除率更高,应该控制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故答案为:

2.96×10-3mol•L-1;控制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②当溶液pH>7时,NO的去除率增大的原因是ClO2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更强的吸收剂NaC1O2,在碱性条件下NaClO2脱除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NO+3ClO2-+4OH-=4NO2-+3Cl-+2H2O,故答案为:

4NO+3ClO2-+4OH-=4NO2-+3Cl-+2H2O。

17.水滑石材料属于阴离子型层状化合物。

镁铝水滑石化学式为Mg6Al2(OH)l6CO3·4H2O。

回答下列问题:

(1)镁铝水滑石常用作阻燃剂及医药上的抗酸剂等。

①镁铝水滑石在高温下分解为4种氧化物,其中能与酸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水滑石可作为PVC等塑料的阻燃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滑石作为抗酸药可中和胃酸,1molMg6Al2(OH)l6CO3•4H2O最多可中和________mol胃酸中的HCl。

(2)制备镁铝水滑石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已知配制的碱溶液中,c(NaOH)=4mol·L-1,c(Na2CO3)=1mol·L-1。

配制时,需称量NaOH的质量

为___________,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以及______________。

②加料时不能将盐溶液加到碱溶液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gO、Al2O3

(2).水滑石分解吸热,生成水变成水蒸气吸热,生成的CO2将可燃物与O2隔离从而达到阻燃效果(3).18(4).80.0g(5).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6).防止生成Mg(OH)2及Al(OH)3(或NaAlO2),得不到相应组成的水滑石

【解析】

(1)①镁铝水滑石的化学式为Mg6Al2(OH)l6CO3·4H2O,在高温下分解为4种氧化物,分别为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碳和水,其中能与酸反应的有MgO、Al2O3,故答案为:

MgO、Al2O3;

②水滑石分解吸热,生成水变成水蒸气吸热,生成的CO2将可燃物与O2隔离从而达到阻燃效果,故答案为:

水滑石分解吸热,生成水变成水蒸气吸热,生成的CO2将可燃物与O2隔离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③1molMg6Al2(OH)l6CO3•4H2O中相当于含有6molMgO和1molAl2O3,最多可中和18molHCl,故答案为:

18;

(2)①因为碱溶液中c(NaOH)=4mol•L-1和c(Na2CO3)=1mol•L-1的混合溶液,则NaOH的质量m=40g/mol×n=40g/molcV=40g/mol×4mol•L-1×0.5L=80.0g,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有: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

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

80.0g;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②加料时如果将盐溶液加到碱溶液中,会生成Mg(OH)2及Al(OH)3,而得不到相应组成的水滑石,因此不能将盐溶液加到碱溶液中,故答案为:

防止生成Mg(OH)2及Al(OH)3(或NaAlO2),得不到相应组成的水滑石。

18.亚硝酸钠在食品工业常用作肉类的发色剂,一种模拟工业用纯碱溶液吸收氮氧化物制备NaNO2

的实验装置如下:

已知:

N2O3为酸性氧化物,2NO2+2NaOH==NaNO2+NaNO3+H2O,NO与碱不反应,NO+NO2==N2O3。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导管不直接插入溶液中而是连接玻璃球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若当NO与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C中通入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A中溶液经蒸发浓缩、结晶及干燥得到产品。

①甲同学取少量的产品溶于水并用稀盐酸酸化,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得出产品为NaNO2。

乙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产品溶于适量的水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NH4Cl饱和溶液并加热,可观察到无色气泡逸出,该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气体与纯碱溶液的接触面,提高吸收速率

(2).NO+NO2+Na2CO3=2NaNO2+CO2↑(3).安全瓶(防止倒吸)(4).将NO氧化,确保被完全吸收(5).产品中若含NaNO3,在酸性条件下NO3-也可将I-氧化为I2(6).NH4++NO2-

N2↑+2H2O

【解析】

(1)装置A中导管不直接插入溶液中而是连接玻璃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纯碱溶液的接触面,提高吸收速率;当NO与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时恰好反应生成N2O3,N2O3为酸性氧化物,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Na2CO3=2NaNO2+CO2↑,故答案为:

增大气体与纯碱溶液的接触面,提高吸收速率;NO+NO2+Na2CO3=2NaNO2+CO2↑;

(2)二氧化氮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装置B可以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NO与碱不反应,装置C中通入O2可以将NO氧化,确保气体被完全吸收,故答案为:

防止倒吸;将NO氧化,确保被完全吸收;

(3)①产品中若含NaNO3,在酸性条件下NO3-也可将I-氧化为I2,产品不一定为NaNO2,故答案为:

产品中若含NaNO3,在酸性条件下NO3-也可将I-氧化为I2;

②亚硝酸钠就要强氧化性,能够将NH4Cl饱和溶液氧化生成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