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30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17.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3页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1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染性皮肤病优质PPT.ppt

眼睑水疱;

淋巴结:

耳前淋巴结肿大。

重型疱疹,-多见于新生儿,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

-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广泛脏器受累(包括CNS),死亡率高,预后差。

常见以下类型:

疱疹性脑膜炎,常与原发性生殖器HSV感染有关。

-皮肤常无疱疹损害,多有鼻炎或咽炎病史。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及糖含量增高,红细胞和蛋白阳性。

-预后:

死亡率高,存活者常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播散型单纯疱疹,-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早产儿及双生儿常感染较重-临床可为隐性感染或损害局限于某一部位,如皮肤-眼-口腔,CNS,食道,下呼吸道肝、心、CNS均可受累,疱疹性肝炎-多为播散性感染合并症,以新生儿及儿童-皮肤粘膜疱疹(尤其是龈口炎)后发生黄疸、肝肿大、和出血倾向多于1-2周因循环衰竭和严重出血而死亡,复发性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以颜面和生殖器部位多见-先有灼热、紧张或瘙痒感,继之以潮红,并有密集针头粟粒大群集性水疱,破后形成糜烂,后干燥结痂;

愈后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病程约7-10天,容易在原位复发-复发诱因有:

高热、月经来潮、胃肠功能失调、急性传染病等,鉴别诊断1、带状疱疹常为多数群集性水疱,周围有红晕,多沿皮神经分布呈带状,常有神经痛,病程2周左右,一般不复发。

2、脓疱疮散在性脓疱,周围红晕明显,表面覆有脓痂,自身接种传染性强,多发于儿童,夏秋季常见,涂片或培养可见细菌。

3、固定性药疹常见于口周、口唇及外阴部,有服药史;

皮损为浮肿性紫红色斑,或红斑表面出现大疱,每次复发常固定于一定部位,且逐渐扩大;

愈后留有明显色素沉着斑。

局部治疗炉甘石洗剂、金黄散洗剂有继发感染,可外用0.5%新霉素软膏忌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抗病毒药物如5%无环鸟苷霜、3%酞酊胺霜等外用可减轻疼痛,缩短病程疱疹性角膜炎-0.1%疱疹净或病毒唑、无环鸟苷及干扰素等滴眼液滴眼原则:

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复发,全身治疗抗病毒药物:

无环鸟苷片剂或针剂,1g/d,分次使用,连用5天,儿童酌减;

阿糖腺苷,10mg/kg/d,静滴qd;

其他还可应用病毒唑、聚肌胞等。

抗病毒免疫治疗药物:

左旋咪唑,50mgtid3d/周;

也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对症治疗:

如继发感染,可全身应用抗生素;

脑膜脑炎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用颅内减压。

中医中药物理疗法:

紫外线或黑光、He-Ne激光、微波局部照射基因疗法:

反义寡核苷酸,预防抑制疗法:

阿昔洛韦连续口服6-12个月避免与疱疹患者接触患阴部疱疹的产妇,剖腹产可预防新生儿感染提高细胞免疫-转移因子,第二节带状疱疹(herpeszoster),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亲神经和皮肤)发病机制:

对本病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数是儿童)-呼吸道粘膜内-血行传播(水痘或隐性感染)-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如感染、过劳)病毒活化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疼痛沿神经到达皮肤产生节段性疱疹,临床表现前驱症状:

局部皮肤感觉过敏和神经痛,或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潮红斑-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外围红晕,陆续发疹,常依次沿神经呈带状分布,各簇水疱之间皮肤正常。

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病程约2-3周皮损一般不超过中线。

神经痛可先于皮损数日出现。

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少数儿童以瘙痒为主。

特殊类型:

免疫功能低下者,皮损泛发,可有血疱、大疱、坏死,伴有高热、肺炎、脑炎Ramsey-Hunt综合征:

累及膝状神经节,影响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

不全型或顿挫型:

仅出现神经痛及丘疹性损害而不形成水疱者,眼带状疱疹:

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皮损消退后4周,神经痛持续存在。

鉴别诊断单纯疱疹:

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分布无规律,水疱小,壁薄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特别是高热)病的过程中。

急性阑尾炎:

为右下腹痛及反跳痛,无前后半侧带状疼痛;

腹肌强直、发热、白细胞增高等胸膜炎:

呼吸时疼痛,不是皮肤痛,也无触痛;

全身症状、肺部听诊与X线可资鉴别,治疗原则:

止痛、抗病毒、消炎,缩短病程及保护局部,预防感染全身治疗抗病毒药1、法昔洛韦:

250mgtid,口服吸收快,用药后48h疼痛消失,7天为疗程。

2、干扰素:

早期可用做高危病人活动性感染的辅助治疗。

抗炎剂1、皮质类固醇激素:

适用于重症如出血性、坏疽性、泛发性带状疱疹及年老体健的患者。

起病后7天内使用,3045mg(强的松),57天后开始减量至停药,疗程10天。

已经发生后遗神经痛者对该药继续治疗无效。

2、非激素类抗炎剂:

如消炎痛25mgtid,可饭后服,止痛:

可选用强痛定、阿米替林等,对后遗神经痛可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他吧喷定、普瑞巴林片维生素:

维生素B1、B12、B6、E等,肌注或口服,有助于使神经损害复原。

抗感染:

可用四环素、红霉素等物理疗法:

如电疗、氦氖激光、紫外线局部照射局部治疗:

同单纯疱疹中医中药,第三节疣(verruca,wart),疣(verruca,wart)定义:

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分类:

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染,间接感染潜伏期:

6-12个月不等,寻常疣(verrucavulgaris)临床表现:

皮损:

半圆形或多角型丘疹、针头至豌豆大、表面粗糙,角化明显、可呈乳头样增生、单个至数十个;

好发部位:

手背、手指、足、甲缘等处自觉症状:

一般无明显不适,偶有压痛其他:

摩擦或撞击时易出血,特殊类型:

甲周疣丝状疣指状疣,约65%寻常疣可在2年内自行消退。

消退时常有下列预兆:

突然瘙痒,基底部红肿皮损突然变大,不稳定个别疣消退细小新疣发生,寻常疣组织病理角质层:

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

空泡样细胞(也可出现在棘层上部),核内嗜碱性包涵体棘层:

肥厚,乳头瘤样增生。

增生上部有层叠角化不全细胞,核呈深嗜碱性电镜可见核内病毒颗粒,跖疣(verrucaplantaris)临床表现:

1、孤立性跖疣小丘疹-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圆形,境界清,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

刮去表面角质层,可见角层与疣的环状交界线,中心有点状出血,陈旧渗血呈紫黑色好发部位:

足跟、跖骨头、趾间受压处数目:

不定自觉症状:

明显触压痛,2、镶嵌疣(mosaicwart)数个跖疣聚集一起或相互融合成角质斑块-刮去角质斑块,可见数个角质软芯病程缓慢,顽固难治可迅速播散,倾向复发,跖疣与鸡眼的鉴别,同寻常疣稍有不同角质层:

更厚,广泛角化不全棘层:

上部空泡形成明显,常呈网状真皮:

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扁平疣(verrucaplana),临床表现:

以青年多见部位:

颜面、手背、前臂形态:

圆形或椭圆形光滑丘疹,少数为多角形大小:

帽针头至黄豆大小颜色:

正常肤色或淡褐色排列:

散在或密集,可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自觉症状:

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病程:

1-2年或更久,可自行消退,不留疤痕,治疗推荐保守治疗,以免留下疤痕局部用药:

3%酞丁胺软膏、5%氟尿嘧啶软膏、30%冰醋酸液,2次/日;

0.1%0.3%维甲酸酊(扁平疣用0.05%)局部其他治疗:

冷冻、激光治疗,外科手术BCG免疫刺激法,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破损皮肤,以免病毒入侵已发生疣者,不宜搔抓,以免自身接种播散跖疣避免压迫摩擦,以免感染,第四节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osum),病因:

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contagiosumvirus,MCV)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潜伏期:

2-3周,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形态:

粟粒至黄豆大小半球形丘疹颜色:

灰白或珍珠色表面:

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挑出或挤出乳白色干酪样物质(软疣小体)数目及分布:

多少不定,散在或簇集部位:

躯干、四肢、肩胛、阴囊、眼睑病程:

6-9个月,可自行消退,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将软疣小体完全挤出或挑除涂以5%碘酊如已发炎,涂0.5%新霉素软膏等,待炎症消退后再用上述方法数目少、体积较大的可用液氮冷冻疗法,预防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勿与患者共用衣物患者避免搔抓,以防扩散,第五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病因病原:

柯萨奇病毒(主要为A15型)埃可病毒传播途径:

呼吸道直接传播消化道间接传播流行病学:

主要侵犯儿童,在暴发流行时也可见于成年人。

多在夏秋季流行,临床表现好发年龄:

5岁以下,以1-2岁最多潜伏期:

3-5天前驱症状:

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皮疹:

在手、足、指(趾)发生米粒至豌豆大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澄清,周围有红晕口腔:

疼痛性小水疱,绕有红晕。

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糜烂或浅溃疡病程:

约1周,极少复发,鉴别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在前腭、软腭、扁桃体、咽及颊部,为淡灰色丘疹或水疱,绕以红晕,破裂后形成浅溃疡。

伴明显发热(38.5-40)单纯疱疹:

在口唇、颊粘膜、上腭,同时齿龈潮红肿胀易出血,唇红及口周也屡发小水疱,局部炎症明显。

涂片检查可见多核气球状细胞及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治疗对症处理饮食:

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口腔护理:

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外涂四环素甘油,必要时可加入适量利多卡因中医中药,预防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隔离期为7-10天至皮疹消退对被污染的衣物、用具进行消毒密切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肌注丙种球蛋白,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皮肤的正常菌层:

常驻菌层:

细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类白喉杆菌暂驻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毒素、酶链球菌(乙型)-各种酶、外毒素正常菌层的分布:

浅表角质层、毛囊漏斗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产生的毒素和酶,溶血毒素、杀血细胞素、皮肤坏死毒素、肠毒素、红疹毒素、青霉素酶、血浆凝固酶;

有些尚可产生DNA酶、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脂酶等。

致病链球菌也可产生各种酶和外毒素,透明质酸酶(又名扩散因子)、链激酶、溶血毒素和红疹毒素等。

球菌性皮肤病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皮肤病,简称脓皮病。

主要有:

脓疱疮、毛囊炎、疖及疖病、痈、丹毒,脓疱疮(impetigo)病因:

致病菌外界环境因素其他皮肤疾患所至皮肤屏障作用破坏,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白色葡萄球菌,外界环境因素温度较高出汗较多皮肤有浸渍现象等,其他皮肤疾病-瘙痒性疾病如痱子、湿疹等,临床分型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深脓疱疮新生儿脓疱疮SSSS,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常为金葡菌感染或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传染性强,多流行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夏秋季高温潮湿气候条件下发病较多。

好发于露出部位如颜面、口周附近及四肢,多继发于湿疹或瘙痒性皮肤病。

-初发红色斑点或粟粒至黄豆大的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有红晕-疱破后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层叠形蜡黄色或灰黄色厚痂。

脓疱可因搔抓而向四周扩延,病程约为1周左右,如不及时治疗可迁延甚久。

重症者可有高热,可伴有淋巴结及淋巴管炎。

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亦可继发急性肾炎。

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儿童,夏季多发,继发于痱子、汗腺炎及虫咬后本病好发于颜面、躯干、四肢,散在性大疱,疱壁薄,如豌豆、蚕豆或更大,周围红晕不明显-大疱内容初尚清,以后变混-脓液常沉积于脓疱下方,呈半月形坠积状-破裂后脓液干燥结痂,痂呈淡黄色,痂脱后即愈。

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有时大疱中央治愈,脓疱边缘向四周扩展,呈环状外观,称为环状脓疱疮。

特殊类型脓疱疮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2组的金葡菌71型2类产生可溶性毒素-表皮松懈毒素-所至婴儿急性表皮颗粒层桥粒坏死的严重皮肤感染.-是一种耐热的外毒素,不能产生抗体,由肾脏排出。

-见于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临床表现始于口腔及眼周发生红斑;

发展甚快,1-2日内延及四肢及躯干。

全身潮红并出现皮肤松弛性水疱或表皮易擦落,尼氏征阳性。

约经1-2周后潮红减轻,渗出结痂后干燥、脱屑,轻者自愈。

重者因发热进食不佳,并发肺炎或败血症而死亡治疗-抗生素、激素、水电解质与营养的补充、局部治疗等。

深脓疱疮(臁疮)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混合感染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年人好发于小腿及臀部,自觉灼痛初炎性水疱或脓疱-渐扩大向深部发展、中心坏死-表面形成黑色痂,如蛎壳状痂-痂脱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

损害数目多少不定。

附近淋巴结肿大,约经2-4周结疤而愈,毛囊炎Folliculitis、疖与疖病Furunculusetfurunculosis、痈Carbuncle、丹毒Erysipelas、蜂窝织炎Cellulitis,毛囊炎Folliculitis,葡萄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毛囊口的化脓性炎症。

疖与疖病Furunculusetfurunculosis,毛囊炎-若炎症继续-侵及毛囊深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所属皮脂腺)-形成疖肿(毛囊疖、汗腺疖)-中心有脓栓、组织坏死。

痈Carbuncle,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皮肤深部感染-表面多个脓栓-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中毒症状。

丹毒Erysipela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急性皮肤炎症-皮内淋巴管网的感染-局限性境界鲜明的红肿斑片-发热、易于复发。

蜂窝织炎Cellulitis,溶血性链球菌-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间隙的化脓性炎症。

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可导致败血症,坏疽等。

诊断可根据流行季节、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典型脓疱等作出诊断,防治全身疗法:

抗生素局部疗法:

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隔离消毒对新生儿脓疱疮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

深脓疱疮可先去处痂皮,再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溃疡愈合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并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各种皮肤损害,第三章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是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菌,其基本结构为-菌丝和孢子。

真菌:

温暖潮湿的环境.灭菌:

在高温100度下大部真菌很快死亡,紫外线与X线对其无效,而多种化学消毒杀菌剂可迅速杀灭真菌。

真菌性皮肤病的分类1浅部真菌病部位-角质层,毛发和甲板。

分类-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以及短发毛癣菌等。

分型-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等。

-花斑癣,叠瓦癣。

还有因由皮肤癣菌或其代谢物引起的过敏皮肤反应称为癣菌疹。

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真皮和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

通常根据菌种命名,如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等。

头癣是毛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黄癣、白癣和黑点癣。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癣的猫,狗等家畜而传染。

养宠物热-此病又有抬头的迹象,特别是在儿童中,黄癣病原菌:

许兰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和石膏粉样黄癣菌。

临床症状:

主要见于儿童毛囊口点状红斑-以毛发为中心碟形黄痂-去痂后见凹陷红色糜烂面扩大融合-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常伴鼠尿臭,毛发无光泽,毛囊萎缩。

实验室检查1.显微镜检查:

病发内可见沿长轴排列的菌丝和孢子,并有大小不等的气泡,黄痂内可见鹿角状菌丝。

2.培养:

可在沙氏培养基生长一至三周后鉴定。

3.Wood灯检查:

黄癣病发在灯下显示为绿色荧光。

白癣病原菌:

小孢子菌-犬小孢子、石膏样小孢子和铁锈色小孢子。

主要见于儿童-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性斑片-无炎性反应。

患发一般距头皮2-4毫米折断,外围白色菌鞘,青春期后可自愈,无疤痕。

验室检查1.显微镜检查:

病发外可见围绕毛发排列整齐的小孢子。

可在沙氏培养基生长一至三周后鉴定。

白癣病发在灯下显示为亮绿色荧光。

黑点癣病原菌:

由堇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

成人及儿童,开始为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性斑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呈现黑点状。

皮损炎症轻或无。

属发内感染,愈后留有秃发,不留瘢痕。

可见圆形孢子呈链状排列,充满发内。

2.Wood灯下检查无荧光,脓癣脓癣是白癣和黑点癣的特殊类型;

多由亲动物或亲土性的真菌引起,由于机体的炎症反应强烈。

初为小丘疹-发展隆起性脓包-渐扩展,边界清晰,质地柔软,表面有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

发根很松。

鉴别诊断1.头皮糠疹多见成年人,鳞屑弥漫,无断发及菌鞘,真菌检查阴性。

2.脂溢性皮炎一般发生于成年人,鳞屑带油腻性,炎症倾向湿润。

头皮外,身体他部常有皮损。

3.银屑病基底红而表面较厚的银白色鳞屑,常累及头皮前缘,境界清楚,头发成束状发。

真菌检查阴性。

4.头皮脓肿头皮脓肿无蜂窝状毛囊脓包,疼痛明显,局部发热,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1.拔发疗法:

适用于小型黄癣,用镊子连根拔发,范围扩大至病损外围1毫米至2毫米。

每周一次,连续3次,同时每日洗头,外搽抗真菌药物。

2.药物疗法:

以灰黄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为主,服药同时外搽抗真菌药物。

3.对于脓癣切忌切开引流。

体癣、股癣体癣是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外的平滑皮肤上的一种皮肤癣菌感染。

股癣是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门周围的皮肤癣菌感染,是一种特殊部位的体癣。

病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絮状毛癣菌。

直接和间接接触患癣家畜;

自身感染常由于足癣而来;

且发病与机体自身抵抗力有关-糖尿病、消耗疾病及长期内用激素者易感染。

临床表现体癣多发生于躯干,初发为粟粒大红色丘疹,水疱,继之为红斑。

由中心逐渐向周围等距扩展,边缘微隆起,中心部位退行成环形,多处损害融合成多环形。

夏重、冬轻或进入静止,留下色素沉着。

亲人性癣菌皮损呈大片形,数目少,而亲动物性者反之,且炎症明显。

2.股癣可单、双侧发生,与体癣损害相似。

特点:

1)部位温度高,发展较快;

2)为鲜红色斑块,皮损上缘常模糊不清,但下缘边界清楚,炎症明显。

3)病久者皮损失去典型表现,常因挠抓致浸润增厚,苔藓样变。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

皮疹特点皮损边缘的鳞屑直接镜检鉴别诊断:

1.环形红斑:

红斑可扩展数十厘米,无磷屑,可自然消退,发病前常有感染为诱因2.玫瑰糠疹:

红斑为椭圆形,与皮纹一致,黄红色鳞屑斑可自限,多对称分布。

真菌检查阴性,3.擦烂红斑:

多见于婴儿和肥胖者,部位多见于股部,与股癣比边缘无丘疱疹。

4.红癣:

多见于股部、腋下,为不规则的大片红斑,镜检无真菌而是微细的棒状杆菌。

5.神经性皮炎:

为慢性炎症,皮肤不红,边界无丘疹,皮肤粗糙,有苔藓样变。

病程长。

防治1.局部治疗复方苯甲酸剂,复方雷锁辛搽剂,3%咪康唑霜.每天两次,连续2-4周,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2周,以免复发。

2.全身用药:

伊曲康唑、联苯苄唑-皮损广泛或单用外用药不佳者,手癣足癣病原菌:

皮肤癣菌侵犯掌、足跖、指间皮肤引起的感染。

-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与絮状表皮癣菌。

足癣发病率高原因:

由于足底皮肤无皮脂腺,抑制霉菌的脂肪酸少;

汗腺丰富,潮湿易使角质浸渍,分解角蛋白,有利于真菌的生长,故足癣的发病率高;

接触感染。

手癣发病率高原因?

临床表现分型:

1.鳞屑水疱型:

部位:

趾间、足跖及侧缘皮损:

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及疱疹,有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瘙痒,疱干后脱屑成邻圈状。

2.浸渍糜烂型:

常见四、五趾间;

角质层发白浸渍,脱落,露出红色糜烂面。

3.角化过度型:

常见于足跟、足跖皮损:

角质弥漫性变厚、粗糙、脱屑,大多干燥很少潮湿,易产生裂隙。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部位和皮损。

鉴别诊断不典型的手足癣易与汗疱疹、癣菌疹、慢性湿疹混淆。

可根据病情的发展和治疗反应进行鉴别,真菌检查可鉴别。

治疗根据外用药原则不同类型分别处理:

1.鳞屑水疱型复方苯甲酸搽剂、复方雷锁辛搽剂、1-3%益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霜等酌情使用。

2.浸渍糜烂型较温和的抗真菌药,如复方苯甲酸搽剂或咪唑类抗真菌霜。

3.角化过度型选用抗真菌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无论何种药物都应耐心坚持治疗1-2个月。

癣菌疹,皮肤癣菌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时,远隔部位发生的多形性皮损,严重程度与感染灶炎症成正比-超敏反应-疱疹型、湿疹样型、丹毒样型。

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为甲癣;

其他真菌所致的甲板感染为甲真菌病。

甲癣病原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

临床表现1.甲下型甲癣:

真菌甲侧或前缘沿甲板向后形成松脆的角蛋白碎屑堆积于甲板下使甲增厚、凹凸不平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而残缺不全。

2.浅表型白色甲癣:

真菌甲面形成白色浑浊斑、常由甲半月附近开始,久者变形。

白色浅表型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银屑病、湿疹、扁平苔癣引起的甲病相鉴别。

这些疾病引起的甲板特点:

很少单独出现;

多伴有其他特殊临床表现;

真菌镜检阳性可确定为甲癣,而阴性也不能排除甲癣的可能,治疗1外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