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075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docx

中原名校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

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许祚禄的长篇小说《青弋江儿女》讲述了长江下游青弋江两岸陶柳两家三代人从抗战迄今几十年的生活图景与风云变幻。

小说采用家族叙事,在日常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八十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它不同于一般知识分子写作的乡土题材小说,它没有单纯地描绘农民的艰辛与困苦,也没有把乡村描绘成一幅单纯的田园牧歌图,而是由乡村知识分子谱曲填词,由农民演唱,反映农民几十年生存奋斗历史的长篇赞歌,是一幅由乡村知识分子观察思考并绘制的农村历史画卷,带有江南水乡特有的荷花馨香与泥土气息。

在《青弋江儿女》中,作者以陶柳两家三代人为描写对象,描绘了青弋江两岸的农民及农民出身的英雄群像。

他们出身低微,祖祖辈辈在江南水乡生存繁衍。

作者给他们取的名字也带有浓厚的水乡气息,男人不是“水”,就是“生”;女人不是“梅”,就是“红”。

命名虽相似,但面貌各异,性格鲜明。

男人既沉稳有力又乘风破浪;女人外表清新可人,内在泼辣爽直。

这些人在青弋江两岸肥沃的圩田里种植稻米、莲藕,摸鱼捉虾,在长江、青弋江中乘风破浪,运黄沙跑运输。

他们养育的儿女不是参军,为国捐躯,就是上大学学科技,支援祖国建设。

“他们就是靠着勤劳的双手,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着刮地皮养活了我们的国家,支撑起了我们国家的建设。

在三代人物中,第二代人是描写的重点,金梅则倾注了作者最多的笔墨。

金梅自幼失去母亲,十五岁时被父亲卖给地主婆陶寡妇作童养媳,但她没有怨天尤人。

她深明大义,有爱国情怀。

抗战时期主动借给游击队一船稻谷,在建国初期主动支持丈夫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她爱憎分明,直爽泼辣。

面对陶根子这样混进革命队伍的流氓小偷,她直指他们的小人之心,并坚决反抗。

但当陶根子为救济灾民偷粮食时,她又宽容大度,原谅他曾经的错误。

金梅是青弋江边成长起来的一位农村女性,又是长江流域一位大写的“母亲”,不论是为女、为妻还是为母,都具有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

尽管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缺乏必要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些地方性格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过渡,但她仍是该作塑造得最成功的农村妇女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

许祚禄以乡村知识分子视角,描绘陶柳两家八十年的家族故事,表现农民朴素中的伟大,谱写了一曲农民赞歌。

当然,在艺术上,《青弋江儿女》也如它的内容一样,质朴无华,没有新颖的叙事手法与结构艺术;描写人物的手法相对单一;一些情节的转折缺乏必要的交代。

但人物语言是一个亮点,尤其是金梅与国红,个性化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展示得栩栩如生。

而且,作品语言鲜明的地域特色,带有江南水乡特点的景物描写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审美性。

(摘编自朱菊香《乡村知识分子视域中的农民赞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弋江儿女》以陶柳两家三代人八十年的家族故事为描写对象,第二代是描写的重点。

B.《青弋江儿女》是乡村知识分子观察思考并绘制的农村历史画卷,优于一般的乡土小说。

C.许祚禄笔下的青弋江儿女出身低微勤劳朴实,踏实肯干奉献自我,体现了朴素中的伟大。

D.许祚禄塑造人物手法相对单一,缺乏必要的心理描写,部分情节转折也缺乏必要的交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特点,并比较了它与一般知识分子的乡土题材小说的区别。

B.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作品所叙写的人物群像,第三段则集中介绍了作品中的最主要的人物。

C.文章例举金梅主动借游击队一船稻谷,支持丈夫奔赴朝鲜战场,意在论证她怀有爱国大义。

D.文章首尾呼应,都认可了许祚禄所创作的农民赞歌的作品价值,同时也都指出其不足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弋江儿女》视野开阔、时间跨度长、人物性格鲜明、地域风情浓厚,具有史诗风格。

B.许祚禄以“水”“生”“梅”“红”等字命名作品中的人物,是为了营造浓厚的水乡气息。

C.金梅是作品的主人公,是塑造最为成功的一位,也是中国底层劳动妇女形象的真实写照。

D.《青弋江儿女》的语言质朴无华,带有鲜明的地域与民间特色,是作品最大的艺术亮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出国游学热虽是最近流行,但在我国游学早已有之。

“游学”二字见《史记·春申君列传》,曰“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

最早的游学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去传播他的治国思想。

古人重视言传身教,而游学是最能实践言传身教思想的。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其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弟子,其弟子最终大多成才,孔子也成为了游学的典范。

新时代下,中国的游学有了些新的变化。

“游学”贯穿了学习、观摩、交流和游览,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

趁着暑假大好时光,老师带着十几个学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去岳麓书院品味书香,去故宫博物馆感悟历史,去井冈山领会红色文化,去科技馆发散思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时代特色的游学体验。

那么,是海外游学值得前往,还是国内游学更有价值呢?

说到底,还应追问教育的本质。

明代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曾言: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他认为应结合孩子的天性进行教育,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

给孩子报游学班之前,不妨问问孩子想怎样度过暑假。

若孩子想游学家里又有经济实力,去也无妨。

如孩子想趁暑假多多玩耍,那任其天性烂漫,又何尝不可?

(选自“人民网”,2018年8月8日)

材料二:

(选自《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游学市场越来越火爆,其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的竞争愈发激烈。

如今孩子们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竞争,还包括个人才艺、视野、文化积累等方面的竞争。

你能考100分,我也考100分,这并不是竞争的终点,而是起点,很多学校在此基础上比较的是——孩子英语熟练吗?

有什么才能?

去过几个国家?

一旦孩子与他人拉开了明显的“文化差距”,他很可能会在优质资源的竞争中落后。

不少游学项目聪明地利用了家长的焦虑心理,把旅游标上了“游学”的标签忽悠家长。

相当一部分的游学产品价格不菲,却名不副实,带着孩子到海外,走马观花地参观下高校博物馆、介绍点名人事迹、跟当地的家庭交流几句英语就完事,并没有提供比旅游更高的附加值。

很多家长花费更高的价钱,孩子也只是“游而不学”。

还需警惕的是,我国个别游学机构,从业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避开监管,不少机构缺乏资质就贸然开展游学项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显然,海外游学初衷虽好,但也须按需而行、量力而行。

家长应结合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孩子感兴趣和孩子需要的,千万不要因为焦虑和恐慌而盲目跟风。

否则,花了冤枉钱还只是小事,时时刻刻陷入“囚徒困境”,将孩子的教育带入“军备竞赛”的焦虑中,反倒可能给孩子造成真正的伤害。

(选自《新京报评论》,2018年8月3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一显示,月收入高于两万的家庭中,有意愿让孩子参与国际游学的家长人数比低于孩子参加过国际游学的家长人数比。

B.图一显示,月收入在八千到两万这个区间的家庭中,热衷让孩子参加国际游学的意愿和实际参与度都相对比较高。

C.通过图二,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游学的利大于弊,不少孩子在视野开阔、思维和生活方式、能力提升等方面皆有收获。

D.通过图二,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游学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多数孩子都认为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方面的收获很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最早的游学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成为游学典范。

B.文中引用王阳明的话来说明教育应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报海外游学班不值得。

C.家长为避免孩子拉开与他人明显的“文化差距”而落后,这也使游学市场日益火爆。

D.游学如果不量力而行,只是因为焦虑和恐慌而盲目跟风,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

6.面对孩子海外游学的问题,家长应努力做好哪些方面?

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意外的帮助

(美)海伦·卡伦

18岁那年,我只身离开纽约,来到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利兹大学研读历史。

我一边努力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一边默默忍受着内心巨大痛苦的煎熬——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我不知道这种痛什么时候是尽头。

一天下午,我来到集市,打算买一束花回去装饰我那简陋的学生公寓。

在花店前,我看到了一位老人,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一袋苹果,摇摇晃晃的,好像就要摔倒。

我赶紧上前扶住他。

“谢谢你,宝贝儿!

”他用那种我从来都听不厌的轻快调子对我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不用担心。

”说完,他微笑地看着我,双眼闪动着老年人少有的明亮的光芒。

“我可以和你一起走吗?

”我说,“免得让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苹果酱。

他哈哈一笑,说道:

“小姑娘,你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对吧?

“是的,我从纽约来。

我和本斯先生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

路上,本斯先生一直依靠他的手杖走路。

回到他的家,我扶他坐下椅子后,我坚持要帮助他准备晚饭。

做好饭后,我问我是否可以再来看他,我想随时来看看他需要什么帮助。

他眨了眨眼,微笑着答道:

“我从来没拒绝过一个好心的姑娘呢!

第二天,我再次来看他。

虽然他从未请求过帮助,但是那根大手杖默默提醒着他的虚弱。

那天晚上,本斯先生问了我的学习,我的未来计划,不过他问得最多的还是我的家庭。

我告诉他,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心中非常悲痛。

听了我的话,他默默地举起手指指着旁边桌子上的两个相框,那是两个不同的女人,但她们长得非常像。

“那是玛丽。

”他指着照片说,“她已经去世6年了。

那是我们的爱丽丝。

她是一个很好的护士。

7年前她因意外事故去世了。

失去她对我的玛丽打击太大了。

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一周去看望本斯先生两次,总是在星期二和星期五,每次见到他,他都是坐在椅子上,而他的手杖则靠在墙上。

本斯先生有一台小黑白电视机,但他显然比较喜欢看他的书和那几本厚厚的相集。

看到我来,他总是显得格外高兴。

当我沏好茶,我们的畅谈就开始了。

我告诉本斯先生,父亲去世两周前,因为和他闹别扭,我一直都没有跟他说话,为此,我觉得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我永远也没有机会请求父亲的原谅了。

大部分时间本斯先生都是让我说,他则做一个耐心的听众。

我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能凭他的人生经验和想象力做出准确的理解。

大约一个月后,我决定在星期天去看望他,没有事先打电话。

靠近他的房子,我看见他正在花园里干活,轻松的弯腰,然后又灵活地站直。

我顿时目瞪口呆。

他突然转身,看到了正在发愣的我。

他招手示意我过去,我没有做声,但我接受他的邀请进了屋。

“哦,亲爱的。

这次让我来替你沏茶吧。

你看起来累坏了。

“怎么回事?

”我开口问道,“我一直以为……”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亲爱的。

你第一次在集市看到我时……哦,那天早上我在花园里干活时被一颗石头绊倒了。

“但是……你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正常走路的?

“啊哈,我想是在我们第一次相遇之后的第二天。

“可是你为什么一直瞒着我呢?

”我问,他肯定不是假装孤苦无助来让我为他沏茶、做饭。

“亲爱的,你第二次来看我的时候,我看到你非常不开心。

于是我就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人的肩膀来依靠。

如果你知道我恢复了健康,你认为你还会来吗?

当时正处于痛苦中的你需要一个倾诉对象与给你安慰的人,并且这个人懂得如何倾听你的诉说。

“可是,那根手杖又是怎么回事?

“呵呵。

那是一根好手杖。

我到荒野的时候就要用到它了。

下个礼拜天,我们就一起去荒野,怎么样?

下个礼拜天,我们真的去了荒野游玩。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和本斯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中,我扶他回家,给他做饭,是因为本斯先生确实需要别人的帮助,而随后的交往中,其实是我从本斯先生那里获得帮助。

B.本斯先生介绍相框后,我“泪流满面”,是为玛丽和爱丽丝过早离世而哀伤,为本斯先生孤老一人生活而同情,为自己没有机会请求父亲原谅而痛哭。

C.本斯先生给我“沏茶”是关心我,也是因他装病对我表示歉意。

他装病的目的是甘心做一个听取我倾诉的观众,让我有理由到他家里,获得他的慰藉。

D.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写我帮助本斯先生,暗写本斯先生帮助我,以我和本斯先生精神上的相互帮助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真情,充满了正能量。

8.小说中的本斯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9.小说多次写到“手杖”,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

绍兴八年,进士第。

父母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

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

除监察御史。

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

“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

”内侍曾觌、龙大渊皆用事,故茂良及之。

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谥靖恭,茂良谏曰:

“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

今施于珂为可惜。

”竟寝其谥。

尝论大渊、觌奸回,曰:

“二人害政,甚珂百倍。

”上谕以“皆潜邸旧,非他近习比,且俱有文学,敢谏争,未尝预外事”。

翌日,再疏,不报。

自以不为群小所容,请祠,不允。

上后知二人之奸,既逐于外,起茂良广东提刑,就知信州。

即番山之址建学,又置番禺南海县学。

城东旧有广惠庵,中原衣冠没于南者葬之,岁久废,茂良访故地,更建海会浮图。

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

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

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

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

召对,除礼部侍郎。

上亟用茂良,手诏问国朝典故有自从官径除执政例,明日即拜参知政事。

淮南旱,茂良奏取米十四万,委漕帅振济。

茂良以为:

“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上命茂良以首参行相事,茂良慨然叹曰:

“此当以身任怨,不敢爱身以弊天下。

”淳熙四年正月,召史浩于四明,茂良亦觉眷衰,因疾力求去。

上曰:

“朕以经筵召史浩,卿不须疑。

”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注]擗踊:

擗,用手拍胸。

踊,以脚顿地。

形容极度悲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B.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C.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D.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科举中举人经殿试后及第者,分为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分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B.“衣冠”本指衣服和帽子,因中国古代“士”以上的人可戴冠,故指“士”以上的服饰,后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C.“侍郎”是官名,本为宫廷近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六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六部长官正职为尚书。

D.“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制度化,成为与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教育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良孝敬父母,为官勤于政事。

父母去世,他悲痛欲绝,令人感动;在信州任职,他在南海等地建学校,还改建废弃的广惠庵为海会浮图。

 

B.茂良为人正直,敢于指斥奸邪。

他反对内侍李珂谥“靖恭”,认为此谥应给赵鼎、韩世忠;多次上疏,直言龙大渊、曾觌是奸臣,但未被采纳。

C.茂良心系百姓,治政多行善举。

江西疫病流行,他命医救治,保全数百万人;淮南发生旱灾,他奏请朝廷发米救济,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D.茂良以身任怨,颇受皇上赏识。

他被皇上直接由从官升为参知政事,后又以首席参政代行宰相职务;皇上信任他,让他无须因起用史浩生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皆潜邸旧,非他近习比,且俱有文学,敢谏争,未尝预外事。

(5分)

(2)以一路荒政付之。

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

格是:

已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15.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曹操《观沧海》中,用“   ,    ”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神奇壮观。

(2)韩愈《师说》中紧紧围绕“传道”两字,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唯一标准应该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神奇效果,“   ”一句则从侧面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神奇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科院物理所在成立90周年所庆和公众科学日之际,特意策划了井盖涂鸦活动。

物理所的专家从上千个物理学知识点中    了物理公式让学生画在井盖上,“最有学问的井盖”也由此产生了。

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了大众认知范围的,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   的神秘意味。

其实,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应当形成基本的共识。

毕竟,科普知识不但是文明的需要,很多时候也是学习和应用的需要。

而在此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如果说用“学问”而闻名,多如牛毛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

2014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数十个窨井盖上都被画上了鲜艳耀眼的图画,   的瓢虫、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

这只是“井盖涂鸦”的一个缩影,很多大学、小区的井盖,都曾进行过艺术化改造,成为一道道让人   的风景。

“学问井盖”“艺术井盖”,虽然卖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体现了设计性与创意性。

“最有学问的井盖”背后有创意大学问,城市街头需要更多“创意金手指”。

街头创新多了,城市也就会因此不同。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在此前,如果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以“学问”而闻名,更多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

B.如果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以“学问”而闻名,而在此前,更多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

C.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如果说以“学问”而闻名,而在此前,多如牛毛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

D.如果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以“学问”而闻名,而在此前,多如牛毛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井盖的固有印象

B.对井盖的固有印象被人们极大地改变了

C.人们极大地改变了对井盖的固有印象

D.人们对井盖的固有印象被极大地改变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里挑一处高临深 张牙舞爪乐而忘返

B.精挑细选处高临深 握拳透爪流连忘返

C.百里挑一高高在上 握拳透爪乐而忘返

D.精挑细选高高在上 张牙舞爪流连忘返

20.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5分)

我是上海市高级中学2019届理科实验班的李明,和其他同胞一样,我也要求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我保证,假如我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一定会本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上海交大的骄傲。

21.下面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化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最近,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民法院向辖区内的衡水第一中学等7所学校发出司法建议书。

建议书载明:

各学校的招生简章需载明报名学生家长必须没有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记录;凡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者,其子女一律不得录取;对已招录学生,有上述情形者,一经发现,应责令退学。

这是继“老赖”专属彩铃、电影院公示“老赖”等组合拳后,国家发出的又一个大招。

人们一方面拥护“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社会建设,一方面对“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的连带性存在怀疑和争论。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第四次质量考评

高三语文全解全析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优于一般的乡土小说”错,原文第一段只是介绍了《青弋江儿女》与一般知识分子写作的乡土题材小说的不同,不能简单得出孰优孰劣。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同时也都指出其不足之处”错,文章开头并没有提及作品的不足之处。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强加因果,由原文第二段可知,作者给他们取名“带有浓厚的水乡气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了营造浓厚的水乡气息”。

C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应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而不是“中国底层劳动妇女形象的真实写照”。

D项,过于绝对,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人物语言确实是一个亮点,但不一定是“作品最大的艺术亮点”。

4.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图二并没有对国际游学的弊的描述。

5.B【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原文是报游学班之前要问下孩子,而没有说值不值得。

6.家长应尊重孩子,选择孩子感兴趣和孩子需要的游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