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187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docx

山东省济宁市付村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

2014年济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

(总分:

50分,时间:

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右图为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会徽,它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突显了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2.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B.《九成宫碑》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3.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大唐西域记》B.《徐霞客游记》C.《东游记》D.《西游记》

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分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5.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金灭辽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灭西夏

6.“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把世界连成一体开始于()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开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英国工业革命

7.下列言论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C.“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D.“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

8.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林则徐说:

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9.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

“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这里“日寇的新进攻”是指()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一二八事变

10.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下边两幅图(图一、图二)真实再现了深圳今昔面貌。

请你结合这两幅图片和深圳的发展历程,判断下列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今日的深圳已由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B.深圳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很好

C.深圳的巨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D.深圳的巨变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11.1921年,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果断地在全国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一五计划D.农业集体化

12.右图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的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

请你判断他属于哪一

人种()

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D.棕色人种

13.毛泽东在评价某项条约时说,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在实质上保证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这个条约是

A.《九国公约》B.《慕尼黑协定》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

14.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慕尼黑阴谋D.古巴导弹危机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即帮助了处于困境中的欧洲,又刺激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项措施是

A.罗斯福新政的推行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6.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遗留了许多问题,造成印、巴间的严重对立。

炮制印巴分治方案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17.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图标是()

ABCD

18.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出现的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A.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的考察

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1943年蒋介石乘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2010年全市中考阅卷将全部采用网上阅卷

19.某校九年级同学计划举行一次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先观知识。

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次展览要求的是

①中国戊戌变法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0.有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

卒于1926年,他这一生能够见证到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战争④八一南昌起义⑤中国共产党诞生⑥辛亥革命⑦洋务运动

A.②⑦③⑥⑤B.②③⑦⑥⑤

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综合题

21.(15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断探索,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一85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培育了带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

一摘自人民网

【红色丰碑】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

(1分)

【英明决策】

材料二“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健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什么样的正确道路?

(1分)“南方谈话”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分)

材料三“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邓小平

(3)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创造性构想?

为什么说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分)

 

建设篇

(4)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做了哪些努力?

(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可得2分)

 

会议篇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先后召开会议八百多次。

其中,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组织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3分)

 

贡献篇

(6)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奋斗,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哪些贡献?

(4分)

 

2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

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

周恩来诚挚地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也动情地说:

“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4分)

(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1分)

 

(2)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

(1分)

 

(3)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分)

 

23.(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l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岳麓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l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请回答:

(1)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谁?

(1分)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美国总统是谁?

(1分)

 

(2)据两则材料判断,哪个国家的奴隶在获得人身自由后生存依然艰难?

试引用材料说明。

(1分)

 

(3)俄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而美国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通过两次战争。

有人说,改革比战争好;有人说,战争比改革好;还有人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战争并无好坏之分。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试结合相关史实简述理由。

(答1点理由即可)(1分)

 

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分)

24.材料一:

国共两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合作与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材料二

材料三

项目

时间

台湾回大陆探亲访友旅游经商人数(万或次)

两岸贸易额(亿美元)

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数(个)

台商在大陆实际投资(亿美元)

台商投资大陆企业数(万家)

80年代

40

90年代

100

38000

183

2001年

累计2400

2300

累计5

2001年

大陆赴台60

材料四

惠风和畅的2009年5月26日,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这是建国后国共两党领导人的第三次会谈。

四年前,胡锦涛总书记与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会谈,“相逢一笑泯恩仇”,揭开了两党关系新的一页。

今天,胡锦涛总书记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喻示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阅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1分)

 

(2)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分)

 

(3)请用近代史实说明“和则百姓福,战则百姓苦。

”(和与战至少各两例)(3分)

 

(4)海峡两岸同一脉,合作交流共受益。

请你结合史实展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

(2分)

 

2014年济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选择题1-5BAACC6-10BBBCB11-15BBACD16-20BCBAA

21.

(1)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分)

(2)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3)一国两制;(1分)祖国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祖国统一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水平、综合国力有显著提高。

(答出2点即可得2分,共3分)

(4)完成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实施“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施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宪法等。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

(5)中共“一大”:

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分)

(6)学生可以回答:

①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实行改革开放,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回答具体成就也可。

答出4点即可得4分)

 

22.

(1)主要原因:

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长期实行敌视政策。

(1分)文件:

《中美联合公报》。

(1分)

(2)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等。

(1分,两例即可)(3)认识:

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情;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等。

(1分,答出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23.(4分)

(1)亚历山大二世。

(1分)林肯。

(1分)

(2)俄国。

农民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1分)(3)评分说明:

①仅同意其中一个观点,但没回答理由,不给分;②同意其中任一观点,只要回答的理由充分或较充分,给1分;③回答的理由要结合俄、美相关史实。

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分)

24

(1).一国两制;(表达准确,1分)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准确,1分)(3).和:

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符合题意的内容即可,2分)战:

五次围剿、三大战役等战争(政变和斗争的符合题意的事例也可,1分)(4).符合题意(有利于“合作交流共受益”的内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