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254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docx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讲述概况,了解经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诗经》中的爱情经典篇目和基本常识

技能目标:

学会分析《诗经》的内容和经典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

体会《诗经》唯美的情感

一、导入

爱情是全人类生活中共同的永恒的主题,就时间而言,不分古今;就空间而言,不分南北。

所以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诗人词人们歌颂和赞美的主要对象。

爱情以其纯洁和神圣让诗人词人着迷,让世俗之人为之痴狂乃至献身,所以描述爱情的诗歌词作品往往是最能感动人又最能反映出崇高美好的人性的。

二、阐述爱情于文学的关系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有了爱情,按一般的提法,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

这就是说,爱情意识是与人俱来的,它既源于人的生命本能,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它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事实上,它是人类精神活动中一种最强烈最深沉的冲动,是人的心理生活的最精细最脆弱的产品。

它既给人们带来明朗的欢乐,又给他们造成深刻的痛苦。

至今人类仍然在不断地探索爱情的奥秘,科学家从生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乃至于美学等方面对爱情进行研究。

艺术家则在艺术创作中不厌其烦地去表现爱情的种种欢乐和痛苦。

究其原因,正如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

感情是艺术的生命。

因此,爱情成为一切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便是必然的了。

古往今来,美好的“爱”和“情”从来就不是虚幻的,对每一个社会人而言,都是真实的刻骨铭心的存在。

从总体上说,人情、事情、物情,构成了世情,而每个人都处在这世情这张网中,所以“情”并不虚幻,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真正的内容,也是人之为人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

罗素说: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生苦难通彻肺腑的怜悯,是三种单纯而又极其强烈的激情。

这里的单纯,指的是自然而然,发乎情就不需要止乎礼仪,不关乎礼法和道德。

这里的激情,指的是让当事人双方心灵产生的那份的闪电般的悸动,用我们的成语说就是:

一见钟情或者一见倾心。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呢?

异性的吸引以及彼此在生理上的欲望和追求,这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情欲。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

情欲是爱情产生的生理基础,但它并不等同于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把性的欲求、繁衍后代本能的巨大力量以及低级感情的疯狂审美化的产物,也就是说,是对异性生理的追求使人在自己的感情对象中看到了美,人对这种美的审视驾驭着自己内心的原始冲动,它使得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的魅力是如此之大,以致使他忘却了那份原始的冲动。

这种从物质的欲念到精神的享受的升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表现这样的感情和感受的作品也才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爱情诗词。

所以这里首先应该区分的是,爱情类诗词首先不是描写情欲的色情作品,其次也不是描写朝三暮四、水性杨花的艳情作品,更不是古代专门描写女性容貌、服饰、姿态的宫体诗词,而是超越这三者之上的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诗词作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的艺术创作,我认为诗词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一方面,爱情追求艺术,追求感受的戏剧性和灵与肉的交融;而另一方面,艺术本身自古至今一直在反映爱情,凝聚着爱的生命力和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着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

换句话说,真正的艺术作品表现的不是两性的单纯的性关系(单纯探讨和描述两性关系是科学著作的任务)而是两性关系的审美化:

男人在女人身上看到了外在的美丽和内在的美德,女人在男人身上寻到了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他们之间彼此互补,彼此欣赏并快乐着对方的快乐,痛苦着对方的痛苦,分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把人的生物繁衍本能同最纯洁的精神冲动结合起来,使爱情变得高尚崇高和神圣,因而它也才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三、概述《诗经》中的经典爱情

纵观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歌史,我们大致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所取得的成就也参差不齐。

在宋代以前,出现过比较集中的三次创作高潮,即:

先秦的《诗经》《楚辞》时期,这一时期的爱情,以《诗经》中的《郑风》和《卫风》最为突出,其特点是清纯和大胆,直率和坦诚;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爱情以“钟情”为特征,即那个时期的士人们宣称的: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也构成了“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中晚唐及五代时期,这是从唐诗到宋词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爱情以深情绵邈,委婉细腻为特征;从五代开始,诗词分工,到了宋代,“词为艳科”的大局已定,就爱情词的创作而言,那更多的已经不是写爱情,而是写艳情了。

到了元明清时代,出现了新型的、更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文学样式——戏曲和小说,它们崛起并且逐渐繁盛,传统的诗词体裁则相形见小。

爱情在戏曲小说中大放异彩,而在诗歌当中,除了元代散曲以它浅俗露骨的语言放肆地表现市俗化的爱情心理因而别有一番风味以外,元明清正统的的诗词中对爱情的描写则始终未脱前人,未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面目,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明代冯梦龙收集的江南民歌《山歌》和《桂枝儿》,用通俗文学的方式在表情方面比较突出,所以被后人称之为“明代一绝”。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国风》中的第一篇就是爱情诗,这充分说明古人重视爱情的程度。

《国风》中的爱情诗篇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十分广泛,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已十分娴熟。

这些对后代诗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内容看,诸如游子思妇相思,青年男女热恋,婚姻破裂,妇女被弃等,都有真实精彩的描写,活跃在诗中的男女各色人物的形象也极为鲜活而生动。

《关雎》可以说是《诗经》爱情诗歌的代表。

四、介绍《诗经》里经典的篇章

爱情诗歌的价值不但表现在文学上,而且表现在美学上。

浅层次的先看下面的作品: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

这首诗在《诗经》当中并不引人注目,它只是以朴素的语言表现出一位已到婚配年龄(“迨其吉兮”)而尚无配偶的女子对配偶(确切地说是“异性”)的那种强烈的“饥渴”感。

在暮春时节,梅子黄熟,纷纷坠落。

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本诗描写未嫁的女子感叹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

诗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变换,层层递进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感情。

这里显然只表现了对异性的“本能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实实在在的,也是真诚的;但它缺少一种“美”,一种精神的美,也就是说,它并没有表现出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表现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作品,其实就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唯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这”,开头的这四句诗的意义就非同凡响,它第一次在我国诗歌中描写了“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从比翼双飞的乌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人间的男女婚配,这显然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天性——因此它只是生理性的联想,在这里还无爱情可言。

但“窈窕淑女”这一句不仅是对女性体态风度的赞叹和爱慕,还是对女子内在美德的赞美,更是男子对女子从外在到内在“审美”的结果。

原始的情欲的冲动升华为物质精神合一的爱情活动。

这首诗讴歌了爱情的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之具有了审美价值。

《关睢》相当艺术又极为简单地概括了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精神活动:

爱情活动的本质内容及其更高层次的精神的美,它也因此而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

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第一篇的第一章,那短短四句话却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了。

其实,《诗经》的第一首诗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教导后人如何认识和体会真正的美好爱情的。

 

第二课时了解《诗经》,掌握常识

知识目标:

大致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能力目标:

基本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传统手法

情感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的情感抒发

一、《诗经》的总体介绍

1.《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诗经》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诗同乐不能分。

2.《诗经》:

又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称为笙诗。

《诗经》(英文TheBookofSongs)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

3.来源

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主要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1.王官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孔丛子·巡狩篇》载:

“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

“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2.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

《国语·周语》载: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3.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理出了《诗经》。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清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

《论语·子罕》孔子曾说: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可见也许孔子只是为《诗》正过乐而已。

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二、内容介绍

1.体裁

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

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三种《诗经》的抄本(唐)(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

固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其实周代贵族也是参与劳作的,所以学界一般认为《雅》大部分为贵族作品。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2.详细介绍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可推断出诗产生于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朱熹《诗集传》曰: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

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

辞气不同,音节亦异。

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毛诗序》中说: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第三课时接触爱情。

品味经典

知识目标:

了解《诗经》不同内容的爱情诗歌故事

能力目标:

理解并且学会翻译诗歌

情感目标:

体会不同内容诗歌的爱情

前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

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爱情诗大多在“风”这一部分里面。

其中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

这些诗作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

这些情诗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春心萌动盼郎来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jì)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

春天即将过去,梅子渐渐黄熟。

此情此景,怎不让姑娘着急?

她说:

梅子纷纷落地,树上还七成,追求我的小伙,赶快抓紧这大好时光。

树上的梅子只有三成了,小伙子,今天就是好机会!

梅子已经全部落下,要赶快用筐装起来,追求我的小伙儿,还不快快说出来!

红颜易逝,青春易老,唐代的杜秋娘有: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之句,而在千年前,这位望梅兴叹的女孩就已唱出了怀春女孩儿焦急的心情

二、苦苦相思欲断肠

彼采葛(gé)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风•子衿》

第一首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心情十分强烈。

而第二首诗中的女子也在焦急地等待,她不明白心上人为什么没有音信?

她一趟一趟地爬上城楼眺望爱人的踪影,她独自徘徊在城楼上苦苦等待——这种分别的日子,虽然才离开了一天,好比已经隔了漫长的三个月!

《卫风•伯兮》中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说自从丈夫踏上征途,头发便乱得如同飘摇的蓬草,不是没有洗发膏,是没有心情打扮自己,打扮出来让谁看嘛!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哪里能找到忘忧草,把它栽在北堂,我一心只把郎君想,让我心痛又悲伤!

三、阳春三月乐无涯

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

女曰:

“观乎?

”士曰:

“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xū)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济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

“观乎?

”士曰:

“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郑风•溱洧》

溱河、洧河的冰已经融化了,在和煦的春风中,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河水碧波荡漾,缓缓流向远方。

这正是姑娘小伙结伴春游的好时光。

你看,小伙与姑娘,手执兰草结伴而行。

姑娘问:

“去看看吗?

”小伙不知是不解风情,还是故意逗着姑娘,他木呆呆地回答:

“已经去过了。

”姑娘当然不依,说:

“再去看看嘛!

你看河堤那边,又宽阔又热闹,真的很好玩。

”小伙与姑娘就这样互相调笑着,并赠送对方美丽的芍药花。

子惠思我,褰(qiān)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蹇裳》

两情相悦,当然要平等以待,面对骄傲的家伙,女孩一点都也不自卑,她这样说:

如果你心里有我,我便为你撩起衣裙,趟过溱河。

若你对我没有情意,难道我就没有其他的人?

小伙子哟,你未免也太轻狂了!

从此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的男女对待爱情的平等程度是十分高的。

四、幽会激情趣事多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yú)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中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

冒失的男朋友来了,他竟然翻过院墙,还踩坏了院内的小树,胆小的女孩儿怕得要命,于是惊慌地轻声呼唤:

“情郎哎,不要翻过我们的院墙,不要弄折了我家的杞树。

我不是珍惜那些树儿,我担心我的父母批评。

我不是不想念你啊,可要是弄得爹妈责备,哥哥唠叨,邻居们议论纷纷,也让人害怕啊。

毕竟人言可畏啊!

五、海誓山盟求永好

千百年来,纯洁而永恒的爱情总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诗经》中,表达这种愿望的篇什也很多,其要求也非常强烈。

他们或互赠信物,或指天为誓,表达真切的爱情。

击鼓其镗(tāng),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yuán)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邶风•击鼓》:

其中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句子,它虽然不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要到“直到黄河彻底枯,才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但是,我们从这些质朴的句子中,看到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

这个承诺,已经超脱贫富,已经淡然生死。

《鄘风•柏舟》中那女子“之死矢靡它”忠贞不二的铮铮誓言,更是让今天的男男女女们心动不已,因为她的爱情没有人理解与支持,她只能痛苦地发出抗议: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六、恩恩爱爱似海深

女曰鸡鸣,士日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兔与雁。

弋(yì)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经·郑风》

【译文】

妻说公鸡打鸣了,大说天色还没亮。

你快起床看天色,启明星星光明亮。

水鸟快要飞出来,去射野鸭和大雁。

射中野鸭和大雁,同你一起做美餐。

共享佳肴饮美酒,与你恩爱到白头。

弹琴鼓瑟相唱和,生活宁静又美好。

我知你性本勤勉,把我佩饰送给你。

我知你心善体贴,把我佩饰赠给你。

我知你对我恩爱,送我佩饰报答你。

【译文】

妻说公鸡打鸣了,大说天色还没亮。

你快起床看天色,启明星星光明亮。

水鸟快要飞出来,去射野鸭和大雁。

射中野鸭和大雁,同你一起做美餐。

共享佳肴饮美酒,与你恩爱到白头。

弹琴鼓瑟相唱和,生活宁静又美好。

我知你性本勤勉,把我佩饰送给你。

我知你心善体贴,把我佩饰赠给你。

我知你对我恩爱,送我佩饰报答你。

七、夫妻情义中断绝

《诗经·卫风·氓》(另有专题)

八、头白鸳鸯失伴飞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绿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bǐ)无訧(yóu)兮。

絺(chī)兮绤(xì)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色衣啊绿色衣,绿色外衣黄色里。

愁肠百转心千结,何时忧愁才能止.

绿色衣啊绿色衣,绿色上衣黄下衣。

愁肠百转心千结,何时忧愁才能忘

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

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是我无过失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

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九、其他爱情诗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她约我到城边的角落里。

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让人越看越喜爱。

牧场归来送我荑草,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第四课时详解《卫·氓》,透悟爱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在诗中的表现,体会其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在诗中的表现,体会其艺术效果。

一、导入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

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二、详解《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