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288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填空题.docx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填空题

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能力练(20分钟)

1.(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第一次联考)氨催化分解既可防治氨气污染,又能得到氢能源。

(1)已知:

①反应Ⅰ:

4NH3(g)+3O2(g)2N2(g)+6H2O(g)

ΔH1=-1266.6kJ·mol-1

②H2的燃烧热ΔH2=-285.8kJ·mol-1

③水汽化时ΔH3=+44.0kJ·mol-1

反应Ⅰ热力学趋势很大(平衡常数很大)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Co-Al催化剂体系中,压强p0下氨气以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得到不同催化剂下氨气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活化能最小的催化剂为________,温度高时NH3的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增大气体流速,则b点对应的点可能为________(填“a”、“c”、“d”、“e”或“f”)点。

[解析] 

(1)反应Ⅰ是放热量很大的反应,产物的能量较低,故热力学趋势很大。

根据已知②和③可以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l) ΔH2=-285.8kJ·mol-1(反应Ⅱ)和H2O(l)===H2O(g) ΔH3=+44.0kJ·mol-1(反应Ⅲ),根据盖斯定律,由

×(反应Ⅰ-反应Ⅱ×6-反应Ⅲ×6)得NH3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NH3(g)N2(g)+3H2(g) ΔH=+92.1kJ·mol-1。

(2)从图1可看出,压强为p0、温度相同时,在催化剂90CoAl的作用下,NH3的转化率最高,故该催化剂的活化能最小。

相同条件下,增大气体流速,NH3的转化率降低,此时b点对应的转化率可能降至e点。

[答案] 

(1)该反应为放热量很大的反应 2NH3(g)N2(g)+3H2(g) ΔH=+92.1kJ·mol-1

(2)90CoAl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 e

2.(2019·安徽安庆联考)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已知反应CO(g)+2H2(g)CH3OH(g) ΔH=-99kJ·mol-1中的相关化学键键能如下:

则x=________。

(2)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合成甲醇,发生主要反应如下:

Ⅰ:

CO(g)+2H2(g)

CH3OH(g) ΔH1

Ⅱ:

CO2(g)+H2(g)

CO(g)+H2O(g) ΔH2

Ⅲ:

CO2(g)+3H2(g)

CH3OH(g)+H2O(g) ΔH3

上述反应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它们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则ΔH1________(填“>”“<”或“=”)ΔH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反应物=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ΔH=(2×436+x-343-413×3-465)kJ·mol-1=-99kJ·mol-1,计算得出x=1076。

(2)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K2增大,说明升温平衡右移,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ΔH2>0,根据盖斯定律又得ΔH3=ΔH1+ΔH2,所以ΔH1<ΔH3。

[答案] 

(1)1076 

(2)< 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K2增大,说明升温平衡右移,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ΔH2>0,根据盖斯定律又得ΔH3=ΔH1+ΔH2,所以ΔH1<ΔH3

3.(2019·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其性质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制备该物质的反应方程式为Na2SO3+SO2===Na2S2O5,某研究小组利用该反应在实验室制备焦亚硫酸钠并探究其有关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如图装置制取Na2S2O5,装置Ⅲ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

①装置Ⅰ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滴加浓硫酸前需要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装置Ⅲ中分离出Na2S2O5晶体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装置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

(2)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装置Ⅰ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因焦亚硫酸钠具有强还原性,为防止制得的产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滴加浓硫酸前需要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②装置Ⅲ中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焦亚硫酸钠晶体,故分离出Na2S2O5晶体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过滤;装置Ⅳ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故应盛装NaOH溶液。

(2)若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则应该生成Na2SO4,可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SO

,即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

[答案] 

(1)①分液漏斗 防止制得的产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②过滤 处理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NaOH溶液

(2)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拔高练(25分钟)

1.(2019·重庆七校联考)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SO2、NOx,为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一:

烟气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

O3氧化烟气中SO2、NO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g)+O3(g)===NO2(g)+O2(g) ΔH1

NO(g)+

O2(g)===NO2(g) ΔH2

SO2(g)+O3(g)SO3(g)+O2(g) ΔH3

(1)反应3NO(g)+O3(g)===3NO2(g)的ΔH=________。

(2)室温下,进入反应器的NO、SO2的物质的量恒定,改变通入O3的物质的量,反应一段时间后体系中n(NO)、n(NO2)和n(SO2)随反应前n(O3)∶n(NO)的变化如图所示。

说明预处理过程中NO2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中SO2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题述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得到3NO(g)+O3(g)===3NO2(g) ΔH=ΔH1+2ΔH2。

(2)预处理过程中NO2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原因是:

当n(O3)∶n(NO)<1时,臭氧将NO氧化为NO2,NO减少,NO2增多;当n(O3)∶n(NO)>1时,臭氧过量,将NO2氧化成更高价态的氮氧化物。

在反应中SO2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发生变化,说明增加n(O3),O3氧化SO2的反应几乎不受影响,即浓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较小,可能是因为SO2与O3的反应速率慢。

[答案] 

(1)ΔH1+2ΔH2

(2)当n(O3)∶n(NO)<1时,臭氧将NO氧化为NO2,NO减少,NO2增加;当n(O3)∶n(NO)>1时,臭氧过量,将NO2氧化成更高价态的氮氧化物 SO2与O3的反应速率慢

2.(2019·福州质检)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新兴化工原料,具有甲基化反应性能。

Ⅰ.二甲醚的生产

二甲醚的生产原理之一是利用甲醇脱水成二甲醚,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 2CH3OH(g)CH3OCH3(g)+H2O(g) ΔH1

(1)已知:

甲醇、二甲醚的气态标准燃烧热分别为761.5kJ·mol-1、1455.2kJ·mol-1,且H2O(g)===H2O(l) ΔH=-44.0kJ·mol-1。

反应ⅰ的ΔH1=________kJ·mol-1。

(2)反应ⅰ中甲醇转化率、二甲醚选择性与不同催化剂的关系如表所示,生产时选择的最佳催化剂是________。

(3)选定催化剂后,测得平衡时反应ⅰ的甲醇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经研究产物的典型色谱图发现该过程主要存在的副反应为:

反应ⅱ 2CH3OH(g)C2H4(g)+2H2O(g) ΔH2=-29.1kJ·mol-1。

工业上生产二甲醚的温度通常在270~300℃,高于330℃,甲醇转化率下降,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甲醇、二甲醚的气态标准燃烧热,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①2CH3OH(g)+3O2(g)===2CO2(g)+4H2O(l) ΔH=-1523.0kJ·mol-1,②CH3OCH3(g)+3O2(g)===2CO2(g)+3H2O(l) ΔH=-1455.2kJ·mol-1,已知③H2O(g)===H2O(l) ΔH=-44.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等于①-②-③,故ΔH1=-23.8kJ·mol-1。

(2)GiSNL-108作催化剂时,甲醇转化率最高,二甲醚选择性较高,故其是最佳催化剂。

(3)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得温度高于330℃时甲醇转化率下降;从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分析,温度一直升高,会导致催化剂失去活性,对二甲醚的选择性下降,从而使得温度高于330℃时甲醇转化率下降。

[答案] 

(1)-23.8 

(2)GiSNL-108

(3)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甲醇转化率下降 温度升高,催化剂失去活性,对二甲醚的选择性下降,甲醇转化率下降(或温度升高,催化剂失活,副反应增多)

3.(2019·保定调研)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下:

(1)甲同学重新用实验Ⅱ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Ⅰ相同,此步实验证明:

____________,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实验Ⅱ中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如下:

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

它与氨水反应生成的Cu(NH3)

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蓝色的Cu(NH3)

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2NH3·H2O===Cu(NH3)

+Cl-+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参考如下实验方案填写表格:

③写出实验Ⅱ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红色沉淀是Cu2O。

完成合理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比较实验Ⅰ和实验Ⅱ可知,两个实验制取Cu(OH)2悬浊液所用铜盐不同,故产生不同实验现象可能是受阴离子的影响。

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mL蒸馏水,排除了阴离子的干扰,再持续通入SO2,现象与实验Ⅰ相同,证明实验Ⅱ与实验Ⅰ的现象差异与Cl-有关(或与SO

无关)。

在叙述检验物质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时,切勿缺少取样步骤,Cu(OH)2固体表面有氯离子等杂质,可以通过检验滤液中是否有氯离子判断洗涤是否干净,具体操作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

(2)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Cu(NH3)

易被氧化,所以存在的离子反应还有4Cu(NH3)

+8NH3·H2O+O2===4Cu(NH3)

+4OH-+6H2O。

②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根据这个性质可以证明该白色沉淀是否为CuCl,所以实验加入的试剂及现象为

③实验Ⅱ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H)2+2Cl-+SO2===2CuCl↓+SO

+2H2O。

(3)根据实验Ⅰ中的现象可知,红色物质若为氧化亚铜,则氧化亚铜能与二氧化硫继续反应得到绿色溶液,故可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加5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且溶液呈绿色,与实验Ⅰ现象相同,故证明实验Ⅰ中红色沉淀为氧化亚铜。

[答案] 

(1)实验Ⅱ与实验Ⅰ的现象差异与Cl-有关(或与SO

无关)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

(2)①4Cu(NH3)

+8NH3·H2O+O2===4Cu(NH3)

+4OH-+6H2O ②浓盐酸 白色沉淀溶解 出现白色沉淀 ③2Cu(OH)2+2Cl-+SO2===2CuCl↓+SO

+2H2O

(3)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加5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且溶液呈绿色(或现象与实验Ⅰ相同),则说明红色沉淀是Cu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