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535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docx

西屋DCS系统运行维护

DCS系统运行、试验、维护规程

西屋DCS系统运行、试验、维护规程

1.范围

本规程制定了***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4×300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管理维护及检修的基本要求。

2.引用标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1.2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DL/T774-2001)

(Guide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distributedcontrolsysteminfossilfuelpowerplant)

1.3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94)

1.4WDPF系统硬件供货参考资料等。

3.***公司DCS系统结构、功能简介

3.1概述

***公司4×300MW机组DCS系统采用美国西屋公司的WDPFⅡ型分散控制系统。

每套系统硬件包括2条数据高速公路,19台DPU柜,5台操作员站,1台工程师站,1台历史/记录/性能计算站,1台彩色拷贝机(打印事故分析数据用),1台值班报表打印机,1台磁带机(配工程师站系统维护用)。

整个系统设计热力系统过程信号I/O总点数4250个。

3.2DCS系统硬件结构

如图1所示。

 

图1

3.3硬件配置及功能

3.3.1DPU共19台,3.3.2冗余配置;

编号:

主站1—19,备站51—69;

主站和副站互为伙伴站,当任一站故障时,自动实现无扰切换,由其伙伴站执行控制功能;

功能设计:

#1—#5DPU柜为DAS功能柜;#6—#10DPU柜为SCS功能柜;#11—#15DPU柜为CCS功能柜;#16—#19DPU柜为FSSS功能柜;

测量信号经DPU(过程处理计算机)进行电量处理后,通过DHW(数据高速公路)广播至MMI(人机接口,即7台WEStation工作站)。

WEStation工作站对信号进行信息处理,供运行人员监控热力参数;

3.3.2数据高速公路(DHW)

实现DCS系统的通讯功能,有两条,冗余配置;

3.3.3WEStation工作站

200为工程师站,实现系统软件组态功能;

210—214为操作员站,为操作员提供监视、操作的界面;

160为历史存储记录计算站,实现测量信号的分类存储(如报警历史、主历史、长期历史、SOE历史、操作员事件历史等)和打印,以及热力系统性能计算等功能。

4DCS系统运行外部条件

4.1DCS系统的运行环境指标及要求

4.1.1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空气质量|

a)控制室及电子设备室空气中微粒浓度应达到DL/T774-2001规定的二级标准。

空气微粒标准μg/m

微粒尺寸

浓度

>1mm

<5000

100μm-1000μm

<3000

1μm-100μm

<200

<1μm

<200

b)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内机柜滤网应定期清洗和更换,清洗周期随机组小修。

c)机柜内电缆孔洞应封堵严密,防止粉尘或小动物进入电子间,给设备造成破坏。

d)空气流通不仅要考虑补充新鲜空气,而且要维持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处于微正压(25.4Pa—50.8Pa),减少粉尘进入。

e)工作人员进入电子设备间内应着装干净。

f)每年对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一次测试,使用尘埃离子计数器。

4.1.2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温度和湿度

a)电子设备间的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8℃—24℃,温度变化率应小于或等于5℃/小时。

当空调设备发生故障时,应严密监视室温不超过制造厂允许值(15℃—30℃)。

b)电子设备间的相对湿度宜保持在45%—70%,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结露。

冬季相对湿度不能维持在此范围内时,最低值应以不产生静电为宜;应在电子间装设加湿器,防止空气过于干燥。

4.1.3分散控制系统远程设备环境

分散控制系统现场布置的远程设备环境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尤其对于8.6米电缆夹层的环境要定期重点进行检查,包括检查防火设施,保证通讯电缆、信号电缆的安全。

4.1.4电磁干扰

a)机组运行时,在电子设备室内不宜使用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如移动电话、对讲机等)。

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机柜门关闭,距机柜2m以外使用)

b)机组运行时,严禁在电子设备间使用电焊机、冲击钻等强电磁干扰设备。

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时,须经公司安环、生计部门同意。

4.2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及接地

4.2.1供电系统

4.2.1.1DCS电源

a)分散控制系统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必须保证双路供电,即UPS电源为主路,N/E段为副路。

b)UPS电源、N/E电源二次侧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接入新的负载。

最大负荷情况下,容量应有20%—30%余量。

c)电源供电技术指标:

电压波动<10%额定电压(AC.220V)

频率范围5OHz±0.5

波形失真<=5%

备用电源切投时间<5ms

电压稳定度稳态时<=±5%,动态时<=±10%

频率稳定度稳态时<=±1%,动态过程<=±10%

UPS电源应有过电流、过电压、输入浪涌保护功能,并有故障切换报警显示。

4.2.2DCS系统接地

4.2.2.1DCS接地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

电缆铜芯截面应满足制造厂的规定。

b)应保证DCS系统满足"一点接地"的要求,整个接地系统最终只有一点接到接地网上,并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c)DCS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要求单端接地,信号端不接地,屏蔽线应直接接在机柜地线上;信号端接地,屏蔽线应在信号端接地。

d)DCS单独设置接地网时,专用接地网周围不允许有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DCS不设置专用接地网而利用全厂公用接地网时,DCS的接地极(体)也应远离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体)。

4.2.2.2DCS系统接地系统检查与测试

分散控制系统采用独立接地网时,若制造厂无特殊要求,则其接地极与电厂电气接地网之间应保持10m以上的距离,且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当分散控制系统与电厂电力系统共用一个电力网时,控制系统地线与电气接地网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且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

对DCS接地系统检查,宜随机组大修时进行,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

b)地线与地极连接点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点无断裂、虚焊、腐蚀,机柜间地线可采用螺栓固定方式,要求垫片、螺栓紧固,元锈蚀。

c)接地地极无松动,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

d)从机柜到电气的整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地电阻阻值要求。

e)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应符合单端接地要求。

5.DCS系统的日常维护

5.1巡回检查

5.1.1巡检内容

5.1.1.1每日检查工程师站、电子设备间的环境温度、湿度

a)记录数据;

b)如果发现温度超标,应及时联系运行人员检查中央空调运行情况。

c)如有必要,投入电子间内的立式空调。

5.1.1.2每日检查DPU柜内主处理板件工作状态及状态码。

5.1.1.3每日检查工程师站系统状态图(1800)

a)#0数据高速公路总线及其支路应为绿色,#1数据高速公路总线及其支路为黄色;如果发现变红色,应立即查看报警码,并做好记录,待机组停运时进行DHW硬件检查处理;

b)DPU柜主站状态为绿色;备用站状态为黄色;如果出现DPU状态变为灰色、红色,则应立即查看报警码,采取措施处理。

c)各工作站为绿色,如果工作站状态为红色,查看报警码,若报警状态不影响工作站显示、操作等功能,也可以视作正常。

5.1.1.4每周检查机组运行数据储存完好

主历史记录、报警历史记录、事件顺序记录(SOE)均能保证至少两个月的查询。

5.1.1.5每日检查激光打印机、彩色拷贝机工作状态

a)打印机应处于ready或online状态;打印纸充足,存放于工程师站文件柜内;

b)及时更换缺墨的墨盒;

c)如果发现有卡纸现象,应清理打印机内纸张碎片;

d)每月给各打印机走纸机构适当添加润滑油一次,保证走纸顺畅。

5.1.1.6每日检查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的硬盘空间使用情况

a)硬盘分区空间均应保证有至少10%余量。

b)如果出现硬盘分区空间不足,应立即检查该分区文件系统,若存在垃圾文件(如core文件、screencopy文件等),应及时删除。

5.1.1.7每日检查各个操作员站的历史趋势查询功能

a)如果某个操作员站因内存空间不足而无法查询历史趋势,则应及时联系集控运行人员对该站进行热启动,保证历史查询功能正常进行;

b)如果所有操作员站历史查询功能均无法进行,则须立即检查历史站,打开历史站“generalmessage”(通用信息)窗口,检查并记录其中的报警提示,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理。

5.1.1.8每日检查工程师站的报警窗口

a)检查报警信息中的点名和报警级别,如有一级报警点(红色),则说明DPU、工作站有故障现象,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处理。

b)禁止在工程师站报警窗口随意进行报警确认操作,防碍运行人员监视。

报警确认操作由运行人员完成。

5.1.1.8每日检查以太网通讯状况;

5.1.1.8每日检查QTB卡监视点;

5.1.2每日巡检完成后,在工程师站《巡回检查记录本》上进行登记;班长或班组技术员应对巡检记录结果验收。

对一般故障的现象和处理方法应在《工程师站工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巡检中如果发现重大缺陷,应及时向分场主管领导汇报。

5.2DCS系统硬件定期工作

5.2.1DCS电源冗余切换试验:

a)在DCS电源柜中人为切除#1—#19DPU柜工作电源(UPS电源),备用电源(N/E段电源)应自动投入工作。

在电源切换过程中,控制系统应正常工作,无DPU报警现象,无数据丢失现象,完全实现无扰切换。

b)实验周期

机组停运期间。

5.2.2DPU主/备站冗余切换试验

5.2.2.1人为退出控制站中正在运行的DPU(例如#5DPU),这时备用的DPU(#52DPU)应自动投入工作,在DPU的切换过程中,不应出现死机、报警以及数据丢失现象。

5.2.2.2实验步骤:

a)确认#1—#19DPU处于控制状态,#51—#69DPU处于备用状态。

b)按照

#1DPU—#2DPU—#3DPU—#4DPU—#5DPU—#6DPU—#7DPU—#8DPU—#9DPU—#10DPU—#11DPU—#12DPU—#13DPU—#14DPU—#15DPU—#16DPU—#17DPU—#18DPU—#19DPU的顺序,依次按下各DPU柜A柜MDX卡面板上的“reset”按钮。

c)确认#1—#19DPU处于备用状态,#51—#69DPU处于控制状态。

d)在工程师站对DCS系统广播时间。

e)按照

#51DPU—#52DPU—#53DPU—#54DPU—#55DPU—#56DPU—#57DPU—#58DPU—#59DPU—#60DPU—#61DPU—#62DPU—#63DPU—#64DPU—#65DPU—#66DPU—#67DPU—#68DPU—#69DPU的顺序,依次按下各DPU柜A柜MDX卡面板上的“reset”按钮。

f)确认#1—#19DPU处于控制状态,#51—#69DPU处于备用状态。

g)在工程师站对DCS系统广播时间,确认各DPU状态均已恢复正常。

h)实验完毕,填写试验记录。

5.2.2.3实验周期

机组停运期间。

5.2.3数据高速公路(DHW)冗余功能试验

5.2.3.1试验方法

在数据高速公路上任意节点人为切断任一条通讯总线,系统通讯不得崩溃或出现任意一个工作站死机情况。

切、投通讯总线上的任意节点,模拟其故障,总线通讯应正常。

5.2.3.2实验周期

随机组小修。

5.2.4QTB卡冗余切换试验

5.2.4.1试验范围

处理模拟量I/O信号的DPU柜:

#1—#5DPU,#11—#15DPU。

5.2.4.2试验步骤

a)确认每个DPU柜中两块QTB卡的工作状态;

b)拔掉处于控制状态的QTB卡板件连接器,则原先处于备用状态的QTB卡状态应该切换为控制状态;

c)切换过程中,该DPU柜中所有模拟量测点数值显示稳定,不应有扰动;

d)恢复拔掉的QTB卡板件连接器,确认该卡状态处于备用状态;

e)再次拔掉处于控制状态的QTB卡板件连接器,则QTB卡应再次发生无扰切换。

f)试验完毕,填写试验记录。

5.3DCS系统缺陷处理

5.3.1缺陷级别分类

a)A级:

直接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

DCS电源故障;

数据高速公路通讯中断;

DPU功能失去;

两台以上操作员站监控功能失去;

与连锁保护有关的DPU卡件故障;

b)B级:

属于严重隐患的缺陷

DCS电源失去备用;

DCS接地性能下降;

工程师站软件故障;

时间保持器首站故障;

数据高速公路失去备用;

DPU失去备用电源;

DPU备用站故障;

QTB卡失去备用;

c)C级:

属于较严重隐患的缺陷

以太网故障;

历史站功能失去;

操作员站操作时反应速度慢;

操作员站鼠标操作故障;

显示用DPU卡件故障;

d)D级:

一般缺陷

DPU柜附属设备故障

打印机、磁带机等附属设备故障

操作员站画面局部故障

其他对机组安全运行无影响的缺陷

5.3.2缺陷处理程序

5.3.2.1机组停运期间发生的缺陷

a)班组安排专人对缺陷进行检查、判断;

b)确定有把握处理好的,制定处理方案,安排专人处理,涉及软件操作的确保至少有一人监护;

c)属于A、B级的缺陷,缺陷处理完成后,须拿出处理报告,向分场汇报处理过程及结果。

d)在《DCS系统台帐》上登记;

e)班组无把握处理的缺陷,及时汇报分场协调解决。

5.3.2.2机组运行期间发生的缺陷

a)A、B、C级缺陷:

班组对缺陷在线处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汇报分场;

班组制定详尽缺陷处理的安全防范措施,经分场审批,并履行必要的工作手续后,方可执行;

b)D级缺陷:

班组安排处理,缺陷处理完成后,在《DCS系统台帐》上进行登记;

6DCS硬件典型故障处理方法

6.1数据高速公路故障

6.1.1故障类型一

单个站单条数据高速公路支路故障

6.1.1.1现象

1800系统图上该站高速公路支路颜色变红。

6.1.1.2故障分析

T形头故障;

数据高速公路总线接地不良;

6.1.1.3处理方法

更换T形头;

检查系统接地;

6.1.1.4注意事项

此种缺陷若发生在在机组运行期间,不宜处理,防止缺陷扩大。

应在机组停运期间进行处理。

6.1.2故障类型二

单条数据高速公路开路故障

6.1.2.1现象

1800系统图上该高速公路大部分站的支路颜色变红,且大部分DPU站、工作站本身颜色变红,报警。

6.1.2.2故障分析:

某站的T形头故障。

某站的T形头与通讯板件之间接触不良。

6.1.2.3处理方法:

a)查找故障点

解列#5DPU(或#55DPU)的数据高速公路T形头,用万用表测量T形头两端的阻值,采用对分查找法,逐步确定故障点。

例如#19DPU侧阻值为80欧姆左右,说明这一路正常;若#214站侧为无穷大,说明故障点在#55DPU和#214站之间。

恢复#5DPU(或#55DPU)的数据高速公路,下一步选择#50DPU用同样方法继续判断,直到确定有T形头故障的站。

b)排除故障点

更换该站该条数据高速公路总线的T形头,或对该站的T形头与总线之间接触不良进行处理。

c)进行软件恢复

在工程师站上打开1800系统状态图,处理颜色变红的站:

用鼠标选中一个变红的DPU站或工作站,再点击1800系统状态图下部的“renabledatahighway”按钮,该站数据高速公路总线。

d)逐个处理颜色变红的站,直到红色报警消失;

e)在工程师站对系统广播时间。

6.1.2.4注意事项:

a)此种缺陷若发生在机组运行期间,不宜处理,防止缺陷扩大。

应在机组停运期间进行处理。

b)用鼠标选中一个变红的DPU站,再点击1800系统状态图下部的“renabledatahighway”按钮时,会对运行的设备产生影响,要给运行人员打招呼。

6.1.3故障类型三

双条高速公路开路故障

6.1.3.1首先查找故障点,按照6.1.2.3a的方法,排除开路点。

6.1.3.2进入工程师站SDSLEV4图标,点“hardware/datahighway”菜单按钮

6.1.3.3点“enabledatahighway”菜单按钮

6.1.3.4在工程师站上打开1800系统状态图,处理颜色变红的站。

6.2以太网故障

6.2.1故障类型一

以太网支路开路,某工作站离线;

6.2.1.1现象

在该站用ping命令检测与其它站的通讯,均无响应,而其它站之间响应正常;

6.2.1.2故障点分析

以太网卡件故障

AUI接口故障

线路接触不良

6.2.1.2处理方法

重新拔插故障工作站的网卡连线接头,并紧固;

更换有关接口设备。

6.2.2故障类型二

以太网总线开路

6.2.2.1现象

操作员站上无法查询长期历史趋势;

从工程师站上无法给操作员站下载文件;

彩色拷贝机不响应拷贝命令。

6.2.2.2分析:

以太网总线某处连接接触不良。

6.2.2.3处理方法:

a)首先查找故障点

解列#210站的以太网,用万用表测量T形头两端的阻值,采用对分查找法,逐步确定。

例如#211侧阻值为50欧姆左右,说明这一路正常;若#160站侧为无穷大,说明故障点在#160和#211站之间。

恢复#210的以太网,下一步选择#工程师站用同样方法继续判断,直到确定有T形头故障的站。

b)查找到故障点后,参考以太网故障类型一的处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6.3DPU故障

6.3.1DPU主站工作,备用站离线并且内容丢失。

6.3.1.1进入工程师站“configDPU”功能。

先进入#254站,对故障DPU初始化定义;

6.3.1.2将DPU工作方式由在线模式切换为组态模式;

6.3.1.3定义站号、伙伴站号、影子站号、时间片数量;

6.3.1.4匹配DPU备用站

6.3.1.5如果有两台及以上DPU出现这种故障,应该先将故障DPU全部断电,上电一个,定义一个。

6.3.2DPU主站、备用站均离线。

6.3.2.1进入工程师站“loadDPU”功能。

将/usr/wdpf/macutils/config下的对应DPU备份文件(例如:

D05030512.src或D05030512.obj)下载到对应的DPU主站内;

6.3.2.2匹配DPU备用站

6.4GHC故障

6.4.1GHC上电过程中,“diag”数码管状态指示“7F”,运行正常时,“diag”数码管状态无指示.否则说明GHC有故障,须立即检查处理。

6.4.2GHC坏的一个典型现象是工作站W1—W4窗口等图标消失。

6.4.3GHC坏、SBUS卡坏、GHC与SBUS卡之间的连线坏或接触不良都可能导致同样后果。

6.5WEStation工作站无法正常启动至正常画面,常见原因:

6.5.1工作站主板故障

6.5.2标准键盘故障

6.5.3硬盘故障

首先要查看“generalmessage”(通用信息)等报警提示,进行分析,然后用替换法逐步判断处理。

7.DCS系统软件维护

7.1软件备份管理

7.1.1一次性备份的软件

7.1.1.1内容

a)SUN操作系统solaris2.5.1

#1—#4随机供光盘两套;资料室存。

b)WDPF8.6(西屋公司1999年4月发行)

#1,#2机组随机供公用光盘一套;资料室存。

c)WDPF8.6(西屋公司1998年7月发行)

#3机组随机供光盘一套;资料室存。

d)WDPF8.6(西屋公司1999年1月发行)

#4机组随机供光盘一套;资料室存。

7.1.1.2备份方法

刻录光盘共计四套,仪控班存;

7.1.1.3检查方法

每半年对刻录光盘检查一次,在备品工作站上进行实际安装;

7.1.2须定期刷新备份的软件

7.1.2.1工程师站系统组态文件、系统点目录、操作员站图形文件等。

a)内容

“/export/wdpf/rel/data”下全部文件,打包压缩为“backup_data.tar”文件;

“/export/wdpf/rel/config”下全部文件,打包压缩为“backup_config.tar”文件;

“/export/wdpf/rel/ssw”下全部文件,打包压缩为“backup_ssw.tar”文件;

“/etc”下全部文件,打包压缩为“backup_etc.tar”文件;

b)备份方法

备份于#214操作员站硬盘上/usr/wdpf/backup目录下一套;

备份于磁带上一套;

c)刷新周期

每半年对上述文件检查并重新备份一次。

7.1.2.2DPU组态文件

每季度对所有DPU组态文件进行一次刷新备份,备份文件打包压缩为“backup_dpu.tar”,存放于:

a)工程师站/usr/wdpf/macutils/config路径下一套;

b)#214操作员站硬盘上/usr/wdpf/backup目录下一套;

c)磁带上一套,仪控班存;

7.1.2.3历史站性能计算文件

每年对历史站“/usr/wdpf/cs/”下全部文件进行一次刷新备份,备份文件打包压缩为“backup_cs160.tar”文件,存放于:

a)磁带上一套;

b)#214操作员站硬盘上/usr/wdpf/backup目录下一套;

期间个别DPU逻辑如有修改,修改后必须对这台DPU完整地拷贝一次。

在工程师站硬盘上至少保留最近二个月的备份文件。

磁带上保存最近两个月的备份文件。

7.2DCS系统时钟校对工作

在操作员站检查DCS系统时钟显示。

时间以集控室立盘上部电子时钟为准。

如果误差超过60秒,在工程师站打开刷新时间窗口,更改DCS系统时间,并进行时钟刷新工作。

时钟校对周期随机组小修。

7.3系统软件升级或系统软件重装

7.2.1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包括相关的硬件升级)升级前应写出专题报告,在论证操作系统升级的安全性及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升级类型,并取得制造厂技术支持,方可进行操作系统升级。

7.2.2未征得厂技术部门及厂领导批准,未取得制造厂同意,严禁修改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或进行软件升级。

7.2.3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升级应严格按制造商的要求和步骤。

7.2.3系统软件升级或系统软件重装之后,尤其是工程师站系统软件升级或系统软件重装之后,对系统功能要进行全面的测试。

7.4软件保护

7.4.1热工DCS系统维护人员应分级援权使用工程师站、历史站等人机接口。

7.4.2严禁在分散控制系统中使用非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