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605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docx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幼儿组织与管理的小抄

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那么,使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从而高效率地到达一个组织的预定目标所进行的活动。

简单地说,管理就是通过协调不同个人的行为,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2。

管理职能:

管理活动自身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即管理工作应承当和可能完成的根本任务,换言之,就是管理工作应包括哪些根本内容,管理这种“劳动〞需要做哪些方面的事情。

3.方案职能:

管理者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和提出到达这一目标的方法、步骤的管理活动。

方案工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做什么,二是怎么做。

4.组织职能:

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各成员的职责,并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组织成员协调统一行动去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5.控制职能:

用一定的标准检查实际工作情况,以保证执行过程和工作结果符合方案要求的过程。

6。

幼儿园管理:

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有关教育行政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手段,将人、财、物等各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7.调查法:

对幼儿园管理中的某个方面的问题或某项工作进行了解,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8.文献法:

通过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来了解和研究有关幼儿园管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

9.实验法:

根据一定的理论设想或思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案的管理实践,以试验和检验某种管理方案,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方法。

10.案例法:

将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矛盾或典型经验编写成案例,供学习研究者进行分析和讨论,其主要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研究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筒答题

1.简述管理的特征。

答:

(1)管理是对社会组织而言,是社会共同劳动的必然要求

(2)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有关个人的活动,以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如方案、组织、指挥、控制等,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3)管理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管理的核心是人与人的行为(4)管理的实质是追求效率,使受分工制约的各个人的活动产生一种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即1+1>2。

2、简述幼儿园管理的两重性。

答:

幼儿园管理具有二重性。

幼儿园工作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社会共同劳动,需要周密的组织分工和协调指挥,要有专职管理人员和适宜的组织机构及必要的工作制度,并遵循科学规律,组织幼儿教育与管理工作,提高共同劳动的效率、效益。

这是其自然属性。

同时,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贯彻一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据一定社会、国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实施教育,并通过建立园所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以及处理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活动,实现园所的整体工作目标,表达出其与一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简述泰罗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一切工作方法都应通过考察,并由管理人员来决定;(3)高度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是实现工作的最正确方式(4)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就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按高标准对工人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5)要为工人的工作提供标准化条件,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6)实行有差异的计件工资制度,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4.简述韦伯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根底。

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应是建立在理性与严格法规根底上的职位、职权与职责系统。

(2)任何组织都有层次,各层有假设干工作部门,各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

组织呈梯形结构,按等级原那么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

3)组织中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各种根本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成员。

要明文规定组织中的每一职位的权利和义务。

(4)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完全以理性原那么为指导,而不是个人情感关系。

5.简述梅奥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除了物理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经济人。

(2)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有“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关系可以满足人的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

非正式组织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3)领导者要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能与非正式组织打交道,使之与正式组织之间保持平衡;要通过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而鼓励其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6.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人赫茨伯格研究人的动机而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的有两类因素一类是“保健因素〞,即有关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工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等,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满足,职工就会不满意,难以维持工作状态,但是这些因素不能直接起到鼓励职工的作用;另一类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影响因素,称为“鼓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的赞赏、责任、被提升等,这类因素能真正鼓励职工的工作动机。

7.简述管理文化研究及其意义?

答:

管理文化研究是在更高层次上,将古典理论与行为科学两学说统一起来,将管理置于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深层次透视。

它不仅研究一般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科学,而且注重将管理诸因素纳人文化系统,考察其特殊性即个性区别。

把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有助于整体把握和全面认识管理的结构与性质,揭示其历史开展规律,自觉推动管理文化的更新。

8.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引起动机的那么是人的需要。

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关键是满足其需要,从而鼓励行为的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和顺序的,主要有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排列为:

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社会即情感和归属需要,尊敬即地位和得到成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

管理者要善于了解并注意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注意激发高层次需要,以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

9.简述XY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行为科学认为,人并非简单地仅为传统管理理论所描绘的那样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美国的麦克雷戈提出了XY理论。

麦氏对人性持乐观看法,认为人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

管理上可以通过善的人性的诱导,即实行民主领导,注重沟通,满足职工需要和适当授权等,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传统管理把人看作经济人,对职工采取严格监督制裁的管理方式,是消极的方法,只能引起对立和对抗,无法鼓励其积极性。

10.简述社会系统论和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社会系统论和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执行特定功能,到达特定目的的综合体。

一个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整体系统。

其各局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某一局部的活动一定会影响其他局部。

在管理活动中,不能孤立地处理每一局部的问题,而应该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又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它与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

组织应通过内外信息反响网络,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和实现自我开展。

这意味着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视野,能从组织的全局,以及组织与外部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管理问题,做好工作。

11.简述决策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是当代著名管理学家西蒙,他曾说“管趣就是决策。

〞决策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活动的内外部条件非常复杂,殖织成败的关键不是资源与技术问题,而是有关战略决策问题。

决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决策过程。

决策是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

搜集资料——拟订方案——选定方案。

i瞥理者首先必须调查所有有关组织开展的各种资料;进而据以寻找l謦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拟订可能的行动方案;在此根底上,运用各种技术对方案做比拟抉择,确定最优方案,付诸实施。

12.简述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管理的权变论者认为,管理活动中内外环境多变,科技突飞猛进,人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要寻求永恒唯一的适合于各种条件各类组织的最正确管理方式是困难的。

因此,任何组织均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

可以将环境作为白变量,组织设计和管理方式作为因变量,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

管理方式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环境变量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即社会大环境,以及特定环境即直接影响组织效能的工作环境。

有效的管理是与内外环境的变化动态相应的、随机相宜的。

管理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13.简述Z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z理论为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内提出。

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

要上下结合制订决策,鼓励职工创造性地而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提倡和衷共济、共度难关。

Z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既非绝对好又非绝对坏;人有人性的一面,又有非人性的一面。

因而管理上有时应着重奖励,有时需强调惩罚,要强制与民主并行,物质与精神结合,即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实施管理。

论述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两重性?

答:

管理具有两重性,即管理兼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指挥劳动、协作劳动)的职能。

这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所决定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

管理的这一职能或属性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维护和开展生产关系(监督劳动)与上层建筑的管理职能。

管理总是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管理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与人的关系,管理的目的、范围和内容,以及原那么、方法等均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性质,取决于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

首先是经济关系,性质不同的经济关系,即所有制关系规定着管理特有的社会性质,决定着管理所要到达的预期目的,即为谁管理的问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效劳的。

管理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它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约。

人类社会的各种组织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处于具体的地域与民族中。

不同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传统、思维方法等有着深刻的差异,管理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模式与风格。

管理的两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是不可分割的。

2.如何认识协调管理职能?

答:

管理是对社会组织而言,协调是主要职能,是关键。

通过协调,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

协调活动是任何有组织的活动所必需的,是组织职能的组成局部,往往并称为组织协调。

它包括人与人的协调,物与物的协调,人与物的协调,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协调。

管理者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方法,使组织成员间、组织各局部之问、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协调,从而相互配合、协同一致,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不仅如此,方案工作和控制工作中协调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局部。

可见,每一项管理职能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因此,一般不把它看作是单一的、独立存在的管理职能。

3.论述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的必要性。

答:

(1)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幼教事业开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幼教事业的开展正在从城市走向农村,从数量扩大转向教育质量的提高,其关键在于管理。

幼儿园管理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进行办园体制与园所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多样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这是事业开展的客观需求。

因此,必须加强对幼教管理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探索规律,更好地指导实践。

(2)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改革幼儿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要搞好幼儿教育,在幼儿阶段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开展根底,就要认真研究影响幼教质量的各方面因素,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各方面工作及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要通过科学管理,改良和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幼教事业的健康开展。

(3)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探索规律、开展学前教育管理理论的需要。

我国自建国以来的50多年里,幼教事业有了重大开展,长期的幼儿园管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使之系统化、概念化,上升为理论形态还很不够,学科仍处于初创阶段。

因此,我国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应携起手来,共同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研究,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园效益的规律,努力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4)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提高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幼儿园管理水平如何,那么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人们常说,一个好园长,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

园所的管理者、领导者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师。

他们应注重通过学习和研究。

幼儿园管理问题,深刻认识我国幼教的性质、特点,了解掌握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真正成为园所管理的内行。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效益,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行政:

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

2.教育行政体制:

一个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主要由教育行政系统机构的设置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3·幼教行政:

在教育行政中以幼儿教育领域行政管理为根本内容的,被称作幼教行政。

幼教行政主要指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幼教事业的宏观管理,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规划、法规、政策等,对幼教事业的开展进行组织、协调、引导、督导和评估,以及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等,以保证幼教事业的健康开展。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行政的作用。

答:

教育行政的作用是指教育行政主体对教育行政客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权力限制作用和非权力促进作用实现行政领导和政务领导。

(1)权力方面的限制作用。

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对行政客体或限制其行为或要求其承当一定义务等权力作用。

教育行政主体的权力作用主要是通过行政指令与教育立法表达的。

前者指教育行政部门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力与服从关系,对教育活动进行管理的手段。

包括制定教育开展战略、方针、政策,部署教育的重点开展工程,直接任免教育行政机关或部门领导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等。

后者指教育行政主体按照教育法、教育法规,对教育管理的手段,它具有权威性和强制约束性,保证教育沿着正确轨道开展。

(2)非权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指教育行政主体对行政客体的教育工作给予技术上、专业上的指导和建议,或给予经费补助。

主要包括教育督导、教育经费拨发、提供师资培训或信息效劳等,从而予以支援、协助和促进教育的开展。

2.简述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目标。

答: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目标,应当是通过系统地改革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行政体制。

其具体含义主要包括:

第一,在政治领导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行政的政治领导,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政治领导机制。

既要防止否认党的领导,或无视党在教育行政中的政治领导地位的现象,又要防止党的政治领导等同于行政管理,出现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组织包办一切的现象。

第二,在中央、地方、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上,建立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管理的运行机制,防止出现权力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调动中央、地方、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办学积极性,共同开展教育事业。

第三,在教育行政权力的配置上,坚持适当分散原那么,健全教育行政的决策、执行、监督组织体系,防止教育行政职责权限界线不清职能混淆、功能紊乱的现象。

第四,在教育行政职能上,逐步简政放权,使教育行政由重直接管理转变为重间接管理,由重微观管理转变为重宏观管理。

第五,在教育行政的手段上,根据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由主要采用教育行政指令、行政监督的方式,转变为主要通过教育立法、教育督导、教育规划、教育拨款等手段行使教育行政职能。

第六,在教育行政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根据精简和高效的原那么,根据教育行政职能要求,科学地设计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部门,合理设置行政职位和职数,防止教育行政机关部门林立、冗员充满、教育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3.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幼教行政管理的主要成绩。

答:

(1)确立了幼儿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r我国幼儿教育兼具教育性和福利性双重性质

(2)确立了幼儿教育事业开展方针。

(3)明确了托幼机构的领导职责(4)加强对幼儿园管理的标准化(5)重视幼教干部与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工作。

4.简述我国幼教管理体制及其特征。

答:

我国幼儿教育行政体制:

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那么。

这一管理体制具有如下特征

(1)政府负责,幼教事业管理地方化

(2)分级管理,教育部门发挥主管主导作用(3)分工负责·幼教事业管理社会化。

5.简述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缺点。

答:

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点是:

便于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统一规划和调控;有利于对全国教育活动的统一指导;便于有方案地进行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开展有关实验。

缺点是:

不利于调动办教育的积极性;只强调全国的统一性,不利于因地制宜,决策容易脱离实际;由于统得过死,阻碍各级管理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致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生机和活力。

6.简述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缺。

答:

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点是:

有利于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公民和公共团体及各种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集资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办教育,使之与当地社会经济密切结合、协调开展;有利于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教育改革,规划教育开展,从而形成各地的办学特色,发挥各地办学优势。

缺点是:

不利于国家对全国教育事业的统一规划和调控;由于各地教育法规不一致,致使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无统一标准,易造成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权限主要归地方,而各地的经济、社会开展不平衡,甚至悬殊很大,由此必将造成各地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差距,从而出现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7.什么是教育行政均权化趋势?

答:

教育行政均权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行政改革与开展的趋势,主要指的是教育行政中实行的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正在相互靠拢,相互协调,而不是两者分别朝两个端点开展。

也就是说,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的国家逐渐给地方以更多的权限;实行地方分权制的教育行政的国家将涉及国家利益的教育事宜交由中央统一管理,逐渐加强中央的权限。

这说明了各国力求使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能得到协调。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行政的特点?

答:

教育行政具有政治性和教育专业性的特点。

所谓政治性,即教育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表达国家或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教育行政的管理和调控,保证教育的开展方向,保障国民的受教育权利,培养特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同时教育行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通过教育行政的专业化、行业化管理,表达教育的规律,使教育这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的。

教育行政是政治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政治性寓于教育专业性之中,并通过教育专业性活动而得到表达。

实际上,教育行政的政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是管理二重性在教育行政管理这一领域的具体表达。

2.如何理解我国幼教事业的开展方针?

答:

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方针是:

“发动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幼儿教育事业。

〞对于这一方针,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

(1)开展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多渠道。

多渠道,即办园途径的多渠道,而不是单一渠道,不仅地方政府要举办,更主要的是发动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群众团体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来兴办;不仅要有全民性质的以及大量集体性质的幼儿园,还可以有个人办的个体幼儿园。

总之,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开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开展渠道。

对这一方针的理解,①要从国情出发。

我国是一个开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教育资源短缺。

从建国50年来看,在教育事业开展上属“穷国〞办“大教育〞,因此,开展幼儿教育事业,兴办托幼机构,国家不可能全部包下来。

在办园体制上需要采取多元化、灵活化、社会化的开展途径,而不是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

②从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来看,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幼教机构担负着保教结合、教育幼儿和效劳家长的双重任务。

因此,开展幼教事业不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幼教事业也并非教育部门一家之事,而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关心、支持和参与。

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各单位和集体,以及公民个人均应承当一定的责任。

③从我国幼教事业开展50年的历程来看,我国幼教事业开展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注重依据各地实际,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幼教机构和组织。

从总体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办园已经成为我国幼教机构的主要形式,而直接由政府教育部门办园仅占很小的比例

(2)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幼儿教育开展受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制约。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开展不兴旺且不平衡的大国中,要为学前儿童提供广泛的受教育时机,仅靠开展正规化的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

因而,需要探索多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中蕴藏的人力物力,开掘多种教育资源,以适宜的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幼儿教育,为适龄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时机。

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和家长的教育功能,举办家长辅导班,开展家长亲子活动,幼儿教师入家庭指导幼儿教育等活动,以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幼儿教育要适应多种需要,要将办教育的形式与渠道途径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拓宽幼教事业开展的空间,扩大受教育范围,为更多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时机和条件,实现效劳社会的功能。

3.论述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开展的特征及趋势答:

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开展的主要特征及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重视幼教事业开展,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在我国,幼教事业属于政府行为,国家不仅确立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幼儿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而且通过多种行政手段直接渗透和干预幼教行政,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加强对幼教事业的领导、协调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幼教事业开展的方针政策、颁发幼教行政法规等形式进行的。

②重视儿童生存、保护和开展工作,使儿童权利保障法制化。

这不仅表现在我国政府在一些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或宣言上签了字,而且形成了我国自己较为完备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

③幼教行政目的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我国幼教行政的目的始终是为更多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时机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并以此作为制定幼教开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2)幼教行政逐步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幼教行政依法治教被提上了议程,主要表现为:

①幼教事业的开展客观上要求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②建国以来可行的方针、政策需以法规的形式固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幼教行政加强了立法工作,先后公布了一些重要的幼教行政法规,加大了依法治教的力度,从而使我国的幼教行政逐步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3)幼教行政管理趋于科学化。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不断研究探索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使幼教行政科学化,成为我国幼教行政开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

①加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保证决策科学化。

一方面,我国幼教行政管理中不仅注意吸收和总结建国以来幼教行政管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时注重吸取借鉴国外先进幼教理论,特别注重从国情出发,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另一方面,在高校(科研机构)专业人员与幼教第一线教师以及幼教行政人员三结合进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加强了幼教科研与幼教行政决策之问的联系。

②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幼教行政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

这样既发挥了专家学者的专业和智力优势,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