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832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

***

1.1.3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

***人民政府

1.1.4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

***所属7个乡(镇)

1.1.5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证书编号:

资质等级:

乙级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研究工作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豫政〔2006〕33号);

(5)《***省2006-2020年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

(6)《***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7)《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8)***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政办[2008]95号);

(9)《***市城市总体规划》;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1)《***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

(12)《***村镇规划》;

(1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三、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

上级资金扶持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

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

社会闲散资金难以进入到农村基础设施,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希望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这方面所存在的矛盾。

(2)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

一是土地目前都已经承包到户,在某些项目中占用土地的难度大;二是村里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通报和宣传工作不够充分,至使村民对村级建设项目认识浅薄,支持力度差;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协调不足,管理难度大,使得投入成本增加,原本就紧张的资金没有充分利用。

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的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我村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就曾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土地征求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为的情况,导致了广场的建设工作一延再延。

(3)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保养滞后。

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天灾及不可抗因素等存在损坏,蚕食等现状。

村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积极,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

比如,我村的水源地以及村级文化广场的维护等问题。

四、我的几点建议

(1)村领导及上级领导在规划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应立足长远,突出重点,与村实际结合。

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村级大的事情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基础工作要做到位,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治理的随意性。

(2)村领导要为村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我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发展方式,不应将我村的发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要学会“走出去”,只有通过比较,突出我村重点、特点,并很好的联动市场,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我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3)要加强工程建成使用后的保养工作。

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后期维护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

(4)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建设新农村,农民才是主体,政府只是一个主导者。

新农村建设,政府部门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调动村民直接参与建设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所以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广泛宣传,做好群众工作,这也是基层工作中最难的部分。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五、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就是城市向城镇延伸的一个重要标识,也为以后的城乡结合创造了条件,由此可以判断,城市、农村的结合是未来不可扭转的趋势,这就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这片宽广的农村大地上来,同时,也为一直在基层的工作人员探明了方向。

 

1.2.2研究工作的范围

该项目通过***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现状、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

1.3预期效果

1、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够节约土地1.13万亩,节约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52%;

2、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

1.4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26042.47万元,其中:

银行贷款19000万元、自筹资金7042.47万元。

1.5项目结论

农村社区项目的实施,将会使农业生产水平获得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该项目科学、可行,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该项目建设,尽快发挥该项目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及现状分析

2.1承办单位概况

***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前身是财政局资金办公室。

2006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公司隶属市政府,为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出资人,市属投融资和项目主体。

注册地址为******大道财政局六楼;基本帐户开户行为农发行***支行;贷款卡号***************;主营业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公司于2007年7月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本部注册资本5000万元,投资人为***国有资产管理局,下辖四个子公司,分别为:

***、***公司、***及***。

共有在职职工317人,其中公司本部25人,子公司292人。

公司法定代表人***,男,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67年2月出生于******,96年1月至99年任***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副经理;99年至2007年5月任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2007年5月至今任***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

从事经济及投资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2.2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2.1基本现状

1、***基本概况

***辖13个乡镇,34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882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19.8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市区人口18万。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15.6%;实现利润3.9亿元,增长35.6%;全市用电量8.3亿/千瓦时,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增长29.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增长2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分别增长17%、7.8%。

2009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1000余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9亿元。

2、人口结构状况

本项目将66个行政村整合为18个新型农村社区,整合区域包括**镇、***镇、***镇、***、**乡、**乡、**乡7个乡镇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村庄。

本项目整合区域内总人口为76077人,户数19138户,户均人口3.97人,人口占***全市的15.53%。

男女比例达到104.7:

100,其年龄结构如下图:

 

 

18个整合区域人口平均增长率为6‰,规划到2020年,区域人口达到80763人。

3、区域经济概况

本项目整合的区域中大多处于平原,个别为山区,2009年区域内生产总值15.43亿元,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21%。

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1:

4.2:

3.7。

2009年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50元.

区域内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工业、第三产业为辅。

部分靠近城市区域的居民,经济来源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

4、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整合区域内现有总用地129554亩,其中农业用地94693亩,工业用地6796亩,村镇建设用地21817亩,其它用地6248亩。

具体见下表:

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

用地性质

总用地面积

农业用地

工业用地

村镇建设用地

其它用地

面积(亩)

129554

94693

6796

21817

6248

所占比例(%)

100

73.09

5.25

16.84

4.82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各类用地中,农业用地(耕地)占到了73.09%,人均耕地为1.24亩,其次为村镇建设用地,户均建设用地为760平方米,工业用地及其它用地占到总用地10%左右。

5、现有村庄建设现状

本项目对整合的66个行政村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总建设用地面积21817亩,其中:

住宅用地面积11920105.96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88592.21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747297.58平方米,绿化面积79283.64平方米,其它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409460平方米.

现有各类用地面积见下表:

现有村庄各类用地面积统计表

序号

 

内容

村庄总建设用地(亩)

村庄人口数(人)

居住用地(平方米)

公共建筑用地

小学面积(平方米)

幼儿园面积(平方米)

村委会面积(平方米)

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商店面积(平方米)

养殖场面积(平方米)

公共设施面积(泵房、

配电房等(平方米)

道路广场面积(平方米)

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其他房屋面积(平方米)

其他占地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1

***社区

800

2750

482472.43

14664.66

3610

320

1156

700

400

90

27013.00

2865.91

2

***社区

790

3051

470790.22

16269.78

3750

180

1189

650

570

110

29969.70

3179.60

3

**社区

1200

2887

747431.34

15395.23

3440

490

1385

400

180

100

28358.74

3008.69

4

***社区

1150

4422

688474.42

23580.78

3510

420

1356

700

600

140

43436.91

4608.39

5

***社区

300

2650

151147.19

14131.40

3560

370

1423

400

300

100

26030.71

2761.70

6

***社区

510

1040

305876.12

5545.91

3470

460

1256

1000

1000

10000

150

10215.83

1083.84

7

***社区

1438

5241

664549.49

27948.18

3370

560

1023

620

3000

200000

480

51481.88

5461.91

8

后***社区

1902

6000

1013530.35

31995.63

3674

256

1238

320

1600

150000

240

58937.46

6252.90

9 

***社区

1520

6306

905575.92

33627.40

3641

289

1296

320

40

130

61943.28

6571.80

10

***社区

980

5532

357601.12

29499.97

3390

540

1278

600

100

200000

300

54340.34

5765.17

11

***社区

510

3863

71300.13

20599.85

3508

422

1021

600

100

200000

300

37945.90

4025.82

12

***社区

1506

7874

687430.95

24892.58

3554

376

1145

600

100

200000

300

77345.60

8205.89

13

***社区

2024

6543

1037228.76

34891.23

3564

366

1235

600

100

200000

300

64271.31

6818.78

14

***社区

1197

4210

703641.83

22450.26

3474

456

1024

180

300

20010

550

41354.45

4387.45

15

***社区

1780

5581

990058.42

29761.27

3309

621

1149

800

45

100050

190

54821.67

5816.24

16

***社区

2202

3232

1395746.48

17234.98

3389

541

1059

1000

180

13340

260

31747.65

3368.23

17

***社区

1248

2677

782738.02

14275.38

3570

360

1256

500

45

230

26295.93

2789.83

18

***社区

760

2218

464512.77

11827.72

3498

432

1248

800

100

200

21787.22

2311.49

合计

2226800

2.2.2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发现,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废弃土地、荒芜用地随处可见。

由于村庄建设缺乏规划,造成土地大量的浪费。

农民建房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先富先盖,后富后盖,随意性很大。

这些农户迁入新居后,村中的老宅大部分被闲置,形成空心村,本项目区内户均建设用地760平方米,几乎是规划新村的2.7倍。

尤其是最近出现在粮田里盖房的现象,成为耕地的又一杀手。

废弃土地复垦不到位。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差的村庄成了空心村;一些乡镇集体企业撤并后,原企业用地部分出现荒芜;特别是近些年来,大修公路成风,修好新路后,旧路弃而不用,造成土地闲置。

由于复垦费用大,这些土地利用率几乎为零。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造成土地浪费和利用率不高。

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照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的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进行分户经营,大量的田埂、沟堰占用了不少耕地、土地利用率偏低,造成耕地的严重浪费。

加之农业效益较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农村土地撂荒现象。

2、土地污染现象不可忽视

工、农业污染,加剧了耕地质量的下降。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部分环保不达标企业进入乡村,造成空气污染,水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另一方面,农民过量不科学的施用化肥,使土地养分失衡、土壤团粒结构破坏,板结现象严重,土地质量明显下降。

3、农村居住环境较差,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不容乐观

由于农村缺少建设性规划,使得村庄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庄建设处于一种农民自发的粗放式发展状态,以家庭为单元的低效率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村居住分散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民住宅呈现“遍地开花”的零散格局。

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随之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大部分村庄道路泥泞、窄小,缺乏给排水设施,垃圾遍地,人畜混居、卫生医疗、幼儿教育、文化活动等设施短缺或质量不高。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政办[2008]95号),在调查了解了乡镇和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为指导新农村社区建设及管理,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经综合考虑,确立了此项目的建设。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其中需遵循的重大原则之一就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其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2.1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能够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统筹城乡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村容整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因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

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课题中应有之举,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3、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必须用统筹城乡发展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3.2.2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是***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富民政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免交提留款,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市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体上看,***农村建设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新型农村社区地位日益凸现。

随着镇、村合并,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及经济强村因基础条件较好,正越来越多地集聚村民,凸现出新型农村社区的明显地位,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场所。

2、农村面貌迅速变化。

***村级经济逐步增长,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带动了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3、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成为近年来***村级建设的重点,2006年***省村村通建设现场会两次在我市召开,村级主干道路修建、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电网改造等有了新的进展。

4、农民参与热情高涨。

广大农民对党的农村政策衷心拥护,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农村形势一片大好,这些都为***统筹城乡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逐步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通过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集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通过居住环境的改善、就业结构的转换、公共服务的均衡,最终实现农民消费方式的城市化。

3.2.3推行新型农村社区,是解决目前农村现存问题的需要

***农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农村建设,纵向比,成绩很大;但横向比,尤其与先进地方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突出表现:

1、大部分村庄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小、建设乱,土地资源使用粗放;

2、村级建设无序,空间布局杂乱无章,造成社会资源和个人财产的巨大浪费;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各项管理很难有序推进;

4、建筑品位普遍不高,缺乏人文内涵,没有地方特色;

5、人居环境不优,农村生活质量欠佳,脏、乱、差状况亟待改变。

因此,面对农村现存的诸多问题,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集中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聚集、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改善农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