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864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0201内科学 培养方案 版.docx

100201内科学培养方案版

内科学(风湿病)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内科学(风湿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3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英语

A类

4学分

6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A类

2学分

32

自然辩证法

A类

2学分

32

医学统计学

B类

3学分

48

分子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高级细胞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风湿病学

C类

4学分

64

细胞免疫学

C类

2学分

32

细胞基因操作

D类

2学分

32

现代生物学技术

D类

3学分

48

医学文献检索

D类

2学分

32

质谱选论

D类

2学分

32

疼痛学

D类

2学分

32

人体断层解剖

D类

2学分

32

遗传分析导论

D类

3学分

48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D类

3学分

48

生殖生物学

D类

3学分

48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D类

2学分

32

实验动物学

D类

2学分

32

1

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

集中学习前期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

主要进行临床基础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

进行专科定向培养,包括专科病房进一步临床训练,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临床教学等。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获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

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改进医疗技术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龄前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组成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

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一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事项

时间

相关人员

入学报到

每年9月(详见通知书)

学生工作办公室

选择导师

第1学期结束前

院学位委员会

进临床

第2学期——

导师

中期考核及开题

第3学期末

院各学科负责人

学位论文答辩

第6学期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申请学位

学位委员会开始前

院学位委员会

毕业典礼

毕业当年6月份

学校相关部门

注:

申请学位的发表的文章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呼吸内科

1、弥漫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

2、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4、肺部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3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英语

A类

4学分

6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A类

2学分

32

自然辩证法

A类

2学分

32

医学统计学

B类

3学分

48

分子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高级细胞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呼吸内科学

C类

3学分

48

肺弥漫性疾病诊治进展

C类

3学分

48

当代呼吸病学进展

C类

3学分

48

细胞基因操作

D类

2学分

32

现代生物学技术

D类

3学分

48

医学文献检索

D类

2学分

32

质谱选论

D类

2学分

32

疼痛学

D类

2学分

32

人体断层解剖

D类

2学分

32

遗传分析导论

D类

3学分

48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D类

3学分

48

生殖生物学

D类

3学分

48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D类

2学分

32

实验动物学

D类

2学分

32

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

集中学习学位课程,和基础课的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完成规定的学分。

第二阶段:

主要进行临床基础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在本专科病房参加临床工作至少6个月。

第三阶段:

进行专科定向培养,包括各专科病房进一步的临床训练,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临床教学等。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校、院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肆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

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改进医疗技术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订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组成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

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事项

时间

相关人员

入学报到

每年9月(详见通知书)

学生工作办公室

选择导师

第1学期结束前

院学位委员会

进临床

第2学期——

导师

中期考核及开题

第3学期末

院各学科负责人

学位论文答辩

第6学期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申请学位

学位委员会开始前

院学位委员会

毕业典礼

毕业当年6月份

学校相关部门

注:

申请学位的发表的文章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2、胰岛素抵抗

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免疫治疗

4、肥胖症发病机理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相关人员。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英语

A类

4学分

6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A类

2学分

32

自然辩证法

A类

2学分

32

医学统计学

B类

3学分

48

分子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高级细胞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内分泌学

C类

3学分

48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及诊治进展

C类

2学分

32

细胞基因操作

D类

2学分

32

现代生物学技术

D类

3学分

48

医学文献检索

D类

2学分

32

质谱选论

D类

2学分

32

疼痛学

D类

2学分

32

人体断层解剖

D类

2学分

32

遗传分析导论

D类

3学分

48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D类

3学分

48

生殖生物学

D类

3学分

48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D类

2学分

32

实验动物学

D类

2学分

32

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

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

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临床训练,培养内分泌学实验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

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计,仪器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导师

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肆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应力求与省部级基金项目或当前有较大影响(研究热点)的研究方向接轨,确保研究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论文题目初选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订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

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齐。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便全面了解其能否满足现代内分泌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从而改进培养方法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7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事项

时间

相关人员

入学报到

每年9月(详见通知书)

学生工作办公室

选择导师

第1学期结束前

院学位委员会

进临床

第2学期——

导师

中期考核及开题

第3学期末

院各学科负责人

学位论文答辩

第6学期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申请学位

学位委员会开始前

院学位委员会

毕业典礼

毕业当年6月份

学校相关部门

注:

申请学位的发表的文章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

 

内科学(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免疫与细胞治疗

2、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与监测

3、巨细胞病毒DNA疫苗的基础实验研究

三、招生对象

应届医学本科毕业生、或有临床或/和科研工作经历的已获医学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3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英语

A类

4学分

6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A类

2学分

32

自然辩证法

A类

2学分

32

医学统计学

B类

3学分

48

分子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高级细胞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感染性疾病新进展

C类

3学分

48

抗生素的发展现状与合理应用

C类

3学分

48

细胞基因操作

D类

2学分

32

现代生物学技术

D类

3学分

48

医学文献检索

D类

2学分

32

质谱选论

D类

2学分

32

疼痛学

D类

2学分

32

人体断层解剖

D类

2学分

32

遗传分析导论

D类

3学分

48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D类

3学分

48

生殖生物学

D类

3学分

48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D类

2学分

32

实验动物学

D类

2学分

32

 

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

集中学习,学校统一安排。

第二阶段:

临床基础培训,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

临床科研培训,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验室培训,课题研究,

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临床和科研学术讲座与讨论。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为主。

2.专业课除笔试外,还可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

3.中期考核:

第三学期末进行,由导师负责考核,评定成绩。

8

八、学位论文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选定学位课题,进行实验设计,预实验,开题报告,定期进行研讨,写成论文,完成结题报告,撰写学位论文,提交答辩。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组成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

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一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事项

时间

相关人员

入学报到

每年9月(详见通知书)

学生工作办公室

选择导师

第1学期结束前

院学位委员会

进临床

第2学期——

导师

中期考核及开题

第3学期末

院各学科负责人

学位论文答辩

第6学期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申请学位

学位委员会开始前

院学位委员会

毕业典礼

毕业当年6月份

学校相关部门

注:

申请学位的发表的文章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

内科学(肾病)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内科学(肾脏)

1.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

2.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

3.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疾病救治中的理论及实践

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5.肾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

学制3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准备开题报告。

结束学位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者进入硕士论文阶段,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不授予硕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英语

A类

4学分

6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A类

2学分

32

自然辩证法

A类

2学分

32

医学统计学

B类

3学分

48

分子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高级细胞生物学

B类

3学分

48

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及病理诊断

C类

3学分

48

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理论及实践

C类

3学分

48

肾脏病常用诊疗技术

C类

3学分

48

细胞基因操作

D类

2学分

32

现代生物学技术

D类

3学分

48

医学文献检索

D类

2学分

32

质谱选论

D类

2学分

32

疼痛学

D类

2学分

32

人体断层解剖

D类

2学分

32

遗传分析导论

D类

3学分

48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D类

3学分

48

生殖生物学

D类

3学分

48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D类

2学分

32

实验动物学

D类

2学分

32

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

集中学习学龄前位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

主要进行临床基础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

进行专科定向培养,包括各专科病房进一步的临床训练,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临床教学等。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校、院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未进行中期考核。

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

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改进医疗技术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订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

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辨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