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950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

课  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

教学重点欣赏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

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欣赏古建筑图片。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

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

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

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

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

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

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

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

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

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

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

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

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金茂大厦(中国):

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4.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

收集资料。

 

第二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重点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第三课

《添画人像》

教材分析

一、教学容与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认为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

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

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从《画自己》开始学习了一系列的人像画的方法,对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师出示一组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来欣赏一下,说说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绘画风格、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

添画人像

二、新授

出示课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大师作品。

1、简单归纳脸型、五官的的基本特点。

2、欣赏作品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物特点

3、简析作品的绘画特色及风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

b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

c版画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

d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

4、添画指导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画的比较好?

为什么?

这些作品可以怎样添画它的另一半呢?

学生答:

可以用圆珠笔勾线,画线描;可以用彩色水笔添画,用夸的色彩来表现;

可以用油画棒添画,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另一半;可以用颜料来添画,模仿印象画派的风格。

三、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根据不同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有创造性地画出人像的另一半。

教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四、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年轻大师们的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呢?

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

(1)添画特色

(2)线条(3)形体特征(4)五官特征(5)布局

3、修改调整

以上就是《添画人像》美术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四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

线描画(板书)学生欣赏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

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

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

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探究,汇报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

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业

展示其他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间互提意见。

第五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七册容,课程围绕家庭这个主题,要求孩子创作家庭之间和睦美好的瞬间,以家庭之间的情感作为纽带,用孩子们的画笔作为依托,用吹塑版画作为形式媒介来展现作品,既体现了平凡家庭的幸福瞬间,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新煤材的运用,体会吹塑版画的乐趣。

二、 教学容与目标

1、 教学容:

通过图片欣赏及家庭间欢乐场景的回忆,给同学营造温馨、熟悉的家庭环境。

吹塑版画的制作过程介绍,提高学生对新媒介新制作绘画方式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使用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完成家庭间亲亲密密一家子的场景作品。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 回忆家人间或者小动物一家之间亲密的瞬间。

2、 使用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吹塑版画来完成作品,注意水分的控制以及颜色、线条上的和谐。

四、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ppt、示作品、学生作品、夹子、水粉颜料、吹塑纸、毛笔、彩纸、水桶、吸水布、调色盘、铅笔

学生:

夹子、水粉颜料、吹塑纸、毛笔、彩纸、水桶、吸水布、调色盘、铅笔

五、 教学设计

1、 导入

图片展示:

ppt出示多种小动物一家的场景,展现动物之间的亲情。

师:

你看到了哪种小动物一家?

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答:

看到了。

师:

从小动物们一家的图片中,你联想到了谁?

学生答:

联想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家子。

师:

想到了你和家人在一起的什么场景?

图片展示:

ppt出示学生和学生家人在一起亲密欢乐的场面。

出示课题:

亲亲密密一家子

2、 新课教授

     师:

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幸福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家甜蜜的瞬间么?

学生答:

师:

家人是如何照顾你的?

你是如何来爱你的家人的?

图片展示:

ppt展示

3、 具体制作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式来完成作业。

先来介绍一下我们所要用到的工具:

(ppt)夹子、水粉颜料、吹塑纸、毛笔、彩纸、水桶、吸水布、调色盘、铅笔

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

(教师示)

师:

用铅笔在吹塑纸上勾勒出图案。

提出要求:

铅笔线条刻画深、构图饱满。

生:

自己制作。

师:

示,用夹子将彩色纸夹在吹塑纸上,做固定作用。

用毛笔调好颜色,将颜色涂在吹塑纸上。

(注意颜色的厚薄,以及水分的控制)

将彩纸盖上,用手将图案拓印在彩纸上。

(注意力度大小的掌握)

教师作品展示

欣赏其他学生作品

4、 学生具体操作

作业要求:

回忆家庭生活(人物、动物)中动人的时刻,用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来完成一亲亲密密一家人的图画。

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

将同学的作品集中贴在教室黑板上进行展示。

并请个别同学讲述他和这幅作品的故事,可以是画面容的故事,也可以是制作过程中的故事。

同学间互相评价,哪些作品你最喜欢。

 

第六课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容的基本方法。

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

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

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

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容及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

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作业要求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

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

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第七课《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  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授课人杜莎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

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应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

(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

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

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

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

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

撕一撕:

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第八课:

《参观劵的设计》

课  时2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授课人杜 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重点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难点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参观券说:

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

设计参观券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

(1)摄影;

(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

(板书:

纹样:

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学生设计。

五、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作业要求:

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忆设计图中的容。

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

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

学生发言。

 

第九课《神秘的礼盒》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不同的纸盒、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礼品盒,引入新课:

神秘的礼盒。

 观看礼盒的外观及部,了解礼盒的基本结构。

  

三、讲授新课1. 观看课件。

  

引导观察欣赏各种礼盒的外包装及部物品。

  

分析:

  

(1) 礼品盒由几部分组成?

  

(2) 礼品盒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 外部包装那些地方有新意?

  

(4) 礼品盒的作用及意义?

 观看课件。

  

交流分析后回答问题。

  

2. 组织小组交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盒”。

  

你想送给爸爸妈妈什么礼物?

  

根据自己准备的纸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小组交流:

  

1. 说一说自己爸爸妈妈的喜好。

  

2. 介绍送给他们的礼物—自制小工艺品。

  

3. 看书:

  

(1) 看一看书中的作品使用了那些制作材料?

  

(2) 说一说你认为有创新设计的作品。

 分析书中作品使用了哪些制作材料,找出有创意的作品。

  

4. 提问: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作业要求:

搜集生活中的盒子,选用适当的材料,为送给父母的小礼物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盒。

  

辅导要点:

  

盒子的选择;部设计;外部装饰。

 整理、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五、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猜想你的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说一说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

  

 

第十课《故事里的人》

  课  时      2课时课业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

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