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4095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docx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物候与气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物候与气象

课程编号

1240038

英文名称

PhenologicalPhenomenaandMeteorology

课程类型

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全校各专业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天气学、气候学及物候学、应用气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

气象要素,天气系统和中国主要的天气过程,气象灾害,气候和中国气候,气候变化,物候学,应用气象学,人类生物气象,环境气象指数,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与人类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及应用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物候与气象》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通过《物候与气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天气学、气候学及物候学、应用气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气象条件及其变化对生物、人体健康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当前的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熟悉中国的主要天气和气候状况,拓宽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绪论

气象学概述

1

0

0

1

第一章

气象要素

2

0

0

2

第二章

天气学

4

0

0

4

第三章

气候学

3

0

0

3

第四章

中国区域气候

4

0

0

4

第五章

气候变化

3

0

0

3

第六章

物候学

3

0

0

3

第七章

应用气象学

5

0

0

5

第八章

人类生物气象

2

0

0

2

第九章

环境气象指数

3

0

0

3

第十章

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

2

0

0

2

合计

32

0

0

32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气象学概述

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

第一章气象要素

第一节气象要素

1.气象要素

2.云

3.天气现象

习题要点:

气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云和天气现象的种类。

第二节辐射和温度

1.辐射

2.温度

习题要点:

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各分项辐射的概念,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

第三节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

1.空气湿度

2.降水

3.蒸发

习题要点:

空气湿度参量、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概念,降水的种类及等级划分。

第四节气压和风

1.气压

2.风

习题要点:

海平面气压场和高空气压场,自由大气层和摩擦层中风的状况。

本章重点难点:

空气湿度参量,降水的种类及等级划分,自由大气层和摩擦层中风的状况。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概念,降水的种类及等级划分。

理解:

空气湿度参量,海平面气压场和高空气压场,自由大气层和摩擦层中风的状况。

了解:

云和天气现象的种类,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各分项辐射的概念。

第二章天气学

第一节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2.大气活动中心

习题要点:

气压带、行星风带和大气活动中心。

第二节天气系统

1.气团

2.锋

3.气旋

4.反气旋

5.高空槽脊、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

习题要点:

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分类,我国境内的气团,锋面天气模式,东亚气旋,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槽脊。

第三节中国主要的天气过程

1.寒潮天气过程

2.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3.台风天气过程

4.对流性天气过程

习题要点:

寒潮的强度标准及天气特征,中国雨带的移动与东部地区雨季,梅雨的概念及相关术语,梅雨天气形势,热带气旋的分级,台风的结构和天气,台风路径,雷暴的概念及天气特征。

第四节气象灾害

1.旱灾、干热风、洪涝与湿害

2.冷害、霜冻、冻害和热害

3.风害、雹灾、白灾和黑灾

习题要点: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

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分类,我国境内的气团,锋面天气模式,蒙古高压和副高,寒潮的强度标准,梅雨天气形势,热带气旋的分级,台风的结构和天气,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气压带、行星风带和大气活动中心,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分类,蒙古高压和副高,寒潮的强度标准,梅雨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热带气旋的分级,雷暴的概念,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理解:

我国境内的气团,锋面天气模式,副高的南北移动、中国雨带的进退与东部地区的雨季,冷空气的源地和路径,梅雨天气形势,台风的结构和天气,台风路径,雷暴的天气特征。

了解:

锋面气旋天气模式,冷空气的强度划分,华南前汛期,华北和东北雨季,台风的编号和命名,台风的形成与生命史,强雷暴的结构和天气,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及指标。

第三章气候学

第一节气候的形成因素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素

2.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3.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习题要点:

海陆分布、地形、海气相互作用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大气环流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世界气候

1.气候带

2.气候型

3.气候分类

习题要点:

气候带的划分,各气候带的主要特征,各气候型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中国气候

1.中国气候特征

2.中国辐射、温度、降水的分布特征

3.季节的划分

习题要点: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的属性和进程,中国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季节划分。

第四节局地气候

1.城市气候

2.森林气候

3.农田气候

4.水域气候

习题要点:

城市、森林、农田和水域气候的主要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

辐射差额、海陆分布、地形、海气相互作用和洋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各气候带、气候型的主要特征,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我国年总辐射差额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温度的影响,我国大气环流的基本状况,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方式,气候带的划分,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四季和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

理解:

辐射差额、海陆分布、地形、海气相互作用和洋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各气候带的主要特征,各气候型的主要特征,季风的空间分布、属性和进程,中国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

了解:

气候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瓦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和ENSO,气候分类法,大陆度及中国的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城市、森林、农田和水域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中国区域气候

第一节东北、华北、黄土高原气候

1.东北气候

2.华北气候

3.黄土高原气候

习题要点:

东北、华北、黄土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气候

1.长江中下游气候

2.华南气候

3.西南气候

习题要点:

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气候

1.内蒙古气候

2.新疆气候

3.青藏高原气候

习题要点:

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

中国各大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中国各大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

理解:

中国各大区域气候的形成。

了解:

中国气候区划。

第五章气候变化

第一节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4.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习题要点: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第二节气候异常

1.气候异常的表现

2.气候异常的原因

习题要点:

气候异常的主要表现,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气候变化与人类环境

1.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气候变化的应变对策

习题要点: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应变对策。

本章重点难点:

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及可能原因,气候异常的主要表现及主要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气候异常的主要表现。

理解:

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了解:

气候变化的应变对策。

第六章物候学

第一节物候学概述

1.物候与物候学的概念

2.物候观测的记录项目

3.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

习题要点:

物候的概念,物候观测的主要记录项目。

第二节物候学的基本定律

1.物候的南北差异

2.物候的东西差异

3.物候的高下差异

4.物候的古今差异

习题要点:

物候的南北、东西、高下、古今差异。

第三节物候学的应用

1.以农谚预告农时

2.以积温预告农时

3.以自然历预告农时

习题要点:

物候学的主要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

物候观测的主要记录项目,物候的南北、东西、高下、古今差异。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物候的概念,物候观测的主要记录项目。

理解:

物候的南北、东西、高下、古今差异。

了解:

物候学的主要应用。

第七章应用气象学

第一节农业气象和林业气象

1.农业气象

2.林业气象

习题要点:

辐射、热量和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的主要影响,农业气候指标,森林小气气候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能源气象和污染气象

1.能源气象

2.污染气象

习题要点:

太阳能、风能及其利用,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影响,影响大气污染物散布的因子。

第三节建筑气象和交通气象

1.建筑气象

2.交通气象

习题要点:

气象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气象条件对航空、航海和陆地交通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

太阳能、风能及其利用,影响大气污染物散布的因子,气象条件对建筑、交通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森林小气气候的基本状况,太阳能、风能及其利用。

理解:

影响大气污染物散布的因子,气象条件对建筑、交通的影响。

了解:

农业气候指标,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影响。

第八章人类生物气象

第一节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

1.温度和湿度对人体的影响

2.风和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3.辐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4.空气离子、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

温度、湿度、风、气压、辐射、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离子、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主要影响。

第二节气象环境与疾病

1.气象官能症

2.中暑、焚风病、高原适应不全症

3.冻僵、冻伤、冻疮、雪盲

4.其他疾病

习题要点:

气象官能症、中暑、焚风病、高原适应不全症、冻僵、冻伤、冻疮、雪盲的概念及成因。

本章重点难点:

气象要素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气象环境直接引起的疾病及成因。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气象官能症、中暑、焚风病、高原适应不全症、冻僵、冻伤、冻疮、雪盲的概念。

理解:

气象要素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气象环境直接引起的疾病的成因。

了解:

气象环境间接引起或诱发加重的疾病。

第九章环境气象指数

第一节空气污染指数和紫外线指数

1.空气污染指数

2.紫外线指数

习题要点:

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应的空气质量分级,紫外线指数及紫外线强度分级。

第二节舒适度指数和穿衣指数

1.舒适度指数

2.穿衣指数

习题要点:

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的影响因子。

第三节感冒指数和中暑指数

1.感冒指数

2.中暑指数

习题要点:

感冒指数、中暑指数的影响因子。

第三节霉变指数和其它环境气象指数

1.霉变指数

2.其它环境气象指数

习题要点:

霉变指数的影响因子,其它环境气象指数。

本章重点难点:

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及其分级,舒适度、穿衣、感冒、中暑、霉变指数的影响因子。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及其分级。

理解:

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感冒指数、中暑指数、霉变指数的影响因子。

了解:

其它环境气象指数。

第十章气象业务与气象服务

第一节现代气象观测

1.温度、湿度、风、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2.辐射、照度、气压、日照时数、云、能风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

3.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3.高空气象探测、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

第二节气象信息服务

1.气象情报信息服务

2.气象预报信息服务

3.专用气象信息服务

第三节气象工程服务

1.人工影响天气

2.农业气象工程服务

3.雷电灾害防御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

基本气象要素的常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物候与气象》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课堂考核和期终开卷考试。

平时课堂考核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基本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期终开卷考试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分析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参考书:

《气象学》第二版,包云轩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109-11878-2

《物候学》,竺可桢等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

7-5355-2928-3/G.2923

《应用气象学》,胡毅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年,ISBN:

7-5029-3098-1

《应用气候学概论》,朱瑞兆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年,ISBN:

7-5029-4036-7

《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吴兑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1年,ISBN:

7-5029-3099-X

七、说明

任课教师应基本遵循本教学大纲进行《物候与气象》的课程教学,但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教材调整、教学改革和教学进度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大纲修订人:

樊多琦

大纲审定人:

吴耀清

修订日期:

2008年11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