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4114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普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心.docx

《普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心.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心.docx

普心

第1章绪论

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和人格三个方面。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行为:

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问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3、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那些?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

★4、心理学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有哪些?

其含义是什么?

(1)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观察法的缺陷:

1、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3、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法容易各取所需,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影响。

优点:

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

(二)心理测验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1、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优点:

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

缺点:

难以指出因果性的结论。

(3)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优点:

1、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2、研究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四)个案法:

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

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缺点:

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5)相关法:

相关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相关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都是在寻找相关。

★5、现代心理学有哪些重要派别?

其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是什么?

『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德国冯特。

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

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特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

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哪些?

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我们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知觉、记忆、注意、语言、思维和情绪等)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行为主义研究:

在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某些内在的心理过程,如认知地图、目标等。

心理分析研究:

费洛伊德:

1、主要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位研究对象2、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3、过分强调力比多在儿童时期的作用

后费洛伊德主义者:

1、更关心儿童和青年人格的研究2、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3、把青年期看成力必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1、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2、心理学要研究健康的人3、人性本善4、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名词解释

★1、神经元:

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动作电位:

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3、突触: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突出包含三个部分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出后成分。

4、反射弧:

反射弧是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

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5、神经-体液调节:

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问答题

★1、脑功能学说有哪几种?

1、定位说:

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人的临床研究。

1825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并且控制是在左半球。

功能定位于大脑的某一区域

2、整体说:

弗罗伦斯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动物可以恢复功能。

从而提出脑功能的整体说。

拉什利的脑毁损实验发现脑损伤后对习惯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碍,并且这种障碍于损伤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

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3、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认为那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

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技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动力系统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第三机能系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4、模块说:

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重要理论。

认为: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

5、神经网络学说:

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如记忆、语言、面孔识别等),都是由不同脑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而这些脑区可以经由不同神经网络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并在这些认知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正是有这些脑区组成的动态神经网络构成了各种复杂认知活动的基础。

2、简述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和化学传导过程?

神经冲动电传导:

当动作电位产生式时,神经纤维某一局部就会出现电位变化,细胞膜表面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但是,领近未受刺激的部位,膜外仍为正电,膜内仍为负电。

这样在细胞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于是就产生了由为兴奋部位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负电荷的电流。

同样,膜内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间也出现电位差,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构成一个电流的回路,称局部电流。

这种局部电流使领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变化,并产生动作电位。

这样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

神经冲动的这种传导称为电传导。

神经活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

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从而打开或关闭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的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3、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

它们的主要机能是什么?

1、甲状腺-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2、副甲状腺-保持血液和细胞内钙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3、肾上腺-维持体内钙离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

4、脑垂体-分泌促腺激素,控制多种不同的内分泌腺,因而称为“主腺”。

5、性腺-分泌性激素和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

第三章感觉

名词解释

★1、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近刺激:

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等

3、远刺激:

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

★4、感觉编码: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5、绝对感受性: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6、绝对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受阈限。

★7、差别感受阈限:

两个同类的刺激,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即人能够觉察出它们的差别,或把它们区别开来。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

★8、差别感受性:

对这一最差异量的感觉能力,交差别感受性。

★9、韦伯定律:

19世纪前半期德国物理学家兼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幽会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为:

K=△I/I.其中,I代表原有刺激量,△I代表增加的刺激量,K代表常数。

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10、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11、视觉对比:

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分别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

★12、适应:

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适应。

明适应:

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

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其他感觉适应:

听觉适应:

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肤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肤觉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嗅觉适应:

气体持续作用于嗅觉感受器,使嗅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味觉适应:

同一种物质对舌的同一部位刺激的时间延长,使味觉迟钝。

12、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受现象并没有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这种现象后像。

13、闪光融合:

当我们看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闪光时,得到的明暗交替的闪烁感觉,当断续的闪光间歇频率增加,人们看到的将不再是闪烁的光,而是稳定的连续的光。

★14、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15、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16、三色说: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17、对立过程论:

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

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

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

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

黑白、红绿、黄蓝。

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

★18、共鸣理论:

也叫位置理论。

是赫尔姆霍茨提出。

因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后来人们发现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19、行波理论:

生理学家冯?

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

认为:

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但可以用频率理论解释)

20、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

21、内部感觉:

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

22、动觉:

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23、平衡觉:

也叫静觉,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引起的。

24、内脏感觉:

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问答题

1、试述感觉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人们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

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2、视觉的基本现象有哪些?

明度、颜色、视觉中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若要看具体见113—127页)

3、听觉的基本现象包括哪些?

1、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与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

在1000赫兹以上,频率与音调几乎是线性的,音调的上升低于频率的上升;但在1000赫兹以下,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2、音响和频率的关系:

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

而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6赫兹-20000赫兹,其中1000赫兹-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4、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第四章知觉

名词解释

★1、知觉:

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

简言之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

★2、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对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3、知觉学习:

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心理学关于成人的研究发现,知觉学习发生在所有感觉通道中,如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等。

4、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之前的装态。

★5、空间知觉:

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

★6、时间知觉: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7、运动知觉: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8、似动:

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9、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10、自主运动:

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

我们会认为它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

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者烟头,并注视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11、诱发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12、运动后效:

在注视想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13、错觉:

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问答题

★1、试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从背景中区分对象,以便于更清晰地感知对象额倾向性。

 

(2)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把多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人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赋予其某种意义,并用语词把它标识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人们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5)知觉的适应性: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之前的装态。

2、试举例说明解释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中的自下而上: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依赖于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等。

如:

颜色和明度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强度;音调和音响知觉依赖于声波的频率与声压水平;形状的知觉依赖于物体的原始特征和线条朝向;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等。

知觉中的自上而下:

直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孤立的眼睛、耳朵和鼻子。

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只觉得过程和结果。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如:

我们去火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我们对来人的期待,将影响到我们对他的识别和确认。

又如,在阅读课文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我们从课文中提取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

★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3、人的态度和兴趣。

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4、深度与距离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1)、肌肉线索

1、调节:

调节是指晶状体形状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例如,看远处的物体,眼睛的晶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眼睛的晶状体曲度变小。

2、辐合:

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2)、单眼线索

1、对象重叠(遮挡):

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物体部分遮挡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遮挡的物体就被知觉部分地遮挡了。

2、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就是线条透视。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增加而下降。

近处物体所占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投影大。

3、空气透视: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递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作用和由它引起的光线的散射。

4、相对高度:

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的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

5、纹理梯度:

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有层次的变化。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1)、当人看到物体时由于两眼间有距离,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部位有了差异

2)、双眼视差的大小提供了远近的信息。

5、双眼视差在空间知觉中起什么作用?

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之间大约65mm。

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映像将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

这时如果将两眼视网膜重叠起来,他们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即看到单一的、清晰的物体。

当视像落在视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大时,人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时,人将看到双像。

6、错觉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试分析错觉产生的原因。

196-197

类型:

1、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2、明暗错觉

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

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

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

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7、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170页

1、邻近性2、相似性3、对象性4、良好连续5、共同命运6、封闭7、线条朝向8、简单性

8、举例说明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如:

老师上课的时候,把老师的声音知觉成对象,但是,如果你和同桌在下面悄悄说话,那么老师的声音便会成为知觉的背景。

同学们会选择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悄悄话。

2、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

如:

如果教室内很安静,那么即使教师用很低的声音讲课,学生也能听清楚;相反,如果环境中的噪音很大,那么即使教师用相同强度的声音讲课,学生就听不清楚了。

9、举例说明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时相互依存的。

(155页图4-3点子图:

尽管点没有连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在知觉活动中,人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由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的实验)

10、简述内温(Navon,1977)整体优先实验过程,并分析其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给被试短暂地呈现由许多小字母组成的一个大字母,如由小字母H、S组成的大字母H,或者组成的大字母S。

被试的反应有两种:

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

在局部反应中,要求被试判断小字母H、S;在整体反应中,要求被试者判断大祖母H或S。

结果发现,当注意小字母时,如果小字母与大字母不一致如,小字母为S,大字母为H,被试的反应变慢;相反,当被试判断大字母时,被试的反应不受小字母的影响。

如果在视觉呈现刺激图形后,让被试同时确定从听觉接受的一个字母,结果显示,当听到的字母与视觉呈现的大字母一致时,反应时短;而当听到的字母与小字母一致时,反应时长。

说明:

整体优先,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自变量:

大字母与小字母是否一致

因变量:

被试者的反应时长

无关变量:

被试者的心理紧张程度、字母的颜色是否相同等

第5章意识和注意

1.名词解释

★意识:

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

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催眠:

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在此状态下,人们会轻易的对暗示做出反应。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选择性注意:

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