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4188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

正如缪钺所云: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钱钟书则云: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选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诗是一座巨大的山峰,宋诗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B.宋诗的创新,表现在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这种特点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C.苏轼和黄庭坚是宋诗风格的典型代表,其畅达和瘦硬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的一种突破。

D.宋诗所追求的平淡,是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较之唐诗的丰神情韵更胜一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宋诗能与唐诗双峰并峙是宋人努力创新的结果。

B.文章主体部分从内容的开掘和风格追求两方面来论述宋词是如何创新的,思路清晰。

C.文章第四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是为引出宋诗“平淡”的内涵。

D.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淡为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人有唐诗这个学习宝藏和典范。

B.唐代诗人普遍不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物,而末代诗人也不写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

C.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这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D.宋诗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是超越了“雕润绚烂”的平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张尚洁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

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

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

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

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

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

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堿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

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

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

“还不睡?

”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

“学校最近还好吗?

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

”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

“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

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

“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

”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一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

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

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

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

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

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

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鳴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

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

尽管是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

“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

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

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拔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

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

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

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

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

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

”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

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

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一句,“模糊不清”的原因是黑夜光线很暗,还有因为妈妈不在,“她”伤心难过。

B.小说通过现在和过去小房子里的温馨故事、只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等情节的对比,表明“她”对过去那种简单却幸福的生活的怀念。

C.小说写妈妈由穿的布鞋换成了高跟鞋,既代表了妈妈身份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又表达了“她”内心失落的感觉。

D.小说用机场午后温暖的阳光来反衬“她”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同时表达了“她”想远离那个没有温暖的、一点也不值得留恋的家。

5.标题“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结尾说“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你认为“另一条路”指怎样的路?

结合你的人生经历或见闻,谈谈对“这条路”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网吧上网记录等个人信息。

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事出有因。

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

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

有关专家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

就此而言,避免“信息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

(摘编自《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2016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1230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

此次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

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

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

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2017年8月30日)

材料四

要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

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可能遭遇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

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

目前,《网络安全法》以及其他针对实名制的管理法规中,主要是对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作出规定。

在责任承担主体方面,应既包括网络运营者,也包括没有实名认证的人;在责任的追究方面,既要让网络运营者承担有限责任,又要以具体情形为根据,追究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的责任。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补天平台共收录的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359个,与2015年相比有大幅度下降。

B.相比2015年,2016年可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下降,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

C.2016年网站漏洞和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数量在年内呈起伏不定的状态,但二者在5月均达到最高值。

D.2016年5月至7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8月至10月呈负相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与对个人信息贩卖进行治理的薄弱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低效有关。

B.缺失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会给“互联网+”有效发挥作用和国家推动“互联网+”的战略带来隐患。

C.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

D.材料一、三均关注个人信息的有关情况,前者指明了信息泄露的危害,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E.材料三、四均关注《网络安全法》,材料四特别提到,《网络安全法》会对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追究责任。

9.怎样才能有利于实施网络实名制?

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①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

“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④足下:

位至鼎足,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

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

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

“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帝曰:

“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于是升與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帝笑曰:

“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年八十,终于家。

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后汉书·严光传》

【注】①国:

治为山东淄博。

这里指当地官府。

②玄纁xūn:

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

这里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贽礼。

③北军:

这里指汉代警卫京城部队在城北的驻地。

④君房:

侯霸字君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

B.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

C.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

D.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武,汉光武帝刘秀的谥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

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B.唐尧,是汉族传说中的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因其杰出,被后世尊为“帝伊祁姓,名放勋,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

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特征,特别征召,是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区别于平常的乡举里选。

D.《后汉书》由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光淡泊名利。

他有学问,有才干,又是光武帝的少年同学,可是在光武帝即位后,他却改名换姓,隐身不见。

B.严光坚贞执著。

面对皇帝的礼聘、权势利禄的诱惑,严光有着坚定的意志,坚守自己信奉的道义,终身隐遁不仕。

C.严光恃才傲物。

严光不但没有接见傍晚屈己而至的侯霸,反而斥责他,如果一味地阿谀奉承,就可能身首异处。

D.严光率性洒脱。

面对皇帝,亦无所讳饰。

光武亲临,高卧不起;直言光武帝比以前稍稍好些;两人共卧时,“以足加帝腹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2)帝曰:

“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5题。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①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②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暮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继续做转运副使。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因作此词。

②长门:

汉代宫殿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她曾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

③玉环飞燕:

古代著名的美女杨玉环、赵飞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以“春去”为主线,写惜春、留春、怨春,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B.上片借春意阑珊来写自己的闲愁,与一般词人常常表现的个人哀怨没什么两样。

C.这首词通过“惜”“怨”“秋”三字,把眼前景与过往事贯穿起来,情感蕴藉。

D.“休去倚危栏”与“把栏杆拍遍”一样,都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苦闷的心情。

E.这首词的表现手法接近婉约派,但在婉约的外衣之内,还是有隐隐的豪壮之气。

15.本词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

是怎样抒情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用,两句凭吊江月,借以抒怀。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草率从事行为的批判的三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对于这个问题,我冥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幸亏老师很有耐心,要言不烦地一遍一遍地给我讲解,最后我终于弄明白啦。

②眼下随着气温回升,正是融雪性洪水多发期,青河县未雨绸缪,全力谋划,全面做好春季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③也许真的诗是穷而后工吧,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种种磨难,用枯瘦的手来记录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

④房价暴涨导致美国房地产“无根”繁荣,最终由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风暴。

各国金融专家一傅众咻,纷纷出台应对策略。

⑤刚学习游泳,我就可以独立完成教练规定的动作,他不吝溢美之词,一个劲儿夸奖我有游泳天赋。

⑥天下割据,群雄逐鹿!

金戈铁马近在指顾之间,诗酒歌舞能得几时平安?

与其皓首穷经甘为奴才,不如散发扁舟快活自在!

归去,归去!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霍金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B.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汉语“走出去”,尽管我们在兴办孔子学院,但尚未形成从国家层面到普通老百姓推广、研究、学习中国文化的完整体系。

C.政府采取措施遏制学区房上涨,或者是扩大“多校划片”、随机摇号等,都解决不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些措施最终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D.返乡创业,不是因为看准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可复制的经验越来越多,而是从乡亲们精气神儿的变化上感受到,这里的穷根已被彻底拔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但望先生能鼎力相助,我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政府新闻公报

D.务必准时出席。

-----给兄弟单位的请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词兴起于隋唐,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可配乐演奏的词就开始兴盛起来。

起初多是民间艺人为了演唱的需要而自己填词;很快,文人们在诗、文创作之外,发现了这个可以供他们施展才华的场地。

于是,①。

由于词最初主要是供宴饮娱乐之需,是由歌伎演唱的,所以②。

这样的词多写离别相思,风花雪月,这便是初期的婉约词。

但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思想、性格、情感和审美趣味有差异,③有人把两宋时期的词人和创作,从总体上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21.逻辑推断题(6分)

(1)当代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建筑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

因此,有人认为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3分)

A.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建筑设计学校。

B.调查显示,建筑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C.知名建筑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D.建筑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建筑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2)辩论是指双方都用一定的理由或证据指出对方见解的矛盾或错误,并论证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的正确。

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的构成要件的是(3分)

A.双方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

B.目的是指出对方见解的错误

C.双方的见解必须存在错误

D.辩论的结果是双方的观点都正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下面是十九大报告涉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词: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谐共生、健康中国、文化自信、牢记使命……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考。

要求:

选好关键词,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下)高中2016级期中联考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参考答案】C(A由解文意。

原文表述的是宋人对唐诗“有因有革”。

B张冠李戴。

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是“普通人”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D无中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