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4334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考考点】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常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常考点)。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常考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常考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考向分析】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矛盾分析法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选择题主要以漫画、名人名言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等;主观题常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或单独或综合考查矛盾分析法。

【重点、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方法和使用说明】

1、背诵、默写主干基础知识,小组内相互检查;2、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明确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3、将复习中的疑问和收获进行整理写到反思栏中

【知识链接】

1、联系观2、发展观3、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

【自主学习课前案】

I、教材助读,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注序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后面的我的疑惑处,限时15分钟)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__________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______。

【重点】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区别:

【同一性】矛盾双方__________、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体现:

①矛盾双方_______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____________,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____________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双方__________、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在对立双方____________的倾向和趋势。

(2)二者联系:

①同一以_____和________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_________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提示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是指矛盾存在于____________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____________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______有矛盾。

(2)方法论: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______矛盾,勇于_____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重点】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_________________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________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________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_____________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____________。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___________之中,并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_________之中,并通过__________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___________,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____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两者相互依赖、_________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

【重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重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要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_______作用的一方,次要方面是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_________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两者既相互依赖,又_________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

【重点】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世界观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具体要求:

 

 

两点论

重点论

区别

内容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_________,又要看到___________;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__________,又要看到矛盾的___________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___________;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__________,要抓住________。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主要包括:

(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矛盾就是双方的对立

 

2、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3、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4、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6、一位哲学家说过:

“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

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

”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II、预习检测:

1.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6.主要矛盾原理及方法论?

7.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8.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III、课堂反思,我的疑惑

 

IV、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难点详解

1 区分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具体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1)生活矛盾与哲学矛盾

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两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

生活中我们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思维中我们要避免逻辑矛盾。

2、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提醒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3全面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①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②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

(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③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4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外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

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

内涵

主要矛盾指的是“矛盾体”,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地位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原因在于主要方面在矛盾体中处于支配地位

方法

做工作要抓重点、找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标志

词语

“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中心环节”等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本质”“多数”“优势”等

①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②都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课堂探究课中案】

探究一: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然而,伴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因此,有人认为,在当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把古村落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

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评析“在当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把古村落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的观点。

  

 

 

探究二:

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创下极高的收视率,这个节目的版权是从韩国MBC电视台购买的。

对于优秀海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乐观者认为,可以缩短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客观上提升中国电视制作行业的水准。

但反对者则认为,引进海外版权是一种“拿来主义”,缺乏创新,盲目跟风,依赖海外模式会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惰性”。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探究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

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

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

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材料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

(9分)

  

【达标训练】

1.上海知名漫画家郑辛遥的《智慧快餐》系列漫画在网上流传,其漫画析文包含丰富的人生智慧。

右图漫画的析文是“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其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事物内部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据报道,我国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5000万台,且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

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好就会成为“城市矿山”。

这表明(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下列说法与“知彼知己”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每推进一项改革,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每化解一种矛盾,很可能要触及许多其他矛盾。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具有特殊性B.解决矛盾就是消除对立C.矛盾具有普遍性D.只有创新才能解决矛盾

5.下列选项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C.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D.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6.“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从哲学上看,这种感悟说明了(  )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B.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7.漫画《健康第一》体现的哲学世界观是(  )

A.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C.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要分清主支流,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8.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  )

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打蛇打七寸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9.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②要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看问题绝对化 ④关注任何事物都有的利弊两方面,做到趋利避害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狄德罗曾说过:

“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和反作用。

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

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

这句话揭示了(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运动的绝对性D.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11.有专家分析指出,如果英语实行一年多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也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断参加考试,还可能出现在英语上少花的一点时间和精力,却用在其他高考科目上,这样反而加大了学业负担。

上述分析的合理性在于(  )

①对于具体事物而言,其利弊标准很难确定 ②矛盾双方随时都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反腐方针一直是坚持标本兼治,但并未收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决定采取先治标后治本的新反腐策略,在坚持标本兼治的前提下,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以治标促治本,为治本赢得时间。

这一新思路体现了(  )

①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案

探究一:

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性和统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古村落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存在经济社会建设与特色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同一性,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合理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

(3)但在资金使用、古村落内的建房等方面,也存在着古村落保护与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矛盾,只有有效解决了两者的矛盾,才能做到既保护了古村落,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在当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把古村落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解析 本题属于辨析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首先要答出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内容,再运用此原理具体分析古村落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探究二:

答案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优秀海外节目的引进,在国内获得成功,就是电视节目制作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与当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对于引进潮,有乐观者也有反对者体现了这一原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根据自己的市场需求引进海外电视节目,切忌盲目跟风。

探究三答案:

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解答时首先回答两点论和重点论指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做法进行分析;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主要从影响认识的因素等角度进行回答。

1-5CDDCC6-10CABAC11-12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