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4931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pdf

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殊性及成长特征分析张小蒂1,李晓钟2(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2.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民营企业家作为民营企业的灵魂,其内在的特殊性人力资本是民营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作者从“创新”内涵视角探讨了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及其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并认为民营企业家通过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作用超过单纯的技术研发,对优化一揽子要素的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

本文比较分析了“企业家”这类特殊要素的重要性及其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从梯度升级与梯度扩散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特征,并就如何促进其成长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梯度扩散;创新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8)05-0129-10【案例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当代国际新分工是以进出口诸方在产品生产的多个环节上混合使用多种要素从而组成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

国内外学者,通常以传统经济学的“稀缺性”原理为出发点,认为参与“环节”组合要素的国际分工合作诸方的利益分配多寡,取决于各自拥有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张幼文,2005);波特则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类(Porter,1990),他认为企业要获得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凭借高级生产要素。

按照现有理论,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唯有廉价劳动力要素可以参与,由于它相对不稀缺,那么,由此产生的“利益扭曲”、“低端锁定”及“引进依赖”等难以避免,而培育高级要素又需耗时费日和大量投入,似乎只有“耐心等待”。

本文认为,上述理论不仅忽视了当今世界上市场结构的不完全竞争特征,而且由于企业家要素在市场化之前大多处于“隐性”状态,以致在研究要素(通常为“显性”)时忽略了“企业家”这类特殊要素的重要性及其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

我们认为,企业家这类特殊要素只有通过市场检验才能被人们发现,在作为转型经济大国的中国,需要收稿日期2008-03-15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化中我国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的互动研究”(批准号2006GXS2D0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研究”(批准号07BJY002);浙江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浙江开放经济的效率增进研究”(批准号06JDQY001ZD,1ZP)。

作者简介张小蒂(1951),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钟(1964),女,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5月第5期(总242期)May,2008No.5ChinaIndustrialEconomics129适宜的市场化制度环境,方可“显化”。

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民营企业家作为民营企业的灵魂,其内在的特殊性人力资本是民营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通过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作用超过单纯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要素整合主体重构,改善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的不利地位,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研究民营企业家要素的特殊性及其成长的特征,不仅可拓展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突破波特有关生产要素初、高级分类的窠臼,还可激活与培育潜在的和已有的民营企业家资源,为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经济利益分配格局提供新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企业家理论随着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组织变化而不断丰富。

萨伊(J.B.Say,1963)认为,企业家是继土地、劳动、资本之后的第四生产要素。

马歇尔(A.Marshall,1890)从组织角度分析企业家的功能,认为企业家的功能在于从把生产资源转变为成品这一“产品成熟化过程”中发现不均衡因素,给这一过程制定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方向,并使之秩序化(即实现新的均衡);而且通过市场或在企业内部修正不均衡状态,以便更有效地改善整个经济结构中的资源分配情况。

熊彼特(J.A.Schupeter,1997)将企业家誉为经济增长的国王,认为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地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带来了经济增长。

奈特(F.H.Knight,1965)认为由于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尤其是难以预测的不确定。

企业家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那些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进行决策并承担商业风险,从而把可靠性(有保证的契约收入)提供给企业职工。

钱德勒(1987)也强调了美国大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个人能力在捕捉市场机会和进行组织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卡森(M.Casson,1982)构造了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来研究企业家角色功能,认为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的人,企业家阶层可以凭借其优于一般人的信息优势和能力优势,来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和判断,从而利用企业组织来明显降低交易费用。

Kor,Y.Y.&Mahoney,J.T.(2005)认为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对企业绩效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学术界对企业家的认识和论述各异,但在企业家的本质作用看法上却大体相同,即企业家资源在本质上一直被认定为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源泉。

国内学者关于企业家理论研究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涉及企业家概念。

20余年来,多数成果涉及企业家概念内涵及企业家成长历程、企业家职业化、企业家市场、企业家阶层的社会价值以及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团队精神等,硕果累累。

如张维迎(1995)由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理论发展了一个“企业家契约”的一般均衡理论,贺小刚等(2005)基于国内277家企业调查的数据对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孙早等(2006)利用中国大陆19961999年分省面板数据探讨了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环境与企业家角色。

在以“民营企业家作用”为主体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对人力资本及其抽象的企业家性质、内涵、职能等研究较多,而对中国转型体制中“草根经济”崛起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家的特殊性及其成长特征研究较少。

从定性的角度研究民营企业家及其作用较多,而相应的定量分析相对较少。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索。

二、中国民营企业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作用差异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私经济的发展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2005年个私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9.7%。

在部分地区,个私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06年,全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240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2%;全国个体户和私营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广义层次,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通称;二是内资层次,指广义民营企业减去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后的集体和个体私营及其他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是狭义民营层次,指个体私营企业。

本文所研究的民营企业家是指狭义层次。

130企业的销售总额为60448.5亿元,占全国商品销售总额的30.7%。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由于私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家的基本主体,故我们不妨采用其相关指标展开分析。

设我国的生产函数为:

Yi=AKiLi

(1)式中,Yi表示产出,用第i地区生产总值表示;Ki表示资本投入,它应为直接或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总存量,用第i地区固定资产投入总量估算;Li表示劳动投入,用第i地区就业人数估算;、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A为技术水平。

我们可对该模型进行适当修正,如将就业人员中的私营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分离出来,则方程式

(1)可修正为:

Yi=AKiLiHiEi

(2)式中,Hi、Ei分别表示第i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私营企业家人数;、分别表示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私营企业家人数的产出弹性。

对方程式

(2)取对数,即为:

lnYi=lnA+lnKi+lnLi+lnHi+lnEi(3)对方程(3)进行适当修正可得方程(4):

lnYi=a0+lnKi+lnLi+hi+ei+i(4)式中,a0表示常数项,hi和ei分别表示第i地区万人就业人数中技术人员人数和私营企业家人数,i为随机扰动项,i=1、2、3、26。

利用我国26个省区2005年的数据对方程(4)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方程(5)所示。

lnYi=0.981+0.530lnKi+0.624lnLi+0.001hi+0.005ei(5)(-2.096)*(3.764)*(3.959)*(2.378)*(2.755)*R2=0.979调整后的R2=0.974F=239.420DW=1.629N=26(注:

*、*、*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0显著性水平检验显著;括号内为t值。

)由回归方程(5)可知,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家人数的产出弹性系数(0.005)与每万人就业人员中技术人员人数的弹性系数(0.001)相比,前者高。

这实际上是由企业家这类特殊的人力资本的特点所引致的。

专业技术人力资本是指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人力资本,其社会角色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士。

他们大多接受过较长时间的专业教育或培训。

民营企业家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本、劳动一样是一种发展经济的稀缺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增加投入量”和“提高单位投入量的产出率”是现代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方面。

民营企业家,一方面通过组织“要素”增加了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较快地提升了单位投入量的产出率。

而且,民营企业家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具有如下本质差异:

前者为一揽子要素支配者,后者大多为专项知识、技术要素的支配者;前者为报酬不确定下谋取利益者,后者大多为在报酬确定条件下谋取利益者;前者主要从事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具有洞察、捕捉、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后者主要从事单纯的技术研发;前者的知识以“KnowHow”为主,后者的知识以“KnowWhat”为主;前者的人力资本较难估计,通常需经市场检验后才被社会认可,后者的人力资本较易通过学历、学位、职称等显性信号来估计,并被社会认可。

奥地利经济学家Kirzner(1979)认为,企业家的独特功能在于能通过识别并开发在2006年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总注册资金中,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占92%。

本文利用全国26个省区(除去4个直辖市和数据不全的西藏)的数据进行分析。

上述“差异”也不否定二者之间有小部分“交集”和例外,如“儒商”主要依靠股权(长期激励)报酬的技术人员等,但这并不妨碍对上述两类典型人力资本作大致的划分,以利于探索新的领域。

131机会来恢复市场均衡,而这种功能依赖于企业家在特定市场上发现价格低于价值的产品或未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的盈利机会的能力。

企业家正是通过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洞察和及时行动获取利润的。

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大多数地区存在资本不足、技术较落后、自然资源开发不够、人力资本积累较少、就业不足等问题,而民营企业家丰度较高的地区,可以更好地凭借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活动,挖掘和发挥本地区所拥有资源的比较优势,搜寻、引进与利用本区域稀缺的资源,发现、把握与创造商机,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创造性的新组合,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

因此,民营企业家所进行的创新并不单纯是狭义概念上的“技术创新”,而是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其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实行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事实上,企业在研发阶段遇到的不仅仅是研发技术风险,还会有滞后反映的市场风险。

单纯以“水平”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容易只注重技术参数的先进性却忽视成本的经济性和市场需求状况。

而在熊彼特意义的“创新”中,民营企业家需要洞察市场需求,需要把握技术水平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需要按用户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设计、工艺与服务,因而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较高。

显然,上述两种“创新”内涵及主体上的差异导致了回归方程(5)中私营企业家丰度的弹性系数较专业技术人员的弹性系数高。

可见,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力资本是两类不同的人力资本,各自的个体禀赋和创业行为决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不同。

在民营企业家丰裕的地区,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资料、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更高的效率组合成为较高的生产力,丰富的民营企业家资源是社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也是在今天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发挥我国潜在比较优势、增进比较利益的关键。

我们进一步将26个省区的私营企业家丰度(各省区每千人中的私营企业数,下同)与相应的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出口额、人均专利授权量、人均发明授权量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

N262613a2613a26262626私营企业家丰度0.739*0.414*0.643*0.590*0.698*0.678*0.869*0.606*0.639*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出口额人均专利授权量人均发明授权量私营企业家丰度对区域经济发展部分指标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2006)表1注:

*、*、*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0显著性水平检验显著;a:

选择私营企业家丰度较高的前13个省区进行相关分析,可获得较显著的(显示度较高)结果。

尽管上述分析只是确定变量之间的统计相关(相随变动),而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但从整个转型时期的动态视角看,如果私营企业家丰度没有与表1的7个变量实现良性互动,就不可能获得高度正相关的结果。

表1结果显示,私营企业家丰度与人均GDP、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出口额、人均专利授权量、人均发明授权量6个变量高度正相关,但其与人均收入指标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却在城乡之间出现了明显差异。

这表明,私营企业家在转型初期与农村人均收入的相关性较强,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率先迅速发展的事实相符合。

由于26个省区的市场化进程很不一致,故作为市场化产物的私营企业家丰度若采用排序前50%的13个省区数据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了。

表1中并列显示了这个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民营企业家还是一种“管理”要素、“组织”要素、“创新”要素,故在私营企业家丰度较高的省区,其技术创新能力也越高,如表1所示,私营企业家丰度与人均专利授权量及人均发明授权量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和0.639。

据科技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创新的70%、国内发明专利的65%和新产品的80%来自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95%为非公有制企业。

132三、民营企业家成长特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市场化、国际化取向的制度变迁,激活了我国原先处于隐性状态的民营企业家资源,使其逐步“显化”出来。

我国民营企业家“生逢其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由表2可知,全国2006年私营企业家丰度是1995年的7.02倍,但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

转型时期我国民营企业家作用与贡献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其动态演变的规律尚待揭示。

我们不妨从次国家(区域)层次切入,选择我国私营企业家丰度最高的两个省份,即浙江与江苏为典型研究对象,对此作一探索。

如表2所示,2006年,浙江私营企业家丰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5倍,江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9倍。

作为民营企业家“先发”的省,得益于民营企业家的贡献,表2中所列经济指标均领先全国其他省区;近10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江苏省,2006年民营企业家丰度是1995年的13.67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私营企业家丰度(个/千人)人均GDP(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消费品销售额(万元)人均储蓄额(万元)人均专利授权量(项/万人)人均发明授权量(项/万人)浙江19951.6708161622129660.3230.3190.4900.01320014.530146291046445820.5540.9241.8000.03820068.160318741826573351.0691.6106.2200.290排名11111221江苏19950.5807295463424570.2340.2700.3400.01020013.06012932737537850.3900.7000.8400.03320067.930288141408458130.8772.1002.5600.220排名22323434全国19950.5405046428315780.1950.2450.3410.01320011.5908622686023660.3370.5780.7780.04220063.790160841176035870.5811.2301.7000.190浙江、江苏及全国省区部分重要经济指标的比较表2注:

排名为该省在2006年全国省区中的排序。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7.从动态变化的视角看,中国民营企业家自身的成长及其作用呈现了梯度增强的特征,这里的梯度增强包括了梯度升级与扩散两个方面:

1.以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民营企业家及其作用呈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梯度升级的特征经历了20余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经济已经基本上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上了市场经济轨道,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经济体制改革受到自下而上力量的推动,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加快,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比重下降,从直接生产领域转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直接推动了以经济体制市场化为特征的企业家生成环境的优化。

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从主要依赖政策支持转向主要依赖法制保障,产权得到明确保障,对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激励,从而促进了民营企业生产效率的改进、民营企业家收益的增加、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正如表1所示。

萨伊(1963)指出“安稳地享用自己的土地、资本和劳动的果实乃是诱使人们把这些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用途的最有力的动机。

”一般而言,私营企业比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更大,“创业”的色彩更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更显著。

133我们可设立回归方程(6)Yit=at+btxi(t-1)+t(6)式中Yit为第t年第i地区的私营企业家数,Xi(t-1)为第i地区(t-1)的个体企业家数,t为随机扰动项,at、bt为系数,t=1996、1997、2006,i=1、2、3、26。

利用我国26个省区19952006年的个体工商户数和私营企业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并可将回归系数画成图,如图1所示。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常数项(at)0.098(0.143)0.490(0.606)0.609(0.611)0.846(0.662)0.516(0.333)0.985(0.526)-2.279(-1.068)-3.211(-1.309)-3.993(-1.464)-5.072*(-2.022)-5.728*(-2.062)个体企业家数系数(bt)0.029*(4.799)0.027*(4.108)0.033*(4.112)0.035*(3.749)0.044*(3.899)0.057*(3.434)0.110*(5.306)0.144*(5.874)0.178*(6.431)0.215*(8.497)0.238*(8.996)R20.4900.4130.4130.3690.3880.3290.5400.5900.6330.7510.771调整后的R20.4680.3880.3890.3430.3620.3020.5210.5730.6170.7400.762F23.02916.87416.90914.05815.20611.79228.15634.50941.35772.20080.930DW1.4661.5321.4641.5671.7201.9881.9911.9481.8801.9052.470方程(6)的回归结果表3注:

*、*、*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0显著性水平检验显著;括号内为t值。

0.2500.2000.1500.1000.0500.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回归系数bt图1私营企业家数与个体企业家数的回归系数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7.如表2所示,19962006年全国私营企业家丰度上升较快,增加了602%;如图1所示,19962006年,个体企业家数转化为私营企业家数的系数在逐年上升,这表明随着市场体系、竞争性的市场结构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这种适宜的“土壤”之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在蓬勃成长,不仅数量迅速增大,而且通过其自身的成长壮大,“支配”一揽子要素的规模逐年扩大、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使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更大贡献。

例如,个体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从1995年的0.72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49万元,增加了2.5倍,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从1995年的40.03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52.64万元,增加了2.8倍。

就区域而言,市场化进程是不平衡的。

如表4所示,2005年我国排位前50%的13个省区私营企业家丰度与相应的市场化指数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643。

因此,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取向的制度改革,可以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更快成长的良好环境。

年份134市场化指数(2005)人均储蓄额(2006)人均耕地(2006)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2006)人均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005)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额(2005)私营企业(N=26)家丰度(N=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