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188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pdf

第29卷第1期喀什师范学院学报Vol.29No.12008年1月JournalofKashgarTeachersCollegeJan.2008拜伦的英雄伦理观透析白英丽(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7)摘要:

号称“恶魔派宗主”的拜伦因其童年深刻的自卑情结和英雄崇拜,渴望一种英雄的气质和品格。

布鲁诺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在其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而自由主义、撒旦主义与强力意志互相结合,构成了其英雄主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具有英雄热情的拜伦同其诗歌中的人物一样充满了矛盾而复杂的因素:

既带有个人主义又带有人道主义,既有撒旦精神又有博爱思想,使拜伦的人生与个性充满了传奇性、浪漫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

英雄热情;强力意志;自由主义;撒旦主义中图分类号:

I10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2432X(2008)0120083205被歌德誉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天才诗人”的拜伦以他灿烂辉煌的诗篇,自由不羁的灵魂和钢铁般强韧的人格力量震撼了整个欧洲。

提起拜伦的创作,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笔下那些意志坚强、敏感自尊、孤独高傲而玩世不恭的“拜伦式英雄”,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的精神倾向即英雄主义。

本文主要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分析这些“拜伦式英雄”身上所折射出的诗人拜伦的英雄伦理观念。

意大利反封建反教会的英雄斗士布鲁诺认为英雄是道德上最完美和最完善者,英雄的热情是一种过度的对立矛盾,是一种内心精神的分裂,英雄只有经过分裂和痛苦的磨练,经过内心的斗争,才能达到道德上完满的境界。

英雄的热情是最高的道德理想,它是一种高级的理智,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一般人是无法达到的。

布鲁诺的英雄热情的伦理观在拜伦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从而形成其诗歌中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撒旦主义与博爱思想相结合的特色。

一、英雄崇拜的萌发在人类的天性中,本来就潜藏着一种英雄情结,英雄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外显,成为人类潜在的精神支柱,而对英雄的心理需要是人类英雄情结挥之不去的主要原因。

考察拜伦的英雄热情的道德观应追溯到其童年时代,因为童年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且他把自卑感与身体的缺陷联系起来,认为“身体器官有缺陷的儿童在心灵的发展上比其他人蒙受了更多的阻碍”1。

但他又认为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由于自卑感的作用,人希望变得更有力量,变得更有力量就是具有更多的男性品质,而更少带有女性品质。

阿德勒关于自卑情结的学说折射在诗人拜伦身上无疑是最为典型的。

从表面上看,拜伦的性格孤傲而玩世不恭,在这高傲的背后,隐藏的即是一种深刻的自卑情结。

众所周知,拜伦天生身体残疾,这种身体的畸形使拜伦自小羞怯、自卑而敏感。

拜伦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充满痛苦和不幸,不仅经常受到仆人和乳母的指责,就连拜伦的母亲也因为丈夫的冷漠、生活的困苦而把愤怒发泄到儿子身上,甚至把跛脚也看作是拜伦自己的错误。

拜伦走在街上也有人会嘲笑他是个瘸子。

在哈罗公学上学期间,也因为常遭受同学的歧视而同他们打架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身体的残疾甚至影响到他的恋爱,15岁的拜伦对少女玛丽安查沃思产生了热烈的爱情,但她表面对拜伦很好,而背后却讥笑他,甚至讥笑他的跛足。

深深的自卑反而激起了他强烈的自尊和挑战性格,他不但38收稿日期:

2007204206作者简介:

白英丽(19742),女,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不想逃避使自己无比痛苦的社会和人生,反而要去同它对抗。

正是童年时代所形成的自卑情结促使了他的男性品格的增长,使他更渴望一种伟大的力量,渴望一种英雄的气质和品格。

其次拜伦的家族传统也是其英雄热情的道德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拜伦族向来是个放纵不羁的家系,他的祖上是武士出身,把“信赖拜伦”当作家训,认为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力量。

祖上第五代男爵因杀了人而受到上议院裁判,背负着“残酷老爷”的绰号以终余生。

残酷老爷的弟弟被誉为“暴风杰克”,他就是拜伦的祖父。

拜伦的父亲也生活放荡、好赌、嗜酒和游荡,最终贫困交加而死。

探寻他的母系,也有不下于拜伦家族的可怕的传统。

215拜伦的狂放不羁的性格与其祖上传统有很大关系。

他一生都把“信赖拜伦”这句祖训当作座右铭般遵奉着,他信赖拜伦的姓氏血统,终生要成为拜伦家的主人。

所以他的血液和思想中从小就种下了英雄主义情结。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拜伦虽然跛脚,却喜欢剧烈的体育运动:

拳击、游泳、打猎、赛马等。

而且是校内第一名游泳健将,又是棒球队的选手。

他大学时乘坐的马车门上也嵌着拜伦的家族纹章,下面写着“信赖拜伦”这句家宪。

罗素在谈到拜伦时也说他一心愿取得他祖先的性格以感谢他所给予的土地。

他对在克雷西和马其顿荒原作过战的祖先的仰慕之情,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出来:

他要像你们一样生/或者要像你们一样死/尸体腐朽后/愿他的骨骸和你们的混在一起。

3这种家族崇拜实质上是英雄崇拜的萌芽。

英雄崇拜在西方那种尚力、崇武的社会中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

从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的神性英雄、中世纪的骑士英雄、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英雄到19世纪的平民英雄,无不昭示着一种英雄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

拜伦宣称“雄心曾是我的偶像”4113。

而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拜伦所崇尚的却是那种手持长剑、双脚跨鞍、握着僵绳的骑士英雄人物,是那些勇敢机智、善于斗争、敢于反叛权威、极力张扬个性的古典式的英雄。

因而泰纳评论拜论“事实上,他如果做海盗领袖或做中世纪掳掠武士的酋长,会更适当些。

”2150但在现实生活中,拜伦则把英雄崇拜的目光投向正在征服欧洲的枭雄拿破仑。

拜伦的成长与拿破仑时代息息相关,“百日江山”期间,在拿破仑精神感召下的拜伦公开表示他希望拿破仑胜利的心愿。

当他听到滑铁卢的败绩时,则说我真难过死了。

1814年4月9日,听到拿破仑退位的消息,拜伦竟写了一首拿破仑颂以表示崇拜和惋惜之情,以至被英国政府和贵族人物视为“祖国的叛徒”。

在欧洲大陆浪游期间,他乘坐着拿破仑式的马车去凭吊滑铁卢战场,并与拿破仑的秘书德别尔会面以表示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追念。

但在拜伦身上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已远远超越了海盗酋长式或拿破仑式的英雄品格,他所推崇的英雄主义更多带有理想的、审美的和人道主义的因素,拜伦也正是以他这种理想的审美的英雄伦理观对抗英国乃至欧洲的贵族专制主义和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反映到其诗歌创作,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反叛性格的一系列“拜伦式英雄”。

二、拜伦的英雄伦理观的内涵拜伦的英雄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强力意志、自由主义和撒旦主义,这三方面互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其英雄主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

按照英国诗人卡莱尔的英雄标准,拜伦称得上是一位气宇轩昂、刚健勇武的英雄代表。

拜伦所推崇的英雄也正是这种力量型的超人,因而罗素称拜伦为提坦式英雄(即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巨人),这种力量型的超人更带有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的特征。

强力意志是指生命力的充溢、扩张和去占有、去征服的欲望,它不畏惧苦难,也不躲避阻碍,而是去克服它,阻碍反而成为这种意志的刺激剂,它正是在无穷的毁灭和破坏之中增长发达的。

在拜伦看来意志是推动人生一切的力量,诗人自始至终推崇意志的力量,倡导独立人格和坚毅不屈的英雄行为。

因而他在海盗生涯中宣称“凡是懦夫躲避的,我们反而热烈地寻找”5162。

即使面对苦难和死亡也毫不畏惧,诗人认为“人不知道哪里最危险,同样是死,由子弹穿过去而死比喝着药水而死更有价值!

”2241因此诗人称颂像扫罗王那样英雄而悲壮的毁灭:

“王冠璀璨,王权无限/死也要尊严,就像今天!

”565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曾有一度他暂时对他所崇拜的英雄拿破仑感到失望。

那是在1814年,他认为拿破仑当时自杀要比退位来得体面。

他特别强调意志的坚韧性:

在斗争中毫不畏缩,敢于经行独往,面对死亡也无所畏惧,这种英雄主义宣扬的是一种决心要战胜一切苦难的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在丑恶的现实面前,拜伦从未屈服和妥协过,他的一生是追求搏击的一生,临终之际,他还大声疾呼“前进、前进,拿出勇气来!

”该隐、曼弗莱德等正是强力意志哲学观念的图式化,是典型的刚健勇武、48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强而有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超人形象。

这种强力意志在唐璜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

面对吃人者的贪欲,唐璜站在贮酒室门口大喝“要像男子汉一般死去,不要沉沦得比畜牲还不如”4134;奴隶市场上虽为囚徒而依然高昂着头,威风不减;苏丹王宫,不惧女王淫威,身为奴隶绝不与主人谈什么“爱情”;面对兰勃洛的专横残暴,他挺身而出,斗争到死;激烈的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决不退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救莱拉性命他不惧危险勇敢上前;面对青春少女的求欢,他也不贪图美色,婉言回绝。

虽然身处危境几次险丧生命,他仍竭力与环境和社会抗争,不愿做一个被动的任人摆布的角色,而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自由选择。

诗人始终不倦地追求一种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而且通过唐璜的遭遇表明这一道德理想的实现在于人为,只要人们努力去反抗,去争取,就有获胜的希望。

唐璜同早期的“拜伦式英雄”相比较,其坚毅品格更为突出。

拜伦推崇强力意志自有他的人生目标,这种目标即对自由的神往和追求,自由主义成为其英雄热情的道德观的主要内核。

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由主义应体现为个人自由,即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确保人在多样化的现实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得到自由的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并反对一切来自国家教会和社会习惯势力的专制。

在剑桥大学学习时的拜伦深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自少而长,他无时不在倡导、呼吁和歌颂自由。

法国诗人、政治家拉马丁把拜伦称为“自由的使徒”。

同时拜伦对自由、独立、民主的神往和追求与英国自古以来的自由传统密不可分,也与当时英国的社会特征联系密切。

“生而自由”的民族精神是英吉利民族的骄傲,然而拜伦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保守党托利党执政的时期,托利党贵族多逢迎权势,游惰无能,不但反对法国革命及其新思想、新风潮,并竭力压迫民权,努力用王权、宗教、黄金去维持社会秩序。

所以英国整个上流社会生活放纵、靡烂腐朽,但他们认为自己是特权阶级,特权不只限于政治的和经济的,道德上也应当拥有特权。

这就是拜伦在其诗歌中所强烈批判的英国社会最早兴起了自由的旗帜,但又是最不自由的欧洲岛国,拜伦正是有感于专制制度的不人道、自由民主的不可得而强烈呼吁自由,因此自由成为拜伦诗作的一大主题。

拜伦自称他的创作是“努力使人类更加自由和博识”6141。

面对贵族社会他强烈声明:

“撒克逊浮华的繁文缛礼/不合我生来自由的意志。

”510诗人或表现对自由的热爱和讴歌,或因为世俗道德的约束而哀叹自由的不可得:

“进入成年,就完全变样/人本身变成了一样工具/私利左右着忧虑和希望/爱什么,恨什么,都得按规矩。

”517诗人以十分坚定的态度,捍卫自由,把自由视为无价之宝。

他高呼:

“我可以独立兀自在人间/但决不肯拿我的自由思想/去换取一座王位。

”4拜伦对个体自由的崇拜不是单纯的自我崇拜,而是一种社会理想,为了这种理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对自由、民主的强烈渴求使拜伦由理想走向实践,由呼吁走向行动,因而他敢于在议会上公开抨击法案,敢于支持意大利烧炭党人的革命运动,热爱自由的拜伦不仅以诗歌讴歌自由,鞭挞专制,而且亲赴希腊支援希腊人民的独立战争而终于为自己终生所信仰的自由而献身。

正像他的诗歌本国既没有自由可争取中所写:

本国既没有自由可争取/为邻国的自由而战斗/去关心希腊、罗马的荣誉/为这番事业断头/为人类造福是豪侠的业绩/报答常同样隆重/为自由而战吧,在哪儿都可以/饮弹、绞死,或受封!

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主要是以反叛的姿态表现出来的。

罗素认为撒旦主义是拜伦遗产的一部分。

撒旦即魔鬼,他在西方宗教和文学史中是作为上帝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其精神内核即反叛,反叛上帝、权威、传统和宗教,成为叛逆者的象征。

拜伦是天生的“撒旦”,天生的叛逆者,他也自称“叛逆不道”6141,因而被看作是向一切凡庸道德和专横统治挑战的自由战士。

他像一头受伤怒吼的雄狮,一登上英国文坛,就成为上流社会凡庸道德的对立面。

拜伦所厌恶的是贵族人物平庸、污浊、虚伪的道德风尚,他认为“这个社会的体面的外表的成就掩盖了装裹了他全部的秘密的罪名”,并声称“我的一生,虽不能说同社会规范相抵触,但同社会礼仪是有抵触的”646。

拜伦自由狂放的英雄性格容不得世俗礼法的约束,更何况现代文明又给这种世俗礼法注入了太多的铜臭味,他讨厌这个世界的实用格调与虚伪面孔,不愿装出一副笑脸去对庸众的喧嚣随声附和,正如他所说:

“纷纭的世人不把我看作他们的一伙;我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他们。

”5170更为重要的是,愤世嫉俗的拜伦并没有像湖畔派诗人,为躲避城市文明的嘈杂而到大自然中寻求内心的超脱。

他身上的撒旦主义使他无论在现实人生还是诗歌创作上都表现得像一头无法驯服的雄师。

面对世俗的流言蜚语,拜伦的狂放性格使他反过来以牙还牙,并高傲地宣称:

“独自反对你们全58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体”7329“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会改变我对肆虐暴政的口诛笔伐和愤慨之情”6141。

拜伦毕生深恶痛绝的是“暴君和谄媚的奴才”。

在青铜世界中诗人对“神圣同盟”的首恶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给予了猛烈批判。

在唐璜中诗人宣称:

“如果可能,我要教石头反抗世上的暴君。

”4604在讽刺长诗审判的幻景里,他深刻揭露英国的反动统治者,特别是指斥了死去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的种种罪恶,说他是自由的头号敌人,诗人通过诗歌表明像这样的暴君根本不应该进天堂,只应下地狱,并狠狠鞭挞了给这个无道昏君溜须拍马的御用文人骚塞。

史诗唐璜更是用辛辣的讽刺戳痛了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和贵族人物的丑恶嘴脸。

史诗把传说中的花花公子唐璜作为英雄人物来颂扬本身就带有一种对世俗社会的讽刺,一种与世俗社会对抗的叛逆性,显示了拜伦的撒旦主义精神。

由于作品狂热的激情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因而被文雅的华兹华斯斥为“无耻之书”。

从唐璜的部分章节开始发表起,英国一些报刊就攻击这部书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需的行为准则的讥讽”,“是在拙劣韵律中对于可耻淫乱行为的叙述”8。

针对污蔑,拜伦明确指出唐璜是对于现状下高尚社会的恶行的讽刺,而不是对于道德败坏的歌颂。

三、从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发展与超越这种英雄伦理观本质上是一种带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

考察拜伦的英雄主义,它既具有个人主义的因素又有着人道主义的诉求,从其前期的撒旦主义到后来在希腊的提坦神般的举动和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体现了这一英雄主义发生、发展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罗素称拜伦为“唯我主义者”,也即“个人主义者”。

个人主义作为西方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也典型地体现在了拜伦的身上,并进而影响到其诗歌的创作。

个人主义要求以自然状态的自我为中心来确立人生态度,充分发挥人的自主自决的主体精神,反对一切对人性的约束与压迫。

从诗人早期的创作来看,无论是海盗康拉德、“渎神者”该隐还是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哈洛尔德,均以脱离群众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无不带有个人主义的特征。

虽然拜伦在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起义,尤其在参加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给予了意大利和希腊人民以无私的慷慨的援助,并为之牺牲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但在此之前,拜伦在作品中则一直表露他作为一位个人主义和一个撒旦主义恶魔的面貌,所以勃兰兑斯评论说:

“在拜伦那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自我,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意识到他自身的存在,并且总要复归于他自身;这是一个激动不安和热情奔放的自我。

”7339但个人主义仅仅作为他进行反专制斗争的思想武器,诗人并未停留在个人主义道德观上停滞不前,而是有所发展和超越。

比较其早期的“拜伦式英雄”,唐璜身上更多地带有人道主义特征。

在唐璜中诗人表现了深广博大的人道精神。

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唐璜自始至终有一颗同情、善良和博爱的心,这不仅表现在对海黛的忠贞的爱恋,更表现在战场上对莱拉的细心救护,他的爱深广博大,他爱山川大海,爱纯洁的女人,爱被压迫和被凌辱者,爱整个人类。

憎恨的是制造战争、流血、贫穷和苦难的暴君、独裁者。

布鲁诺认为在道德中,爱与恨、友谊与敌对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爱就是恨;恨就是爱;归根到底,对反面的恨也就是对正面的爱;对前者的爱也就是对后者的恨。

”9诗人宣称:

“我从来没有爱过这个世界”时,从反面也昭示了他对世界的爱,爱之至极就会对丑恶的统治和虚伪的道德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憎恨,以致渴望早日离开这个世界。

诚如鲁迅所说:

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能爱,才能文。

拜伦的英雄伦理观倡导的是自由、独立和平等,重点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和人的参与,这与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社会伦理观念相统一。

因此拜伦的英雄主义并不是纯粹的个人主义,他对个体自由的崇拜也不是单纯的自我崇拜而是一种社会理想,为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与自由民主的理想,为了这种理想甚至可以牺牲个人。

而且拜伦对于唯我主义也曾表示过厌恶,这通过他在唐璜中对贝克莱主教的唯我主义的批判可见一斑。

正是有感于英国社会的政治腐败、道德沦丧而强烈呼吁自由平等,倡导一种真诚、和谐的理想社会,因而诗人赋予其作品鲜明的伦理道德色彩。

在拜伦身上,自由主义、撒旦主义和强力意志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英雄伦理观。

具有英雄热情的拜伦同其诗歌中的人物一样充满了矛盾而复杂的因素:

既有个人主义又有人道主义,既有撒旦精神又有博爱思想,使拜伦的人生与个性充满了传奇性、浪漫性和时代性。

68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参考文献:

1奥阿德勒.阿德勒人格心理学M.罗玉林.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4:

72.2日鹤见佑辅.明月中天拜伦传M.陈秋帆.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马元德.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297.4拜伦.唐璜M.朱维基.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5拜伦诗歌精选M.杨德豫,查良铮.北京: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6拜伦.地狱的布道者拜伦书信选M.张建理,施晓伟.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1.7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

英国的自然主义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8徐葆耕.西方文学:

心灵的历史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512252.9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273.【责任编辑:

徐梅】OntheMoralIdealofByronsHeroicEnthusiasmBAIYing2li(TheDepartmentofHumanities,KashgarTeachersCollege,Kashgar844007,Xinjiang,China)Abstract:

Byron,beingconsidered“thedevilslord”,yearnsforakindofheroiccharacters.BrunosheroicenthusiasmtypicallyembodyonByron.ButByronsheroicenthusiasmhasabundantandcomplicatedcontentforcombiningstrongwill,liberalismwithSatanism.Byronpermeatedwithheroicenthusiasmiscontradictoryandcomplicatedasthecharacterofhispoetry.Becauseofhavingindividualismbuthumanitarianism,havingSatanismbutuniversallove,hislifeandcharactersarelegendary,romanticandcontemporary.Keywords:

Heroicenthusiasm;Strongwill;Liberalism;Satanism(上接第51页)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划分的范畴等级会存在不同。

即使在同一社会中,不同的生活环境,受过不同专业训练的人对基本范畴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通常他们会使基本等级向下移动,运用低于基本范畴等级词汇的可能性更大。

在别人看来是下属词汇范畴的词在他们看来可能是基本词汇范畴的词语。

比如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会将“树”作为基本范畴,而生活在山里的人可能认为“松树”“柏树”等种类是基本等级,植物学家则可能以“针叶林”“阔叶林”作为基本层面。

但是就多数领域而言,范畴化等级对全人类都是相似的,因为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是共同的,并在决定基本范畴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撰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责任编辑:

徐梅】Categorization:

TheCognitionofDifferentNationalitySONGBao2qiang(ForeignLanguageCollegeofXinjiangNormalUniversity,Urumqi830054,Xinjiang,China)Abstract:

Theprocessofknowingtheuniversyconstitutesofthreesteps:

Categorization,conceptionandwordfromation.Sincedifferentnationalitieshavedifferentculturebackground,theywillcategorizetheworlddif2ferently,formwordsdifferentlyandgiveconceptdifferently.Keywords:

Categorization;Conception;Culture;Characteristics78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