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230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pdf

广义本质:

社会属性:

基本要素:

基本矛盾:

按对象分:

按方向分:

按呈现分:

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需要起源说:

杨贤江(李浩吾)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西周教育特点春秋战国特点汉代教育特点隋朝教育特点唐代教育特点宋代明清特点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孟子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狭义分类:

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概念:

教育一词来源: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飞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近代社会教育功能:

起源:

教育:

20世纪后期的教育发展历程: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我国古代教育:

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

崇文馆、弘文馆四书、五经、八股文;书院:

始于唐,兴于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举制,于1905年废除性质方向划分: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呈现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朱熹利托尔诺、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学说,否认了社会性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原始性内容方法单一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象征性、专制性、教育与劳动相分离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教育法制化;5、出现了双轨制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凯洛夫(教育学)、米丁斯基交往起源说:

叶澜民主化的含义:

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享有教育资源机会、教育结果均等,还有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民主化信息化的特征:

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分国学和乡学,特点是“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内容是“六艺”学术自由,私学兴起,“稷下学宫”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郡国学概念:

动力、任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知行统一温故知新疏导原则关注情感榜样示范孟子思想:

荀子思想:

墨家思想:

道家思想: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育与政治主动学习复述策略讨论法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教育学萌芽阶段:

“学者有四失,智者必知之。

人之所学,或失则多,或失则寡,”循序渐进,“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知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当其为师,则弗臣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禁于未发之谓豫”“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产婆术:

讽刺、定义、助产术,主张教育要培养治国人才理想国,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国家主义教育理念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论灵魂,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西方古代教育:

古印度教育特点:

古埃及教育特点:

古希腊教育特点:

古罗马教育特点:

中世纪西欧特点:

文艺复兴教育特点:

古代东西方教育特点:

教育学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孔子思想:

学记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编写,成文于战国末期,其教育思想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力是:

教育问题;任务是:

揭示教育规律昆体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

夫子施教各因其才;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力行而近乎仁古罗马教学法大师,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论著,是古代欧洲最高成就,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三阶段论语,核心是“仁”和“礼”,主张“有教无类”,偏重文事、轻视劳动主张:

“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主张:

“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在劝学篇中最早提到道德一词墨翟:

“兼爱”“非攻”,注重逻辑思维和科学技术教育,亲知、闻知、说知主“绝学”“愚民”“道法自然”,培养“上士”“隐君子”,提倡:

用反、虚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僧侣是教师,吠陀经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雅典:

和谐教育;斯巴达:

军事教育家庭教育教会教育:

三科、四学;骑士教育:

骑士七技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代表:

维多利诺、埃拉斯莫斯、拉伯雷、蒙田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

1763年德国(普鲁士)严复:

王充:

韩愈:

学记:

培根康德洛克斯宾塞“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著有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性教学”概念:

“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育理论基础:

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四阶段论:

明了(清楚)、联合、系统、方法传统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新三中心论:

学生(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观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

学校即社会。

提出方法:

从做中学。

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说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首位在大学开教育讲座的学者教育漫话“绅士教育论”“白板说”“人之所以千差万别,教育之故”提出课程一词,教育准备生活说,著有教育论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道人手里就变坏了”;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归于自然”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第一位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行动的教育家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著作教育学之父,提出了:

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世界图解提出了:

系统性、量力性、直观性(核心)、巩固性、自觉性、彻底性等教学原则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

杜威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盈科而后进”“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补充人物理论:

墨子:

朱熹:

“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因材施教近代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三育论主张:

学知与闻见、问难与距师、思考与求是著有师说:

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非命上,三表法:

“人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之本,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致”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孟子: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培养大丈夫人格:

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蔡元培:

黄炎培:

晏阳初:

梁漱溟:

马丁路德:

陈鹤琴布鲁纳:

赞可夫:

瓦根舍因:

保罗朗格朗布鲁姆:

巴班斯基:

批判主义教育学:

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实验教育学杜威、克伯屈1、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实验教育学代表:

和谐教育思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被誉为“活的教育学”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范例方式教学论1970年终身教育引论是公认的终身教育理论代表作掌握学习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提供了专门从事教学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提供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国家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为统治阶级服务我国最早的学校:

学校:

教育学多元化阶段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学校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陶行知:

苏霍姆林斯基:

实用主义教育学:

凯洛夫教育学是世界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平行教育我国近代教育思想“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出了“五育并举”和教育独立思想万世师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与杜威相反);“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千教万教教下求真,千学万学学做善人职业教育的先驱,“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当代教育学理论:

补充平民学校之父中国幼儿教育之父,“活教育”“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夏代:

序、校;商代:

大学、小学、庠、序科学技术对教育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社会化理论:

概念:

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功能校风:

班级文化:

内容:

鲍尔斯、金蒂斯,教育的功能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经济制度对教育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科技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人力资本理论:

学校文化:

构成:

校园文化:

内容:

学生文化的特性:

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核心)、校园制度文化(包括:

传统、仪式、规章制度)导向、凝聚、规范;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提出者:

华勒;是一所学校的成员长期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学校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教育技术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对现代化建设作用: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目的: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教育投资: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选择和提升、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美国舒尔茨,33%的贡献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包括教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教师队伍、管理、设备、制度的现代化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性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概念:

内容:

影响因素:

辐合论:

教育万能论:

教育无用论: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作用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语言社会化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是指个体在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知识技能和能力、思想品德和审美)个体身心发展:

遗传(提供可能)、环境(变成现实)、教育(主导)、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根本动力)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人之性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又称:

二因素论,代表:

施泰伦(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吴伟士(又叫武德沃斯,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乘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又称共同作用论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孟子(万物皆有备于我)、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都是好的.)、弗洛伊德(性本能动力说)、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顿(优生学、遗传决定论鼻祖)、格赛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复演说)康德、华生、爱尔维修柏拉图、高尔顿个体主观能动性层次: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相关: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相关: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桃”相关:

劳伦兹“关键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外部的,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因材施教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按作用划分按要求划分按重视程度按范围划分按存在方式作用:

层次结构: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凯兴斯泰纳:

马卡连柯:

奥古斯丁:

核心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

概念:

培养独立个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根本宗旨、重要使命)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相关理论:

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生活预备说-格鲁斯“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社会本位论宗教本位论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学习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全面发展实然的教育目的、应然的教育目的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巴格莱、涂尔干意义:

分类:

确立依据: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联合国教育目的:

价值型教育目的、功用性教育目的理想的(终极的)教育目的、现实的(发展的)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内在的教育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部分,二者并不等同。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导向、激励、评价、调控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关系:

普遍与特殊、具体与抽象新课程培养目标特点:

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实现方法: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特点:

核心:

三要素:

学制的类型:

内涵:

全面发展教育: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实施措施:

误区:

概念:

学制建立依据:

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是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是五育的灵魂)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是认识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是根本任务,基本形式是体育课(是物质基础)分为艺术美、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是其他四育的综合体现多开展课外活动、文体课:

对素质教育形式的误解不要考试:

是对考试的误解影响升学率:

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学制:

教育制度的分类: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欧洲双轨制、美国单轨制、苏联分支型学制(又叫:

中间型或Y型学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和根本途径素质教育:

组成:

概念:

概念:

广义:

国民教育制度;狭义:

学校教育制度-核心、主体、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体性(根本要求)、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未来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改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建立素质教育保障机制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要尖子生:

是对面向全体的误解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是对全面发展的误解不要刻苦学习、“减负”不留作业:

是对学生主动、愉快发展的误解概念: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层次结构类别结构我国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结构类型:

我国义务教育历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我过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发展历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2006年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2007年“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推广到中东部地区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全免费1981年五四制实验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开始实验教育制度: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

低于15%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现代学制是从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近代最早,只颁布未实施1903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最早实施,具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思想,男女不同校,最早提出职业教育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资本主义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美国蓝本,应用时间最长,在高中阶段增加了职业科,注重了升学和就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两基、两全、两重: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趋势:

1951年建国后第一个学制颁布实施实体教育,有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废科举,兴学制”库姆斯“非正规教育”概念、伊利奇“非学校化”主张、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目前义务教育主要实行九年一贯制,多种形式并存概念、任务职业形象:

职业性质:

种类结构职业道德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阶段专业发展途径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义务: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解放学生全面关怀学生、关心全体学生;理解、宽容学生;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职业角色多样化: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者、“家长代理人”“朋友”、研究者学习者职业的发展建立威信途径:

职业素养:

如何热爱学生:

职业特点:

劳动特点: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非关注、虚拟关注(职前)、生存关注(职初)、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最直接、普遍的途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指导评价、获得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权、申诉权遵守法律、完成教学工作、教育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提高自身水平复杂性(目的、任务、对象、过程的复杂性)、创造性(因材施教、方法上的创新、教育机智)连续性(时间)、广延性(空间)长期性、间接性(滞后性、迟效性)主体性(可以作为榜样)、示范性(一言一行有示范性)劳动方式个体性、劳动成果群体性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正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威信:

教育机智:

知识素养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教学知识)1681年法国拉甫儿“基督教兄弟会”1897年盛宣怀“南洋公学”权利威信、信服威信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自我调控反思能力政治理论修养、学科专业知识(本体,基本要求)、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核心)、科学文化知识、实践知识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书育人世界第一所师资学校:

我国最早师范学校:

非职业化、职业化、专门化(培养教师机构出现)、专业化(1966年联合国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道德形象(基本)、文化形象、人格形象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义务:

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关系内容:

关系类型:

新型师生关系影响师生关系因素:

良好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地位:

权利:

师生关系:

特点:

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

向师性、可塑性、依赖性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最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受教育权: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人身权:

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财产权、申诉权遵守法律、遵守行为规范、完成学习任务、遵守学校及其他管理制度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教”和“学”为中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态度等。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重要的关系关系理论:

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勒温: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了解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扬教学民主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赫尔巴特、凯洛夫杜威、卢梭多尔关于教师角色的观点:

平等的首席新课改的师生关系:

合作模式人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