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354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

《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pdf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85庞明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0810181012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其成绩喜人,与此同时却有人们不曾预料到的后果,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污染类型,分析了原因,并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摘要还不规范。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较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污染问题并不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大面积的土地质量下降,耕地面积锐减,河流被污染,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地面积急剧减少等问题愈发严重。

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hm2,仅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的1/3。

我国人均占有林地约0.12hm2,为世界人均占有林地的1/9。

我国人均占有天然草场0.3hm2,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把农、林、牧用地加起来,我国人均占有0.5hm2,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

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缺水,而水污染又使缺水形势更为严峻。

据有关部门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而引起这一严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受到生活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家庭对生活垃圾的污染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大多数农村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回收和处理站,农村垃圾处理陷入真空状态,以至于目前很多地区农村家庭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出现屋前屋后垃圾成堆现象。

2、城市化带来的压力。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逐渐向农村蔓延,给农村资源环境造成沉重的负担。

另外城镇的建设、人口的聚集将打破原有的农村生态系统平衡,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

3、工业经济发展加重农村环境污染。

大多数城市将污染非常严重的工业企业往城郊和农村转移,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两者都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污染。

4、盲目建设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农村发展经济一般没有详细的规划,行为充满了盲目性,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担和损失。

5、农村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并未引起居民的保护意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仍然很大,垃圾也到处乱置,结果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6、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力度不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自然环境的需求量大大增长,这对本来污染就很严重的农村生态环境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7、有关环保部门监督不力,对那些严重污染农村环境及资源浪费严重的乡村企业没有有关的惩治措施。

这部分的分析缺乏数据的支持。

环境污染类型:

污染的危害应该是更为重要的,需要深入分析其后果

(一)水环境污染1.水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导致区域性的水资源耗竭。

农业灌溉需求的过分增长,已造成灌水资源枯竭的局面。

2.水污染。

我国许多地表水系、湖泊河网,在城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的围攻下,受到严重污染,加剧了农业水资源危机。

3.污水灌溉。

由于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用水危机,许多地区利用污水对农田灌溉对农田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带来污染威胁。

(二)土壤环境污染1.土壤退化。

由于土地施肥的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对土地的作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

反过来又促使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使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并造成对环境和农业的污染。

2.区域土地沙漠化。

由于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和人口增长,为生存和发展而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严重超过了区域环境的承受力,自然植被严重退化,人工植被建立与恢复缓慢,生态系统不稳定。

3.农用薄膜对土地的危害污染。

近年来,地膜广泛推广应用,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废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土地污染。

(三)陆地生态系统污染在人口、粮食、环境破坏的多重压力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许多地区自然植被在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中已经不存在。

区域生态系统农、林、草、水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环境超载,自然生态功能脆弱。

面对社会经济的速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冲击,环境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灾害力及对生物生存和适用性皆处于不确定的前景。

(四)农残物的危害污染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品的施用失控,使我国农业生产的化学环境呈逐年恶化趋势,水、土、农产品及生物体内残留日增。

(五)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由于对环境的不友好的利用和开发,如:

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河流中上游积水区的荒坡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水泛滥,旱涝自然灾害频繁,还有湿地开垦,围湖造田,使河流的洪水调蓄能力下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六)农村环境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排放、生活垃圾污染和乡镇企业污染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没有明确的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这应该是和上面的分析相对应的关系,应该是分析得出结论后的建议。

概括起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处理,化肥的减量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物的控制等等方面。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农业生产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以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的都是粗放型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效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系统的正常进行,如果要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必须改变这种生产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管理,这样既可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

现有的环境立法也难以用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

因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惩处那些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加大环境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三)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解决已有的环境问题。

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污染,例如使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完善某些化工厂的生产流程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很多农村企业排出的污染物本来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为生产工艺不完善而被排出成为污染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所谓的废弃物排放,也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

(四)政府要加大时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投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确保环保部门的行政开支有稳定的来源,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做出排污费不能用做环保部门管理经费的严格规定。

否则,农村环保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

(五)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质量,要在农村大力推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的控制,减少总需求量的增长,从而达到减轻自然生态环境压力的目的。

(六)走城镇化发展之路,建立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对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当转变过去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思想观念,建立起专门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

在农村推行类似与城镇垃圾清理的制度,即为“谁治理谁收费”。

比如,可由地方政府筹建专门的农村垃圾清运集中处理系统,由农民交纳少数的清理费用。

(七)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农村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目前我国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还比较低,许多人认识不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保护农村环境需要广大农民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

因此,要充分利用宣传和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乡村环境保护的知识、方针、政策和法规。

不仅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环境意识,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使环境保护深人人心。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社区稳定,加剧农村社会各种矛盾,从而严重妨碍与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

因此,要多方面积极寻求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综合对策,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农村稳定,建设风光秀丽、宁静和谐、兴旺发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格式不规范格式不规范1、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探讨镜佳花曹明宏(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2、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李叶欣张兰(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3、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常明明(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学院)4、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李蔷薇(长春理工大学)5、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机制研究叶全胜霍尚涛李希昆(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