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508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pdf

1地质实习报告学院:

XXX专业:

XXX班级:

XXX学号:

XXX姓名:

星痕2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3第二节实习的任务及要求3第三节自然地理概况3第二章地层第一节泥盆系4第二节石炭系4第三节二叠系5第四节白垩系6第五节侏罗系6第六节新近系6第三章地质构造第一节褶皱7第二节断裂8第三节节理9第四章岩石第一节岩浆岩10第二节火山碎屑岩11第三节沉积岩12第五章地质工程第一节山体边坡加固14第二节地基处理14第六章其他现象第一节火山15第二节球状风化16第三节水文地质16后记17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学之后的一次野外认知实习,是对各种地质现象,岩石,以及各种地质工程的一个感性认识,对于从理论走向实际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能够更好的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勘查技术与工程这个专业的了解,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观察、识别、判断、分析的能力,以及准确运用地质概念的能力;掌握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归纳、叙述写作能力;在者野外实习的过程存在的一定的困难和危险,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野外生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更能培养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第二节实习的任务及要求1.认识地层。

地层是研究一切地质问题的基础,确定地层的年代是进一步研究当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矿产形成过程等的必要步骤。

通过实习建立岩层、层理、岩性、接触关系、层序、相对地质年代、组、群等概念;学习野外观察和描述地层的基本方法;学习绘制地层刨面图。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学习和掌握野外鉴别常见岩石和矿物的方法。

实地感受认识各种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和形成状况3.观察地壳构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

认识背斜、向斜、节理、断层、整合、不整合、褶皱等。

并通过这些现象联想该地区的整体的地质运动。

学习利用罗盘测量产状。

4.认识河流心滩、边摊、阶地、湖沼、滑坡、断层三角面、溶洞、泉、黄土的地质地貌现象,及其成因。

5.学习野外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地形图和地质罗盘的使用,野外地层剖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野外地质记录和调查报告的编写等。

第三节自然地理概况1.燕子矶燕子矶公园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的东北角,山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

燕子矶由浦口组紫红色砾岩及砂岩构成,地层产状陡,受断层切割和江水冲刷,故而形成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

燕子矶向北望,可见八卦洲。

向西南望,可见幕府山临江一面的一系列的断层崖。

向北岸可见天然堤,及其上的人工堤,堤外便能观察到河漫滩构成的冲击平原。

燕子矶附近的三台洞地区可观察到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溶洞、暗河、钟乳石等现象,以及常见的边坡支护方式。

2.方山长江北岸南京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古火山,和称六合火山群。

已知25座,研究详者12座,包括方山、马头山、塔山、瓜埠山、奶山、红山、大铜山等。

其中有一座形4态颇为完整的火山锥,不仅形态保存完整,而且结构带典型,是六合方山。

南京六合方山外形为截头圆锥状,全山面积约2平方公里,顶高188米,标高150米。

山的外圆直径为1300-1600米(南北长,东西窄),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火口外围直径约600米,底部直径为300米,陷落深度达80米。

火口周围熔岩高耸,是一道由玄武岩陡坎所构成的火山口垣,背侧有一缺口,因此六合方山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观之为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的火山锥。

3.阳山碑材地区阳山碑材,遗存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

在该地区可观察到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4.虎丘山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为苏州西山之余脉,因周边地形,脱离西山主体,成为独立的小山。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

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

山高约36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

第二章地层第一节泥盆系1.观山组(D3g)含砾石英砂岩,砾岩为石英岩,砂岩。

与茅山组假整合。

2.擂鼓台组(D3l)粉砂岩、页岩夹砂岩。

含亚鳞木、鱼类等。

第二节石炭系1.金陵组(C1j)灰黑色厚层生物屑灰岩,岩石中有机质较高并含大量的生物屑。

地层厚度0-9米,产有笛管珊瑚,假乌拉珊瑚化石、海倍核茎、金陵穹房贝等化石。

与下伏地层D3C1w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与高骊山组接触关系也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下部砂岩夹页岩,上部黑色灰岩2.高骊山组(C1g)下部:

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粘土岩夹中厚薄层砂岩,含有灰褐色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透晶体。

中部:

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

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灰黑色粘土质粉砂岩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

高骊山组地层厚度36米,含较多砂岩。

产有亚鳞木花石、网格长身贝等化石。

与下伏C1j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3.和州组(C1h)灰黄色中层-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微晶灰岩,岩石中泥质成分较高。

地层厚度3-5米,产有袁氏珊瑚、巨长身贝等化石。

与下伏地层C1g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54.老虎洞组(C1l)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细晶白云岩,岩层中含有大量的浅肉红色燧石结核及条带,透晶状或团块状,岩层断续分布,燧石呈椭圆状-不规则状,大小58cm10cm左右,白云岩风化后岩层表面产生刀砍状溶沟。

地层厚度12米,含有石柱珊瑚等化石。

与下伏地层C1-2h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5.黄龙组(C2h)底部:

为灰白色粗晶灰岩,方解石结晶粗大,粒径大小11.5cm。

大者可达2cm以上,半棱角状、半椭圆状,胶结物为方解石,厚约5米。

下部:

白色厚约5米的微晶灰岩、单块状巨晶灰岩。

主体:

灰白-浅肉红色生物屑微晶灰岩及微晶生物屑灰岩,岩层单层厚度较大,不显层理,岩层中发育着缝合线构造。

地层厚度78米,产有小纺锤筳、纺锤筳、莫斯科贝等化石,与下伏地层C1-2l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6.船山组(C2c)下部以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为主夹核形石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

中上部为灰白色核形石灰岩,顶部为灰灰黑的中薄层灰岩.地层厚度34米。

与黄龙组整合C2hC1gC1j330/60石炭系地层剖面简图(见于登火山峰的小路旁)第三节二叠系1.栖霞组(P1q)灰黑色含燧石结核灰岩。

含腕足类、珊瑚、蜓等。

地层厚度150米,产有多种珊瑚类、筳类化石。

与下伏地层C2P1c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该地层岩石厚度大,耐腐蚀,质地坚硬。

产状平缓含燧石结核的灰岩(见于大石碑地区)62.孤峰组(P2g)黑色薄层硅质岩夹少量泥沙。

含菊石,厚十米。

与栖霞组整合。

3.龙潭组(P2l)粉砂岩、页岩夹煤层。

含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

厚110米。

与孤峰组整合。

5.大隆组(P3d)页岩、粉砂岩。

含菊石。

厚24.3米。

与龙潭组整合。

第四节侏罗系1.钟山组(J1z)(原象山群的中下部)灰白色石英砾岩、砂岩。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2.北象山组(J2b)(原象山群的上部)粉砂岩、泥岩。

含植物化石。

与中山组整合。

3.云台山组(J3y)暗紫色、灰黄绿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砾岩,夹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厚204米。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

5.龙王山组(J3l)粗安质、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熔岩,粉砂岩,局部夹有硬石膏沉淀。

厚689-875米。

第五节白垩系1.姑山组(K1g)下部为石英安山岩夹火山碎屑岩。

上部为辉石安山岩。

厚150米。

2.娘娘山组(K1n)灰白、灰紫色粗面岩、粗面质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

厚度664米。

3.浦口组(K2p)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夹粉砂岩、细砂岩。

砾岩成分复杂,因地而异;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页岩、砂岩、砾岩。

厚度200米。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浦口组断层角砾岩(见于燕子矶)4.赤山组(K2c)砖红色中厚层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底部砾岩。

厚度变化大,汤山一带厚30米。

与浦口组可能为假整合。

第六节新近系1.洞玄观组(N1d)见于江宁方山。

棕黄色、灰白色粉砂粘土、细砂层和砂砾层,上部含有钙质团块。

产安琪马化石。

厚62.8米。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

分布于六合方山等地的浦正组与本组相当,岩性为棕黄色砂砾层。

砾岩成分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少量玛瑙和硅化的岩石。

厚度20米,未见底。

2.雨花台组(N2y)灰黄色、黄褐色、灰色中层-厚层砂砾岩和砂岩构成,弱固结;砾石主要为7石英质、燧石质,少量纹层状变质岩和火成角砾岩,磨圆度较好,大多呈圆状或次圆状,粒间为砂、粉砂;砂层中斜层里构造发育。

可见厚度约30米。

3.方山组(N2f)下部:

灰黄色沉火山角砾岩,主要砾石成分为玄武质熔岩,基底砾石碎块大多呈棱角状,无序排列,角砾大小不等。

填隙物为火山灰和砂,具有层理构造。

厚约5-8米不等。

上部:

火山角砾岩和火山集块岩,灰黄色角砾成分为玄武质熔岩,角砾大小不等,火山角砾大多呈棱角状,杂乱堆积。

火山集块气孔构造发育;火山角砾岩中可见大量火山弹,形态各异,有椭圆状、纺锤状,特征:

薄玻璃质外壳,内部主要为玄武质熔岩,气孔从火山带内部向边缘逐渐增多。

第三章地质构造第一节褶皱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也称褶曲。

褶皱是由相邻岩块发生挤压或剪切错动而形成的,是构造作用的直观反映。

(一)褶皱的几何要素:

1.核:

褶皱岩层的中心。

2.翼:

褶皱岩层的两坡。

3.枢纽;层面上的最大弯曲点。

4.轴面:

褶皱两翼近似对称的面。

5.轴线:

轴面与水平面或地面的交线。

(二)褶皱的类型背斜:

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其核部岩层时代最老,朝两翼依次变新。

向斜:

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下凹曲者,其核部岩层时代最新,朝两翼依次变老。

背斜(见于登火山峰的小路旁)常见的褶皱类型:

直立褶皱:

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

倾伏褶皱:

枢纽为倾斜的,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

倒转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不等。

平卧褶皱:

轴面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重叠。

穹窿与盆地:

上凸者为穹,下凹者为盆。

33065175208第二节断裂断裂是岩石的破裂,是岩石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的表现。

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断裂。

断裂时构造变形的另一直观表现。

这次实习主要观察了幕府山地区的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大石碑正断层,虎丘正断层。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面:

分割两个岩块并使其发生相对滑动的面。

断层盘:

被断开的两部分岩块,其中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岩块,另一部分则称为下盘岩块。

断层滑距:

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

(二)常见断层类型正断层:

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逆断层:

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与下盘之上。

走滑断层:

被断的岩块掩陡立的断层做水平滑动。

地垒:

是倾斜面向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岩块。

地堑:

是倾斜面向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岩块。

大石碑正断层(暴露于南京湖山地区的阳山古采石场,位于大石碑基座之西约50米,是发育于陡山-大石碑向斜核部的一条以正断层性质为主的断层。

发育于栖霞组灰岩中,断层走向与大石碑向斜枢纽垂直,断层产状23085。

该断层构造形迹十分直观。

)虎丘正断层(位于虎丘公园的第三泉,该处岩石主要为砂岩和凝灰岩,断层面上可见明显的阶步,该处还见到泉水出露现象,断层产状19488,位移5-6米)9(三)判断断层存在的标志1.擦痕和阶步擦痕(见于登火山峰路旁)阶步(见于虎丘第三泉附近)2.拖曳褶皱3.断层角砾岩和磨砾岩断层两侧的岩石在断裂时被破碎,碎块经胶结而成岩石。

(幕府山临江一面为一系列的断层崖,在该处可见明显的断层角砾岩)4.断层泥。

5.密集节理6.地质体的错断7.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见于阳山地区该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依次出现了泥盆-石炭-二叠-石炭-泥盆-石炭,并且在该处观察到了较大的断层。

8.泉水出露及矿化现象(见于虎丘第三泉,该处由正断层产生裂隙使地下水出露)第三节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坏,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此破裂称为节理。

节理的分类

(1)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

产生在成岩过程中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次生节理:

构造节理由内动力作用所形成,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柱状节理(见于六和桂子山石柱林,其是由于熔岩在散热冷凝过程中,表面常形成无数冷凝收缩中心,如果岩石结构均匀,收缩中心将呈均匀等距离排列,并在垂直于连接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处应张力作用而裂开,裂块横切面多成六边形,进一步冷凝变成六方柱)

(2)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

是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

剪节理:

由剪切作用形成的,节理面一般平直光滑,裂缝细小,延伸稳定。

剪节理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燕行排列的节理组。

10产状:

倾向125倾角87产状:

倾向120倾角88剪节理(以上两个均见于江苏虎丘)第四章岩石第一节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

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常见于玄武岩中,右图为南京桂子山石柱林玄武岩中橄榄岩包裹体,体积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形状各异,多为长条状。

3.玄武岩基性喷出岩。

灰黑色紫红色玄武岩,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斜长石(拉长石),单斜辉石;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基质为玻璃质,石玄武岩气孔构造发育,熔岩中可见杏仁构造、气孔构造及流动构造。

气孔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的呈圆状,有的呈蝌蚪状,有的呈椭球状,气孔大小一般在5mm-15mm,剖面中见数层熔岩喷溢现象,每层熔岩顶部气孔密集分布,气孔被拉长,气孔的长轴方向代表熔岩的流动方向(见于方山,具气孔构造,暗红色,质轻)11岩石呈黑灰色,致密块状构造,其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和少量的橄榄石;岩石的结构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可见橄榄岩包体,柱状节理发育。

(见于桂子山石柱林)4.安山岩喷出岩之一,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辉石等。

新鲜时呈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斑状结构。

与安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铅、锌等。

5.流纹岩是一种与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

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流纹岩性质坚硬致密,可作建筑材料。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

(1)火山弹粒径50mm,火山弹由火山喷到空中的岩浆物质快速冷凝而成的一种火山喷发物。

有纺锤状、梨状、椭球状等形状。

一般堆积在火山口附近及火山锥斜坡上。

六合方山的火山弹。

其形态各异,大小不等,有球形、椭球形、纺锤形以及不规则等形状。

边缘由紫红色玻璃质外壳组成。

内部为玄武质熔岩,气孔构造发育程度不等的同心层状构造,即自外向内气孔变小而少。

边缘气孔构造密集分布。

火山弹(见于方山山脚)

(2)火山角砾岩具火山角砾结构,固结良好。

见于南京六和方山者,岩石呈灰色、灰黑色、灰黄色;火山角砾以玄武岩质为主,少量为沉积岩质。

见于苏州虎丘者,呈紫红色,火山角砾含量约35%,其他为火山灰;火山角砾有英安岩质、流纹岩质、石英岩质、燧石质、砂页岩质等。

(3)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

质软多孔隙。

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一般在时代较新的尚未受强烈变动的地层中容易保存下来,其蚀变作用多从脱玻化开始,常见的产物是膨润土及漂白土。

可作建筑材料与水泥原料。

12右图为虎丘山试剑石的凝灰角砾岩,岩石为灰黑色,夹有红褐色的角砾,角砾大小不一,为菱角状。

第三节沉积岩地壳中三大岩类之一的沉积岩是地表最常见的一类岩石,约占地表三大岩类石出露总面积的75%,而仅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

沉积岩是地质时期外力作用的最终产物。

以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的地质学分支学科称为沉积岩岩石学。

在实习区,主要于燕子矶、六和方山等地区观察和认识沉积岩。

沉积岩:

是指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作用或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的岩石。

沉积岩是地表最常见的岩石,与沉积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坚硬,不能徒手分开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而沉积物因未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呈松散状,徒手易将各个组成部分分开。

根据物质的来源,将沉积岩分为陆源沉积岩、生物与化学沉积岩和火山物源沉积岩三大类。

常见沉积岩及其特征

(1)砾岩和角砾岩I断层角砾岩,断层的俩个端盘移动时,上、下俩盘之间的岩石不断的被糅合,原岩破碎成角砾状,其砾石空隙间被水冲刷干净后被破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主要见于燕子矶地区,碎屑多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颜色主要为白色,暗红色,黑色,粒径大小不等,分选差。

(见于燕子矶,并可见,中间夹有一层红褐色的泥岩)13II象山群砾岩,主要见于灵谷寺附近,III凝灰角砾岩,主要见于虎丘岩石为灰黑色,具块状构造,碎屑的磨上面已介绍,此处不再赘叙圆度较高,碎屑排列杂乱,分选性较差,胶结物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

IV雨花台组砾岩,岩石具有水平层理和递变层理,胶结物主要为砂岩,碎屑的磨圆度较高,颜色有黄,白,黑,黑灰,红色等,其粒径大小不一,5-50mm不等

(2)砂岩具有砂状结构的碎屑岩石,其分布范围较广。

碎屑的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碎屑及粘土矿物。

右图为灵谷寺旁边的中山组长石石英砂岩,岩石为黄白色,岩石较为坚硬,具块状构造(3)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

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鲕粒状灰岩、豹皮灰岩、团块状灰岩等。

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了大石碑处的栖霞组灰岩,该处岩石的整体性较好,岩石坚硬,耐腐蚀,不易风化。

三台洞的地区的溶洞也是有石灰岩形成的,通过对该地区的研究。

可知南京地区经过三次地质作用抬升。

(右图即为栖霞组灰岩,并可观察到方解石带和燧石结核)14第五章地质工程第一节山体边坡加固边坡支护是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本次主要认知了三种边坡支护方式

(1)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指,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

用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杆柱,打入地表岩体或硐室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亦可不用),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

具有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

主要用于岩石整体性较好的边坡

(2)岩石网格支护主要用于分化程度高,整体性较差的岩石,网能够将岩石包裹,有效地防止岩石的掉落,避免其造成某些危害。

(3)格构支护主要用于土质松软,坡度较小的地区,其能有效的减缓雨水对土质的冲刷作用,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地基处理本次实习主要认识了虎丘塔倾斜的原因以及其进行修复的方法。

虎丘塔简介虎丘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

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

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

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5米。

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艺术珍品,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

虎丘塔倾斜原因虎丘塔地区为火山地区,基岩为倾斜的,虽上覆土层较为平整,但其压缩性较大,而其虎丘塔本身的质量较大,所以在较长时间后,土层的压缩,造成了虎丘塔的倾斜虎丘塔土粘土砂岩基岩该处岩石坚硬,不易变形虎丘塔地区简明示意图基岩产状52815虎丘塔地基处理

(1)第一次修复:

首先对塔身进行了加固,即在每层塔身加钢箍三道,并在每层楼面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加置十字钢筋,与塔身钢筋拉结在一起;对塔体裂缝和塔壁缺损部位喷灌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2)第二次修复:

以加固塔基和基础为主,在塔底外围228米处共打了44个深坑,直至岩石层。

再在坑里构筑混凝土壳体基础,力图从根本上消除塔体沉降和倾斜的威胁。

塔体稳定,倾斜和沉降的变化都降到了极小的范围。

采用了“围、灌、盖、调、换”的加固技术,以强化地基为主、塔体纠偏为辅,基本控制了塔基沉降,稳定了塔身倾斜。

(3)第三次修复:

主要对由于倾斜而造成的塔体的崩裂,修复裂缝,加固塔身。

第六章其他现象第一节火山火山是地中常见的地质现象。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

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

本次主要观察了方山地区的盾状火山。

火山的分类(按火山锥分类)火山基本类型有3种。

全部或基本上是多层碱性熔岩构成的是熔岩锥,它形状扁平、坡度缓(210),顶部有碗状火山口。

其中规模巨大的叫盾形火山。

全部由火山碎屑组成的是碎屑锥。

其平面近似圆形,坡度约30,顶部有一个漏斗状火山口。

由熔岩和碎屑互层构成的叫复合锥,也叫层状火山锥。

其坡度大多超过30,形状比较对称,上部多熔岩,下部和边缘主要是火山碎屑。

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

有些火山锥坡上还有小型火山锥,其通道与主火山锥的通道相连,无独立的岩浆源。

这种小型火山锥称寄生锥。

本次实习主要还观察了火山颈,其一种孤立的、斜坡陡峻、塔状、近于环形的小丘或山脉,由死火山管道中更坚固的岩石组成。

它是整个火山大部分被破坏之后,幸存的剥蚀残余部分。

火山颈可以高达450米而直径通常小于1公里。

它由熔岩或固结得相当好的火山碎屑岩组成。

一个大火山颈(一个主火山残余部分)四周常有较小的火山颈,这些小火山颈来自于火山的寄生锥。

岩墙脊可从火山颈辐射出几公里远。

火山颈(见于方山,该处岩石为红褐色,具有气孔构造,岩石坚硬)16第二节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右图即为虎丘山地区凝灰角砾岩的球状风化,观察到岩石较为圆润,第三节水文地质

(1)江心洲江河中的沙洲。

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而成。

它是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

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

它们都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

从燕子矶向北望,可见八卦洲,其即为一个江心洲,长江在此分为两条汊河。

八卦洲所在河床底部岩石比较抗腐蚀,形成浅滩,浅滩发育成心滩,在发展成江心洲。

(2)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