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518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1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三亚市人民政府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海南省建筑设计院2目录目录前言.3第一章总则.41.1本要点编制目的.41.2适用范围.41.3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任务.41.4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原则.51.5成果形式.51.6编制单位.5第二章管理文件.62.1管理文件的作用及审批.62.2管理文件的成果形式.62.2.1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62.2.2海绵设施分布总图.62.2.3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62.2.5海绵城市设计申请表.72.2.6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72.2.7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7第三章技术文件.83.1说明书内容.83.1.1现状分析.83.1.2设计依据.83.1.3设计原则.83.1.4设计基本控制目标.83.1.5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93.1.6总体方案设计.93.1.7达标校核.113.1.8海绵设施节点设计.123.1.9工程估算及效益分析.123.2图纸要求.123前言前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到2020年,20%城市建设区要满足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80%城区满足海绵城市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荐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等国家法规政策,并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家标准规范及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三府2016242号)、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有效衔接,编制了本要点。

本要点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确定,明确了海绵城市方案设计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针对三亚市的政府职能分工,形成了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审查要点。

本要点主要起草单位:

海南省建设设计院。

4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1.1本要点本要点编制编制目的目的本要点旨在指导三亚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规范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要求,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保障。

同时本要点将结合三亚市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行政许可、流程,明细审查要点,供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1.2适用适用范围范围根据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本市行政辖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需编制海绵城市设计内容。

本指南借鉴国际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吸纳了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的相关海绵城市编制要求,适用范围包括以下项目:

建筑与小区类项目、公园绿地类项目和道路广场类项目。

规划设计范围面积小于1公顷的建筑类工程项目需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规划,附于建设方案文件之后;规划设计范围面积大于等于1公顷的建筑类工程项目及其他工程类项目的报建方案中需单独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项规划,形成独立文件,连同其他报建方案文件呈报相关职能局审批。

本指南中的“专篇”代指“专篇”及“专项”。

1.3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专篇的专篇的编制任务编制任务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主要任务是:

以已生效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绵城市指标、河流综合整治规划以及有关水治理的政策为依据,结合生态本底、绿色低碳等城市发展理念,对海绵城市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基本控制目标、设施规模的计算、海绵设施设5计、技术选择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明确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的要求、落实海绵城市的硬性指标和建设责任。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并进行分解;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

1.4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专篇的专篇的编制原则编制原则海绵城市设计专篇的编制,应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优先落实海绵城市指标的前期下,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提高建设标准。

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1.5成果形式成果形式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成果包括:

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

管理文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业务主管部门和规划局(海绵办)审批海绵城市的重要操作依据。

具体申报文件包含“三图三表”:

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申报表、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图纸需要提供jpg及CAD格式文件,表格需提供word格式文件。

技术文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和实施基础,成果形式包含说明书及图纸,说明书中应重点说明模型构建的过程。

1.6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须由具备乙级及以上市政行业(给排水工程)专业资质的编制单位承担,其中建筑类项目的编制单位除了具备乙级及以上市政行业(给排水工程)专业资质外,还需具备甲级及以上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资质。

6第二章第二章管理文件管理文件2.1管理文件管理文件的作用及审批的作用及审批业主在方案报建阶段优先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管理文件,交由规划局(海绵办)审批,在取得批复文件之后正式开始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内容。

编制成果(包括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及批复文件作为审查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

2.2管理文件管理文件的成果形式的成果形式管理文件具体包含:

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申报表、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总称“三图三表”。

图纸需提供jpg格式和CAD格式,表格为word格式。

2.2.1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细化分类下垫面的类别,说明每一类下垫面的内容及相关的面积,并将下垫面的布局反映在平面布局中。

范例见附图一。

2.2.2海绵设施分布总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划分海绵设施的分布情况,分类说明海绵设施的面积,统计海绵设施蓄水容积,并简要说明总调蓄容积的计算依据。

范例见附图二。

2.2.3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需在最新的平面布局上划分汇水分区,并在图中标注分区的编号和排水方向。

分区线通过建筑的部分需表达未来屋面的排水走向。

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标注场地标高,标注场地周边道路控制点的标高,绘制规划雨水管网、雨水检查井,并标注场地的雨水管道流向。

范例见附图三。

72.2.5海绵城市设计申请表海绵城市设计申请表需说明项目的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相关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地理位置、项目背景、上层次规划、规划范围面积(无规划面积的可不比填写此栏)。

范例见附表一。

2.2.6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需区分强制性指标及引导性指标,并说明相关指标的影响因素及目标值。

范例见附表二。

2.2.7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结合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设计申请表、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汇总相关指标,核算综合评价指标。

范例见附表三。

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是对项目总体建设方案的补充,是硬性要求。

未按照本指南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方案审查不能通过。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8第三章第三章技术文件技术文件3.1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内容3.1.1现状分析现状分析说明项目的地理位置、区位特征;分析项目场地高差;分析场地现有市政管网设施及主要雨水管网及走向;收集项目所在地的相关规划资料,以及气象、水文、地下水、地质、土壤等基础资料和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并总结项目所在地降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地下垫面条件,包括土壤特性、地下水位、估算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比不同类型用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及其他编制单位认为与海绵建设有关的内容。

3.1.2设计依据设计依据说明海绵城市方案设计所依据的上层次规划与相关规划,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包括并不仅局限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等。

3.1.3设计设计原则原则说明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应充分体现建设的自然属性,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渗透,在优先保障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水环境的最大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建设。

设计原则应包括对现状地形态度、对人与自然的考虑等等。

3.1.4设计基本控制目标设计基本控制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

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内容应结合项目当地水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根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中的硬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结合规划区发展规模,说明建设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对应设计降雨量、面源污染消减率。

除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污9染物消减目标,还应设定其他目标,例如设计降雨目标、水资源利用目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下沉绿地率或者峰值控制目标等等。

3.1.5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1)说明引用的规范。

(2)说明确定基本控制目标的计算方法。

基本控制目标若包含流量控制目标时,则需计算设计暴雨程度并说明详细的测算公式及测算过程。

(3)说明本方案采用的降雨类型及理由。

3.1.6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针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及相关的控制目标,进行海绵方案的总体设计,并说明有关的计算过程。

应包含以下内容:

(1)设计径流控制量计算)设计径流控制量计算说明计算方法,并说明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指标和设计径流控制量的详细测算过程,附带计算表格如下所示:

表1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表2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

(2)竖向设计与汇水分区)竖向设计与汇水分区说明汇水分区的编号和划分依据,并对每个汇水分区进行设计径流控制量计算,绘制汇水分区及综合径流系数表,表格如下:

下垫面类型编号面积()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取值AB硬质屋顶1绿化2道路3透水停车位4透水铺装5合计径流系数总面积()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mm)设计调蓄容积(m)abcd=10*a*b*d/1000010表3制汇水分区及综合径流系数表说明汇水分区面积及设计径流控制表,如下:

表4汇水分区面积及设计径流控制量汇水分区面积(m2)径流控制量(m3)汇水分区面积(m2)径流控制量(m3)汇水分区面积(m2)径流控制量(m3)12(3)海绵设施海绵设施的的选择选择和布局和布局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可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多个控制目标。

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应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同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应通过建设区下垫面、竖向等进行解析,将建设区划分为多个汇水分区,并说明在每个汇水分区内合理布局的海绵设施。

备注:

建设面积小的项目可不进行汇水分区划分,整个项目可以当做一个汇水分区。

(4)设施规模的试算设施规模的试算应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设施规模测试计算。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应根据控制目标及设施在具体应用中发挥的主要功能,选择容积法、流量法或水量平衡法等设施规模计算方法进行确定;按照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综合控制目标进行设计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综合运用以上方法进行计算,并选择其中较大的规模作为设计规模;有条件的可利用模型模拟的方法确定设施规模。

海绵设施规模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

容积法、流量法和水量平衡法,另外还有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调蓄设施规模计算和以转输与截污净化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须根据汇水分区下垫面解析和目标调蓄容排水分区分区面积路面面积路面径流系数铺装面积铺装径流系数屋顶面积屋顶径流系数绿化面积绿化径流系数生态停车场面积生态停车场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1211积,布设海绵设施并进行目标核算,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提供景观效果,应提供规划方案。

核算需选择计算方法,同时说明详细的测算过程,测算公式详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第四章第八节设施规模计算。

试算的逻辑应包含步骤一:

雨水设施设计参数说明步骤二:

计算个汇水分区径流控制量,并绘制流量控制表。

如下所示:

表5汇水分区内雨水设施径流控制量表排水分区雨水设施规模设施径流控制量Vs(m3)备注雨水花园面积(m2)铺装面积(m2)下沉绿地面积(m2).123.1.7达标校核达标校核应将方案设计的实施效果与总目标进行对比,确定实施效果满足目标要求。

校核的思路应包括:

步骤一:

详细说明模型构建的具体参数选择过程及选择结果,包括子汇水区参数、水力参数及LID参数,LID参数应包含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模块蓄水池、雨水花园等;步骤二:

对设计降雨进行模拟分析,核算区域达标情况,说明出流总量分析、流量峰值分析、径流过程分析,绘制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出流流量对比分析表(表6)及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径流峰值对比分析表(表7)表6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出流流量对比分析表7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径流峰值对比分析步骤三:

水质校核总体水量平衡计算单位1年一遇2h3年一遇2h5年一遇2h降雨总量mm传统设计出流总量m3LID设计出流总量m3控制降雨量mm出流峰值(m/s)1年一遇2h3年一遇2h5年一遇2h传统设计LID设计径流峰值削减率12确定各类雨水设施对SS去除率,并说明选择过程及计算公式,编制雨水设施对径流雨水SS去除率情况统计表(表8)。

表8雨水设施对径流雨水SS去除率情况统计表3.1.8海绵设施节点设计海绵设施节点设计分类说明方案中海绵设施的节点设计,针对每一类海绵设施进行详细的描述,描述内容包括材料、结构、参数、优缺点、分布位置和布置原则,同时配上意向图说明。

3.1.9工程估算及效益分析工程估算及效益分析

(1)工程估算对海绵设施的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并编制造价表(表9)。

表9部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估算表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m2)单位造价估算(m2/元)造价(万元)生态停车场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合计

(2)效益分析说明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景观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图纸要求图纸要求图纸是反映设计意图的相关图示。

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01区域位置图区域位置图标注项目在城市大格局下的位置,说明项目的交通区位、功能区位及其他重要的区位特征。

02总总效果图效果图排水分区雨水设施径流控制量(m3)设施对SS综合去除率(%)对SS负荷去除率(%)下沉绿地、雨水花园蓄水池1213表达项目建立之后的高空鸟瞰效果。

效果图应体现建筑高度、建筑布局、建筑朝向、建筑大体形态、建筑大致立面效果和景观布局,同时要体现相邻地块的大体建设内容。

此效果图可以同规划方案或者建筑方案的效果图一致。

03总平面图总平面图总平面布局应表达建筑的体块和布局关系、层数、主要功能、出入口,关键公共空间设计,规划建筑和现状建筑应加以区分,分析更新单元与周边地区关系。

此总平面图可以同规划方案或者建筑方案的总平面图一致。

04开发前高程分析图开发前高程分析图结合gis软件分析开发前的地块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

05开发前坡度分析图开发前坡度分析图结合gis软件分析开发前的地块及周边的坡度关系。

06竖向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标注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说明道路的路名、坡度、坡向和坡长,表达场地的设计标高、建筑外环境的室外标高。

07室外雨水管线图室外雨水管线图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标绘地块内的室外雨水管线分布和雨水检查井的控制性位置。

08汇水区划分图汇水区划分图需在最新的平面布局上划分汇水分区,并在图中标注分区的编号和排水方向。

分区线通过建筑的部分需表达未来屋面的排水走向。

09LID设施分布图设施分布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表达LID设施的种类及控制性位置,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态停车场、蓄水池、雨水检查井及溢水口。

标绘雨水管线和溢水管线的控制性位置。

10条件分析图条件分析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说明消防通道的布局,标注消防登高扑救面和地下室的位置和大致范围。

11生态停车场分布图生态停车场分布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生态停车场的分布位置。

若无生态停车场可不需绘制此图。

12生态停车场示意图生态停车场示意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生态停车场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

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

若无生态停车场不需绘制此图。

13透水铺装分布图透水铺装分布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透水铺装的分布位置。

若无透水铺装可不需绘制此图。

14透水铺装示意图透水铺装示意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透水铺装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

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

若14无透水铺装可不需绘制此图。

15下沉式绿地分布图下沉式绿地分布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下沉式绿地的分布位置及大致范围。

若无下沉式绿地可不需绘制此图。

16下沉式绿地示意图下沉式绿地示意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下沉式绿地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

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

若无下沉式绿地可不需绘制此图。

17雨水花园分布图雨水花园分布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雨水花园的分布位置及大致范围。

若无雨水花园可不需绘制此图。

18雨水花园示意图雨水花园示意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雨水花园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

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

若无雨水花园可不需绘制此图。

19蓄水池分布图蓄水池分布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蓄水池的分布位置和大致范围。

若无透水铺装可不需绘制此图。

20蓄水池示意图蓄水池示意图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透蓄水池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

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

若无蓄水池可不需绘制此图。

备注:

第十一至二十号图纸是对海绵设施的解释说明,图纸成果应根据项目的海绵设施设计进行删减和增加。

15附图一:

下垫面分类布局图附图二:

海绵设施分布总图16附图三:

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17附表一: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申报表:

项目名称规划面积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电话项目背景地理位置(备图)上层次规划(备图)18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建设目标表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建设目标表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强制性11年径流总量控制%)2面源污染削减率(%)引导性3单位面积控制蓄水容积(立方米/公顷)4下沉绿地率(%)5透水铺装率(%)6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附表二:

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19附表三: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对应设计降雨量(mm)面源污染削减率(%)指标备注排水分区划分排水分区个数排水口个数第一汇水分区下垫面解析汇水区汇水区名称汇水区面积

(2)汇水区项目用地面积

(2)屋顶总面积

(2)屋顶绿化面积

(2)其他软化屋顶面积

(2)铺装面积总面积

(2)渗透铺装面积

(2)绿化总面积

(2)水体面积

(2)综合雨量径流系数需要控制容积(3)专门设施核算具有控制容积的设施总容积(3)地表水体(景)调蓄容积(3)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容积(3)地下蓄水设施蓄水容积(m3)雨水桶蓄水容积(m3)排水设施污水管网收集率(%)竖向用地控制地下建筑户外出入口挡水设施高度(m)内部厂平高出相邻城市道路高度(m)地面建筑室内外正负零高差(m)第二汇水分区同第一汇水区控制目标评价目标值完成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污染物削减率(以TSS计)(%)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年)引导性指标要求值完成值绿色屋顶率(%)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比例(%)透水铺装率(%)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20综合自评结论1、本项目目标达标、引导性指标达标。

2、本项目目标达标,部分引导性指标不达标,详见计算书和数学模型(必须提供)。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