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591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81 大小:9.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及规划编制方法.pdf

*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调查建档及及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方法目录前言中国传统村落1、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2、传统村落面临威胁3、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特点4、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一基本原则与要求二建立详实完整的传统村落档案三明确各类传统资源特征四提出传统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五发展村落经济文化,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中国传统村落*传统村落记载着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

1、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2、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

3、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

4、传统村落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

5、传统村落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广大港澳台同胞的文化之根。

6、传统村落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落正因各种原因大量、迅速消失。

保留有传统风貌的村落目前统计不到全国行政村总数的约2%,不到全国自然村总数的约0.4%:

(1)一些传统村落由于历史性老化导致破败,加上生活环境较差使大量村民外出导致的空心村现象,加速了传统村落的凋敝和损毁;

(2)一些传统村落由于无序地新建与翻建住房,造成新建筑与历史建筑、乡土风貌极不协调,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古风古貌。

(3)一些村落过度旅游开发盲目建设,拆旧建新、拆真建假,破坏了传统村落。

*2)村落内留存的各类传统资源保护状况堪忧。

(1)认识缺乏,很多资源的价值没有被认识,对其保护意识不足。

(2)缺乏整体保护,78%的传统村落没有保护规划,缺乏保护措施。

(3)闲置废弃比例高,大量的传统建筑闲置废弃,居住在传统建筑中的人口不到村落常住人口的34%。

(4)传统文化失去活态,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逐渐褪色。

*3)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大量的传统村落得以保留是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落内饮用水、电力电讯、公共照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匮乏,村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4)发展能力不足。

相当一部分传统村落村民年均收入极低,贫困发生率高,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机会,导致村落人口继续流失。

*我国城镇化仍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抓紧摸清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避免因错误的观念、短期的开发利益等各种原因破坏传统村落,使传统村落在传承历史文化、保障国土安全、振兴旅游业、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在全国7大地理分区(华北、华东、华南区、华中区、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中呈集中分布,分布均匀度较低。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在全国31个省区中分布较不均衡。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在宏观层面呈跨越行政区界的组团状凝聚分布的格局,其中最为集中的有六大组团:

晋冀组团、皖南赣北组团、黔东南桂北组团、湘西渝东鄂西组团、闽南粤北组团、云南组团。

晋冀组团北京川底下河北大梁江村山西张壁村皖南赣北组团安徽查济村安徽坑口村江西绕南村黔东南桂北组团贵州省怎雷村贵州省增冲村广西省东田村湘西渝东鄂西组团湖南省崇木凼村重庆市河湾村湖北省兴安村闽南粤北组团福建省下梅村广东省扬池古村云南组团云南省寺登村云南省苍台村云南省翁丁村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关系传统村落与中国水系分布的关系*传统村落与民族分布的关系*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点是做好基础性工作,尽快摸清传统资源现状,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完成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任务,探索开展抢救性保护发展试点。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先行。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必须先规划后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2)坚持分类分级。

必须分类分级开展保护发展工作,有针对性提出抢救性维修、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等保护措施。

3)坚持活态传承。

注重活态传承传统村落承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延续农耕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

4)坚持一村一策。

要结合村落类型以及周边人文与自然环境、地方及民族特色,因地制宜提出保护发展对策。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成果和深度首先要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35号)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一般要求,并在参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等相关规章要求的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

1)各类传统资源的详细调查、特征分析和建档。

2)分级分类确定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根据不同类传统资源的保护需求制定保护要求和保护传承措施。

3)妥善处理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持村落整体风貌、延续传统生活的关系。

4)明确保护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的要点阐释如下。

一基本原则与要求1、强调整体的、真实的保护。

*强调从整体上保护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整体既包括村落周围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道路街巷水系、传统建构筑物、历史环境要素等有形的传统资源,也包括无形的传统资源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还包括生活在村落中的村民。

*强调真实地保存传统村落中的各项传统资源,保持村落乡土特色,不得迁并传统村落,不得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拆真建假、粉饰做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等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不得随意变造、歪曲、做假。

*粉饰做伪的“古街区”

(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以村民为主体。

*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应尊重村民利益,重视村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鼓励并引导村民在原址生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人口疏散;村民住房等的利用、修缮、改造等应在规划控制与引导之下由村民进行,不应出现一刀切的设计、强制推行。

3、实事求是。

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应实事求是,强调规划的可实施性;对村落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准确掌握村落的传统资源,分析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充分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模式与方法,避免沿用、套用他村规划或简单、盲目地制订不切实际的规划定位与目标、规划措施。

4、保护与发展、近期与远期、新与旧相结合。

*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应在切实保护传统资源的基础上,注重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强化保护;研究并顺应传统村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顺势而为,注重分时分地的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制定,不应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实施风貌整治等工程;科学地、有预见性地协调村落新、旧内容的关系,避免新旧矛盾,旧村衰落或者新村风貌不协调等现象,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急功近利。

*1、各类传统资源的详细调查、特征分析和建档。

*在传统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建立传统村落档案。

传统村落档案是传统村落管理、研究、宣传推广、制订各种措施的基础。

2、提出传统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措施。

*传统资源是传统村落自然环境、格局、传统建构筑物、历史环境要素等有形遗产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等无形遗产的总称。

整体地、真实地保护传统资源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首要目的,但这种保护不应是静态的、僵化的,而应在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原则、精神以及法律规章的前提下,注重传统资源的活态传承与延续,促进传统资源可持续的保护,为此规划应提出明确的策略与切实可行的措施。

3、发展村落经济文化,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包括村民、旅游者等在内的人。

规划应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应积极提升村落的发展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调动并维持村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避免村民因生活要求不能满足而外迁导致传统村落逐渐衰败乃至消失。

(二)应突出的重点内容1、重视并推动公众参与。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与推动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当地政府部门、专家和村民的意见,保障村民参与渠道的畅通有效;重视面向村民的宣传、沟通;并坚持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批前公示、批后公布,避免大包大揽、自上而下。

2、注重多专业结合的科学决策。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涉及多个领域,为避免决策的主观、片面,规划编制时应组建包括建筑规划、遗传保护、社会经济、公共政策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跨学科的项目组,群策群力,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可实施性。

(三)应坚持的工作方法3、强化规划引导,避免主观设计。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应从管理、措施上保障并鼓励村民、工匠的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扶持和引导,在规划控制的条件下推动以住户为主体的传统民居修缮和维护模式;传统民居修缮或翻新应充分尊重住户生产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不应过多、过细地以主观设计干预村落微循环式的自我更新过程,更不得批量化地、大规模地对传统建筑的翻新改造或者新房建设进行设计。

4、加强规划实施的指导与监督。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单位,应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监督,为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引导;并定期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在执行中发现规划存在重要不足的,在必要时应提请对规划进行修编。

二各类传统资源的详细调查、特征分析和建档*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时,应首先对村落各项传统资源的内容、特色、价值、现状、保护情况以及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现状等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不断补充完善详实完整的传统村落档案,作为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及后续工作的基础。

无形的传统资源有形的传统资源1、村域环境*1)内容:

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内容:

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2)要求:

应在不小于1:

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相应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村域环境描述及村域环境分析图图纸。

山体田畴植被水系作物山体植被

(一)应调查与分析的主要内容村域环境分析2、村落传统格局*1)内容:

与村落的选址、发展紧密关联的地形地貌以及河湖水系、村落形状、主要街巷(道路)、重要公共空间等。

*2)要求:

应在不小于1:

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能反映其特点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村落传统格局描述及村落传统格局分析图图纸。

水系街巷肌理公共空间村落形状3、传统建筑物*1)内容:

村落中传统建筑物(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位置、建成年代、面积、基本形制、建造工艺、结构形式、主要材料、装饰特点、建造相关的传统活动、历史功能、产权归属、使用状况、保存状况等。

*2)要求:

应在不小于1:

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各传统建构筑物,形成传统建构筑物分布图。

对主要传统建构筑物,每一处均应建立单独的登记表,以表格、文字、照片、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对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意义的建构筑物还应进行测绘。

*文物保护单位: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保护的文物古迹。

历史建筑:

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的建构筑物。

建议历史建筑:

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尚未被认定为历史建筑,但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构)筑物。

*传统风貌建筑,指具有一定建成历史,外观质量较好,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

*调查中应注重对乡土建筑营造材料、形式和工艺的发掘、分析与记录。

在必要时还应对重要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建筑进行测绘4、历史环境要素*1)内容:

反映村落历史风貌、构成村落特征的要素如塔桥亭阁、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涵洞、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碑幢刻石、庭院园林、古树名木以及传统产业遗存、历史上建造的用于生产、消防、防盗、防御的特殊设施等。

*2)要求:

应在不小于1:

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各历史环境要素,形成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

对主要的历史环境要素,每一处均应建立单独的登记表,以表格、文字、照片、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

水车古道晾谷架传统道路铺装篱笆石碾晾晒塔蓄水池古树石阶护坡板桥植被池塘古井古树堤岸堤岸桥涵河道植被寨墙古道*古代产业遗迹5、传统文化*1)内容:

村落中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等内容以及其所依托的场所和建筑、用具实物;了解相关知识的特殊村民(如族长、寨老、非遗传承人、老手艺人、庙会主持人、传承了传统建造技术、手工艺的工匠等);传统手工艺品、食品、器具的做法工艺等。

*2)要求:

对上述要素的性质、产生与发展演变过程、与村落发展的关系、传承现状、群众参与规模、管理与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文字性的村落传统文化分析,并以照片、录音录像、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实物、用具传统生产方式实物用具传统生产方式实物用具实物用具6、文献资料*1)内容:

包括志书、族谱、历史舆图、碑刻题记、地契、匾联等;吟咏描述村落风物的诗词、游记等;村落沿革、变迁、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在历史上曾起过的重要职能、传统产业等的相关图、文、音像资料;当代有关村落研究的论文、出版物等资料。

*2)要求:

上述资料应以拍摄、扫描等方式电子化作为档案的附件;对篇幅较大而难以电子化的当代出版物,应注明出处、藏处。

对于收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不应带有主观要素的删减、修改或加工,但为了减少后继使用的便利,可对主要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汇编。

族谱地契旧影7、保护与发展基础资料*1)内容:

既有保护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行政管理文件、乡规民约等;既有保护工程与实施、保护资金等情况;已公布的发展规划、保护规划、产业规划、旅游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的规划成果;人口、用地性质,交通状况,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等社会环境。

*2)要求:

除纸质文件外,上述资料应尽量复印、翻拍、扫描等方式电子化后,作为档案的附件。

既有规划既有规章

(二)传统村落档案要求1、传统村落档案形式(见中国传统村落档案)2、资料记录形式及要求传统村落档案应以纸质和电子文件的形式制作和保存。

应将收集到的纸质资料进行数字化。

电子文件应有至少3个以上的不同材质的备份(光盘、硬盘)。

对于收集到的资料不应带有主观因素的删减、修改或加工,但为了减少后继使用的便利,可对主要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汇编。

3、档案维护及管理传统村落档案由规划编制单位负责制作,并作为规划成果的一部分报备。

县级住建部门应设专人负责辖区内传统村落的档案管理,并在必要时补充更新。

(二)传统村落档案制作与管理*在村落传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村落的特征、明确其载体,这些特征及载体正是需要着重保护和延续的对象。

同时,规划应分析这些特征及其载体的综合价值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护及控制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明确各类传统资源的特征1、村域环境特征。

规划应分析村域内自然环境、历史风貌特点,并研究其与村落形成、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村民生活之间的依存关系。

2、村落整体风貌特征。

规划应对传统村落包括传统格局、空间形态、建筑形制等在内的整体风貌在历史上如何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进行分析,以明确村落整体风貌特征及其构成元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与控制措施。

3、传统建构筑物特征。

*规划应分析研究传统建构筑物的布局特征、形式特征、建造特征、材料特征、装饰特征等。

布局特征指传统建构筑物与周边环境、相互之间的的位置关系、与河流和街道的关系等;建筑的形制与格局,如布局特征、规模大小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建筑的结构与构造特征,包括台基、地面的材料与做法,墙体类型及做法、柱网形式及材料、特色,屋架的结构特征,屋顶的形式、材料及做法,门窗的种类及做法;家具与陈设等;建筑的装饰特征,包括各种木雕、砖雕、石雕、泥塑、匾额、字画、油漆彩画等。

4、历史环境要素特征。

*规划应对历史环境要素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时代特征、功能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各历史要素在村落中所起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5、传统文化特征。

包括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文化,如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用具实物等的信息,传统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产生与发展演变过程、与村落发展的关系,传承现状,传承人、传承涉及的场所与器物、群众参与规模等。

三提出传统资源保护和传承的策略与措施

(一)整体风貌的保护1、村域环境的保护*应对村域范围内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自然环境等提出保护要求;应对村落所处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自然植被种类及分布、传统农作物种类及分布等提出保护要求。

2、村落整体格局的保护*应对村落的传统形状(平面轮廓),街巷河道的走向、宽度、传统利用形式、铺装材质与形式,公共空间的大小、形状、尺度,重要的天际线和景观视线等提出保护要求。

村域环境的保护村落格局的保护

(二)建筑物的分类保护与整治1、建筑物的分类1)文物保护单位。

2)历史建筑和建议历史建筑。

3)传统风貌建筑。

4)风貌不协调建筑。

5)拟新建的建筑。

2、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类别,分别采取保护、改造、整治、拆除以及风貌引导等措施。

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风貌建筑风貌不协调建筑历史建筑或建议历史建筑3、保护的对象及要求*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特别重要的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物也应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加以保护。

*对一般的历史建筑和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为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但改造应在深入研究并掌握其结构、材料、构造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并且不得改变原尺度、风格、材料和工艺,应保持原有的室内外形式(如墙面、屋面、地面、门窗等),应尽量回收和利用原材料。

改造、修缮工程宜采用小规模逐步推进的方法,不宜一次性整饬一新。

村落建筑物的分类*文物保护单位:

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进行保护。

*历史建筑和建议历史建筑: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保护其风貌,改善其设施。

*对于与村落传统风貌协调、维持有传统风貌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质量评定为“好”的,可以作为保留类建筑,作为乡村风貌的组成部分。

4、整治的对象及要求*应对影响村落整体风貌的不协调建构筑物实施风貌整治。

对于小型的建筑,若近期内拆如除难度较大,可维持原有结构,但外观宜做适当处理,使其不与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发生明显冲突;远期内应予以拆除,复建为传统风貌建筑。

对于大型的现代建筑,应积极寻求措施将其拆除,其场地或复建为传统风貌建筑,或用于建设公共设施。

5、新建的对象及要求*对于必需新建的建筑,应结合村落整体风貌要求,从各主要空间节点出发的视廊、村落整体的空间尺度等因素,对其形制、材料、高度、体量、色彩、工艺等方面提出规划控制和引导措施。

*传统建筑的发展避免粗制滥造、不加引导的建设1、原则上各历史环境要素均应加以妥当的保护,除非对村民的生产生活、村庄建设造成重大的影响,否则不应拆毁、消除。

2、对重要的历史环境要素,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加以保护,采取现状维护、考古发掘、局部恢复、全部恢复等措施。

3、对一般的历史环境要素,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景观改造等措施,但应限定改造的方式和方法,维护其乡村特征。

(三)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加以维护的历史环境要素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景观改造(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场所、有关实物与相关原材料的保护,以及管理与扶持、研究与宣教等的规定与措施。

2、传统文化空间、线路的保护*规划应对属于传统村落的民俗节庆以及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场地、活动线路进行系统研究,包括节日时如何形成庆典气氛、场地氛围与自然及人工环境之间有何关联、节庆场地在平常如何使用与维护、节庆与场地在村落生活与村民精神中的地位与角色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空间、线路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

应避免随意扩大或压缩文化空间、随意将节庆场地硬化、简单模仿邻近村落、传统文化商业化等行为。

重视对传统文化空间、线路、场所的保护3、传统建造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重视保护传统建筑修缮与建造的工匠队伍,并积极吸收年轻人加入,以利传统建造工艺的传承。

如村落内有特殊的手工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应成立相应的工艺队伍,建立可持续的传承机制。

4、传统村落内容及价值的展示传统村落应结合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立独立或成系列的陈列馆或博物馆,展示村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注意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支撑与关联性。

展品应尽量包括村落生活(如衣、食、住、行、社会礼仪、宗教信仰等)和生产(如农业、手工业、水利等)中涉及的各方面。

四发展村落经济文化,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相互促进。

规划应在严格保护村落传统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发挥各项传统资源的价值,提升村落的发展能力,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形成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生产1、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2、发展形态。

3、传统资源的利用。

4、促进发展的项目与设施。

(二)生活1、居住条件的改善。

2、村落人居环境改善。

3、公共服务的提升。

4、保障生产生活安全。

(三)生态1、传统生态措施的延续与利用。

2、环境敏感资源和地块的控制。

3、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引导。

4、生态保护与修复。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1)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村落整体风貌、传统建筑得到合理保护,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村落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得到彰显。

2)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村落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积极引导村民开展传统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3)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村落形成特色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