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813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

《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pdf

CHINESEPRIMARYHEALTHCAREVol.22,No.5May,2008阿拉木图宣言指出:

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危险行为,建立健康行为。

人的行为除了受人自身因素外还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内关于健康教育的研究多采用知信行模式(KAP)1-3和健康信念模式4-7,两者都着重于从个体在行为改变中的心理活动来考虑健康相关行为并指导干预活动,较少涉及环境因素,实际指导意义局限。

社会认知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Bandura)8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在批判了人类行为的单向决定论个人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强调人类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社会认知理论虽未指出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却提出了与沿用已久的单向决定论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探析社会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1.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或示范)对所受刺激发生反应并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即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可以使人们从错误的尝试中脱离出来,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学会较为复杂的整体行为。

但是,观察学习到的行为由于个体的知识、价值观和评价标准的不同,既有健康行为,也有不良行为。

1.2强化行为形成后,其巩固或终止取决于行为的强化(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

外部强化来自于他人的反应或其他的环境因素,若是正面反应,此种行为就会受到正强化,继续实行;反之,则终止。

内部强化即自我调节,即人能依照自我确立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9。

自我调节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3个阶段,它体现了在行为形成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3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概念是指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10,即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和主体自我感受11,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

自我效能对行为的形成、改变极为重要,效能越强,行为形成、改变的可能性越大。

1.4交互作用根据社会认知论的观点,个体的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驱动,也不是单由外部刺激控制,而是由行为、个人、环境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因此社会认知理论又被称作交互决定论。

交互决定论认为人有能力影响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承认人不是自己意愿的自由行动者12。

2社会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2.1优化教育方法,树立学习榜样,由说教到示范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宣教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提供,只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往往偏重信息的传播,而对于采取何种教育方法使教育对象认同、采纳健康行为却较少考虑,致使健康教育流于卫生宣教,降低了教育效果。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观察学习在行为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榜样的观察学习能改变观察者的行为、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健康教育对象看到别人的行为对健康有利,得到表扬和奖励,就倾向于表现这种行为;看到别人的行为对健康无利,受到批评和惩罚,则倾向于避免那种行为。

观察学习既可以形成健康行为,也可能形成危险行为(如青少年模仿电影中的暴力行为),所以在健康教育中不妨树立一些正面榜样,利用其示范作用,诱导人们建立健康行为。

生动具体的榜样远比死板的说教更易于被接受。

另外,作为健康教育者本身来说,应注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因为教育对象健康行为的形成更多地是受榜样者行为的影响,而非口头说教,所以教育者也应以身为范,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考虑到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很多,同一榜样之下受教育者未必都能产生观察学习,因此应注意榜样的效用性,因人而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榜样的刺激特征,如榜样的年龄、性别、健康教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年5月第22卷第5期(总第269期)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00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金莉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健康教育健康行为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68X(2008)05-0034-0334CHINESEPRIMARYHEALTHCAREVol.22,No.5May,2008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金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和病情等。

与自己状况相似或不如自己却取得成功的榜样易激发教育对象学习模仿的信心,而条件比自己好的反而会被教育对象以此为达不到的借口,所以应树立与其相似的人为榜样,以增加刺激强度,尤其是近距离的学习榜样更易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热情,如同事、朋友或邻居等。

榜样的行为性质。

得到赞扬、奖励的行为比受到批评、惩罚的行为被学习模仿的可能性要大,因此应大力宣扬那些采纳健康行为(如戒烟、减重、适当锻炼),增进健康的正面榜样。

对于负面因素的宣传,应作为辅助手段,以免降低学习的可能性,甚至适得其反。

示范行为的可行性、有效性。

示范行为越易学,学习后产生的效果越大,越会被模仿。

因此,榜样的示范行为应是教育对象力所能及的、简单有效的。

若超出了其学习能力或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学习行为将不能产生。

如让一个经济状况一般的高血压患者每日到专门的健身场所锻炼就不如让其在公园慢跑、散步可行性强。

2.2注重内部强化,倡导自我调节,由他律到自律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形成自愿地、自主地采纳并遵从健康行为的、有自控能力的人。

如果行为仅由外部因素决定,将会更加具有多样性,缺乏稳定性。

“如果行为仅决定于外部的奖赏和惩罚,那么人就成了风向标”13,所以行为必然还受到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调节,即自我调节。

一直以来,健康教育存在一个误区,试图直接将既定的行为模式强加于教育对象,为之明确界定何为对,何为错,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受教育者被外力所约束,被动接受,未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自我调节的3个阶段中,人们首先会观察自身的思想、行为(自我观察),然后依据一定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价,即自我评价,这个阶段最为重要,因随之会产生相应的自我体验,肯定的或否定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对行为起到正强化或负强化。

所以,必须培养教育对象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以便在准确分析和判断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利用自我体验对健康行为正强化(继续),对危险行为负强化(终止)。

自我评价能力源于后天学习,与形成正确的内在价值标准和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密不可分,所以一方面要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引导个体培养正确的健康价值标准;另一方面要传授自我评价的方法,通过自我鼓励、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等手段做好自我评价。

重视自我调节在行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受教育者发挥积极能动性,力求使行为的形成由外在的约束、监督转变为内在的自觉、自律。

2.3鼓励实践参与,增强自我效能,由被动到主动自我效能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效能期待”有相似之处,但是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更注重2点,一是自我效能必须建立在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之上;二是在不断的行为实践中自我效能感形成、增强。

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和配合,但现实是很多人是参加而不参与,被动而不主动。

这其中原因很多,怀疑自身能力,担心无法成功是一个主要因素。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多方面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的强烈兴趣。

健康教育者可以从自我效能感的4个来源入手,培养教育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并尽力维护。

2.3.1自身的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从实践中而来,是自我效能感最主要、最重要的来源,所以健康教育者应发展教育对象的个人技能,加大实践力度,使其在实践中经常看到成功,体会到乐趣;也可适当降低标准,增加成功机会,从经验中获取对行为的正确认知以及培养行为能力,提高效能的期望值。

2.3.2他人的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由他人提供,较成功经验影响较小,但在教育对象缺乏直接经验时尤为重要。

在行为的转变和形成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若能从与自己相似的人身上看到成功的实现并获取有效策略,必然会相信同样的情境下自己也能成功。

健康教育者可树立行为示范原型,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替代经验,使自我效能感得到强化。

2.3.3言语劝导:

接受他人鼓励性的语言也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健康教育者应注意教育对象的细微变化,即使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给予表扬。

但是,言语劝导必须符合实际才能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那些夸大、华而不实的言语不仅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使教育者威信扫地,失去信任。

2.3.4身心状态:

个体的身心状态对自我效能感也有影响,平静的反应使人自信,焦躁的反应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14,所以健康教育者应注意观察教育对象的情绪变化,及时处理。

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若教育对象出现挫败、郁闷、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等情绪时,应及时采取对策,通过强化榜样的作用或心理疏导,增强自信心。

健康教育者应鼓励教育对象主动实践,在不断的行为实践中,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自然会从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参与。

2.4创造有利环境,加强外部支持,由个体到社会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决定其暴露于环境的方式,而行为又被环境改变。

由前述可知,不论是学习榜样、自我调节还是自我效能,都与环境紧密相连,健康行为的形成同样也不可能由个体在脱离环境影响的状态下独立完成。

有些情况下,某些不良行为并非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仅凭个人主观意愿就可以改变的,还要受环境的影响,如社会习俗、经济条件、卫生服务、居住环境等,因此,改变行为不能仅为教育对象提供知识,还必须扩大教育范畴,创造有利环境,由个体到社会。

35CHINESEPRIMARYHEALTHCAREVol.22,No.5May,2008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金莉2.4.1开发领导参与,获得政府承诺:

健康教育是一项巨大复杂的,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卫生部门是无法承担的,因此开发领导,获得各级政府的承诺,尤其是社区政府的承诺尤为重要。

领导对健康教育目的、意义的理解和支持是行为干预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领导自身的行为可以成为教育对象的榜样,更重要的是领导具有决策倾向性,能够给予组织、资源、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领导的支持和政府的承诺,既可以保证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可以保证已有教育成果的长期维持。

2.4.2健全组织结构,开展综合干预:

健康教育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手段。

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具有管理和协调职能的组织结构是无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所以必须健全组织结构,开展综合干预。

健康教育的组织结构要适合具体情况,能有效服务于行为干预目标和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5:

(1)领导机构。

一个办事效率高、具有影响力和决策能力的领导机构对顺利进行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领导机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应包括与该计划实施直接相关的部门领导和主持实施工作的业务负责人。

机构成员应了解和熟悉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对预期结果具有信心并给予支持。

领导小组要为健康教育提供政策支持,研究解决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

(2)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指具体负责落实和执行健康教育计划,开展行为干预,将健康教育意图付诸实施的组织,可设置在某一相关业务部门内,如健康教育所、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疾病预防部门。

执行机构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组成应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而定,既要适应工作需要,又要避免人员庞杂,还要注意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主要人员应能够自始自终以该项工作为主。

(3)组织网络。

建立社会多部门参加的组织网络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

通过组织网络建设可以把社会有关组织、机构、团体联合起来参与到活动中,协调行动并提供支持,如联合共青团、妇联、新闻媒体、学校、学会、宗教团体、行业组织和志愿组织等,以开展综合性干预。

2.4.3发展服务体系,提供可及服务:

健康教育不能仅提供健康知识,还应提供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如保健设施、医务人员、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等,如果不考虑这些,行为的目标就可能达不到。

健康行为与当地医疗服务、资源的可得性和是否方便有很大的关系和影响,如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离不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的筛检、建立健康档案、发展预防和临床康复等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实现预防、保健、临床、康复、计划生育技术和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

所以,除了教育之外,还应为教育对象提供高效、便利和可及性的卫生服务。

2.4.4扩大教育对象,加强行为改变的监督巩固:

健康行为的形成不能仅靠健康教育者,还与对教育对象有直接影响的重要人物有很大关系,如父母、配偶、子女、长辈、教师、同伴和有关的保健人员等。

如影响高血压病人依从性行为的重要人物是配偶、子女和医生,对青少年戒烟行为影响最明显的是父母和老师。

重要人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教育对象行为的作用在于可以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给予教育、指导、影响和监督,并通过奖励或惩罚使健康行为巩固或增强、危险行为淡化或消除。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82年病例调查表明,得到家庭支持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在2年内上升11%16,因此必须扩大健康教育对象,将更多的人纳入进来,加强行为的监督和巩固。

参考文献1卢运红.知信行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

7-8.2毛春英,丰丽莉,金辉.老年大学开展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

1116-1117.3彭石潜,黄毓明,刘益明,等.宝安区社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KAP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

(1):

64-67.4孙秀晶.健康信念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上旬版:

59-61.5彭荣翠.健康教育中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

77-78.6薛建平,张莹.用健康信念模式设计健康教育项目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

793-794.7李湘萍,万乔琴,肖顺贞,等.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

583-585.8张曲兵,朱惠玲.社会认知理论的德育价值探析J.石油教育,2007

(1):

48-50.9任朝霞,陈萍.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5):

138-14010BanduraA.Humanagencyinsocialcogni-tivetheoryJ.AmericanPsychologist,1989(44):

1175-1184.1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

(1):

60-63.12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72.13BanduraA.Socialfoundationofthoughtandaction:

AsocialcognitivetheoryJ.Engle-woodcliffs,1986.335.14高嘉勇,姚颖,韦子一.社会认知理论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5):

23-25.15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6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4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50.收稿日期:

2008-03-19(编辑:

姜朝晖)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