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8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诠释Word格式.docx

  纸张费用在图书生产成本中占70以上,成为成本上升的首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年用纸量已达15公斤,其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由此造成纸价的大幅度上涨。

  而纸张费用一般会占到图书制作成本的50以上,再加上油墨、稿费等各种费用都在涨,某些印量不大的图书如果不调整书价,必然会造成亏损。

  其次,出版社运营费用高,带动成本上升。

  图书成本中,管理费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管理费提高了一倍甚至更多。

  有的出版社内部经营管理粗放落后,水平低下,费用支出不合理。

  掌握不了科学的定价计算方法以及不能正确预测市场物价的发展趋势等,也导致部分图书价格明显不合理。

  目前不少出版社的新版图书分担的编录经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各种间接费用几乎可以和排、印、装、纸张等直接生产成本相持平。

  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直接造成了图书价格的上涨。

  2流通环节高折扣导致图书定价偏高。

  20世纪80年代,图书发行折扣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根本不可能发生发行折扣高达50的事。

  如今,发行折扣40、50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发行折扣的提高,必然推动图书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目前行里行外都知道,发行单位对低价图书不感兴趣,往往要求出版单位提高图书定价,这其中,一个利字在作怪。

  图书定价低,发行利润所得必然少。

  既然是大众读物,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何不将价格定高一点,趁机捞上一把?

我国目前已形成新华书店、出版社、非国有书店三种成分共同发展的发行格局。

  国有和非国有书店发行渠道各自独立,环节较多。

  新华书店发行所、省店从出版社批发,基层店再从上一级店批发,也有从民营渠道批发的。

  大量的零售摊店从中间商批发,而且中间商又有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之分,可见图书流通环节之乱。

  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图书流通领域的现状环节多,无序。

  编、印、发上下游之间的分割和地区市场的分割,是我国出版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正是这种无序和分割的状态导致了流通环节高折扣现象的产生。

  2盲目出书导致图书积压必然引发图书高折扣。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单位的库存图书积压现象严重,导致了库存成本的上升。

  去年北京市仅国有图书经销单位的库存图书,价值就达4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各出版社的库存。

  有这么大数量的库存图书,必然要利用书市进行降价促销,这也导致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近年出版社盲目跟风,重复出版严重。

  不少出版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获得高额利润,哪里热门、哪里赚钱就往哪里挤,造成图书品种简单的重复,有的书籍多达几十个版本,内容大同小异。

  以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为例,最早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来看到这套图书赚钱,各出版社纷纷上马,结果有100多家出版社出这套书。

  这样互相撞车,必然形成积压。

  全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有400多家,这直接导致每种书印数下降。

  二制度方面原因1图书定价无人监管导致图书市场高折扣现象的产生。

  国家有关部门对图书定价以及什么样的书可以打折销售等,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一些规定形同虚设,为书商投机留下了空隙。

  尽管国家对图书定价有明确细致的标准和规定,但由于管理体制跟不上,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任由各出版社自由定价,定得再高,读者的呼声再大,也无人过问。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各项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或建立,也没有监督措施,任其自由发展,因此在图书市场上,不仅要重视扫黄打非,同时也要注意整顿图书市场价格竞争秩序。

  一位图书经营者透露道现在图书价格没人管,基本上是你想怎么定就怎么定。

  例如,以党政机关团体为销售对象的图书价格定得高一些的最大好处是,在销售时可以给对方以高额回扣,这样有利于促销。

  以一部以党政机关团体为销售对象的图书为例,定价258元,出书者投入30万元,印了5万册。

  如果书一上市就按半价出售,只要卖出去2000多册就可以把本钱赚回来,剩余的书无论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都可以,这使打折销售具有充分的运作空间。

  2垄断发行导致图书高折扣。

  如果说目前许多大众读物价格偏高大多是发行单位推波助澜的结果的话,那么市场垄断类图书价格偏高则是出版社与各发行单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垄断发行主要是一些学习材料、统编文件、政治读物,其发行依靠行政权力自上而下,而购买者多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机关。

  一边是凭借行政权力有恃无恐不会因价高而销不出去的发行者,一边是慷慨大方的国家或地方政府机关——购买者,结果图书定价失控。

  除此以外,近年来一些培训教材、考试用书价格也节节上升,其原因也是垄断。

  本来,这些教材、辅导读物面向个人购买者,不存在集体购买等行为,有些甚至面向在校学生,理应以薄利多销为经营宗旨,但由于主考单位指定参考用书,使这些教材成为皇帝的女儿——不怕卖不出去,各出版杜往往定以较高的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

  一般情况下,各出版社与发行单位在考虑图书市场销售时,都要考虑价格因素对市场的制约作用,然而,在上述图书发行过程中,由于发行的垄断,价格的这种制约作用丧失了,从而使价格失控,导致图书高折扣现象的产生。

  3非法出版活动导致图书高折扣。

  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盗版、盗印等非法出版活动在出版界屡见不鲜。

  盗版盗印由于是偷摘别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即使以低于定价的50的价格进行批销,仍然可以得到理想的利润。

  同时,法制的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麻木不仁,敷衍了事,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也给其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另外,书号交易现象的存在也加剧了图书价格的无序竞争。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任何书籍出版都必须有书号,而这个书号只有正规的出版社才可以拥有。

  对于出版社来说,虽然拥有书号,但图书如果滞销,出版社无疑要承受损失;

很多本应畅销的图书,新华书店的发行量却上不去。

  而书商买书号,不论图书赚赔都会向出版社支付管理费。

  所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禁止买卖书号,但出版社还是愿意网开一面。

  由于个体书商低成本运作,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把图书出售给批发商。

  在这种情况下,批发商向出版社索取高额折扣,致使出版社不得不提高定价,以满足批发商的要求。

  这种折扣大战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图书价格越来越高。

  我国图书市场高折扣现象对策研究图书市场高折扣现象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首先损害的是读者的利益,同时,对出版社和发行单位的利益也会构成损害。

  更为严重的是,它会引起图书市场的恶性竞争,从而扰乱图书市场乃至整个商品市场的稳定和秩序,因此整顿迫在眉睫。

  1健全法规,加强政府部门对图书市场的有序监管与调控。

  有关部门要加快图书出版市场的立法,完善出版业市场运行机制,如市场进入、竞争和退出机制。

  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加大管理力度,坚决取缔、严厉打击非法出版和盗版盗印活动,净化书刊市场。

  同时,要通过法律、行政、税收手段规范出版社的出版行为,抑制低水平重复出版。

  目前一般图书价格已经放开,因此,针对图书价格偏高的现状,各级管理部门当然不能简单地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然而,市场行为仍然需要政府的引导与约束。

  具体到图书定价问题上,管理部门也应制定较为严格的价格标准及浮动范围,并且在制定定价标准时,将发行量这一因素适当考虑进去。

  实施更加严格的定价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广大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刺激图书消费,活跃图书市场,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

  2加强经营管理,改善企业管理的组织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和图书价格。

  我国出版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编辑人才多,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相对缺乏。

  根据2000年对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人才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出版社编辑人员的绝对数很大,编辑占总人数的40,由于社领导和部门领导大多也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因此实际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比例高达623;

从事出版和发行工作的分别占12和9,两项之和仅为21,明显偏低。

  从人员的文化状况看,从事编辑工作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编辑人数的703,从事出版工作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出版部门人数的17,从事发行工作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发行部门人数的30。

  出版社的成本居高不下,图书销售困难,与出版发行部门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是有一定关系的。

  3改革图书出版定价制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图书定价的指导价,规定不同类别图书的合理定价区间。

  出版社应在国家规定的指导价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图书的定价策略。

  图书定价,除了图书的成本与出版社的预期利润外,受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关;

另外,读者的不同年龄、文化知识结构、职业对定价也会产生影响。

  当前应切实推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图书价格管理体制,在放开微观价格权限的同时,加强宏观管理和监控。

  出版社应努力控制成本,提高质量,适当降低发行费用,坚持图书生产成本核算和微利性原则,在价格制定中形成出版社和读者的双向约束机制,以市场作为定价的标尺,降低书价。

  书店要真正做到薄利多销、互惠互利、把效益的增长建立在销售数量的绝对增长上。

  只有这样,图书市场才能真正繁荣。

  启动内需,拉动消费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图书是商品,就应和其他商品一样,除中小学教材和科技论著实行国家控制价格、指定出版社出版外,其他图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参考价格制。

  出版社对图书的初始定价,只是一个参考价,图书在市场畅销,就可在参考价格的基础上向上浮动如果滞销,就向下浮动。

  这就是图书价格与市场供求的紧密结合,实现价值规律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