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题.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6373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题.doc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题.doc

案例分析题

1.材料一:

去年十月,我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接班后,我用不苟言笑、严厉来维护着“师道尊严‘,竭尽所能地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在我的“威严”的“震慑”下,孩子们对我必恭必敬.上课时,一个个坐得笔直,没有人敢说话,他们的眼神不敢再淘气,眼里流露的是顺从,是紧张,还有一点畏惧。

材料二:

在面对课堂上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学生时,我不再板着脸训斥,拍着桌子吆喝,而是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去对待.我尝试着用其他的方式善意地提醒学生改正缺点。

对上课讲话、不听讲的学生,我写字条提醒他们:

“如果你能参与到课堂发言中,那有多好啊!

"对上课爱做小动作,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我鼓励他们:

“你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快快行动,我们都看着你呢!

”就这样,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更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老师的宽容、理解、信任。

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谈谈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结合案例情况用“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这部分理论加以分析阐述,要点如下:

1、阐述威信的两种来源:

权利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

现代班级管理,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班主任的威信来源于良好的形象,有重要影响的方面有:

班主任的学识;班主任的“教育的爱”;班主任的榜样;语言美.

2、教师的管理方式由专制式向民主式过渡

3、树立理想的自我:

(1)明确良好班主任的形象;

(2)把良好的形象作为理想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

(1)认识现实的自我;

(2)实现理想的自我

2。

在记者对吉林省安图县4所初中和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清扫校园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

有高达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在长岭县调查显示,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

调查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

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

江源县在14所中小学调查了解到,中学生中仅有19。

5%的人崇拜劳动模范,而崇拜明星的却高达34。

7%。

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调查采访时,不少人士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这些涉世不深、“免疫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养成.二是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或不足,让我们失去了塑造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目前,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情况依然严重,很多家长对子女溺爱有加,教育不足。

(2)阐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就学校而言,应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同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的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克服溺爱、粗暴等错误做法,改掉不良习惯,在教育子女中起到示范的作用。

与此相配合,社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课余的活动场所,开展积极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3.材料一:

一个平时纪律涣散的学生,在数学课上被老师批评,很不服气,为示反抗,在课间休息时,将一把小扫帚悄悄地卡在教室的前门顶上借以“报复”。

恰好这位老师临时与班主任调课,当班主任推开门走进教室的一瞬间,扫帚不偏不斜正砸在了她的肩上.学生中顿时有人哄笑起来。

材料二:

在一次英语课上,由于录音中语速太快,学生跟不上来,英语老师便放慢语速,并让学生跟读,但几遍下来,有些同学的语速还是有些绕不过来,便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愿再读了,当英语老师再次让他们模仿跟读时,有的同学干脆说:

“我是读不来的。

”就不愿再跟读了。

而有些学会了的同学则骄傲起来了,有位同学甚至说:

“我学会了还要重复读,真没劲!

分析:

1.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班级管理中的什么现象?

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2.联系实际谈谈处理的方式。

反映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分别是恶作剧和与教师顶撞。

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方式如下:

(1)既要“就事论事”,又不能就事论事;(注意:

要展开进行论述);

(2)既要“因人而异”,又不能因人而异;(注意:

要展开进行论述)(3)既要“快刀斩乱麻”,又要“冷处理”;(注意:

要展开进行论述)(4)既要给学生“留面子”,又不能留面子;(注意:

要展开进行论述);(5)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因素,又不能考虑家庭因素。

4.材料一: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的汪锋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马马虎虎.我便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原来是因为有一次上课点他回答问题,他没答上来,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他,因为那个问题是我上堂课反复强调过的。

而他上堂课由于生病请假没上。

我的批评使他委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材料二:

有一女生性格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班干部时工作主动泼辣.上初一和初二时,见到有的男教师处理男女生纠纷、排座位、对男生违纪行为偏袒等.她便认为男教师对男生有偏爱,对女生存偏见。

有几次她站出来为女生辩护,反遭讥讽和嘲笑。

于是,她公开宣称:

“我就是不喜欢男教师教!

"

材料三:

青少年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小孩”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的占76。

4%,非独生子女占78.2%

以上案例反映了什么现象,联系实际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

1、以上案例反映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现象.(5分)

2、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8分)

主观上:

(1)青少年心理特征:

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2)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

(3)好奇心的驱使。

青少年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

(4)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

客观上:

社会因素的影响。

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7分)

(1)改善社会环境,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

(2)尊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按照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

(3)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

注明:

案例分析题的答案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