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6612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doc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

李耘雯

一、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1)音乐的渲染: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的美的景象,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

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2)画面的再现:

鲁迅先生说过: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创造悦耳的情境,也可以创设悦目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

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先收集瀑布的美丽图片让学生观赏。

通过图片的渲染,让学生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走进这一自然风光,激起学生对瀑布的向往。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先对文本所阐述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下面的教学。

使其身临其境,激起内心情感的共鸣,使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3)语言的调动:

教学《绝句》时,学生对“鸣翠柳”“上青天”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

可以对同学们说:

“你看,在郁郁葱葱的柳枝上,两只灵巧的黄鹂正欢蹦乱跳着,发出阵阵清脆的鸣叫。

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白云深处展翅飞翔。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二、古诗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一般古诗教学中朗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初读正字音——品读明诗意——精读悟诗情——熟读至背诵。

学生要想真正明白一首诗的意思是离不开读的。

宋代万岳说:

“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反复的朗读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多式多样的朗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读通古诗,读懂诗意。

结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我们又实践提炼了一些其他的有效的方法,如:

1.师生对读。

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合作读古诗,老师(或学生)先读,当老师(或学生)停下的时候,学生(或老师)接着读下去。

师生接读可揭示古诗的停顿处,学生在接读过程中能自然感知古诗的断词顿句,这比在古诗上标“/”要形象有趣得多。

又如教学《绝句》时,还可以这样对读。

教师让一个学生与自己对读,其他学生边看边听边想。

师:

黄鹂。

生:

两个。

师:

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白鹭。

师:

为什么?

生:

它们都是鸟。

师:

原来鸟与鸟相对。

师:

两个。

生:

一行。

师:

为什么你对“一行”?

生:

都表示数量。

师:

原来数字与数字相对。

师:

鸣。

生:

上。

师:

为什么你对“上”?

生:

都表示动作。

师:

原来动作与动作相对。

…………

通过点拨,大部分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古诗对仗的规律。

在对读中,学生不知不觉读通了古诗,明白了部分词语的意思,还感受到了古诗的对称美这一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2.肢体语言辅助读。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特点。

在读古诗时,手口并用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富有节奏感,让学生拍手、摇头等,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三、古诗教学中拓展作业的设计:

有句名言说:

知识是宝库,实践是钥匙,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农民耕而不播种。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师就应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双翼,展开一系列拓展的古诗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小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展和延伸。

一般古诗教学的拓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古诗的诗意,选择与课本中诗意相关的古诗来辅助教学:

如学习了杜甫的《绝句》后,再补充拓展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一方面加深对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认识,一方面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日美景的,从拓展学习中更深入地感受杜甫诗的风格特点以及他笔下春天美丽的景色。

2、从古诗的写法,在这众多的古诗中,有不少古诗在写法上是很相似的,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衬等各种方式描绘现实中的不同景物、事物和人物,以表达感情,抒发事理。

教学中教师可从诗歌的写法上着手拓展,让学生从更多的感性材料,感性事例中悟出诗人的表达方式。

例如李白诗歌的就有这样明显的风格,学完《望庐山瀑布》后,课件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秋浦歌》,《望天门山》等,从这些古诗中感受李白诗善用“疑”字的特点,李白诗善用数字进行夸张的特点,李白诗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选学自己喜欢的古诗,可个人自学,可小组合作学,可读,可画,可写,学懂多少是多少,学习后集中交流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收获。

这样,以课堂为载体,以有限拓无限,会给语文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古诗教学中诗意理解的策略:

1、质疑释疑,感悟语言美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自由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2)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学,让学生静下心来,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

(3)自学后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说自己对字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说自己对诗情的感悟。

交流汇报过程中,不要强求答案统一,要相信学生,尊敬学生,关爱学生,肯定学生的思想成果,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无所顾忌。

在学生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估计这些词句学生理解会有些困难,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用"生"不用"升","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用"疑"不用"像",为什么是"紫烟"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需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如:

为了帮助悟懂"生"的妙用,教师出示一组词语:

“生火生炉子升旗升起”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两组词语,小组讨论两个字意义上的异同,从而发现"生"实际上包含了先产生再升起的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疑",可引导学生回忆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自己悟出。

理解"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日出时的云彩颜色来理解,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这样,通过词语的比较,温习旧知,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画中找诗解诗疑

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对于通俗易懂的诗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诗句想画面”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对于诗句中难理解的字和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中找诗”来理解。

古诗常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就是画,画就是诗。

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利于低年级学生想象和领悟。

例如,《绝句》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低年级学生能读懂的只有“窗、门、雪、船”这几个字,对于整句诗的理解比较困难。

因为对“含、西岭、千秋、泊、东吴”等词不理解,学生不管如何读诗,如何想象画面,也不能明白。

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和这两句诗有关的插图,让学生到画中找一找,猜猜画中藏着哪句诗,哪个词?

西岭山那么大,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

这些船是干什么的?

它们可能从哪儿来?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图画的直观展示,学生边看边找,诗意很快就浮出了水面,从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画,还是一首歌,一篇美文。

诗歌集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美术的色彩美、意境美,语言的含蓄、凝练于一身。

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这些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活泼大胆的性格特征,有诗情画意地教,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并在“读、想、找、诵”中陶冶情操,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