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6953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 第一类 攻10道重难选择题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docx

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板块第一类攻10道重难选择题第4题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

第4题

实验操作与结论分析

高考题组

(一)——江苏卷

1.(2018·江苏高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解析:

选B 苯酚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故实验的结论应是苯酚的酸性强于HCO

,A项错误;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由于CCl4的密度大于水,则下层是有机层,从而得出结论: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反应:

Cu2++Fe===Fe2++Cu,Cu2+是氧化剂,Fe2+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

Cu2+>Fe2+,C项错误;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AgI沉淀,得出结论:

c(Ag+)·c(I-)>Ksp(AgI)。

由于题目未指明NaCl、NaI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故无法根据生成沉淀的先后比较Ksp(AgCl)、Ksp(AgI)的大小,D项错误。

2.(2017·江苏高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解析:

选B 该实验中苯酚不能过量,否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苯酚中,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因为苯酚的浓度太大,A项错误;Na2SO3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于盐酸,若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有BaSO4存在,即部分SO

已被氧化成SO

,B项正确;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操作中未出现银镜,不能说明蔗糖未水解,C项错误;该黄色溶液中还可能含有Fe3+,Fe3+可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Br2,D项错误。

3.(2016·江苏高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Ksp(CaSO4)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

0.1mol·L-1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

0.1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

结合H+的能力比SO

的强

解析:

选AC A项中,

+CO2+H2O―→

+NaHCO3,证明H2CO3的酸性比

强,正确;B项中,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证明白色沉淀是BaSO4还是CaSO4,错误;C项中,发生反应2Fe3++2I-===2Fe2++I2,可以证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正确;D项中,HSO

SO

+H+、HSO

+H2OH2SO3+OH-,0.1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说明HSO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SO

结合H+的能力比HSO

的强,错误。

4.(2015·江苏高考)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Al(OH)3悬浊液:

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解析:

选BD A选项,如果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错误;B选项,乙酸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从油层进入水层,再加入吸水剂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水,正确;C选项中应先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否则会因原溶液中有三价铁离子而起干扰作用,错误;D选项中两支试管中双氧水的浓度相同,只有是否含有氯化铁的区别,保证了只有一个实验变量,正确。

5.(2014·江苏高考)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解析:

选D 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

Cl2、HClO、H2O,四种离子:

H+、Cl-、ClO-、OH-。

氯水的颜色是氯气分子表现出来的,A项正确;滴加硝酸银溶液,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B项正确;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C项正确;向氯化亚铁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D项错误。

高考题组

(二)——全国卷

6.(2018·全国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

选B NaOH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项错误;Fe3+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项正确;H2最后通过KMnO4溶液,H2中含有水蒸气,C项错误;NaHSO3与双氧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项错误。

7.(2017·全国卷Ⅱ)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解析:

选A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是一种无色、可溶于CCl4的有机物,A项正确;乙醇和水均能与Na反应生成H2,但Na与水反应更剧烈,故水分子中氢的活性强于乙醇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性,B项错误;乙酸能除去水垢,说明酸性:

乙酸>碳酸,C项错误;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3Cl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HCl具有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D项错误。

高考题型为选择题,每年必考。

主要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对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重要性质、分离、提纯和检验等实验操作,作出正确推断,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此题型的命题角度有:

①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方法。

②考查常见气体或离子的鉴别和检验。

③考查重要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重难主攻]

1.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2.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阳离子

检验方法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

+OH-

NH3↑+H2O

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是黄色、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Al3++3OH-===Al(OH)3↓

Al(OH)3+OH-===AlO

+2H2O

Al(OH)3+3H+===Al3++3H2O

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或向亚铁盐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Fe2++Cl2===2Fe3++2Cl-

Fe3+

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红色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SCN-===Fe(SCN)3

Fe3++3OH-===Fe(OH)3↓

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但溶于氨水

Ag++Cl-===AgCl↓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阴离子

干扰离子

排干扰措施

Cl-

SO

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CO

加稀硝酸酸化

OH-

SO

CO

加盐酸酸化

SO

Ag+

SO

CO

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CO

SO

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物质检验的注意事项

①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

②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

③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4)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

3.微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目的

实验设计

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比较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探究:

盐酸与碳酸钠在气体发生装置中反应制备CO2气体,气体净化后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

利用盐的水解原理探究:

用pH试纸(pH计)测定同浓度的NaCl溶液、Na2CO3溶液、Na2SiO3溶液的pH

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原理探究:

将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氯气将Fe2+氧化成Fe3+,将FeCl3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Fe3+将I-氧化成I2

金属性强弱比较

可通过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置换反应、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中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等方法来比较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可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相互之间的置换、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等方法来比较

Ksp的大小比较(以AgCl、AgI为例)

①向少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②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

L-1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

HCOOH、CH3COOH电离能力的强弱比较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HCOOH溶液、CH3COOH溶液的pH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HCOONa、CH3COONa溶液的pH,盐溶液的碱性越强,对应酸的酸性越弱

CO

、SO

结合H+能力的强弱比较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的pH,碱性强者结合H+的能力强

[题点全练]

1.(2018·百校大联考)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

有固体析出

Na2SO4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氯水至过量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I-先被氧化成I2,后可能继续被氧化成其他物质

C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和Na2SiO3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

NaCl溶液不变色,Na2SiO3溶液变成红色

非金属性:

Si

D

向浓度均为0.1mol·L-1NaCl和Na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AgNO3溶液

先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

Ksp(AgCl)

解析:

选B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发生蛋白质的盐析,不是变性,故A错误;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氯水至过量,溶液中KI被氯气氧化生成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氯气与碘继续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溶液又褪色,故B正确;向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l和Na2SiO3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NaCl溶液显中性,不变色,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氯化氢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比较2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向浓度均为0.1mol·L-1NaCl和Na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

0.1mol·L-1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说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但不能说明Ksp(AgCl)与Ksp(Ag2CrO4)的大小,因为二者化学式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同,故D错误。

2.(2018·盐城三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Fe(OH)3胶体:

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然后加热煮沸

B.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SO3(g):

将气体通入Ba(NO3)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C.提纯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

向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然后蒸馏

D.探究Cl2使含有NaOH的酚酞(C20H14O4)溶液褪色的原因:

向含有少量NaOH的酚酞溶液中通入Cl2至红色褪去,再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NaOH稀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

选CD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向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胶状物,而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氨水,会出现红褐色沉淀,A错误;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最终也能产生BaSO4沉淀,无法检验SO2中是否混有SO3(g),B错误;提纯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

向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然后蒸馏将苯和硝基苯分离,得到纯净的硝基苯,C正确;探究Cl2使含有NaOH的酚酞(C20H14O4)溶液褪色的原因:

向含有少量NaOH的酚酞溶液中通入Cl2至红色褪去,再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NaOH稀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若红色无法恢复,则褪色原因为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引起而不是生成的酸中和NaOH引起,D正确。

3.(2018·镇江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BaCl2溶液呈酸性

B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红色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C

取少许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加AgNO3溶液

无淡黄色沉淀

CH3CH2Br没有水解

D

向甲苯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

紫红色褪去

苯环增强了甲基的活性,使其被氧化

解析:

选BD Na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逐滴加入BaCl2溶液后,Ba2++CO

===BaCO3↓,CO

减少,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逐渐褪去,A错误;生成的白色沉淀是CuI,苯层呈紫色是因为生成了I2,B正确;应先加酸中和NaOH,再加AgNO3检验Br-,C错误;向甲苯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苯环增强了甲基的活性,使甲基被氧化,KMnO4的紫红色褪去,D正确。

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Ag2CO3白色悬浊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Ksp(Ag2S)>Ksp(Ag2CO3)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

CO

结合质子的能力比C6H5O-强

D

向溶液X中加入Na2O2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泡

X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

选C 向Ag2CO3白色悬浊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出现黑色沉淀,说明生成Ag2S沉淀,故Ksp(Ag2S)

5.对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结论

解释

A

铝箔插入稀硝酸中,无现象

铝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B

苯酚中滴加浓溴水,溶液酸性明显增强

可能发生了取代反应

C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D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非金属性:

S>C

解析:

选BC 铝与稀硝酸反应,不生成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苯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化氢,酸性增强,B正确;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Ag+,C正确;亚硫酸不是S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C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D错误。

[课堂练——练熟方法]

1.(2018·无锡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盛某盐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

该盐中不含NH

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现象,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常温下,测得饱和NaA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B溶液

常温下,水解程度A->B-

D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SO

或Ag+

解析:

选B 向盛某盐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可能是因为生成的NH3·H2O浓度较小,要检验NH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必须加热,若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含NH

,A错误;饱和NaA溶液与饱和NaB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同,不能根据饱和溶液的pH判断相应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小,C错误;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也可能含SO

,D错误。

2.(2018·苏北四市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

酸性:

苯酚>HCO

B

将少量Fe(NO3)2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Fe(NO3)2已变质

C

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氯乙烷发生水解

D

在2mL0.01mol·L-1的Na2S溶液中先滴入几滴0.01mol·L-1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0.01mol·L-1CuSO4溶液,又出现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解析:

选A 苯酚与Na2CO3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则溶液变澄清,说明酸性:

苯酚>HCO

,A正确;Fe(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酸化后,相当于存在HNO3,会把

Fe2+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色,不能确定Fe(NO3)2试样已变质,B错误;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溶液中还存在过量的NaOH溶液,此时直接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OH,应在加入AgNO3溶液前,先加入HNO3中和NaOH,C错误;在2mL0.01mol·L-1的Na2S溶液中先滴入几滴0.01mol·L-1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ZnS生成,因为Na2S溶液过量,所以再滴入CuSO4溶液,又出现黑色沉淀CuS,所以无法据此判断Ksp(CuS)与Ksp(ZnS)的大小关系,D错误。

3.(2018·淮安三模)科学家通过探寻矿物X推测外星球上是否曾经存在水。

某兴趣小组为分析矿物X中的常见离子,将其溶于稀硝酸,并将所得溶液进行实验,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说明矿物X中含K+

B.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试纸变蓝,说明矿物X中含NH

C.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矿物X中含Fe3+

D.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矿物X中含SO

解析:

选AB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说明该溶液一定存在K+,故A正确;向某未知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矿物X中含NH

,故B正确;Fe3+能和KSCN溶液混合产生血红色溶液,所以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但是矿物溶于稀硝酸,出现铁离子,原来的矿物中不一定含有铁离子,可能含亚铁离子,故C错误;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可以是硫酸钡或是氯化银,说明矿物X中含SO

或是Ag+,故D错误。

4.(2018·南京、盐城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含有SO2的废气通入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

B

向某密闭容器充入NO2,保持温度不变,慢慢扩大容器体积,最终容器中气体颜色比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