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7152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上海市静安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

B.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2.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的作用下,拉着重100N的物体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移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运动时受的阻力为40N,拉力F的功率为P,在10s内拉力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为W.滑轮自重和绳重忽略不计,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

D.

3.取一段铁丝,绕制一个内径约为3mm左右的圆环,如图所示。

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圆环上布满水膜,此时辨别水膜相当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最可靠方法是()

A.用手摸B.透过水膜看物体

C.用强光照射D.用刻度尺测量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树荫下的光斑B.

海市蜃楼

C.

路口反光镜D.

雨后彩虹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对电表读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电流表A、电压表V1示数都减小,电压表V2示数增大

B.电流表A、电压表V1示数都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

C.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两电压表示数不变

D.三个电表的示数都不变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小声说话,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B.用力敲鼓,站在近处和远处的人听到的鼓声的响度是一样的

C.能听出电话里谁在说话,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消除了噪声

7.钠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在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共有

A.10个B.11个C.12个D.1个

二、多项选择题

8.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0=10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灯泡L上标有“3V0.6W”的字样,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

只闭合开关S、S1,并把R的滑片移到最右端,电流表的示数为0.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3V

B.此电路的最小功率为0.3W

C.此电路的最大功率为0.9W

D.通过灯泡L的最大电流为0.2A

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焦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取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焦距

物距

像距

物高

像高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A

5

10

5

5

30

6

5

1

6

15

7.5

5

2.5

7

10

10

5

5

8

6

30

5

25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焦距

B.表格中A处数据应为

C.物体距甲、乙透镜的距离相同时,甲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大

D.物距u、像距v、物高l、像高h之间的关系为:

10.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图

(一)所示,静止漂浮在水面的木块,现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使木块缓缓匀速沉入水底,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

B.如图

(二)所示,小球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小球与出发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C.如图(三)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水杯,现向杯中匀速缓慢注水,从注水开始到注满的过程中,水杯对桌面的压强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

D.如图(四)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向右移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至木块有1/3离开桌面为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强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丁所示

三、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一圆柱形敞口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用激光笔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这束激光在水面发生偏折,折射角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保持激光笔不动,逐渐向杯中加水,则光斑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2.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

当他将手臂伸直,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13.如图所示,一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重力不计),底部面积是8×103cm2,内放一重为5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与容器底不密合),现向容器内缓慢注入一定量水后,当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时,则容器内水的深度为_____cm;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_____Pa。

14.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点是灯头(灯丝完好)接导线的螺丝,人用手接触电路中的A点且脚与大地连通.当电路的开关S断开时,他________触电;当电路中的开关S闭合时,他________触电.(选填“会”或“不会”)

16.王明同学准备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在实际工作时的功率,根据已有器材,他设计好了电路原理图,并完成了实物连接.如图1所示。

(1)根据实物连接图,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与之对应的电路原理图

(2)在某次测量过程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______W。

(最后一空保留两位小数)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滑动后,小灯泡的电功率将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王明同学经过多次测量与计算后,得到了一组功率P与电压的平方U2的数据,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P与U2的关系的是:

(设灯丝电阻不变)

17.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_,后_________(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者“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18.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_____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min跑完120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_____km/h。

19.如图所示电路,灯泡L1、L2、L3分别标有“3V0.3A”、“3V0.25A”、“5V0.25A”字样(灯丝电阻恒定),a、b间接电源。

(1)若要求灯泡L1、L2并联,则应闭合的开关有_____;若a、b接入3V电压,则电流表A的示数为_____A。

(2)只闭合S1时,为了使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只灯泡不烧坏,那么正常发光的灯泡是_____,此时a、b间的最大电压是_____V,通电1min灯泡L1产生的热量是_____J。

20.尽管我们在初中接触的运动大都是匀速运动,但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例如:

汽车启动时,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加;高速列车启动的速度也是逐渐变大的,但是汽车和高速列车启动这两个过程,速度增加的快慢并不相同。

物理学中为了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引入了加速度的慨念,其表述为:

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加速度;后经研究发现对于给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即a=

=

,其单位m/s2或N/kg。

则:

一辆高速列车在20s时间内速度由10m/s增加到70m/s,高速列车的加速度a是_______m/s2;如图,体积为10dm3的木块浮于水中,上有铁块A,此时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

将铁块A取走的瞬间木块的加速度是_______(ρ木=0.8×103kg/m3,ρ水=1.0×103kg/m3)。

四、作图题

21.电源接通后螺线管内部小磁针静止吋N极的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上标出电源的正负极,通电后螺线管的N、S极和开关闭合时螺线管外部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

(______)

22.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和法线,画出对应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实验题

24.(3分)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物体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A受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2)物体A完全浸没到水、盐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与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测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________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

(2)弹簧测力计用到了弹簧的________功能;

(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是________

钩码重/N

0

0.5

1.0

2.0

2.5

弹簧伸长的长度/cm

0

1

2

3

4

5

(4)举一个生活中弹簧具有缓冲功能的实例________

26.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1)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图____(选填“甲”、“乙”)进行实验。

(2)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

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7.电磁炉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的妈妈从网上购买的九阳电磁炉,快递员将质量为4.5kg的邮件送到家住18m高的楼上。

妈妈将拆封后的四脚电磁炉平放在厨房的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

单独让电磁炉以最大额定功率正常工作,10min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5℃的水烧开。

[(c水=4.2×l03J/(kg.℃),g=10N/kg,当时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一:

妈妈将拆封后的四脚电磁炉平放在厨房的水平桌面上,电磁炉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问题二:

快递员从楼下匀速将邮件搬上小明家,对邮件做的功是多少?

问题三:

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间题四:

电磁炉的热效率是多少?

七、综合题

28.请阅读《等效替代》并回答问题。

等效替代

在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中曾描写过一位神童: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你知道这个聪明的萌娃是谁吗?

有不少同学已经猜到了,就是曹冲。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效替代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

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

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

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

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复杂的物理问题和过程等效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问题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更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思想方法。

你现在还能回忆起研究哪些物理问题用过这种方法吗?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别以静止状态下的“大象和船”及“石块和船”为研究对象做受力分析,写出平衡方程并说明“曹冲称象”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

(2)请你根据平时学到的物理知识并结合本文内容判断以下研究过程中使用等效替代法的是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模型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的方向与强弱

C.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用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D.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A

B

C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

题号

8

9

10

答案

AD

AC

ACD

三、填空题

11.小于左

12.小于缩小

13.500

14.不变5

15.会不会

16.

(2)1.2、0.4、0.48

(3)增大

(4)A

17.升华凝华3410

18.动车;240

19.S1、S25.5L37.537.5

20.2.5N/kg

四、作图题

21.

22.

23.

五、实验题

24.

(1)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

(2)5:

6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知,当物体排开同一种液体的体积不同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同;当排开不同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同,所以说物体A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2)物体A完全浸没到水、盐水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由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所以所受浮力大小之比为5:

6。

【考点定位】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5.拉伸或压缩测量功能1.5汽车减震

【解析】

弹簧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

弹簧测力计用到了弹簧的测量功能。

由表中数据可知,弹簧每受到0.5N的拉力,弹簧伸长1cm,由此可见弹簧伸长的长度为3cm时,钩码的重力是1.5N。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席梦思床里的弹簧、电动车、摩托车等车里的减震弹簧等都是利用弹簧的缓冲功能。

26.乙不变变小不能球将匀速直线运动,无法判断动能大小控制变量转换法

【解析】

【详解】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控制质量相同,同时改变小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因此应选择图乙进行实验;

(2)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不变,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物块速度逐渐变小,根据公式

可知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变小;

(3)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球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无法判断动能大小,因此不能得出结论;

(4)本实验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同时,将小球的动能转换为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用到的是转换法。

六、计算题

27.见解析所示

【解析】

(1)电磁炉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2

106kg,

(2)快递员从楼下匀速将邮件搬上小明家,对邮件做的功:

W=Gh=4.5kg

18m=810J;(3)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cm

)=4.2

l03J/(kg.℃)

2kg

(100

25

)=6.3

106J;(4)电磁炉以最大额定功率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

W=Pt=2000W

10

60s=1.2

107J,电磁炉的热效率:

52.5

.

七、综合题

28.见解析所示A

【解析】

(1)“大象和船”及“石块和船”均为漂浮,都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漂浮条件可知:

F浮1=G船+G大象;F浮2=G船+G石头;由于船上放大象和放石头时水面达到同一记号处,即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种情况受到的浮力相同,即:

F浮1=F浮2;所以,G船+G大象=G船+G石头;则G大象=G石头;

(2)A.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模型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运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的方向与强弱;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运用的是模型法。

C.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用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运用的是转换法。

D.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运用的是转换法。

故A运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点睛:

(1)“大象和船”及“石块和船”均为漂浮,都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于船上放大象和放石头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两种情况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两种情况大象的重等于石头的重,从而得出石头的质量等于大象的质量。

(2)曹冲称象故事用等重量的石头代替等重量的大象,是等效替代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