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7266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字帖.docx

三年级上册字帖

◆城关四小写字课程教材开发组编印◆

 

技法篇:

一、什么是八卦格 …………3

二、“双姿”详解 ………… 4

三、硬笔书法间架结构要领 ………… 6

四、汉字间架结构28法 …………11

五、楷书间架结构例谈…………14

字帖篇:

三年级上册生字表 …………21

 

◇技法篇◇

一、什么是八卦格

什么是八卦格?

2011年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10套《我爱发明》栏目播放了书法家翟东的发明——《八卦格练字法》。

八卦格在田字格、回宫格的基础上,增添了正八边形字框和四个角标,能把所有汉字容纳其中。

使练习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汉字点画位置及结构特征,很快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

这种方法比起传统的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等方法有诸多优点。

田字格和米字格都只有一个点位可以参照,不容易弄清汉字点画的位置;回宫格也只有四个参照点。

而八卦格则有多达二十五个参照点。

因而使学习者能很容易找准汉字的每一个点画的起止位置、走向及变化,从而写好汉字。

所以小学生借鉴八卦格练习书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

◇技法篇◇

二、“双姿”详解

“写字双姿”要求细则

一、坐姿

硬笔字和毛笔字的坐姿大体相同。

正确的姿势是“头正、身直、肩松、足安”八个字,臀部坐在椅子上,大腿不上椅,胸离桌沿约一拳远。

头正,就是头部端正,稍微向前,呈端正之势。

这样视线直,下笔就容易看得准。

头距纸面约一尺远,不要低伏在纸前,也不要向左右侧偏。

这样可防止视力损伤,有利于把字写端正。

身直,就是身子要坐得正直,不能侧偏,两肩齐平,腰部挺直,呈挺健之势。

这样能保持精力充沛,另外胸部不要贴桌沿,距离约一拳远,以免妨碍呼吸,并能预防长期造成的脊柱弯曲。

肩松,就是两肩放松,两臂自然撑开,放在桌面上呈均衡之势,两肘悬空。

右手执笔,左手按纸,这样写字时能挥笔自如,横易平,竖易直,撇捺也易放得开。

足安,就是两脚要自然平放地面,与肩同宽,双腿不要交叉、伸展或蜷曲,呈稳定之势。

二、执笔姿势

1、毛笔执笔

毛笔执笔常用的是五指法(古称拔镫法):

按、压、钩、顶、抵,充分说明了五指执笔各指间的相互关系。

按:

用大拇指上指端,从笔管的左侧面按住与食指共同捏住笔管。

压:

用食指的上节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

即中指弯曲钩住笔管。

向下、向左下、右下运笔时主要靠中指钩的力量。

顶:

用无名指的指甲根部顶住笔管,起到由里向外的推动作用,它的用力和中指是相对的,写钩、挑等笔划时靠顶的动作。

抵:

因无名指力量不足,小指紧紧依附在无名指下面而碰不到笔管,用力方向随无名指,起辅助作用。

五个指头配合运用就能把笔管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五指的力量集中在笔上,笔就自然稳固,但不要用僵劲,运笔时要自然灵活,各指力量既有主次,又相互配合。

毛笔执笔还须做到五项要求:

即指实、掌虚、腕平、肘起。

指实:

就是五个手指都要实,小指紧贴无名指,其余手指都着实贴住笔管。

掌虚:

就是要求执笔掌心空虚,好象握一个鸡蛋,小指和无名指都不要碰到掌心。

腕平:

就是手腕要与桌面平行(主要是指横向而不是纵向),这样有利于把笔竖直,便于运腕。

肘起:

即右臂完全悬空,腕和肘都不靠在桌面上,一般要求下臂与桌面平行(横向与纵向都平),用于写大字、写行草书的时候,对一般小学生不强作要求,小学生一般都是写小、中字,利用枕腕和悬腕即可。

关于执笔高低,可以灵活掌握。

有小字一寸、中字二寸、大字三寸之说,小学生练字,小指离笔头一、二寸之间即可。

2.硬笔执笔

(“一尺一寸一拳”:

胸离桌,一拳头;手执笔,只一寸;眼和纸,离一尺。

硬笔包括铅笔、钢笔、圆珠笔等,执法类同。

硬笔执笔方法可概括为捏、托、垫、靠。

①捏,用大拇指、食指捏住笔杆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

②托,用中指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

③垫,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

④靠,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最高处。

使笔杆倾斜度保持在45o—60o为宜,写小字倾斜角宜大,写大字倾斜角宜小,以充分保证笔尖的活动范围,发挥弹性作用。

⑤执笔规范、持久。

另外,写硬笔字手腕要着桌面,横向略倾,不能外翻,以保持笔尖始终朝左前方,才能运用自如,避免出现拖笔写字的错误用笔方法。

 

◇技法篇◇

三、硬笔书法间架结构要领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

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

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

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

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

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

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

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

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

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

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

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

乐、集

(13)横长竖短。

如:

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

如:

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

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

目、自、因、固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

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

如:

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

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

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

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

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

如:

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

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

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

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

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

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

如:

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

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

如:

恩、息、必、志

(34)伸钩之字应抱持。

如:

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

天、父、外、文

(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

如:

鸠、辉

(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

如:

鸟、马

(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

如:

师、明、既、野、

(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

如:

朝、故、辰

(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

如:

谈、茶、黍

(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

如:

禁、林、森

(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

如:

哥、柔

(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

如;冠、寇、宅

(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

如:

普、皆、齐

(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

如:

风、飞、气

(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

如:

先、见、元、毛

(47)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

如;庭、居、底

(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如:

友、及、反、皮

(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

如;修、参、须、形

(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

如:

治、洪、流、海

(51)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

如:

表、禹

(52)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

施、腾、靖

(53)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

如:

敬、敛、刘

(54)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

如;弼、辩、衍、仰

(55)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

如:

掷、番;

(56)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

如:

莺、寡

(57)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

如:

是、足、走

(58)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

如:

者、老、考

(59)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

如:

繁、馨

(60)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

如:

继、缠

(61)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

如:

车、申、中、巾

(62)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

如:

卓、单

(63)字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

如:

易、乃、母、力;

(64)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

正、主、本、王

(65)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

如:

身、目、耳、贝;

(66)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

如:

白、工、日、四

(67)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

如:

会、合、金、命;

(68)趁(ㄨ)的写法要左右相称。

如:

琴、吝、各、谷

(69)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

土、山、公、止

(70)虽宜瘦的字,但不要显得太瘦。

如:

了、寸、才、卜

(71)笔画少的字,要写的丰满些;如:

上、下、千、小

(72)笔画多的字,要写的均匀。

如:

赢、鼎

(73)堆叠的字,也要消溶纳实,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

晶、磊、森

(74)积累的字,要笔画清晰。

如:

糜、零、靡

(75)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

如:

口、日、田、

(76)末钩应该稍微拖长一点,使之好象带有往下的趋势。

如:

丁、宇、亭

(77)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

如:

远、还、逮

(78)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

莫、矣、矢、契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如:

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

如:

臣、巨、佳

(81)宝盖的钩,要写的象鸟在看它自己的胸部一样就妙;如:

官、空、宰、

(82)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一样就好。

如:

赫、鹧、鬻(yu)

(83)从“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

印、叩、却

(84)从“邑”(右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

郊、郑、邻

(85)从“阜”(左阝)的字,以此为标准。

如:

阪、陔

(86)从“登”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

如:

登、凳

(87)从“祭”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

祭、蔡、察

(88)从“聚”字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